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章 浙兵戚金

第37章 浙兵戚金

“萬衆一心兮,羣山可撼。惟忠與義兮,氣衝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建奴兮,覓個封侯……”

河北大地上、一首吳音所唱的軍歌向著四周擴散,四千人馬高舉大明的旗幟,一邊歌唱、一邊北上。

這些個頭不高的南方漢子,一個個臉上洋溢著笑容,齊聲歌唱,吸引了道路兩側農田中百姓的注意。

他們身上的南兵甲冑,到了北方反而十分顯眼。

他們行軍講究,走狹窄的道路,並且路程很近時,整支人馬如線列般行走,每五人以中間一人前後四人分二層,各去一步,押運輜重的板車在隊與隊的中間。

戚老將本人也是如此,翻身下馬後,看著手下的人馬擺案,眼巴巴的看著那天際邊策馬十數騎,漸漸向他們靠近。

“十五萬兩?!”戚金心裡一咯噔,他還沒有想過、自己一營人馬,能拿到這麼多的軍餉。

“副總兵戚金接旨……”太監唱禮高喊,而戚金連忙帶著所有人叩首高聲:

很快、前方就出現了小股灰塵揚起的情況,而後一名策馬而來的騎兵在那六旬老將前勒馬作輯道:

“今敕曰:爾吳鬆副總兵戚金,昔年抗倭有功、今聞遼事起而募兵北上,忠心可見。”

“戚將軍!前方皇宮派人來宣萬歲口諭!”

“將軍趕路著急,消息還沒有傳開,這北直隸便是販夫走卒,都知道了如今五殿下知兵,萬歲在邊防軍備上,十分看重五殿下的意見。”

他們十餘騎分別身著緋紅曳撒,爲首兩人身著百戶服,一人身著宮裡太監的曳撒,赫然是錦衣衛和宮裡的人。

“喜好?”傳旨太監掂量著手上的銀子,起碼也有個幾十兩銀子後,笑著將自己所知的情報說道:

“茲特授爾爲遼陽總兵,升授從三品定遠將軍。望爾勤勉、威震建奴,深眷元戎之駿烈而功宣華夏。”

“萬歲萬歲萬萬歲……”

“公公、這五殿下,可有什麼喜好?”

十餘騎在戚家軍探馬的陪伴下趕到了軍隊前方的道路上,那錦衣衛百戶和太監也紛紛下馬。

謝恩結束、戚家軍一衆將領和戚金一同起身,而戚金臉上並沒有什麼高興的表情,反而是十分沉重。

“公公請說。”戚金對傳旨太監十分恭敬,畢竟他是和戚繼光走來的侄子,自然知道爲官之道。

“知兵……”聽到這話,戚金頓覺頭疼。

“臣戚金、叩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戚老將雖然年過六旬,卻中氣十足,而他背後的三名中年、青年副將聽後,連忙翻身下馬,叫人擺案迎接天使。

“一同被調的,還有石柱的土司兵,他們負責防守瀋陽,其他還有不少事情,咱家就不知道了,需要五殿下親自轉告口諭。”

很快、他們就看清楚了來人的模樣。

太監宣旨結束,雙手將聖旨遞給了戚金,而戚金接過後,也再度叩首,高舉聖旨唱禮道:

見戚金態度誠懇,傳旨太監也張開貼金軸的聖旨,高聲唱禮道:

大旗揮舞、原本還在歌唱的軍隊立馬噓聲,靜如止水。

畢竟當年就是他叔父戚繼光在世鎮守薊遼時,其麾下三萬多兵馬,餉銀也不過五十二萬兩罷了。

“唏律律”的戰馬喘息聲作響、不過更讓那被稱爲戚將軍六旬老將激動的,是皇宮派來人宣口諭的事情。

“萬歲宣爾等北上後,直接趕赴昌平的陵區,去哪裡幫忙訓練一下御馬監的軍隊,順帶休整一個月。”

這麼想著、戚金從腰帶上解下一個錢袋,隱晦的交到了傳旨太監的手中,小聲問道:

“來人、下馬,備桌案!”

在大明的地界上、還沒有人敢冒充錦衣衛,因此隔著老遠見到他們後,戚老將就帶著三名年輕副將,單膝跪在了地上。

那太監見戚金的態度誠懇,也滿意的開口道:

“啪!”

若是來到路寬道遠的地方,則每層士兵照單擺列,每前後各去十五步,押運輜重和甲冑的板車,則是放在外圍兩側,士兵走在內側,預防突襲。

“敕命泰昌元年九月三十日”

在明朝、知兵的王爺可不是什麼好王爺,萬一什麼時候那五殿下不被當今萬歲寵溺,恐怕他戚金也要被牽連。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惟初登大寶,遼事混亂。而軍帥戎將實朝廷之砥柱,國家之干城也。”

他們在見到戚老將都準備好了所有東西后,也沒有含糊,而是直接從馬背的一個匣子裡,取出了貼金軸的五色蠶絲聖旨。

“萬歲登基,是五殿下促成的,目前御馬監的四衛一營,還有上直二十六衛的羽林三衛都歸五殿下統領。”

“這次調爾等前往遼陽,是當朝五殿下促成的。”

這樣的軍隊,軍容,在明末尤爲罕見,只可惜數量太少了。

忽的、前方數裡外響箭在空中炸響,負責領軍的一名六旬老將立馬擡手,瞬間騎在馬背上的一名旗手連忙揮舞手中大旗。

“一個月後、萬歲會從內帑撥餉銀十五萬兩,北上的浙兵均以每人每年二十兩銀子做軍餉。”

倒是那宣旨的太監,不忘說道:

“戚總兵,萬歲還讓我給您帶了一句口諭。”

眼下就因爲那未曾謀面的五殿下,自己就拿到了一人二十兩銀子的軍餉,著實讓人有些吃驚。

五十二萬兩,扣除輜重後勤,士卒頂多每人十兩。

“另外的斬首賞銀則是按照建虜一人五十兩來算。”

“吳鬆副總兵戚金、乃能文武兼全,出力報效詎可泯其績而不嘉之以寵命乎?”

但眼下沒有辦法了、他身爲客軍,在朝廷之中又無人幫忙說話,只有這個五殿下可以成爲他們的靠山了。

想著、戚金只能拱手作輯道:“多謝公公賜教,末將現在就帶兵趕赴昌平陵區。”

“欸、那咱家就不打擾將軍了,先行回京還命了。”傳旨太監點了點頭,只覺得這差事真好辦。

從京城到此地不過五百餘里,就掙了幾十兩銀子,於是便喜滋滋的帶人朝著京城策馬歸去,只剩下了站在原地思考的戚金,以及知道漲了軍餉而歡呼的浙兵們。

(本章完)

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71章 遼鎮敗壞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06章 愚民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12章 落幕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206章 殺遼商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136章 出塞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87章 一團亂局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93章 大仇得報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121章 備戰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3章 領兵要點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23章 荊棘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74章 百事艱難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540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第11章 噩夢開局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3章 客氏惱怒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0章 謀劃草原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115章 攤牌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163章 齊王黨
第373章 兵臨江戶第71章 遼鎮敗壞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223章 諫言廢遼餉第106章 愚民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112章 落幕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653章 番外篇(一) 彈冠相慶第206章 殺遼商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136章 出塞第176章 三省地震第685章 後記(五)堯年舜日第160章 整頓山西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87章 一團亂局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88章 死太監銀錢多第459章 男丁死而婦孺上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58章 嶺北尋釁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584章 風吹到西州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607章 師徒相悖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93章 大仇得報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501章 西南出海口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121章 備戰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30章 齊國齊州第110章 大用人才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479章 南崑崙監察使司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濟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53章 領兵要點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23章 荊棘第180章 全殲荷蘭遠征軍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74章 百事艱難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540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第11章 噩夢開局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99章 爭鋒相對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3章 客氏惱怒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0章 謀劃草原第447章 建虜北狩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115章 攤牌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163章 齊王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四川省| 孙吴县| 赤城县| 桐乡市| 保定市| 刚察县| 东山县| 大化| 阿克陶县| 东阳市| 广州市| 塘沽区| 凤山县| 延吉市| 左贡县| 昌黎县| 鹿泉市| 秭归县| 都江堰市| 福鼎市| 郑州市| 和平区| 苏尼特右旗| 麟游县| 延庆县| 左云县| 建阳市| 乐清市| 商水县| 云和县| 乐亭县| 青州市| 永定县| 洛南县| 建水县| 鹤峰县| 通榆县| 玉门市| 昂仁县|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