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與法亦及幾個姨娘商量完如何應(yīng)對女皇失蹤之事,出得廳來,到偏廳迎了顧欣兒。..韓健讓韓昭氏陪顧欣兒回去,而他則是去見江都城官員。這也是韓健第一次以東王身份來會見衆(zhòng)官員。
韓鬆氏和韓崔氏先去召集官員到東王府會見,而韓健則先去找顧唯潘商量事情。
公館東苑,顧唯潘還在處理一些政務(wù),主要是一些錢財上的往來支出。雖然顧唯潘現(xiàn)在晉升爲太傅,位列相國,但江都畢竟不是洛陽,江都軍政基本爲東王府所掌握,顧唯潘暫時接手的,也只有一些錢賬事情。
見到韓健來,顧唯潘出了廳門,直接跟韓健在院子裡單獨說話。
“顧太傅,不知之前陛下所寫的公函可是生效?”韓健上來便問道。
韓健所說的公函,是女皇之前勸說韓健進城時,曾讓顧唯潘去軍營所傳達的,公函內(nèi)容是女皇準備讓韓健來做監(jiān)國,統(tǒng)籌朝廷事宜。
顧唯潘略微沉默片刻,道:“陛下無新的旨意出來,照理是有效的。東王準備如何做?”
韓健道:“那就請顧太傅召集三院六部大臣到東王府,當衆(zhòng)宣佈此事?!?
顧唯潘聽話中意思,韓健這是準備接手江都的軍政大權(quán),包括臨時偏安在江都的小朝廷,也將由韓健來負責。對此事,顧唯潘有所謹慎,之前女皇作出讓步,也是爲換得韓健進城化解眼前矛盾,現(xiàn)在韓健已經(jīng)回城。但女皇卻稱病不出,他難免懷疑其中有什麼古怪。
“顧太傅,可是有問題?”韓健見顧唯潘沉默不語,問道。
顧唯潘搖搖頭,他也畢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他還是有所遲疑道:“此事陛下不出面,不好應(yīng)對?!?
韓健道:“如今陛下身體有恙,閉門不見,若是陛下的病一天不好,那朝政之事就要一天荒廢?既然如此。陛下還安置我出面作何?”
顧唯潘微微點頭。韓健話中在理,女皇若是身體無恙,也不會讓東王來統(tǒng)籌大局。但顧唯潘只是對女皇身體的事很擔心,畢竟這幾日他根本就未親眼見過女皇。
“事情老夫來安排?!鳖櫸ㄅ说馈?
“有勞。”韓健先謝過。有顧唯潘幫忙。他接手朝政之事會容易一些。小朝廷裡那些對他有成見的大臣也會收斂一些。
韓健讓顧唯潘把召集的大臣一同往東王府去,而他則離開公館,上馬回東王府。
回到東王府。一些江都的官員已經(jīng)到來,這些官員是東王府的嫡系,平日裡處理的也是江都一地的軍政事。現(xiàn)在魏朝朝廷從洛陽遷到了江都,他們也面對很大壓力,那些隨女皇過來的官員,隨便出來一個官都比她們好幾級,官大一級壓死人,但現(xiàn)在是他們把持著實權(quán),而朝廷那些大臣也想方設(shè)法來奪權(quán)。加之東王一直不在,而韓鬆氏等郡王妃又對此事一再容忍,使得這種權(quán)力爭鋒也有愈演愈烈的跡象?,F(xiàn)在東王回江都,他們也要趕緊過來見東王,順帶知道朝廷和東王府下一步動作,是偏安一隅還是舉兵光復(fù)洛陽城。
韓健回到東王府前,在場官員無不行禮,韓健之前雖然未親政,但逢年過節(jié)這些官員總是會到東王府來拜會,也見過韓健本人因而認得。
韓健一一回禮,同時讓這些官員一起進東王府敘話。
到府內(nèi),韓鬆氏已經(jīng)回來,韓鬆氏讓府裡的人招呼這些官員,順帶將韓健叫到一邊說話。
“健兒,顧太傅可是願意幫忙?”韓鬆氏問道。
“嗯?!表n健點頭,“過會顧太傅應(yīng)該會召集三院大臣過來,宣佈陛下的旨意?!?
“這樣就好?!表n鬆氏略有所思道,“咱江都的官,都是知根知底,就算其中有幾個蛀蟲他們心也是向著東王府。可朝廷那幫人,先不論他們因何目的而來,既然來,就要妥善安置。唉!安置可是大問題。”
因爲東王府本就不大的地方,一下子要安置這麼多官員,肯定有困難。這些官員過來,顯然不是爲當別人的下手,他們在朝廷裡都是執(zhí)掌一部一司的官員,到了地方上,就算他們管的人和地方少了,但權(quán)限都是西王不變。這種情況下,江都也實在安置不了這些大臣,哪怕是其中一人。
韓健點頭道:“二孃,這些人中,應(yīng)該有洛陽派過來的奸細,我們也要小心防備?!?
“說的也是。健兒,今日見這些人,你就儘量別說了,讓二孃和顧太傅來說,免得讓他們抓到話柄來抨擊你?!?
韓健點頭。
隨後,韓鬆氏陪著韓健一起去東王府正廳會見江都地方官員,這次韓鬆氏召集的官員,主要是東王府的股肱之臣,有四五十號人之多,可說是涵蓋江都方方面面。
東王府也很少一下子來這麼多人,見到韓健和韓鬆氏進來,這些官員再次行禮。
韓鬆氏陪著韓健到了廳堂正堂匾額下,面對衆(zhòng)人。
“諸位。”韓鬆氏擡手示意,同時語出,在場登時安靜,“東王去世以來,妾身代夫治理江都一地,十幾年來不敢有廢。今日少主已成年,得陛下賜東王爵位,從今日起,也將由少主接替妾身。你們也當盡心輔佐?!?
東王府官員紛紛應(yīng)是。
韓鬆氏再道:“如今奸佞謀逆,陛下離開洛陽,現(xiàn)在我江都。日後一切事務(wù),要謹遵皇恩,也要遵從少主。你們可明白?”
東王府的官員不是笨人。就算是朝廷臨時偏安在江都,韓鬆氏說這樣的話,也是讓他們效忠東王府,而不是女皇。現(xiàn)在就是他們選擇站隊的時候。這要是選錯,東王府不會容下他們,朝廷那邊自然更不會收留,如此這樣兩邊搖擺的人就會徹底失勢。
現(xiàn)在韓鬆氏是逼著他們作出效忠東王府的立場。
下面的官員有聰明的,上前表態(tài),表示要輔佐好少主,要勤王云云也不過是應(yīng)了韓鬆氏“謹遵皇恩”的場面話。
場面話,自然有場面答。
“既然如此,諸位都先回吧。政務(wù)不可荒棄,你們只管作好手頭上的事情,就當是匯回報天恩,輔佐好少主?!表n鬆氏沒有拖延,她知道再一會顧唯潘就會帶著朝廷那幫人過來,兩幫在遇到一起,難免會有口角爭執(zhí),現(xiàn)在女皇不在洛陽城,一切以和爲貴。
韓健自始至終沒說一句話,不過送客出門時,韓健還是要親自來送,已顯示他這個東王“親民”。
送走江都這些地方官員,東王府門口已經(jīng)有幾名朝廷的官員早到。
“幾位臣工,請進?!表n鬆氏上前招呼這些大臣。
官員紛紛回禮,隨後進了東王府之門。韓健則先到偏廳等候這些人到齊。
等了差不多半個時辰,朝廷派系的人才算到齊,雖然跟著女皇到江都來的官員並不多,但加起來,這些人有百餘人之多,比江都城裡有官品的人要多一倍。
韓鬆氏先是在前面招呼了客人,隨後到偏廳來通知韓健出去見客。
“健兒,這些人來者不善,你要小心些?!表n鬆氏叮囑道。
韓健點頭表示會意,這些大臣,從洛陽來,有的純粹是因爲是忠臣,還有的是被楊餘下獄,覺得在洛陽混不下去的,也有的是投機主義,想跟著女皇過來謀求更高的官位。其中也不乏是楊餘派來的奸細,趁著洛陽有官員東逃之時,楊餘找些人混在其中,過來探聽這面的消息。
韓健在韓鬆氏陪同下走出偏廳,因爲朝廷官員太多,這些官員並不在正廳內(nèi)等候,而是在前院等候。
大冬天,氣溫很低,這些人穿的都很厚,卻沒有在洛陽城時那麼華貴。這些人本就心中有恨,現(xiàn)在到東王府來,還只能在院子裡等,見到韓健來,險些要上前來質(zhì)問韓健爲何如此怠慢他們。
韓健和韓鬆氏過來,作爲百官之首的顧唯潘最先迎過來,畢竟這次大規(guī)模的“朝會”也是他所發(fā)起。
“東王,郡王妃。”顧唯潘在人前,畢竟要顧全禮數(shù),上前行禮。
“顧太傅,有禮?!表n鬆氏欠身行禮,“顧太傅,既然人都來了,就請顧太傅宣讀陛下旨意。”
“嗯?!?
顧唯潘從袖子裡拿出當日女皇給他的公函,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一份公告,是讓韓健暫時替代女皇來監(jiān)理朝政,同時統(tǒng)籌勤王伐逆事宜。這樣的一份公告,等於是讓韓健來當國。顧唯潘當衆(zhòng)宣讀完,下面的人已經(jīng)議論聲一片,絲毫不顧及這是正式場合。
韓鬆氏見場面有些亂,怒喝道:“有事,當面提,私下嚼舌根子算哪門子事?”
韓鬆氏這一呼喝,人羣倒也安靜了幾分,不過馬上就有人在人羣中反駁道:“東王府說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要見陛下,陛下親口說的,我們纔信!”
“對,對?!比肆t中附合聲一片。
這些人反應(yīng)很激烈,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一旦韓健掌權(quán),就意味著他們將被打壓。說到底,韓健是東王府,自然心向著東王府的人,就好像他們向著女皇一樣。兩邊本身就有權(quán)力上的矛盾,女皇把事情推給東王,等於是犧牲了他們的權(quán)力和利益,他們無論如何也要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