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72章 折中用人

楊瑞的話雖是半開玩笑,半帶抱怨,可也說出了一個現(xiàn)實(shí)的問題,就是在蘇廷夏回朝之後如何任用。

從眼下來說,蘇廷夏軍功不小,不管怎麼說也是統(tǒng)帥一軍的元帥,手上有兵有權(quán),到時候韓健也要忌憚幾分,更何況那些在楊瑞面前告黑狀的人。按照蘇廷夏而今的狀況,在朝廷很多人眼中他已經(jīng)成爲(wèi)殺人惡魔,這麼個窮兇極惡之徒,回到洛陽之後不趁機(jī)報復(fù),大開殺戒也就怪了。

“陛下是對臣不放心?”韓健問道。

楊瑞笑道:“東王你好像說的一定能駕馭的了這蘇廷夏一樣,你確實(shí)駕馭的了嗎?東王你敢說,這蘇廷夏不會成爲(wèi)第二個張行?他手上的兵將,可大多數(shù)都是新兵新將,在軍中軍令只認(rèn)他一人,可沒有你東王軍那麼好駕馭,留下他遲早是個隱患。”

聽到這,韓健便也大概明白了。楊瑞這是在變相提醒他還是要在蘇廷夏成氣候之前,先殺了他,才能杜絕將來蘇廷夏爲(wèi)禍朝廷。

韓健心說楊瑞也是小心過頭了,蘇廷夏不管怎樣,也是他所提拔起來的,就算是在行軍途中有燒殺行爲(wèi),那基本也是在他授意之下完成的。把所有罪名歸在蘇廷夏身上也不合適。關(guān)鍵的一點(diǎn),蘇廷夏說到底是個將領(lǐng),什麼事都該由他來擔(dān)著纔是。

“現(xiàn)在將士在外,還未歸來,便先想著兔死狗烹,怕也是不合適。”韓健直接提醒道。

“看你自己想法了。”楊瑞說著,卻又一嘆道,“除了人品之外,倒是個極有能力之人,近年來能有如此才能而與你相比肩的。恐怕也只有這姓蘇的一人了。”

韓健不知道這是楊瑞在恭維他,還是在損他。或者是在提醒他一山不容二虎,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在這個世界可是家喻戶曉,畢竟諸葛亮當(dāng)了皇帝。再加上本身這諸葛亮又是個明君,大抵上歌功頌德的人便多一些,連名聲也會好。

韓健沒多說。對於蘇廷夏的問題,他持有保留意見。就算蘇廷夏在這次進(jìn)軍中罪惡滔天,也是受命於他,本身他對這個人還是很欣賞,這樣的人他還捨不得去殺,畢竟身邊有才能之人的確是少之又少。

……

……

三月下旬開始,洛陽周邊戰(zhàn)事的氛圍已經(jīng)很濃烈。有蘇廷夏北方進(jìn)軍的順利,雖說是有利於洛陽時局,不過換來的卻是西王府一邊對洛陽的施壓。

西王府先出兵關(guān)中。隨後沿途駐紮了一些兵馬,看似是防備朝廷兵馬往關(guān)中靠近,但真實(shí)目的更像是脅迫,不能令蘇廷夏的兵馬在北邊過的清閒。畢竟西王府沒打下的北川,現(xiàn)在卻給了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蘇廷夏大顯威風(fēng),西王楊平舉怎能忍?

不過西王府一方也未正式出兵靠攏洛陽,雖然現(xiàn)如今洛陽空虛,卻有楊瑞和韓健同時坐鎮(zhèn)。而且洛陽之北便駐紮了林詹的兵馬。林詹所部人雖然不多,卻因爲(wèi)百戰(zhàn)百勝聲明早已在外。在韓健看來。現(xiàn)在西王府在等蘇廷夏敗,一旦蘇廷夏在北方失敗,必然會牽制住林詹所部的兵馬,到時候西王府便有機(jī)會染指洛陽。

在這種時候,西王府卻派出人過來朝賀。說是朝賀,不過是朝賀楊瑞的生辰。

皇帝過生日。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連楊瑞自己都沒正視的事,反倒西王府顯得很熱衷。

隨後西王府派來朝賀的人便到了洛陽,一行有幾十人,都是西王府的文臣謀士,而並未有武將在內(nèi)。

韓健跟楊瑞商議一番。眼下正是戰(zhàn)事緊迫的時候,西王府派人過來目的不單純,有打探情報和試探的意思。看朝廷是否敢對西王府有所怠慢,以此來推斷朝廷現(xiàn)如今的狀況,到底能否堅守住洛陽。

“你二孃明日可是要到洛陽?”韓健跟楊瑞商談過西王府使節(jié)的事,將要哦組,楊瑞突然問了一句。

這幾天來韓健已經(jīng)多日沒進(jìn)宮,也是因爲(wèi)之前韓崔氏懷疑的事,他跟楊瑞商議了一下,還是不想讓事情公之於衆(zhòng),爲(wèi)了不惹人懷疑,連楊瑞也覺得韓健這幾天不宜來皇宮相會。

“嗯。”韓健道,“估摸明日中午抵達(dá),陛下可是有事?”

“沒事。只是看看是否需要朕親自出去相迎。”

說到這,楊瑞卻是一嘆。曾經(jīng)他將韓鬆氏嫁去江都,而且將她當(dāng)成是姐妹一般看待,誰知道這十幾年後,韓鬆氏仍舊在東王府中當(dāng)她的老姑婆,可她卻已經(jīng)走出了小姑獨(dú)處的境地。

“陛下還是別去了。”韓健道,“我三娘那邊,有事情一定先通知到二孃。這次她有懷疑,必定會說,這時候陛下去,可能一舉一動都會被二孃所察覺。”

楊瑞瞇著眼打量著韓健道:“聽這話的意思,你是很不想讓朕去見你家人?”

韓健反駁道:“要是你願意去,沒人攔。自己決定。”

一句話,便讓楊瑞有些氣餒,的確現(xiàn)在是她自己不敢面對韓鬆氏等人。之前韓崔氏要來宮中拜會她,她都避而不見。連她自己都不知爲(wèi)何到現(xiàn)在卻如此心虛,連曾經(jīng)親如姐妹的韓崔氏都不見。以前這種事是絕不會發(fā)生的。

韓健直接行禮告退,到外面,一班大臣正在等著進(jìn)去見楊瑞。

擡頭看了看天色,時間臨近中午。韓健本來想直接回去吃飯,可再一想,現(xiàn)在軍所衙門那邊事情這麼忙,能少回去一次便少回去一次。

“殿下,安。”林恪帶著笑容迎上前來,臉上的笑容雖然親和,卻給韓健一種很假的感覺。

“林侍郎。”韓健打量了一眼林恪,微微點(diǎn)頭,算是見過禮,“本王與陛下商談完事情,要進(jìn)去,便讓人去通傳。本王不逗留了。”

“殿下請慢走。”林恪突然道。

“有事?”

“殿下,您看這陛下總是在燁安閣內(nèi)會見大臣,卻從未早朝議事,雖然這在我大魏歷史上也有先例,可終究是要有所改變。殿下不知何時看看勸說一下陛下,早朝議事之事……”

韓健不耐煩打斷林恪道:“林侍郎不覺得這話跟本王說沒什麼用?陛下是否要上朝。那是陛下的事,現(xiàn)在有什麼事,難道林侍郎便奏報不到陛下這裡,還是說陛下荒廢於政務(wù),對你避而不見了?”

林恪無言以對。

到現(xiàn)如今,他自然認(rèn)爲(wèi)韓健對他有所成見,是要提拔寧原來壓制他在朝中的勢力。這種情況下,他也想在韓健面前表現(xiàn)一下,可終究是摸不著韓健的脾氣。只能是次次碰一鼻子灰。

“還有事?沒事的話,本王走了!”這次韓健的話便很不客氣。

林恪嘆道:“殿下看來已對下官失望透頂。”

韓健再打量一下好像看破紅塵的林恪,道:“林尚書何出此言?”

“殿下何必隱瞞於下官。而今寧尚書在朝中可說是風(fēng)頭正起,又是名義上下官的上司,連下官見了他也要恭敬而待之。殿下這麼做,不也是爲(wèi)了讓寧尚書接替於下官?”

韓健沒馬上肯定或者否定,心中琢磨了一下,林恪居然主動將心中擔(dān)憂說出來。恐怕也是林恪知道自己地位將不保,乾脆把話挑明。

果然。林恪見韓健不說話,直接問道:“不知殿下對下官可有何不滿意的地方。也是,下官在之前朝廷對蘇將軍有所非議之時,並未挺身而出,不過……時局使然,朝廷朝官衆(zhòng)口一詞。下官又有何辦法?勸誡之事,下官可無時不在做,只是可能未在殿下面前表露出來。”

韓健想說,既然你悶聲做事勤勤懇懇,幹嘛還說出來?

“林侍郎勞苦功高。本王怎會忘了?”韓健說了一句。

林恪苦笑道:“殿下也只是說兩句善言來安慰一下下官而已。下官怎會不知殿下的心思,這寧尚書,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jié),且與殿下有姻親上的關(guān)係,這樣的人,便是讓下官來選,也必然不會選如此不識相的本人來當(dāng)這朝廷。倒不如,讓下官識相一下,早些去向陛下請辭,也好讓寧尚書順利接替於在下,當(dāng)?shù)钠疬@一朝之重任。”

林恪把話說到這份上,自然是希望韓健來挽留他。

不過韓健最聽不得的便是這種威脅。本來韓健重用寧原,只是想讓林恪感覺到危機(jī),既然現(xiàn)在林恪主動這麼說,有些要脅迫他的意思,這令他有些惱火。

“林侍郎既有此意,那儘管去對陛下說。”韓健道,“別又像之前一樣,在本王面前說的多麼好聽,卻找人去跟顧太傅那邊叫苦。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wèi),林尚書好好琢磨一下這話的意思!”

林恪的臉色一變,他終於知道韓健爲(wèi)何這麼“煩”他,是因爲(wèi)之前顧唯潘將到洛陽,他暗中派人去遊說顧唯潘的事有關(guān)。

顧唯潘畢竟是韓健的岳丈,又是朝中元老,在楊餘謀反之前便在朝中爲(wèi)次輔多年,可說是德高望重。他林恪,說到底也只是搞學(xué)問的,東閣尚書爲(wèi)相者,魏朝自古以來還沒有。

韓健既然這麼說,林恪也突然有些絕望。有種被卸磨殺驢的感覺。

之前跟隨楊瑞逃亡江都,一路上可說是風(fēng)餐露宿,那批人中,也只有他現(xiàn)如今還混的風(fēng)生水起,其餘的人都是感覺到官場無常,大多數(shù)都是留在江都準(zhǔn)備頤養(yǎng)天年。他想的是,能爲(wèi)朝廷效力,將來?xiàng)钊鸹爻貋恚隳墚?dāng)功臣。

現(xiàn)在功臣的確是當(dāng)了,匡扶社稷有功,領(lǐng)尚書檯,一下子便是朝廷宰相一般的人物。可問題也跟著來了,便是楊瑞對他重用,只要東王府這面不滿意,那他就算是沒完成工作。一面要讓楊瑞滿意,一邊還要讓同僚之間沒話說,更要順得東王府的意思,本來這三者之間矛盾衝突就很大,他夾在中間,自以爲(wèi)做了很多承轉(zhuǎn)之事,功勞立下了,偏偏楊瑞和韓健這面都不領(lǐng)情,連自己的那些同僚屬下,而今看來也都不太領(lǐng)情。

自從寧原得勢,被提拔爲(wèi)吏部尚書之後。原本對林恪恭敬非常甚至可說是俯首帖耳的一羣人,現(xiàn)在都在往寧原陣營的方向靠攏。林恪自然知道這是什麼事。

歷來樹倒猢猻散,他這顆大樹將倒,連自己這顆樹上的猢猻也都在找“下家”了。

“恭送殿下。”林恪心中有種失望感覺,對韓健行禮,卻也沒反駁或者是爲(wèi)自己狡辯。

韓健也不想跟林恪廢話。直接去了軍所。

到下午之後,楊瑞又派小太監(jiān)傳他進(jìn)宮。這幾天以來,已有很多次。之前是因爲(wèi)楊瑞晚上見不著韓健,心中終究是放不下,有沒有什麼事都會派人過來傳,有時候也是楊瑞覺得有趣,總是想借著這種方式把韓健叫進(jìn)宮,讓韓健勞頓一下,也讓自己感覺忍的沒那麼辛苦。

得知楊瑞又要見自己。韓健不免有些惱意。楊瑞每次找他,有正經(jīng)事說的時候很少,明知道他忙還是跟添亂。本來他不想去,可楊瑞必將是一朝至尊,他不去被別人知道總會有閒言閒語。

韓健心說,也許正因他不能不去,楊瑞才這麼“肆無忌憚”。

韓健將手頭上的事情暫時擱置,而是隨小太監(jiān)一起進(jìn)到宮中。到燁安閣。楊瑞卻是一副正色立在窗口,好像在看著窗外的春景。畢竟燁安閣後院便是一片花壇,雖然裡面的花不多,卻也是春意盎然。

“陛下傳召臣來,可是有事?”韓健見楊瑞連頭都不轉(zhuǎn),有些不耐煩問道。

“嗯。”楊瑞轉(zhuǎn)過身來,卻是一臉正色道。“林侍郎今日向朕請辭,說是要辭官歸故里。東王,你可知此事?”

韓健道:“林尚書的確在臣面前提及過此事。”

“哦,原來你是知道的。”楊瑞道,“不過朕挽留了他。讓他先在朝廷中繼續(xù)做一些時日,便是要走,也不急於這一時。”

韓健沉默了一下,這林恪說到做到,也倒能令他有些“刮目相看”。

“……東王,朕知道你有讓寧尚書接替林侍郎領(lǐng)尚書檯的意思,可朕想來,寧尚書那邊,終究是洛陽舊派之人,於江都官場所不熟悉,讓他出來主持大局會有所不妥。”楊瑞直接指出來道。

韓健道:“陛下所言極是,不過朝中能接替林侍郎,也不乏其人。陛下爲(wèi)何未考慮過顧太傅呢?”

“顧太傅回洛陽後,朕也曾派人去請過,他退意已決,怕是無法再回朝廷委以重任。”楊瑞道,“你也知道顧太傅畢竟年老體邁,經(jīng)過刺殺之事這麼一折騰,對朝事也就有些倦怠。何必又要強(qiáng)人所難?倒是這林侍郎,雖然有時做事不顧周全,終究是個踏實(shí)之人,現(xiàn)如今朝廷或不可缺。東王,這點(diǎn)上你也要想一想。”

韓健心說林恪這不是來請辭,簡直是來脅迫楊瑞的。

寧原的確是有能力的,但寧原最大的問題,是將女兒送給他韓健,這令楊瑞從開始便對寧原沒什麼好感。至於林恪,卻也只是個“備胎”,在沒人出來主持大局的時候,讓他出來主持,也是想平衡朝廷各方面勢力,令朝廷勢力達(dá)到一種均衡。

“陛下的話,臣會慎重考慮。”韓健點(diǎn)頭道。

“不是考慮,是要做。”楊瑞道,“朕也知道,林尚書做一些事,得罪了你。難道你就不能大度一些,便當(dāng)事情過去了?”

韓健瞇了瞇眼,楊瑞這麼急著爲(wèi)林恪說情,已經(jīng)超過了一個君主對大臣的憐惜程度,令韓健心中不由想,到底林恪對楊瑞說了什麼,才能令楊瑞這麼替他說話。

韓健回頭看了眼燁安閣門口,因爲(wèi)他的到來,那些小太監(jiān)和宮女都是遠(yuǎn)遠(yuǎn)躲著,連門口方向都不敢靠近。這也是之前楊瑞的吩咐,但凡東王來,不許任何人過來打攪,便是有人來需要進(jìn)來傳話都不成。

“瑞兒,林恪到底對你怎麼說的?”韓健蹙眉問道。

楊瑞嘆口氣,像是有些不想說,但還是坐下來,語重心長道:“他跑到朕這裡來訴苦,說是你容不下他,要趕他出朝廷。”

“嘿!”韓健心中登時有些惱火,感情林恪還是當(dāng)面一套背地裡一套,原本他還以爲(wèi)這林恪“頓悟”了能,感情還是在他面前演戲,裝出一副已經(jīng)看破紅塵準(zhǔn)備致仕歸鄉(xiāng)。卻到頭來,跑楊瑞這裡來說一些鬼話!

“你可是跟他說過什麼?”楊瑞坐下來,擡頭看著韓健問道。

“我能說什麼?是他自己說要離開朝廷。”

韓健將之前在外面跟林恪見面的事大致一說,連楊瑞也眉頭輕蹙。林恪這陰陽臉的做法,令她也覺得這人有些不靠譜。

林恪以爲(wèi)在楊瑞這面告狀,楊瑞對東王府一直小心戒備。便會重用他這個“忠臣”,可沒想到,在楊瑞心中終究是把韓健當(dāng)“自己人”,韓健一來想問什麼那也是輕而易舉。如此一來,林恪戲路雖寬,可終究架不住人家夫妻情深,到頭來只是一場鬧劇,把自己人品不堪的一面甚至表現(xiàn)在了楊瑞面前。

“這麼說起來,倒是這林侍郎有些自作聰明。”楊瑞臉色有些不悅道。

“不是自作聰明。是他很聰明,知道而今他的位子,只要我不想保他,還有瑞兒你來保,便可以坐穩(wěn),這要是還不在你面前訴衷腸,他還有何機(jī)會繼續(xù)在朝廷中立足?”韓健嘆道。

楊瑞白了韓健一眼道:“那也是的,知道現(xiàn)如今還需要他出來穩(wěn)定朝局。非要跟他說那些話,讓他跑朕這裡來瞎嘀咕。是覺得朕心寬,能聽他那些嘮叨?”

韓健笑了笑,沒說話。近來?xiàng)钊鸨г沟脑捯捕嗔耍陧n健看來,這是楊瑞沒得到愛情上的滋潤,拿他這個“始作俑者”來撒氣。但凡有機(jī)會便要稍微動一些肝火,把心中鬱結(jié)的氣給發(fā)出來。

韓健道:“陛下順了他意思就罷了,也顯得陛下寬仁,陛下說是也不是?”

這次輪到楊瑞不說話。

在聽到韓健說及之前與林恪見面情節(jié)的時候,她也想了。林恪這人用不用都無所謂了,幹嘛要爲(wèi)這麼一個人影響她的心情還有跟韓健之間的關(guān)係?但聽韓健這麼一說,卻好像韓健想讓她來收買人心。

“夫君這是何意?”楊瑞突然陰陽怪氣問道,“一邊不想用,卻讓妾身來重用,這不是自相矛盾?”

韓健道:“隨你怎麼想,現(xiàn)在朝廷既然缺不得他,也讓他有些危機(jī)感,不如便讓他做朝廷的忠臣,與東王府勢不兩立,這樣也可。反正到頭來得益的也是朝廷,不是東王府不是?”

楊瑞笑了笑,韓健這遺體很有意思。讓她收買一個對東王府有成見的人爲(wèi)忠臣,來跟東王府對著幹,這不是自找麻煩?

不過她再一想,這麼做也挺有趣。韓健之所以會這麼建議,也是因爲(wèi)韓健自己沒有與她爭奪之心,否則怎會容林恪這種兩面三刀之人繼續(xù)爲(wèi)朝廷效力。

“妾身留他在朝廷,夫君不會動怒,因此而疏遠(yuǎn)了妾身?”楊瑞問道。

“瑞兒你自己看著辦吧。”韓健道,“反正從我知道他派人去遊說顧太傅的時候,便知道此人做事有些不擇手段,可用而不可大用,也只是現(xiàn)如今朝廷別無他人能出來主持大局,暫且先對他委以重任,到合適時候,再替換下來便是。”

楊瑞這才放心點(diǎn)點(diǎn)頭,韓健說到這種程度,她也能理解過來。韓健對林恪不爽,卻讓她看著用人,也是不想因此而令他自己的決定左右了朝局的用人問題。韓健提拔了一個寧原,已經(jīng)令楊瑞頗有微辭,現(xiàn)在楊瑞不想用寧原,而韓健不想用林恪,折中的辦法,就是林恪繼續(xù)當(dāng)他的首輔大臣,寧原繼續(xù)在朝廷收買人心爲(wèi)將來接替林恪做準(zhǔn)備。

“夫君,妾身要說的事,已經(jīng)說完。”楊瑞突然站起身,走到韓健面前,手卻伸出來拉住韓健的手道,“不知夫君能否今日破例一次,進(jìn)宮來陪陪妾身?明日郡王妃便要抵達(dá)洛陽,怕是有些時候見到夫君人了。”

剛纔還是一副傷春肅然的君王做派,一轉(zhuǎn)眼,卻好像個深閨寂寞的婦人,在對他求歡了。

第892章 再添公主第177章 輿論導(dǎo)向第288章 聯(lián)姻第792章 聚散第709章 朝議無事第696章 再婚第362章 關(guān)鍵一戰(zhàn)(六)第371章 縱虎第525章 軍變(六)第221章 自成一派第479章 花前月下第680章 指定人選第498章 玉人多情(上)第805章 心懷家國事第720章 屠城第707章 大雨將至(下)第791章 北關(guān)烽火(下)第698章 十里相送第898章 不對等的賭約第540章 叛徒(下)第524章 軍變(五)第671章 姐弟重逢(下)第815章 君王義第40章 前途未卜第291章 婚房第56章 突破口第599章 師妹無心第175章 越不過的天險第614章 一國之奴第307章 朝見第763章 滿城風(fēng)雨第891章 以人換糧第597章 十萬大軍第569章 開誠佈公(上)第161章 謎一樣的女人第751章 情報滯後第137章 郡王府的規(guī)矩第381章 情癡第101章 只許失敗第394章 平常人(上)第816章 三宮六院(上)第491章 新年(上)第612章 褪毛雞第266章 不告而別第426章 杯弓蛇影(上)第99章 長亭送別(下)第266章 不告而別第129章 層層瓦解第152章 險象環(huán)生第304章 離開第804章 兩代帝王的矛盾第435章 志比天高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wù)事第699章 選仕第902章 征服第524章 軍變(五)第818章 充盈內(nèi)宮第750章 夜宿宮中第320章 紅色的婚禮(下)第256章 皇宮救人(上)第251章 一起走第385章 禮佛(上)第806章 相見時難第369章 幹他孃的第353章 脅迫借糧第43章 上聽處第102章 戲班子第458章 平城之戰(zhàn)(下)第568章 楊瑞的心結(jié)第298章 軍議第407章 懼內(nèi)第809章 君臣換位第464章 洛陽之戰(zhàn)(一)第204章 轉(zhuǎn)嫁矛盾第578章 高瞻遠(yuǎn)矚第888章 鏡子裡的影子第807章 失去價值的女人第521章 軍變(二)第134章 兩面派第171章 大戰(zhàn)前夕第80章 顧問之責(zé)第319章 紅色的婚禮(上)第165章 背道而馳第569章 開誠佈公(上)第214章 搶地盤第817章 三宮六院(下)第538章 飲食不調(diào)第561章 帶女回門第291章 婚房第453章 進(jìn)兵第612章 褪毛雞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386章 禮佛(下)第671章 姐弟重逢(下)第853章 心頭之惑第46章 油炸果子第142章 女皇有私生子?第270章 你是我的俘虜(下)第621章 佳人在前(下)第636章 對外一心
第892章 再添公主第177章 輿論導(dǎo)向第288章 聯(lián)姻第792章 聚散第709章 朝議無事第696章 再婚第362章 關(guān)鍵一戰(zhàn)(六)第371章 縱虎第525章 軍變(六)第221章 自成一派第479章 花前月下第680章 指定人選第498章 玉人多情(上)第805章 心懷家國事第720章 屠城第707章 大雨將至(下)第791章 北關(guān)烽火(下)第698章 十里相送第898章 不對等的賭約第540章 叛徒(下)第524章 軍變(五)第671章 姐弟重逢(下)第815章 君王義第40章 前途未卜第291章 婚房第56章 突破口第599章 師妹無心第175章 越不過的天險第614章 一國之奴第307章 朝見第763章 滿城風(fēng)雨第891章 以人換糧第597章 十萬大軍第569章 開誠佈公(上)第161章 謎一樣的女人第751章 情報滯後第137章 郡王府的規(guī)矩第381章 情癡第101章 只許失敗第394章 平常人(上)第816章 三宮六院(上)第491章 新年(上)第612章 褪毛雞第266章 不告而別第426章 杯弓蛇影(上)第99章 長亭送別(下)第266章 不告而別第129章 層層瓦解第152章 險象環(huán)生第304章 離開第804章 兩代帝王的矛盾第435章 志比天高第82章 清官難斷家務(wù)事第699章 選仕第902章 征服第524章 軍變(五)第818章 充盈內(nèi)宮第750章 夜宿宮中第320章 紅色的婚禮(下)第256章 皇宮救人(上)第251章 一起走第385章 禮佛(上)第806章 相見時難第369章 幹他孃的第353章 脅迫借糧第43章 上聽處第102章 戲班子第458章 平城之戰(zhàn)(下)第568章 楊瑞的心結(jié)第298章 軍議第407章 懼內(nèi)第809章 君臣換位第464章 洛陽之戰(zhàn)(一)第204章 轉(zhuǎn)嫁矛盾第578章 高瞻遠(yuǎn)矚第888章 鏡子裡的影子第807章 失去價值的女人第521章 軍變(二)第134章 兩面派第171章 大戰(zhàn)前夕第80章 顧問之責(zé)第319章 紅色的婚禮(上)第165章 背道而馳第569章 開誠佈公(上)第214章 搶地盤第817章 三宮六院(下)第538章 飲食不調(diào)第561章 帶女回門第291章 婚房第453章 進(jìn)兵第612章 褪毛雞第27章 盲婚啞嫁非我願第386章 禮佛(下)第671章 姐弟重逢(下)第853章 心頭之惑第46章 油炸果子第142章 女皇有私生子?第270章 你是我的俘虜(下)第621章 佳人在前(下)第636章 對外一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州市| 英山县| 绥棱县| 遵化市| 松滋市| 龙江县| 延长县| 讷河市| 牙克石市| 新巴尔虎右旗| 南宫市| 且末县| 肃南| 涿鹿县| 花垣县| 团风县| 虞城县| 密云县| 田阳县| 池州市| 黔东| 永修县| 东山县| 城口县| 社旗县| 惠东县| 隆安县| 临邑县| 江孜县| 营山县| 蓬溪县| 延津县| 枣庄市| 铜鼓县| 紫金县| 昆明市| 灌南县| 泉州市| 扬州市| 察哈|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