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章 不破不立

宋楠忽然明白了一個曾經想過多次的wèntí,明明大明朝土地珍貴,人多地少,爲何百姓們還死活拘泥於耕種土地,而不去想辦法行商致富,恐怕原因之一就是這種嚴格的地域戶籍制度限制了他們的自由,讓外出自由經商困難重重。

本朝有名的商幫都是拘於本地,很少進行異地的經營,嚴重限制了商家的規模和影響;話句話說,即便有的鉅商大賈累積了鉅額的財富,這些金銀財寶也很少用於它途,除了在原籍置辦產業之外,並不能投資異地,帶動經濟,讓整個大明朝隨之受益。”“

衆商rénmen提出的wèntí宋楠無法解答,宋楠只得款待了他們之後送他們出府,宋楠明白,若不能解決這個wèntí,那麼這白紙坊的房產開發將會一敗塗地,自己和朱鳳桐的幾百萬兩銀子將血本無歸。

客人走了之後,朱鳳桐靜靜看著宋楠道:“此事我原該提醒你的,只是我以爲你必是有了對策,所以纔沒說出來;你也不必著急,也許會有解決的辦法;商幫東家們三日後才離去,在此之前看看有沒有轉機。即便是無法解決,也不過是虧了銀子罷了,就當買個教訓。”

宋楠搖頭道:“那可不成,我豈能讓那些傢伙們看笑話,他們禁止本地商賈買我的商鋪,不就是爲了看到我限於窘境麼?再說此事看似只關係我的利益,但其實對整個大明的商賈都是一種限制,本來我對朝廷政務不願多摻合,但這一次我須得進宮去跟皇上談一談此事。”

朱鳳桐道:“你打算怎麼辦?”

宋楠沉聲道:“打破這種不合理的規矩,於公於私都是有利的。”

朱鳳桐驚訝的道:“這怎麼kěnéng辦到?”

宋楠微微一笑道:“你莫擔心,事在人爲,麻煩你去挽留東家們幾日,帶他們去遊玩北京城,其他的事情交給我。”

……

正月十四早朝之上,昏昏欲睡的正德瞇著眼聽著一項項奏議似睡非睡,皇上精神不佳,殿中不少大臣也是站著打瞌睡,年假之後的早朝大多是這個情形,大家過了個腦滿腸肥的新年,都倦怠了不少,再加上明日又是上元節,更是心不在焉。

從正月初七日開始,連續數日的朝會內容都是內外廷各衙門各部的工作總結,這幾乎是正德朝的慣例,年後到上元節的這幾日朝會就像是去年的工作報告,所以這幾日的朝會既無趣又冗長,讓人提不起精神來。

好不容易六部官員都奏議完畢,不少事不關己的官員也已經小寐了一覺,就等著皇上發話退朝了。正德也是美美的打了個阿欠,慵懶的欠欠身子,打算起身退朝,正在此時,宋楠走出羣臣之列來到階下行禮。

“宋楠,你有奏議麼?”正德揉著乾澀的眼睛問道。

宋楠道:“啓奏皇上,臣有一本上奏。”

“哦,說吧。”正德重新坐在龍椅上,無聊的撥弄著扶手上鑲嵌的一隻羊脂龍眼寶石。

“皇上,剛纔臣聽了戶部通報的去年財稅收入的奏報,去歲我大明財稅收入一千七百萬兩,較之前年多了近四百萬兩,可見內閣的政策是很有成效的。”

“那還用你說?難不成楊首輔還會做無用之事不成?”有人小聲嘀咕道。

宋楠無視嘲諷,繼續道:“然而,即便是財稅增長可觀,去歲朝廷的支出高達兩千三百萬兩,財稅虧空高達六百萬兩,這六百萬兩全部出自國庫結餘之中,加上前幾年的虧空銀兩,恐怕國庫已經空了吧;咱們老是這麼吃老本,也不是個事啊。”

羣臣譁然,宋楠說這些豈不是會讓皇上心中不悅?誠然,這幾年每年都在吃先皇儲備下來的國庫老本,但這些事大家只在心裡說說罷了,這麼直接的提出來,這宋楠也不知是不是傻了。

正德舔了舔嘴脣道:“宋楠,你說的這些朕都zhīdào,朝廷上下已經在盡力解決此事,你不也看到了麼?內閣出臺各項政策增加稅收,去年便多了六百萬的收入,假以時日,必回彌補虧空的。”

宋楠沉聲道:“皇上,這些事本非臣的職責之類的事,但身爲大明之臣,參政議政也是分當所爲,臣非覺得內閣的政策固然有效,但考慮尚且不周;這種增長不足彌補消耗,據臣所知,光是山東諸府的重建賑濟,便足以消耗掉以後兩年的全部財稅收入,長此以往,國庫虧空殆盡,一旦有戰事發生,那便糟糕之極了。”

宋楠說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國庫沒有儲備,寅吃卯糧的話,如果邊鎮韃子進攻或者是境內再來一次劉六劉七那般的大起義,朝廷將無錢糧派兵鎮壓應戰,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不過宋楠的擔憂也不是什麼先見之明,朝上羣臣人人zhīdào這一點,只是苦於無法解決此事,說了又能如何?

正德有些煩躁,他不願意聽到這些話,宋楠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過去一年大臣們關於此事的奏議不下百次,可正德又能有什麼辦法?該花的銀子還是要花,該賑濟該重建的事情還是要做,否則民心不穩會造成惡性循環。

去年山東府微山湖一帶便已經有無家可歸的流民嘯聚成匪,這些都是警示。若是別人說出這些話來,正德早已黑臉訓斥了,但宋楠說出來,正德只是不予答覆,事實上他也不zhīdào怎麼回答。

“宋大人,你說的這些,朝廷上下官員都深悉此點,倒也不用宋大人來重複;外廷已經積極制定應對之策,數年之內當有改觀,急是急不得的。”楊廷和隱隱感覺到宋楠說這些話是對內閣的一種變相的指責,於是出列道。

宋楠道:“內閣實行的大力墾田拓荒之策確實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我總覺得收效慢了些,應該多想點辦法纔是。”

大學士費宏終於忍不住出言譏誚道:“難道宋大人有什麼驚天大計不成?我等倒是想洗耳恭聽。”

文官中有人低聲道:“宋大人是想要進內閣麼?多管閒事之極。”

“他要進內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須得先科舉高中才成啊。”

官員中傳來一片竊笑之聲,無論宋楠如今的地位如何重要,文官們對他考不中科舉之事總是當做笑話來聽,聚會之時,這也是關於宋楠的一個最經典的段子。

宋楠聽在耳中,臉上卻起了笑意:“費大學士,如你願意聽,我倒也不在乎提出我的想法;身爲大明朝的臣子,每個人其實都有提出爲國分憂之策的權利,可不僅是外廷纔有。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沒準我們這些外行人也能有好主意呢。”

費宏呵呵一笑道:“倒要請宋大人賜予妙計。”

宋楠拱手向正德施禮道:“皇上,臣確實有些想法,或許能對朝廷財稅增加有所裨益,臣可否暢所欲言?”

正德也來了興趣,託著腮道:“準。”

宋楠謝恩,轉向衆臣道:“諸位大人,誰能告訴我,我大明朝財稅取自何處?”

戶部尚書何鑑沉聲道:“宋大人,這還用問麼?稅收取自民間,田畝之稅,丁戶之稅,市貿之稅等等,宋大人若是有興趣,可抽空來我戶部,本官可命人專門給宋大人講個三天三夜。”

官員們發出鬨笑之聲,宋楠不以爲意,正色道:“何大人如數家珍,恐怕確實需要說個三天三夜,但在我看來,朝廷主要稅收無非是三種途徑,一爲農,二爲工,三爲商。這農工商三字幾可概括所有何大人口中的稅收途徑,是也不是?”

何鑑張張嘴,點頭道:“大致不差,宋大人這概括倒也準確。”

宋楠道:“如今我大明稅收,農桑田丁之稅佔據多少份額,何大人kěnéng說個大概?”

何鑑道:“約莫七成。”

宋楠點頭道:“礦山鹽茶之稅幾何?”

何鑑道:“約莫兩成。”

宋楠道:“然則商業貿易稅收也是佔據了一成了,這便是wèntí所在了。”

費宏皺眉問道:“宋大人到底要說什麼?”

宋楠道:“莫急,聽我慢慢道來;我大明朝賦稅倚仗的便是農桑稅收,佔據歲入七成,工商兩業加起來尚不足其一半,而我大明朝可耕種田畝卻並不多,產量也並不大,將衆多勞力限制在田畝之上,所得也是甚爲有限的。百尺桿頭更進一步固然好,但所耗氣力也是巨大的,與其如此,爲何不從容易著手的工商二業上入手呢?”

楊廷和淡淡道:“宋大人,事實並非你想的那麼簡單,不是你想能入手便可入手的,工礦之事固然一本萬利,但鐵銅金銀石碳火油鹽井等天賜礦產卻並非俯首皆是,那可不是隨口說說便有的。”

宋楠道:“說的是,這些固然有資源的限制,譬如有一座大金礦就在腳底下,我們卻看不見找不到也是枉然,但這些事大可做些嘗試,未嘗不必開墾有限的田畝來的更快。”

楊廷和道:“這還用你說,外廷有司無時無刻不在尋礦開礦,你這個建議有司早已在執行了,但結果卻是未知。”

宋楠道:“那就好,盡力爲之總好過不做,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要說的乃是商業,有句話不zhīdào諸位聽說過沒有,叫做‘無農不穩無商不富’。我大明朝開國一百多年,農桑之事已經自成規模,佔據朝廷財稅收入七成便是明證,而恰恰是最易實行的商業,卻只佔據我大明稅收的一成,這不得不說是種遺憾。唐宋之期,國富民強,很大程度便是仰仗於商業發達。若我各地市集貿易繁榮,商賈行走大明各地,不僅會增加朝廷的大筆稅收,更能帶動各地變化。我今日的建議便是請朝廷大力鼓勵閒散百姓從事商業,農桑產出不會改變,而經商稅收會極大的提高,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殿上靜悄悄無聲,衆人都在思索宋楠的話,考慮著宋楠描繪的這個前景。

就聽楊廷和靜靜道:“我不否認宋大人的想法是hǎode,但卻是恐怕是空想而已。誰不知鼓勵商賈經營會給朝廷帶來好處,從大明立國之初,太祖朝時便對商賈加以鼓勵;前朝時,商賈地位低下,甚至商賈之後不可參與科舉,爲人所輕賤,但在我大明,卻從未有這麼多的限制。然而事實又如何?我大明朝商業依舊如此低迷,這不是朝廷不鼓勵,我想大概是固有的士農工商的想法讓百姓們不願從商,畢竟商賈一心逐利,於本心之中會受人歧視,也沒人願意這麼做。”

宋楠呵呵笑道:“楊大人是這麼認爲的麼?我卻不這麼看。商家逐利本就是天職,商家不逐利,朝廷何處得稅收?我只問,百姓們是願意抱著爲商不齒的想法餓死,還是願意從商經營住高屋大宇吃飽穿暖生活逍遙呢?”

楊廷和皺眉道:“對某些人而言恐怕寧願餓死也不願從商,但對普通百姓而言,恐怕還是選擇後者。”

“這就是了,百姓都是普通人,他們可不像諸位讀過聖賢書的大rénmen這般的在乎什麼身份的高低,他們只希望能吃飽穿暖一家子安穩的過日子罷了。況且就算是在座的諸位大人,又有幾個願意甘於清貧呢?所以不知百姓不願經商,肯定是另有原因了。”

“但不知宋大人說的原因是什麼?”楊廷和問道。

“以我一家之言,我覺得wèntí出自朝廷的戶籍之策上。”宋楠正色道。

第七五四章 廷議第四五六章 羣賢畢至第六八一章 驚變第六百四十七章 危機重重第二十二章 請君入我甕(中)第四四四章 侯爺們的閒言碎語第一五三章 圈套第六五九章 隱秘的目的第十二章 此路原不通第五二八章 前後夾擊第六六零章 幫人幫到底第三一四章 人渣第七五四章 廷議第三六八章 都以爲是個機會第二二零章 初具雛形第四二零章 有滋有味第八三四章 梅子洲頭第二五六章 狼伺第三五八章 刻不容緩第一六零章 娶妾第一八四章 一份清單第一三六章 雪夜第三一五章 漁利第三十四章 青雲從此始第八五七章 執迷不悟第五零五章 上元之夜(下)第七五一章 加封第一零六章 挨刀第二三一章 朝堂對決(下)第二三六章 內有蹊蹺第六九四章 約法三章第六十五章 挑釁第四二六章 相忘於紅塵第三十三章 一石三鳥成第二八五章 宋夫人火銃第一二六章 線索第七五七章 各有心事第一六四章 圖窮第一四七章 謎底第七六一章 風月第六章 彼道還彼身第一四六章 詭計第三十四章 青雲從此始第三六零章 新鎮第二十三章 請君入我甕(下)第四十一章 往事尤堪憐(下)第六九六章 秣兵歷馬第五四三章 矛頭所向第七零二章 激戰(終)第四八一章 龍潭虎穴第四八九章 全假無真第六十七章 心事第五一七章 前有古人第五七五章 現實很殘酷第七四二章 假欽差第三八六章 大舅子的禮物第八六九章 大結局(二)第二九七章 清洗第六九一章 初議復套第五零五章 上元之夜(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追尋第六六三章 紋枰之道第一九六章 一蹴而就第五二一章 據險而守第一七九章 逐臭第二一七章 一個吹簫的女子第七六三章 如意算盤第二八四章 回京第四二一章 打獵歸來第四五四章 錯綜複雜第三七零章 玩的就是心思眼第七零二章 激戰(終)第四八四章 大膽奴才第六章 彼道還彼身第三十章 何事惹人嫌第八二一章 如何抉擇第二七六章 大戰在即第七五六章 插曲第四六八章 王府夜宴(中二)第七七五章 內憂第七十八章 歸案第六三四章 先解決大舅子第六八九章 討價還價第六五七章 斷章第九十九章 損友第三四零章 措不及防第六百四十四章 發動第二七五章 生死一線第六二三章 大殺器第四十章 往事尤堪憐(上)第四三四章 另闢蹊徑第一一零章 雨露第二五六章 狼伺第八十章 打殺第三六八章 都以爲是個機會第三十章 何事惹人嫌第二二二章 花癡少女第四六五章 內情第一六三章 故人第八四一章 最後之戰
第七五四章 廷議第四五六章 羣賢畢至第六八一章 驚變第六百四十七章 危機重重第二十二章 請君入我甕(中)第四四四章 侯爺們的閒言碎語第一五三章 圈套第六五九章 隱秘的目的第十二章 此路原不通第五二八章 前後夾擊第六六零章 幫人幫到底第三一四章 人渣第七五四章 廷議第三六八章 都以爲是個機會第二二零章 初具雛形第四二零章 有滋有味第八三四章 梅子洲頭第二五六章 狼伺第三五八章 刻不容緩第一六零章 娶妾第一八四章 一份清單第一三六章 雪夜第三一五章 漁利第三十四章 青雲從此始第八五七章 執迷不悟第五零五章 上元之夜(下)第七五一章 加封第一零六章 挨刀第二三一章 朝堂對決(下)第二三六章 內有蹊蹺第六九四章 約法三章第六十五章 挑釁第四二六章 相忘於紅塵第三十三章 一石三鳥成第二八五章 宋夫人火銃第一二六章 線索第七五七章 各有心事第一六四章 圖窮第一四七章 謎底第七六一章 風月第六章 彼道還彼身第一四六章 詭計第三十四章 青雲從此始第三六零章 新鎮第二十三章 請君入我甕(下)第四十一章 往事尤堪憐(下)第六九六章 秣兵歷馬第五四三章 矛頭所向第七零二章 激戰(終)第四八一章 龍潭虎穴第四八九章 全假無真第六十七章 心事第五一七章 前有古人第五七五章 現實很殘酷第七四二章 假欽差第三八六章 大舅子的禮物第八六九章 大結局(二)第二九七章 清洗第六九一章 初議復套第五零五章 上元之夜(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追尋第六六三章 紋枰之道第一九六章 一蹴而就第五二一章 據險而守第一七九章 逐臭第二一七章 一個吹簫的女子第七六三章 如意算盤第二八四章 回京第四二一章 打獵歸來第四五四章 錯綜複雜第三七零章 玩的就是心思眼第七零二章 激戰(終)第四八四章 大膽奴才第六章 彼道還彼身第三十章 何事惹人嫌第八二一章 如何抉擇第二七六章 大戰在即第七五六章 插曲第四六八章 王府夜宴(中二)第七七五章 內憂第七十八章 歸案第六三四章 先解決大舅子第六八九章 討價還價第六五七章 斷章第九十九章 損友第三四零章 措不及防第六百四十四章 發動第二七五章 生死一線第六二三章 大殺器第四十章 往事尤堪憐(上)第四三四章 另闢蹊徑第一一零章 雨露第二五六章 狼伺第八十章 打殺第三六八章 都以爲是個機會第三十章 何事惹人嫌第二二二章 花癡少女第四六五章 內情第一六三章 故人第八四一章 最後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崇州市| 连平县| 酉阳| 华宁县| 上林县| 黎城县| 赫章县| 开远市| 扎赉特旗| 额尔古纳市| 双江| 德惠市| 筠连县| 宽城| 安塞县| 旌德县| 西华县| 湛江市| 天柱县| 高碑店市| 曲阜市| 天峨县| 明溪县| 杭锦后旗| 抚松县| 平安县| 乌什县| 宝应县| 黑水县| 柘荣县| 龙里县| 准格尔旗| 凤山市| 农安县| 库伦旗| 兴隆县| 繁昌县| 东乡县| 宜良县|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