天天看小說

第643章 理學興衰

最終暫時止住明天子頭痛趨勢的還是馬皇后。

道理也簡單,還是等見了羅貫中之後,再嘗試捋個清楚明白出來。

而且馬皇后的想法很是清晰:

“既有桓侯、唐太宗、唐趙國公、宋太祖等。”

“那想來此屏風之效用,絕非僅有今日。”

“爾後若是再見此物顯功用,當多召幾人集謀。”

這些話語暫時撫平了朱元璋心中不斷冒出的各種疑惑,情不自禁低聲開了個玩笑:

“要不是妹子,咱這皇帝都不知要怎麼當的。”

於是坤寧宮也氣氛也再次輕鬆起來。

汴梁殿中趙匡胤扭了扭有點痠痛的脖子,低聲道:

“這洪武帝不願回桓侯話便罷了,怎麼連咱謝語也不說一句……”

【雖然兩宋—尤其是南宋問題很多,使得這一段歷史的邊患問題很多。

但換個角度看,兩宋所處的時代經濟也確實發達,學術環境也相對比較寬鬆。

兼之咱們之前說過的,經過南北朝的儒釋道並立、隋唐以儒言文佛老利其簡便,到了兩宋時期,三教在寬鬆的學術氛圍下最終完成合流,最終誕生了理學。

先有周敦頤以儒爲核心,兼雜釋道之言著《太極圖說》上說宇宙本體下談封建倫理。

後有二程師從周敦頤,同樣學貫儒釋道三家,著書立說。

無論是周敦頤還是二程,他們都是活躍於仁宗神宗時代,這個時期北宋的餘暉還未散去,發達的經濟和寬鬆的言論環境構成了理學最初生存的土壤。

有說法認爲,這一時期的理學高舉義利二分法衡量天下,在這個標準下上罵朝廷墮落下罵太學逐利,並以追求真理和道德作爲治學的最終意義。

因此這一時期的理學雖然還沒登上主流舞臺,但其帶起的知識批評潮流在民間大興,這也算是二程的洛學興起的基礎之一。

也是因此,北宋的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分離起於洛陽。

而衆所周知的是,天下一亂,實用主義的思潮就必然興起,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就是最典型的實用主義。

宋朝南渡之後,一方面趙構在與理學士人接觸之後迅速交惡,併發誓“朕今不用文華之士”,在朝堂上形成了打壓理學的風潮。

另一方面拜趙構朝廷的智障操作所賜,民間不滿之聲日益高漲,擁有知識批評屬性的理學迅速在士人階層當中風行,因而擁有了在民間的知識輿論權力,並構建出了相當可觀的社會公共活動空間。

而理學的關鍵蛻變就在於朱熹。

朱熹本人一方面通過經典,構建了雖然簡陋但是在當時已經算得上相當完善的理學道統。

其次朱熹依靠這個理學思想道統劃定明確出了學術邊界和重心方向,由此推進的理學本身的世俗化。

而最終理學的激烈碰撞就是在鵝湖之會。

1175年,已經頗負理學盛名的朱熹在鵝湖寺與心學大拿陸九淵相會,雙方激辯數日,雖然並未達成在理學上“會歸於一”的目的,但雙方矛盾已經大大緩解。

六年後朱熹邀請陸九淵到白鹿書院講學,雙方冰釋前嫌,陸九淵留下了自己的講學稿,朱熹爲其題了跋序。也是因此,後來陸九淵所在的學派也站在了朱熹的理學大旗之下共進退,希望能夠效前朝變法,盪滌朝堂不良風氣,可惜當時的外部環境已經不允許年老垂垂的朱熹按部就班了。

1188年,同樣還是鵝湖寺,辛棄疾與陳同甫會於此,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當時本也有邀請朱熹的,但朱熹有事未到,私以爲恐怕當時的朱熹就是忙於內整理學派,上聯宋孝宗,所以無瑕赴會。

但很快,1194年宋孝宗驟然離世,次年趙汝愚在與韓侂冑的鬥爭中失勢身死,韓侂冑開慶元黨禁,被朱熹耗費心力整合起來的理學士人全入了僞學逆黨籍,集體撲街。

朱熹逝於慶元黨禁中,據說死前還在忙於整理學問殘篇,而其死後因爲黨禁的緣故,南宋朝廷禁止大規模的會葬,但仍有千人不懼被迫害風險爲朱熹送葬。

辛棄疾也不避嫌的到場,爲朱熹題“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理學真正的黃金年代從神宗起至朱熹終,前後經歷了兩宋劇變以及兩次黨禁,而在朱熹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又戛然而止,也可稱得上是壯志未酬。

而另外同屬理學道統但又獨樹一幟的還有一人,名爲張載。

古代儒家當中宣揚自己希望救世治世的很多,但真的全力以赴去踐行的卻寥寥無幾。

腐儒大多喊著興周理復井田,但真的去嘗試的寥寥無幾,但張載真的就去試了,前後三代人在橫渠挖溝種田嘗試了七年,最終親身得出了一個清楚的結論:

“以田授民”“人受一方”是可以讓百姓活下去的。

但張載既不是皇帝,也不是造反頭子,哪來的“以田授民”的權力?所以只能“敦本善俗”去教育人。

用咱們現代的眼光吹毛求疵的看,張載的行爲多少有點傻,但咱們是建立在生產力解放發展的前提下,與張載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張載的悲劇在於他的思想侷限於時代,當時的年代對世界的認知過於簡單。

但是在行動上,他可稱當時的真君子。

當時的宋朝做官做學問皆以搞錢爲先,但張載最終窮困而死,病死的時候身無餘財僅有一外甥相隨,甚至連棺材都買不起。

但即便如此,他也在《正蒙》中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上《邊議九條》直趨前線希望能熱血報國,但好在范仲淹看出他不是這塊材料給勸退了。

當然更振聾發聵的還是他的橫渠四句: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話可以稱得上光耀千古。

另外,需要一說的是,張載身體力行七年所得出來的這個非常淺顯的結論,不懂的人大有其在,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農民揭竿而起了。

但同樣也有不少人懂,比如李自成,均田不夠怎麼辦呢?殺一些大明貪官,就夠分了。

明末的努爾哈赤起兵也是這麼說的,給每個壯丁分三十畝糧田、六畝棉田,就能衣食無憂了,但很快也發現地不夠分。

至於他的解決辦法嘛……在座的各位應該都知道。】

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307.第307章 大漢金票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第94章 財貨政策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91章 漢失鳳雛第66章 兼職武聖第484章 豆粕第428章 沒錯,我真的謀反了(感謝roadwin大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724章 生不逢時第751章 不足道也第816章 賞雪飲酒真定梨392.第391章 人類根深蒂固之疾第626章 唐風圖冊第622章 人君仁君第592章 大炮開兮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第25章 暮虎老狼第678章 亂臣賊子第698章 不如煉丹第753章 情同兄弟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第647章 刀伊入寇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第664章 不差錢的辛憲英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277.第277章 王玄策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678章 亂臣賊子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第657章 盛唐利刃211.第211章 各方安排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811章 利劍與劍鞘與劍臺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411章 何故騙我?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第42章 殺人誅心第579章 三軍始動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第554章 郾城大捷第93章 燕然未勒第40章 荊襄隱事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804章 各說各話第81章 病從口入第730章 一頓大酒第15章 吾弟字幼常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136.第136章 斷頭將軍第673章 計將安出第48章 白羆陶俑第605章 十世明君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第638章 知易行難356.第355章 擊砲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588章 屏風說書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137.第137章 涿州350.一日請假條350.一日請假條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498章 千秋畫卷343.第343章 戰利品就要舉起來第80章 無愧丞相第566章 制詔第810章 餘波漣漪第29章 科技樹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808章 人情窠臼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765章 欺君之罪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231.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
第499章 煤炭抗寒第500章 察微方能顯物307.第307章 大漢金票第540章 破產的老岳家第94章 財貨政策第627章 先帝顯靈第91章 漢失鳳雛第66章 兼職武聖第484章 豆粕第428章 沒錯,我真的謀反了(感謝roadwin大第402章 君不見,漢終軍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724章 生不逢時第751章 不足道也第816章 賞雪飲酒真定梨392.第391章 人類根深蒂固之疾第626章 唐風圖冊第622章 人君仁君第592章 大炮開兮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萬同第25章 暮虎老狼第678章 亂臣賊子第698章 不如煉丹第753章 情同兄弟139.第139章 諸葛村夫第647章 刀伊入寇第26章 想當先鋒 先學罵人第664章 不差錢的辛憲英332.第332章 慷慨的逾制第713章 歷史大舞臺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277.第277章 王玄策326.第326章 新手村羣島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678章 亂臣賊子335.第335章 賊軍技窮,優勢在我第657章 盛唐利刃211.第211章 各方安排第102章 桃園有歸途第811章 利劍與劍鞘與劍臺188.第188章 佛本是道第63章 三國與認知失調第411章 何故騙我?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第42章 殺人誅心第579章 三軍始動259.第259章 大唐軍制第663章 欲圖東進當北上第554章 郾城大捷第93章 燕然未勒第40章 荊襄隱事第456章 債多不愁魯子敬第804章 各說各話第81章 病從口入第730章 一頓大酒第15章 吾弟字幼常284.第284章 將軍三箭定天山384.第383章 威恩大行魯子敬第434章 十日動天下372.第371章 士別一日,魂斷江陵第445章 穩健的李隆基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341.第341章 中道崩殂鴻門宴136.第136章 斷頭將軍第673章 計將安出第48章 白羆陶俑第605章 十世明君334.第334章 排隊槍斃第638章 知易行難356.第355章 擊砲第610章 好男兒不豁達第555章 父愛如山第588章 屏風說書第461章 教育興社稷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137.第137章 涿州350.一日請假條350.一日請假條109.第109章 上架感謝369.第368章 喚我徵東將軍第498章 千秋畫卷343.第343章 戰利品就要舉起來第80章 無愧丞相第566章 制詔第810章 餘波漣漪第29章 科技樹第508章 燭影,斧聲第651章 何以當歸第734章 大元的棺材板第808章 人情窠臼173.第173章 妃子笑第11章 老曹家血脈有問題啊第765章 欺君之罪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217.第217章 李唐家事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補百姓231.第231章 詩聖詩仙命不同198.第198章 世家跪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枣庄市| 崇阳县| 厦门市| 清远市| 广丰县| 娄底市| 邳州市| 昔阳县| 杨浦区| 安新县| 和田县| 沙坪坝区| 平度市| 礼泉县| 金华市| 宜宾县| 罗定市| 商丘市| 西乌| 黄陵县| 绩溪县| 吉木乃县| 凤冈县| 志丹县| 原平市| 拉萨市| 确山县| 库尔勒市| 金川县| 沙湾县| 射洪县| 阳城县| 黄石市| 镇雄县| 古浪县| 阿拉善右旗| 漾濞| 林甸县| 泰安市| 平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