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開會
好歹被九福扶了一下,景泰帝最終勉強站直了身子,但也只來得及吩咐一句話就徹底暈了過去。
“把傳令追回來,封鎖消息,讓九闕總理國事!”
九福來不及悲傷,將陛下妥善放置於偏偏龍榻之上,立馬衝出去追回聖旨,隨即派心腹去雲秀山莊請應大人回來。
當各處宮門緊閉之時,皇宮內院,有人悄悄咬牙,臉上的表情陰晴不定。
父皇啊父皇,從我記事起,你就猶如神靈一般高高在上,威武強大。我倒是想看看,你究竟是不是上天之子……
九闕本來還覺得已經研製出預防天花的法子可以休息一會兒了,可沒等喘口氣兒就得到陛下口諭,只能收拾收拾回皇城了。
只是也奇怪,明明這能流芳百世的法子已經出來,陛下怎麼不自己用上,非得讓自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臣來做?
說句實在話,她還真想窩在家裡躲清閒。
當然了,她這話要是說出來叫人聽到,非得讓天下文武百官一口唾沫吐到她臉上不可!能能得到陛下如此重用,竟然不滿足,還說這種喪氣話,真是叫人生氣。
因爲這次口諭來的突然,九闕也沒來得及找個辦公地址,因此只能暫時把吏部當成大本營了。六部官員還是頭一次在一個女子的召集下統一爲一件事而努力,這感覺對大家來說還是挺稀奇的。若是放在之前,大家肯定不會理睬,就算九闕爲陛下所重用又有什麼?他們不喜歡應九闕,不跟著她幹,最後旁人還得說一句應九闕不會用人。可現在不一樣,聽說應九闕提出了預防天花的法子,再加上之前提出的新式製鹽法,這妥妥的青史留名之人。這樣的人才,若是跟她對著幹,先不說會招致外面百姓的憤怒,就算在史書上也會留下不好的名聲,何必呢?更何況如今正是國家危難之時,身爲大景官員,正是應該衝鋒陷陣之際,何必因爲個人的小小恩怨就將正事兒放在一邊?
有陛下口諭,再加上這段時間九闕積累的名聲,文武百官還算信服。更何況衆人都知曉陛下對應九闕的重用,能在這個時候把此事交給應九闕,也不叫人意外。
他們如今唯一的疑慮就是應九闕能不能擔起這個重任,如今這個時候,稍有差池,所帶來的損失不是可以估量的。
不過在見到九闕雷厲風行安排事務,並且井井有條之際,衆人也就放心了。
要知道此刻齊聚一堂的可不是普通的官員,普遍都是正三品往上的大員。哪個不是人中龍鳳,千年狐貍轉世?但就算面對這羣大佬,九闕也沒有一絲一毫的羞怯,反而大方自然的很。
早在雲秀山莊的時候,她就已經仔細思考過該如何推行牛痘法。她自己以及謝明塵等人當然知曉牛痘法確實有用,可對於那些只是聽說之人,尤其是相隔百里甚至千里的百姓而言,單單只是朝廷下發的政令並不足以讓他們信服。自古以來,有多少政令在剛制定出的時候都是極好的,只是在推廣開來時總會因現實而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後不了了之。
可這次預防天花的法子可不像那些政令一般,就算不了了之對現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影響,這要是不及時推廣開來,會死很多人。 特殊時期行特殊之法,九闕也沒想著要走溫和有禮那一套。要說如今這個封建王朝有什麼有用的,那就是在關鍵時刻,只要是朝廷下發的命令,底下百姓,只要不想造反,在官府面前基本上還是不敢反抗的。
“通知各府各縣各鄉各村,以里正爲單位,每家每戶都要照著戶籍冊子全數種上。當然年齡低於三歲或者高於七十的,酌情減少用量,不過即使咱們都知道這個法子是好的,在沒有人引領示範的情況下,百姓們只怕也會惶恐不安。因此,把這批牛痘粉送往各地之後,由各地長官率先示範。諸位都請放心,雲秀山莊之人已經盡數重傷牛痘,不是沒用或者對身體有害,我也不敢提出來。”
即便這麼說,在場諸位高官中也有人隱露退縮。來之前九闕就已經想象到這個場景,因此她特地沒有種植牛痘。
在衆人不解的目光中,九闕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瓶子。隨即在衆目睽睽之下捋起衣袖,露出一截修長白皙的手腕。旁邊的謝明塵也早有準備,此刻拿出一套清洗用具,沾上烈酒,仔細擦拭那一小塊皮膚,然後掏出一把寒光閃閃的小刀,輕輕劃出一個十字。
此刻衆人已經猜出了什麼,但依舊有些不可置信,頂著衆人或驚駭或若有所思的目光,九闕拔開瓶塞,將小瓶子裡的痘痂粉撒到傷口上。
這一刻,她清清楚楚聽到有人倒抽一口涼氣的聲音,但九闕渾然不在意。
“諸位剛剛看到的就是牛痘痘痂粉,只要按照剛剛的法子給人種上,十有八九不會感染天花。種完牛痘的人短期時間內會出現略微發熱,渾身痠痛的跡象,但這都屬於正常範疇,出現癥狀也不必驚慌,及時求助醫者就好。”
“這段時間我也請謝太醫培養了一批醫者,他們都知曉該如何種植牛痘以及事後的調理醫治。剛好發往全國各個州府郡縣,每個大夫過去之後調教出一批順手的醫者,如此就算人數衆多,也不必擔憂沒醫者可用。”
“其次,每個村子前十戶全家都種完牛痘的人家,可賞銀一兩。若是查出有人隱瞞不報或者拒絕種痘,全家隔離!”
“還有,值此關鍵時期,大景上下都應團結一心衆志成城。若是有人膽敢趁著關鍵時期散佈謠言,引發騷亂,斬立決!”
接下來九闕又補充了好幾條,覺得實在沒什麼好說的之後,停下來看向諸位或沉思或沉默不語的同僚,露出個溫和的笑臉。
“本官能想到的暫時就這麼多,不知諸位大人有什麼要補充的?趁著政令還沒下發,咱們得集思廣益,確保無所疏漏纔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