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於大儒
“於大儒?這是誰?”
淳于霜只能簡單介紹了下。
“這位於大儒可不簡單,那是位禮學大師。人家是江東地區(qū)於家的嫡支,聽說自小就聰明靈透。前朝末年三元及第當了狀元,卻並沒有接受朝廷的授官,而是選擇辭官歸隱。小三十年間一直在讀書悟道,開辦書院,門生遍佈天下。”
九闕皺了皺眉,雖說淳于只是簡單介紹了幾句,但有這種背景的人物爲何在大景朝名聲不顯?既然是不慕名利的學問家,爲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上京?別告訴她那位於大儒不曉得如今二皇子風頭正盛。
這個時候,正是皇子們相互爭鬥,爭奪皇位的關鍵時期。若是不想趟這趟渾水,最好不要上京,難道那位大學問家不知道?
“他爲什麼會在此時進京?有人邀請他?”
淳于霜沉重的點了點頭,不僅有人邀請,而且那人不巧,正是當今二皇子。
行吧,這下九闕算是明白了。這位於大儒九成是二皇子招攬過來給自己納威助陣的。不過從龍之功,這世上想來也沒幾個人能阻擋得了。只是可惜這京城的安靜日子不多了,想必不久的將來又會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不對呀,如果這於大儒跟自己無關的話,淳于爲什麼會在這個時候提起啊?
果然,淳于霜臉色不太好看。
“這位於大儒生有一子一女。兒子跟在身邊,女兒嫁給了江東望族姜家子弟,只可惜嫁過去不足一年那江家子弟就因病去世。於大儒的女兒當時懷有身孕,半年之後生下了個獨生女。生下孩子不到三天就懸樑自盡,追隨夫君而去。這件事在江東地區(qū)廣爲流傳,那邊的人都說於大儒教女有方,女兒秉性貞潔。自己的閨女都教導的這麼好,教養(yǎng)的學生自然會更加用心。自那以後,去於大儒所辦九江書院讀書的學子就更多了。”
這豈不是踩在自己女兒的屍骨上爲自己揚名立萬?但這種事情外人也不好說,畢竟那是於大儒女兒自己的選擇。
不過事情還沒完,於大儒女兒的那位獨生女如今已經長大成人,於去年嫁給京中餘翰林的獨子,只可惜命不太好。成親不到一年,丈夫也因病去世了。許是記掛著自己這位外孫女兒,於大儒攜妻帶子來京城,估計就是來處理這件事。
“聽起來好像爲了子孫後代還挺盡力。但在這節(jié)骨眼上,二皇子邀請他過來,總覺得好像不太對勁。”
九闕揉了揉太陽穴,覺得自己如今是越來越看不懂京城這局勢了。陛下英明神武,難道就眼睜睜看著二皇子把京城攪成一團亂麻嗎?聽說二皇子不僅大力打壓女子地位,甚至還出了個新招,說是女子若是超過十八歲未成親,家中就要繳納罰金!而且數額不低。
這是個什麼鬼招數?侮辱人也不帶這麼侮辱的。大景朝女子成親歲數普遍較晚,經過前朝的混亂,無論百官還是民間百姓都想讓兒女待在自己身邊的日子長一些。有些格外疼女兒的,甚至過了二十歲纔給自家閨女找婆家。這說罰錢就要罰錢呀,如果這招真被採納,九闕已經可以想象民間百姓爲了減輕家裡負擔,會早早選擇將閨女嫁出去。
可女子生兒育女本來就是道鬼門關,若是人已經長成,骨架大些倒是會少些危險。若是十五六歲的年紀就要成親生子,對女子的身體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這些二皇子以及他那一批幕僚到底瞭解過沒有?還是單純只爲了針對她們幾個在朝中嶄露頭角的女官特意設下的?
若當真如此,二皇子的目光也太過短淺了。
聽到這些,就連原本不準備露面的崔逐風都忍不了了,也不知道她從哪裡冒出來,這會兒憋了半天,悶悶的說出半句話。 “欺人太甚。”
若是這些當官的這般趨炎附勢,爲了附和上意就定下這條政策,那也太噁心人了。這天下如此多的女子,就沒人爲她們做主嗎?
這樣想著,崔逐風將目光看向了九闕。
如果說滿朝文武,有誰當真爲了女子著想,那也就只有九闕淳于這些女官了。
九闕嘆了口氣,拍拍崔前輩的手背。
“前輩放心,只要我在這官場一日,就會爲眼前所見不平之事張目。這條政策若是放在建國之初,大力支持人口擴張也就算了,可如今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yè),這樣的政策並不符合實際。陛下雖然疼愛自己的兒子,但必定會以國事爲重,短時間內不必爲此擔心。”
九闕沒說的是,要想一切安寧的前提,是二皇子不在這個關鍵時候繼續(xù)找事兒。
幾個好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爲京城這混亂的局勢感到頭疼,這還沒有他們在外邊兒做欽差努力查案子辦事兒的時候清閒呢。至少不用操這麼多沒用的心。
不過九闕也沒想到,她竟一語成讖,不過短短五日,就出事兒了。
自那日酒樓小聚之後,九闕就返回朝廷當差去了。她如今已經是中書舍人,自然不能像以往那樣在街上閒溜達。當差的地方早就換成了宮裡的文淵閣。說起來她第一次去文淵閣報道的時候,裡面的七位閣老對她的態(tài)度相當溫和,不愧是已經做到百官之首的閣老們,沒那麼淺見。
當然,要想讓這幾位閣老對她推心置腹,教她如何當差,就不要想了。閣老們忙著處理國家大事,哪來的閒工夫帶個啥都不懂的新人?因此九闕只能在一邊默默觀察。
反正只要來當差一天就能領一天的俸祿,沒人找她做事兒豈不是還能明目張膽的摸魚?
瞧她這般不驕不躁,幾位閣老對九闕的印象倒是好了許多,至少這不是個譁衆(zhòng)取寵的。
原本日子就這麼平靜的過下去,還算不錯,但隨著九闕回來的時間越長,周圍那些同僚看她的眼神就越奇怪。
九闕當然知道,這是因爲二皇子這段時間做的種種事情讓這些原本就不滿她一個女人封伯的官員們怒氣更是蹭蹭往上漲。只不過若是他們沒犯到自己面前,九闕也沒打算跟他們翻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