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

“昨日午後,各營兵馬圍剿,虎墩兔撤離開平府,帶著兵馬往斡難河撤去,各營兵馬救回百姓貨物無數。”

“粗略估算,此役北虜擄掠國朝人口千餘人,牛羊不下三萬,一鎮十七村被劫掠,近三十二萬畝耕地被戰馬踐踏,顆粒無收,被劫糧秣近十萬石,國朝損失不下七十萬兩白銀……”

四月初七,當錦衣衛監察司的盧劍星帶著最新的軍情來到朱由檢面前時,朱由檢正在吉林縣和熊廷弼商議怎麼建設關外三省。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人聽了發火,而大明所遭受的損失更是讓吉林縣衙內的衆人臉上無光。

林丹汗劫掠開平府的事情,讓朝廷對移民許諾的泰寧三府安全無憂的話成了一句空話。

這樣的事情發生後,除非大明把漠北徹底肅清,不然開平府就有戰爭威脅的因素,大部分百姓遷移都不會考慮這地。

當然,最讓人臉上無光的還是皇帝被圍這件事情。

儘管說因爲各部兵馬救援,導致林丹汗只圍困了大定宮不過兩三刻鐘的時間,但對於大明來說,也絕對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豈有此理!”

“殿下!末將建議對北虜犁庭掃穴,以償此仇!”

“殿下!末將……”

縣衙會廳上,坐在高位的朱由檢還發話,會廳上的衆將便都怒不可遏的咆哮了起來。

熊廷弼雖然老邁,但還是作揖道:“殿下,此仇不報,國朝無光?!?

“若殿下不嫌棄,老夫只需領賀世賢、尤世功兩人,再提領九千鐵騎,裝備天啓十一式步槍,即刻蕩平漠北!”

“老小子……”聽到熊廷弼的話,孫應元和曹文詔差點憋不住笑。

當神策衛一己之力擊斃近五萬建虜的消息傳開之後,各軍參將、指揮使紛紛眼熱起了天啓十一式步槍。

九千裝備天啓十一式步槍的騎兵,只要配三匹戰馬,兩匹馱馬,就可以滿足日行一百二十里,單兵子彈五百發,口糧淡水一個月。

一個月,單兵五百發子彈,九千騎兵就是四百五十萬發子彈。

別說滅北虜了,只要糧食淡水足夠,就是把漠西的瓦剌和葉爾羌滅了都足夠了。

這也可以看出,天啓十一式出現後,大明實際是已經有了碾壓世界各國的實力,限制大明的只剩下了後勤。

不過,諸將嘴上說的很好,但朱由檢卻無奈道:“你們倒是想的好,但子彈生產可是需要時間的?!?

“九千騎兵的彈藥,最少需要一年才能生產出來?!?

“至於你們說的步槍,最少也需要三個月才能生產出足夠裝備三營的步槍。”

“你們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朱由檢搖著頭說出這些話,隨後纔對林丹汗入寇的事情做了一個總結:

“林丹汗入寇之事,乃上直拱衛營防務有缺所致,事情我會回去和萬歲商量,這個伱們就不用管了?!?

朱由檢嘴巴上這麼說,但他心裡清楚,做這件事情的不是五軍都督府就是文官和燕山派。

之所以做這些事情,就各種得出的情況來看,都像是在栽贓燕山派。

無他,手段過於稚嫩,像極了燕山派的風格。

然而如果是燕山派做的,那密雲營早就有人開大定宮門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金??,只要有一個人不是,那大定宮就守不下來。

至於五軍都督府也不可能,因爲這件事情一旦爆發,就是他們第一個背鍋,正如眼下一樣,泰寧三府的三十個拱衛營都遭受了牽連,估計所有人都忐忑不安的等著安排。

朱由檢比較相信的,是燕山派中的少部分人在做,或者是文官栽贓陷害燕山派。

懷疑前者很簡單,正如他所想的一樣,如果燕山派齊心協力的做這件事,朱由校根本活不下來。

懷疑後者更正常,就眼下的局勢來看,燕山派和五軍都督府被打壓之後,文官三黨是獲利最大的勢力。

不過,這些東西都不是朱由檢在意的,他在意的是這件事情爲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震動。

說白了,還是因爲他朱由檢人在大明,因此燕山派不死心,五軍都督府也不死心,文臣也一直被壓制,想著挑撥離間。

然而,朱由校和朱由檢的信任還在,兩者不約而同的達成了一種暫時擱置這件事的默契。

怎麼處理這件事情?很簡單,查案就是了,能查出多少是多少,該殺殺,該流放就流放。

只是即便如此,這樣的事情日後也還是會以其它方式的模樣重演。

要解決的不是他們,而是朱由校和朱由檢自己的問題。

想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朱由檢去就藩,就這樣。

因此朱由檢想做的,就是早點把該收復的疆域收復,把藩王的就藩地穩定好,把齊國開發好,把對於大明來說不安分的因素全部外調到齊國。

在大明,他們是不安因素,但到了齊國,他們就是幫助齊國開疆拓土的人才。

朱由檢一直在等著楊文嶽的消息,只要楊文嶽的消息發來,他就可以著手開始準備建設齊國,然後等著齊國開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著手就藩了。

朱由檢想走,因爲他是能感覺到一件事情的。

他的好皇兄朱由校正在隨著幾個孩子的不斷長大,而面對更復雜的局勢。

如果有一天袁禧嬪等人也懷孕,那他朱由檢呢?

若是孩子長大,都想著去爭搶皇位,那他又該怎麼辦?

是殺了那羣想扶持世子的人,還是殺了世子,又或者是殺了皇嗣?

朱由檢不想留在大明,這片土地上遺留了五千年遺留的各種問題,充斥著大量的勾心鬥角。

去齊國,以一個新生勢力去齊國,不敢說齊國會比大明更好,但最少在朱由檢有生之年,齊國不會有大明那麼複雜的局勢,也不用他那麼操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由檢漸漸厭倦了和文官妥協,和士紳豪強勾心鬥角。

他不能造反,但他可以去一個新的地方,建設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國。

想到這裡,朱由檢看向了桌上的厚厚圖紙。

這些圖紙都是朱由檢繪畫出來的大明風格城建圖紙,地面建築是各種不超過三層樓的民居,以大明的建築風格,配合現代的排污、供暖,道路建設。

“好了!”看著桌上的圖紙,朱由檢言歸正傳的看向會廳內的熊廷弼等人,伸出手拍了拍桌上的圖紙。

“我讓錦衣衛的人算過了,按照圖紙的建設,一座容納一千人的村莊,造價是一千五百兩銀子。”

“容納一萬人的集鎮,造價是二萬四千兩,容納十萬人的縣城則是三十萬兩。”

“對關外三省四十四縣,五百集鎮,一萬村莊,以及府道、縣道的建設用銀是四千萬兩,大概會分成十年建設週期,由南向北,每年戶部會投入四百萬兩銀子?!?

朱由檢一開口,大明每年的財政支出又去了四百萬兩。

“這一戰的升遷,有的等我回去後和萬歲商量,但是臨時的調動如下。”

說著,朱由檢深呼吸一口氣道:“任郭桑岱爲東??偙?,尤世功爲北山總兵,賀世賢爲漠東總兵?!?

“任熊廷弼爲漠東布政使,倪元璐爲東海布政使,範景文爲北山布政使?!?

朱由檢忽的提拔了兩個東林黨官員爲布政使,儘管這兩省眼下不行,但沒有人會小瞧兩省布政使司權力。

熊廷弼情商不行,但他能大概知道,這是朱由檢在爲朱由校親政做準備。

範景文和倪元璐這兩人他清楚,是東林之中那種十分愚忠的人,如果他們兩個擔任北山、東海布政使,而這兩省日後又發展了起來,那朱由校就有了這兩省作爲財政保障。

“看來殿下是真的想去就藩了……”

熊廷弼在心底嘆了一口氣,而朱由檢也繼續說道:

“百姓遷移北上的事情,現在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了,等到秋收之後,南方各省糧食北運,屆時就可以讓百姓帶著糧票北上移民了?!?

“現有的熟地按照每人十畝發放,沒有熟地的就發耕牛和騾馬,這次繳獲了建虜二十幾萬匹騾馬耕牛,三省有這實力。”

朱由檢這麼說,但他心裡清楚,只要等工業區全面建設好,那麼接下來就是應該以村爲集體進行遷移,發放拖拉機來取代部分畜力了。

不過就眼下來說,想要滿足日後關外三省近兩千萬人口的胃口,大明那年產六千臺拖拉機的產量還遠遠不夠。

哪怕之後不斷地投產,恐怕也需要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

大明想要全面進入工業化,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在這一點上,齊國和諸多藩國或許會先大明一步進入全面工業化。

不過大明的體量在這裡,花費幾十年的時間讓半數國土進入工業化並不困難。

想到這裡,朱由檢想起了齊國的建設。

在楊炳文沒有回來之前,他無法著手齊國建設。

倒是軍備院的工業區裡,眼下已經堆放了三千多臺蒸汽拖拉機,一旦楊炳文他們回來,那朱由檢就可以著手準備先遣隊了。

朱由檢甚至已經想好了先遣隊的陣容,那就是黃龍加金鉉。

黃龍管軍,金鉉管政,煤炭的事情不用擔心,西海岸有幾大煤礦產區,完全沒有歐洲人染指。

三千多臺蒸汽機可以在一年時間裡開墾三四萬畝熟地,配合瀛洲勞改工在西海岸北部地區開採煤炭,齊國的建設會很快。

朱由檢準備按照每年三分之一的數量,把三種蒸汽機送往齊國,幫助齊國紮根北亞墨利加。

至於派遣的兵馬,朱由檢準備派遣兩營兵馬和黃龍、金鉉一起過去。

這點兵馬數量,對於大明的壓力不會太大。

等到第二年,隨著蒸汽機數量增長,當地耕地會突破十萬畝,因此第三年開始就可以遷移百姓過去了。

從軍中選一些願意去齊國的人,帶著他們的家眷一起過去,分發熟地,按照每人五十到一百畝來分發耕地。

按照朱由檢的預計,差不多差不多在天啓二十年以前,大明會徹底統治南北亞墨利加,人口會達到兩百萬左右,耕地達到八百萬畝,內循環後的經濟歲入能達到五十萬兩銀子,算上外貿能達到一百萬兩左右的程度。

那時候的朱由檢三十歲,只要他願意的話,他已經可以就藩齊國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讓熊廷弼計算一下這次戰死將士們的撫卹銀河撫卹田,還有賞銀和傷殘退役的情況。

他要在四月十五前往燕山縣,因此留在吉林縣的時間只有七八天了。

聞言的熊廷弼等人也保證了會很快稟報,而朱由檢聽到這話便下去休息去了。

只是在他走後,熊廷弼他們又針對步槍的事情討論了起來,顯然興趣都很大。

這樣的平靜持續了幾天,京城那邊沒有誰再搞事,燕山那邊也顯得很平靜,朱由檢所處的東北更不用說。

時間在一天天過去,直到四月十五,朱由檢才坐上了馬車,在驍騎衛的護送下前往燕山縣。

同樣的,身處遼東的袁應泰早在建虜覆滅之後開始了號召百姓前往關外耕種,而許多早就賣田觀望的百姓紛紛拖家帶口的踏上了闖北道路。

這樣的闖北隊伍不在少數,以至於朱由檢在南下時可以看到從廣寧、大寧、瀋陽、遼陽等府百姓不斷北上。

“噔……”

李定國關上了車窗,轉過頭來看向車內的朱由檢:“殿下,這建虜覆滅之後,遼東果然熱鬧了許多?!?

“怎麼?今天的百姓還是很多嗎?”

今日是前往燕山縣的第三日,四月十八。

隨著朱由檢他們來到了大寧府北部的官道,沿途是正在修建的鐵路路基和勞作工人,以及不斷遷移北上的百姓。

“嗯!還是很多。”李定國迴應著,並進一步對朱由檢問道:

“殿下,接下來應該要發放拖拉機給百姓了吧?聽說拖拉機的年產已經到三千臺了。”

李定國看了不少來往御馬監和軍備院的奏疏,自然知道六大工業區的產量。

“還不行,得再等兩年……”朱由檢一邊處理著奏疏,一邊頭也不擡的迴應,但李定國還是自顧自問著:“殿下,您真的不收拾虎墩兔嗎?”

“喪家之犬,等泰寧府安定些,點一部兵馬就能掃平,不用上心……”

朱由檢說的輕描淡寫,估計林丹汗聽了能吐血。

他把朱由檢當做最大對手,朱由檢把他當成了隨處可見的小癟三……

“駕!駕……籲……”

當朱由檢和李定國輕描淡寫怎麼對付林丹汗的時候,馬車外靠近了一隊策馬而來的塘騎。

劉效祖聽到這聲音,當即打開了車窗,而車外的塘騎也連忙下馬,一路小跑跟上馬車,將軍情遞上。

劉效祖看了一眼,便關上車窗,雙手轉遞軍情道:“殿下,是楊布政使從瀛洲令人八百里加急的軍情?!?

“嗯?”聽到是楊文嶽的讓人送來的軍情,朱由檢帶著期待接過,而軍情打開的一瞬間,裡面的內容就讓朱由檢的臉上掛上了笑意。

“楊炳文返回瀛洲了,這是他的手書,你可以看看?!?

朱由檢把手書遞給李定國,李定國卻狐疑道:“殿下您不看嗎?”

“我看不看都差不多,你念給我聽吧?!敝煊蓹z心裡比誰都清楚北亞墨利加的優點和缺點,看不看都不影響他就藩此地。

“是……”聽到朱由檢這麼說,李定國當即開始誦讀。

在他的誦讀過程中,朱由檢也閉著眼睛聽著。

總的來說,北亞墨利加的情況,和朱由檢估計的情況差不多,唯一有區別的就是由於大明拿下了南洋和印度廝當,導致西班牙少了兩塊殖民地的反哺。

雖然貿易上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但國內的人卻少了幾個遷移的地方,所以此刻中美洲的西班牙人口,比起歷史上的這個時期,要多了差不多四萬多人。

多了人,駐軍自然也就多了。

眼下西班牙在北亞墨利加和南亞墨利加的軍隊數量在兩萬人左右,控制著當地近百萬人口,不斷地從利未亞購買黑奴來開發當地的銀礦與大明進行貿易。

就這點來看,朱由檢要下文章很簡單,他完全可以中斷大明和西班牙的硝石貿易,讓西班牙的壓力增加,不得不調美洲兵馬去支援歐洲。

這種時候,如果齊國突然屯兵幾萬在西班牙的新西班牙總督區北部,趁機開出貿易和購買殖民地的條件,或許西班牙會忍不住鬆口。

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除非歐洲給西班牙的壓力很大,同時齊國也給西班牙帶來很大壓力,不然西班牙不會認可這種條件。

“先等等看……”

朱由檢不願意直接和西班牙開戰,或者是說現在的他不願意。

原因很簡單,有了拖拉機後,西海岸足夠齊國消化十幾年,而瞧這態勢,歐洲的三十年戰爭恐怕會升級成爲四十年戰爭。

“誰強打壓誰,誰弱就幫誰”這就是朱由檢想做的事情。

歷史上西班牙被打成那副德行,都能堅持到一六四八年,沒有理由在大明硝石貿易的幫扶下,它會提早的結束戰爭,除非其它幾個國家滅亡。

眼下是天啓十一年,西曆一六三十一年,算下來,差不多就是小冰河期結束的時候,齊國能吃下整個西海岸,並且是完全實控的那一種。

這種時候,朱由檢完全可以向著歐洲的“英法葡荷”四國提出條件。

例如,用充足的硝石和軍火、布匹貿易購買四國在美洲的殖民地,如果他們不同意,就加大對西班牙的投入,讓西班牙給足他們壓力。

如果他們同意了,那很好,朱由檢可以中止對西班牙的貿易,把貿易額交給這四個國家,然後利用這四個國家打壓西班牙。

在荷蘭和葡萄牙鬧獨立,英法出兵的情況下,西班牙能抗住多久另說。

這種時候,如果他還不答應齊國購買其麾下殖民地的話,朱由檢不介意把到時候大明淘汰的一批火炮賣給英法荷葡四國。

幾千、數萬門燕山五斤炮和數百萬斤硝石一旦投入四國,不管是陸地還是海上,西班牙都沒有勝算。

等海路被斷絕,陸地上也是且戰且退的時候,朱由檢不相信西班牙能挺住。

如果到時候他願意把美洲殖民地打包賣給齊國,那朱由檢也可以趁機用淘汰的老式火炮抵債,讓大明的老式火炮和鳥銃、步銃在歐洲戰場大放異彩。

如果到時候西班牙還是不願意,那朱由檢就只好出兵覆滅它在美洲的殖民地了。

至於葡萄牙和英法、荷蘭願不願意出售殖民地,朱由檢想都不用想。

荷蘭和葡萄牙肯定會賣,如果他們不賣,那就是籌碼不夠,朱由檢可以支持他們獨立。

只要他們承認殖民地歸齊國,那朱由檢就可以出兵接收了,西班牙在美洲的力量不足,是不敢和齊國起衝突的。

總之,不管怎麼做,讓歐洲的三十年戰爭持續下去,並且不斷保持各國平衡,纔是朱由檢在就藩之後要做的事情。

至於爲什麼不能直接打西班牙,這則是因爲眼下的大明處於小冰河期,在對歐洲的貿易量上,西班牙佔據了很大的佔比。

要打西班牙,得先一步步的加大對其他國家的貿易佔比,或者做好幾年不和西班牙貿易往來的準備。

不做貿易,這說上去很簡單輕鬆,但少做一年生意,大明就得少賺幾十上百萬兩銀子,就會有幾萬、十幾萬的百姓沒有工作。

朱由檢沒有那麼急,在他的計劃裡,齊國的各項進程的各個時間,基本都是卡著的。

等齊國實控西海岸的時候,就是驅逐歐洲人的時候,等驅逐歐洲人的時候,就是遷移瀛洲大量勞改工爲齊國鐵路發光發熱的時候。

十九世紀的老美花了六年時間和一萬五千工人,通車了三千公里的太平洋鐵路,那齊國可以用十五萬,一百五十萬瀛洲勞改工,花費六十年時間建造一條貫穿南北亞墨利加,長達兩萬多公里的“南北鐵路”。

總而言之,所有的計劃都是一環扣一環,包括日後齊國的研究院,朱由檢也準備從燕山帶走充足的科研人才。

不管怎麼說,朱由檢還是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見證齊國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

因此,在知道楊炳文回來,並且留守北亞墨利加的兵馬也開始構建營地,那他身爲齊王,差不多也要開始爲自己的藩國做準備了。

這麼想著,朱由檢拿出了一本空白的文冊,提筆在文冊的封面寫下了六個大字。

“齊國五年計劃……”

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5章 帝者不怒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6章 佈局西南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4章 戚家軍 白桿軍第466章 終末第136章 出塞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18章 國喪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609章 秋風起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206章 殺遼商第523章 荊棘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206章 殺遼商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30章 兄弟和睦第78章 葉向高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48章 狂攬人才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115章 攤牌第490章 師徒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164章 事畢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352章 直諫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
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61章 積怨滿山川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5章 帝者不怒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101章 視察火器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6章 佈局西南第26章 截胡工部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14章 戚家軍 白桿軍第466章 終末第136章 出塞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548章 交趾叛亂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18章 國喪第55章 抵達燕山大營第569章 中秋佳節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609章 秋風起第477章 良心難安朱由檢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206章 殺遼商第523章 荊棘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324章 收復交趾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293章 遊牧民族的傳統手藝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206章 殺遼商第657章 番外篇(五)心如明鏡第30章 兄弟和睦第78章 葉向高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41章 守成之主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第48章 狂攬人才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115章 攤牌第490章 師徒第37章 浙兵戚金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164章 事畢第137章 訓喀喇沁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625章 兄弟同遊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87章 白蓮教造反第258章 河西見聞第352章 直諫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41章 巡視盔甲廠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9章 倔老頭楊漣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连江县| 察隅县| 梅河口市| 肃北| 高邑县| 巩义市| 宜兰市| 长海县| 师宗县| 青浦区| 宁武县| 临沂市| 湘潭县| 中西区| 洞头县| 道孚县| 辉南县| 三门县| 乐业县| 二手房| 开原市| 阳泉市| 吉木萨尔县| 嘉义市| 饶平县| 个旧市| 龙南县| 修文县| 棋牌| 枣强县| 台北市| 资溪县| 仁化县| 舞钢市| 叶城县| 合水县| 甘孜县| 灵台县| 获嘉县|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