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4章 復(fù)設(shè)舊港承宣布政使司

第244章 復(fù)設(shè)舊港承宣布政使司

“回去告訴科恩,戰(zhàn)場上見!”

當朱由檢面見素囊使者的半個月後,渤泥國都王宮內(nèi),黃龍對著殿內(nèi)的荷蘭使臣說了同樣的一句話。

“您會後悔的!”

“如果您現(xiàn)在願意議和,我們可以拿出三萬兩白銀,爲之前打擾了貴國沿海而道歉。”

冬月的南洋依舊酷熱,荷蘭使者也在極力的勸說著黃龍,然而黃龍已經(jīng)不想和他多費言語,直接擺手道:

“叉出去!”

“不……您不能這樣,您會後悔的……”

被叉出去的荷蘭使者還在叫囂,但下一秒就被明軍揮刀鞘打在了臉上,幾顆慘黃的牙齒帶著血液和口水飛出,落在了渤泥王宮的地磚上……

這樣的一幕、讓常年被西夷威脅的渤泥國的蘇丹阿都賈裡·魯阿巴嚥了咽口水。

他轉(zhuǎn)頭看向了殿上一身甲冑,大馬金刀坐在椅子上的黃龍,和旁邊坐著的李旦,一時間不知道自己應(yīng)該說什麼。

渤泥國和大明的關(guān)係很深,可以說是南洋忠藩。

現(xiàn)在好不容易有兩個穩(wěn)定的政權(quán)願意爲他們補給,還這麼聽話,黃龍都恨不得幫他們把位置坐穩(wěn)一點。

說著說著、黃龍和李旦起身,示意要走,而魯阿巴也趕忙起身,送他們走出了王宮後,還有些依依不捨的站在門口看著他們遠去。

不願意朝貢大明和服從大明管教的國家,就只有賊寇的身份。

爲了獲得獨立,荷蘭與西班牙從1568年爆發(fā)戰(zhàn)爭,至今已經(jīng)五十六年。

黃龍也明白這兩國的心思,不過他並不在意。

這樣的火力,想要和海軍數(shù)千門火炮,三萬支步銃的火力做對手,簡直讓人貽笑大方。

“黃龍已經(jīng)出發(fā)魄羅一個多月了,估計已經(jīng)打下了魄羅之上不服王化的其他土邦。”

只是在他笑的時候,朱由校又低頭看了一眼奏疏,隨後帶著笑意道:

“這沈廷揚已經(jīng)組織了三萬從福建剛剛乘船抵達琉球的百姓前往呂宋。”

這麼點人,參戰(zhàn)的結(jié)果就是阿拉伯海以東的所有荷蘭士兵艦隊被殲滅。

魯阿巴的話一說出來,黃龍也在心裡嘆了一口氣。

只可惜麻那惹加那在準備率團回國之前,便因身染重病而死。

對於南洋,大明的控制力可能很弱,但是對於東南亞,大明的威懾力依舊存在。

“暹羅和甘孛智(柬埔寨)那邊如何?”黃龍轉(zhuǎn)頭看向了李旦,而李旦也端坐作揖道:

“暹羅王和甘孛智王都願意聽從我大明調(diào)遣,並已經(jīng)在籌備兵馬準備出征。”

只不過、人口只有二十多萬的文萊,想要爲軍民四萬六千多人的明軍提供補給,著實有些太難爲他們了。

“但從他們留守在港口的軍艦和士兵來看,他們的主力軍艦最少是兩千噸以上,擁有上百門火炮的存在,並且數(shù)量不少。”

只是魯阿巴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因爲自從一個月前大明登陸勃泥開始,黃龍當即就將勃泥國境內(nèi)的各國西夷抓捕,還將西夷的六百多兵馬殲滅,這才讓勃泥過上了太平日子。

想到這裡、黃龍看向了魯阿巴,作揖道:

“殿下、魄羅之地沿海諸多土邦已經(jīng)被我大明將士一掃而空,這些地方日後將會有大明百姓前來居住。”

同一時間、萬里之外的京城幹清宮內(nèi),此刻的朱由校手持一份奏疏,高興的大笑。

這樣的體量,每年的田賦稅收也只有幾萬石,因此註定養(yǎng)不了太多兵馬。

明軍是不是表裡如一,這跟他一點關(guān)係都沒有,因爲他也沒有反抗的實力。

如亞齊這種南洋第一強國,雖然擁兵五六萬,但能拉出來的火炮連一百門都沒有,火銃更是隻有兩三千。

“都督哪裡的話,我也是萬歲的子民,大明的百姓要來小國,小國也絕不會阻攔的。”魯阿巴看的明白,大明比西夷和南洋諸多土邦講究太多了。

“不過殿下不用擔心,勃泥和蘇祿依舊如以前一樣生活便是,我們不會打擾兩國。”

“留守的士兵數(shù)量也最少超過的一萬人,他們?nèi)巳舜┐骺祝€有一些騎兵和大量的火槍手。”

“殿下、補給和淡水準備的如何了?什麼時候能備好?”

是啊、別人都找到家門口來了,這個時候你認輸,人家能同意嗎?

不管怎麼樣,不得先打你一頓消消氣?

他們越穩(wěn)固,大明遠征爪哇和蘇門答臘就越輕鬆。

當他將黃龍的原話告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所有人時,脾氣暴躁的一些議員當即就一拳砸在了議事桌上,站起來用咆哮宣泄壓抑的情緒。

“按照弟弟的推算,估計南洋原本的一二百萬畝田地可以翻一倍的數(shù)量。”

“弟弟還給燃兒準備了一座金礦作爲週歲禮,等弟弟出征歸來,伱作爲燃兒孃親,可要好好謝謝弟弟。”

“弟弟給他的軍令裡,是讓他以每人兩畝地遷移人過去,然後從暹羅、甘孛智等國購入糧食,補給呂宋。”

出征的六衛(wèi)兵馬,僅開拔銀就花了十七萬兩,科恩想用三萬兩銀子就讓黃龍消氣,卻不想黃龍一聽到賠償金額三萬兩後,更加生氣了。

三萬兩……

要知道即便是眼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南洋的員工數(shù)量也不過兩萬人不到,而士兵更是隻有四千多人。

因此、在眼下大明出兵的時候,他們也願意徹底把歐洲人驅(qū)逐出南洋,所以纔出了那麼老大力。

同樣得知麻那惹加那的死訊的朱棣也十分悲傷,不僅爲他輟朝三日、還追諡“恭順”,並且遵照麻那惹加那的遺願,按大明禮儀將其遺體葬在南京城安德門外的石子崗。

“這倒沒有,奏疏裡沈廷揚說已經(jīng)給海外土人找了別的事情做,具體是什麼他倒是沒有說。”朱由校笑呵呵解釋,又繼續(xù)道:

沒了這些東西,東西方貿(mào)易就只有用香料來維持,而香料一年的收益,根本就不足以維持荷蘭的軍隊在本土與西班牙軍隊作戰(zhàn)。

“眼下魄羅的局勢已經(jīng)穩(wěn)定,不日我便要領(lǐng)兵繼續(xù)南下,爲大明收復(fù)舊港、爪哇等地。”

陽光從陽臺撒進二樓的議會廳,U形長桌上,諸多議員同樣臉色難看,而坐在主位的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更是沉默著。

說到這裡、朱由校感嘆道:

“真是滄海桑田啊,當年三寶太監(jiān)下南洋時,呂宋不過只有田地數(shù)千畝,這纔多少年的時間,當?shù)氐耐寥司尤痪烷_墾出了近八十萬畝。”

首先除了蘇祿和勃泥以外,婆羅洲上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土邦和小國,而這些國家根本就對大明沒有敬畏之心。

“只不過……”魯阿巴有些小心翼翼,這樣的舉動讓黃龍意識到了不妙,而魯阿巴之後的話也落實了他的猜想:

“甘孛智出兵三千,戰(zhàn)象一百頭,糧秣三萬石。”

這或許是科恩執(zhí)政生涯以來,做過最愚蠢的一件事情。

自明代永樂年間,爲了感謝“皇恩浩蕩”,表達效忠之意,渤泥往麻那惹加那在永樂六年攜帶親屬、陪臣前往大明朝貢開始。

“戰(zhàn)就戰(zhàn),不過是一羣土雞瓦犬罷了。”黃龍面色如常,並不把此時南洋的諸多國家放在眼裡。

破壞對明軍有什麼好處?補給都找不到地方。

畢竟明軍就三萬多人,總不可能把整個南洋數(shù)百萬人殺光吧?

不知道的還以爲是打發(fā)叫花子。

由此,麻那惹加那便成爲了大明首位葬在中原的南洋國王。

畢竟齊王都說了,打到哪裡、打多久,都由他說了算。

“勃泥國小,如此讓殿下大費周章,吾實在過意不去……”見魯阿巴這麼說,黃龍也有些過意不去。

科恩一開口,所有人也看向了席恩,而席恩則是憂愁著回答道:

“我並沒有看到全部的明軍士兵和軍艦,我到那裡的時候,他們的士兵和軍艦正在執(zhí)行環(huán)島圍剿一些土邦的行動。”

科恩陷入了無可奈何的絕望之中,只是相比較他們的絕望,有的人卻高興的大笑……

北鎮(zhèn)撫司的李若璉早就把南洋的底子摸清楚了,除了歐洲各國的殖民軍隊,其餘國家不論是火炮還是火銃都少的可憐。

十天後、當黃龍準備帶海軍南下的同時,前往勃泥的使者返回了巴達維亞。

這就是黃龍的真實想法,況且科恩他們給的補償?shù)偷牧钊梭屩浮?

一想到這裡、朱由校當即對門口的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劉若愚道:

“傳旨,從內(nèi)帑再調(diào)六十萬兩銀子,撥給琉球府沈廷揚,讓他好好處理南洋的事情。”

只是在他們走出去的同時,李旦也對黃龍開口說道:

“這麼一來、我部兵馬就等於要與整個南洋開戰(zhàn)了。”

“都督不再多休息幾天嗎?”魯阿巴聽到黃龍要走,瞬間心虛了。

他已經(jīng)獲得沿海的城邦,再深入內(nèi)陸就需要打持久戰(zhàn)了。

爲了決斷,他看向了歸來的使者道:

見她看出來,朱由校也笑著迴應(yīng)道:

“呵呵、呂宋的田畝數(shù)量確實要比弟弟估計的要多。”

渤泥國小民寡,二十餘萬百姓,卻只開墾了一百十多萬畝田地,因此只能在滿足自己吃的同時,販賣少量糧食。

等三年後百姓穩(wěn)定下來,就可以自給自足,隨後反哺大明瞭。

這麼一來,不用多少年,南洋就會成爲大明的錢袋子。

從明軍和公司的船隻爆發(fā)澎湖海戰(zhàn),並禁止所有商人和歐洲人貿(mào)易開始,科恩的情緒就壓抑了起來。

他認爲南洋估計也就是和琉球府一樣的地方,需要遷移百姓開墾田地三年。

在打下呂宋之前,由於琉球府的例子在,所以朱由校一直有些牴觸。

黃龍在清掃西夷之後,根本就沒有插手勃泥的內(nèi)政,這反而讓魯阿巴他嚐到了真正掌控全國的滋味。

想到這裡、魯阿巴也開口說道:

“都督,前往爪哇和馬六甲、蘇門答臘的人已經(jīng)回來了,”

尤其是在眼下的南洋局勢中,他的做法絕對是正確的,而不像其他愚蠢的國家……

現(xiàn)在黃龍在意的只有一個對手,那就是巴達維亞的紅毛夷……

朱由校在笑,不僅僅是因爲呂宋有這麼多耕地,更重要的是他也看到自家弟弟出糗的一面了。

麻那惹加就成爲了第一位訪問明朝的海外藩王,因而受到朱棣的隆重接待,並獲得大量的珍貴贈品。

與其想那麼多,還不如相信明軍。

“奏疏裡,他準備按照弟弟之前說的,一口氣先遷移三十萬人過去。”

但在他臨終前、他留下遺囑,希望能夠“體魄託葬中華”。

忽的、在魯阿巴陷入回憶的時候,黃龍開口喚醒了他,而他在愣了愣後,也急忙迴應(yīng)道:

“這……大軍所需的糧秣和淡水確實有些多,請都督再給小國十天時間,十天之後便能湊出十萬石軍糧和三十萬石淡水、蔬菜。”

“遷移百姓前往南洋是個大事,耗時耗力,估計百姓遷移的速度是趕不上黃龍打下南洋的速度。”

也正因爲本土陷入戰(zhàn)爭,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主要作用就是貿(mào)易來賺取錢糧,支撐荷蘭打贏獨立戰(zhàn)爭。

“不過仔細想來,也不需要購入太多糧食,畢竟他們之中許多人,可以先行遷移到南邊的魄羅。”

即便黃龍給他們時間,寫信前往印度求援,但印度的士兵和軍艦也不過十幾艘,一千多人罷了。

他們將目光看向了科恩,而往日心狠手辣的科恩,此刻也陷入了糾結(jié)之中。

在黃龍看來、這金額跟羞辱人一樣。

本來還不想打的,聽到這金額數(shù)後,更堅定了黃龍要打他們的想法。

因此、黃龍也沒有心思在勃泥呆著,而是繼續(xù)說道:

“嗯?”朱由校回過神來,看了一眼張嫣,隨後揚了揚手中的奏疏說道:

“除了這些,他們還擁有一千噸以上的上百艘軍艦和一些運兵船。”

“殿下放心、西夷與賊寇不過是跳樑小醜,至多三個月就能平叛而歸。”

不過……

這還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土邦存在於婆羅洲內(nèi)陸地區(qū),不過黃龍不準備繼續(xù)清理了。

“明國人的軍艦都已經(jīng)到南洋了,現(xiàn)在投降有用嗎?”科恩皺眉反問提出問題的議員,這讓衆(zhòng)人爲之語塞。

所以說、現(xiàn)在所有東印度公司的總督,都在看科恩要怎麼做。

不得不說、魯阿巴十分聰明,而黃龍也確實沒有要消滅他們的意思。

——————

進攻大明……

黃龍自信滿滿,而魯阿巴聽到黃龍的話,也瞬間鬆了一口氣。

“沒想到啊、弟弟也有算錯的一天。”

只是科恩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以爲的多,在黃龍看來就跟打發(fā)叫花子一樣。

黃龍要是帶兵走了,勃泥國的一些貴族說不定又要開始爲難他了。

“殿下,我等先退下了。”

只是現(xiàn)在說什麼都晚了,他們一羣人都在擔驚受怕,同時集結(jié)散佈在四周的士兵和武裝商船、軍艦。

宮內(nèi)、抱著太子朱慈燃的張嫣好奇的看了一眼朱由校:“萬歲何事如此高興?”

但現(xiàn)在尷尬的局面出現(xiàn),大明全面禁止和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家貿(mào)易,僅僅只有葡萄牙獲得了前往南港皇店貿(mào)易的資格。

因此,即便是先前暴怒的一些議員,此刻都全部冷靜了下來,並開口提建議道:

“是否可以提出投降?”

對於被後世稱爲“種族滅絕者”的科恩來說,大明方面帶給他的壓力並不是從黃龍征討南洋開始的,而是從更早的時候。

如果雙方開戰(zhàn),恐怕公司的艦隊會在幾天內(nèi)全部沉入海底,而沒有了控海權(quán),巴達維亞的淪陷也只是時間問題。

朱由校說著說著,對南洋的興趣也越來越大,對漠南和漠北的興趣則是開始減少了許多。

現(xiàn)在這件事情不僅影響了公司的收益,還將給他們帶來戰(zhàn)爭。

暹羅和甘孛智都願意配合出兵,而原因也比較簡單,那就是兩國同樣被歐洲人入侵襲擊過。

“南北諸多島嶼,共有田畝七十八萬四千六百畝,有我大明海外百姓四千多戶,二萬四千多人,有海外土人二十多萬。”

至於英國和法國人,他們的軍隊與軍艦少的可憐,根本沒有膽量和大明開戰(zhàn),他們只是想等大明打下了南洋後,用手中的殖民地換取一個貿(mào)易的機會。

之後,他的子孫也對大明恭敬,鄭和幾次下西洋,都由渤泥國負責大量的補給工作。

現(xiàn)在他要做的,還是繼續(xù)南下,將爪哇和蘇門答臘,以及馬來半島的那羣賊寇和西夷給解決。

“如果遷移三十萬人過去,加上那裡的二十多萬人,豈不是一人只能有一畝五分地?”

葡萄牙人還在觀望,如果大明擊敗了荷蘭,他們會毫不猶豫的讓出馬六甲。

這麼一想、黃龍也就更按奈不住了。

大明仁善他還能繼續(xù)做國王,大明起了野心他也毫無辦法,乾脆直接躺平。

這就等同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失去了茶葉、絲綢、紅糖、瓷器等諸多奢侈品的購買渠道。

“暹羅出兵四千,戰(zhàn)象三百頭,糧秣五萬石。”

“席恩,你確定他們的士兵有三萬多人嗎?軍艦又有多少?”

“嘶……”聽到席恩的介紹,所有議員都深吸了一口氣。

是打?還是投降議和?

這不僅僅是其他國家總督在想的問題,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中,所有議員在想的事情。

想到這裡、魯阿巴只覺得自己做的舉動很值,並不覺得虧了。

同樣的、當幾個月前魯阿巴接見了李旦的人,得知大明要收復(fù)南洋的時候,魯阿巴直接拒絕了大明使者所帶來的銀子,直言要免費爲大明提供補給。

“這是琉球府市舶司副提舉沈廷揚發(fā)來的奏疏,上面主要說了打下呂宋之後的田畝數(shù)量。”

如果這次大明徹底清空南洋,勃泥國也就可以安穩(wěn)下來了。

與後世認爲的“海上馬車伕”不同,此刻的荷蘭還處於西班牙的殖民統(tǒng)治中。

因此、一個月的時間,出征的六衛(wèi)兵馬已經(jīng)沿著婆羅洲海岸線,將拒絕朝貢的土邦紛紛滅亡,而所獲的東西也是十分豐富。

不過笑歸笑,他還是繼續(xù)拿著奏疏對張嫣解釋道:

可他們也知道,面對大明那支讓人窒息的艦隊,他們的一切都是徒勞無功……

“好!”

“爪哇的馬打藍、蘇門答臘的亞齊、馬來的柔佛、北大年,吉打、丁加奴和吉蘭丹等十餘國,數(shù)百土邦都沒有將天兵到來的消息放在眼中。”

南洋比朱由檢對黃龍說的還要富碩一些,僅僅是消滅了婆羅洲南海岸和東海岸的一些土邦,黃龍就收穫了四十多萬畝耕地。

如果他知道自己定下的金額數(shù)讓黃龍這麼生氣,恐怕他會後悔的自己打自己。

“先前五叔叔不是說過,呂宋應(yīng)該有屯田三四十萬畝嗎?萬歲的樣子,恐怕不止這點吧?”張嫣很聰明,一眼就看出了朱由校高興的原因。

在渤泥國休息的這一個月時間,他可不是什麼都沒幹。

結(jié)果現(xiàn)在看來、只需要花費百餘萬兩銀子的糧秣,就足夠填補遷移人口向南洋而去的虧空。

這個所謂的公司,實際上只是荷蘭的遮羞布罷了,爲了避免商船被西班牙軍艦炮擊罷了。

“有了田地,遷移百姓就更簡單了。”

更何況,以明軍的實力,要打下勃泥也就是幾天的時間,所以魯阿巴是看清楚了。

知道了敵我後,黃龍也就可以放手一搏了。

但是到目前爲止,荷蘭依舊沒有取得獨立,也正因爲如此,想要參與貿(mào)易的荷蘭,只能爲了保護商船而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

解決了他們,遷移安頓了百姓之後,纔是對內(nèi)陸土邦用兵的時候。

“砰——”

這還只是人數(shù),其他的軍艦和火炮就更別提了,完全無法和這支大明遠征艦隊比擬。

“三十萬?”張嫣有些驚訝,放下了朱慈燃不解問道:

“這是自然的……”張嫣聽到朱由檢的手筆,整個人也高興的笑了起來。

朱由檢給他的信說的很清楚,還願意朝貢大明,服從大明管教的國家,一切照舊。

現(xiàn)在好了、整個南洋除了勃泥和蘇祿,其他國家都是賊寇了。

“只有小國的鄰國蘇祿依舊不忘大明,願意與小國一同爲天兵補給。”

“另外、設(shè)舊港承宣佈政司,沈廷揚擢升爲舊港布政使,於舊港設(shè)呂宋府、魄羅府,其他府治等黃龍打下來再商議。”

近兩百年的滄海桑田,許多曾經(jīng)的南洋忠藩都被滅亡了,現(xiàn)在也就只有暹羅、勃泥和蘇祿三個國家能爲大明補給了。

“瘋了!這羣明國人真的瘋了!”

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已經(jīng)戰(zhàn)敗,並且準備徹底退出南洋地區(qū),和大明議和。

“至於河西的事情也提上來吧,將黃河以西的河西走廊設(shè)爲河西行省,設(shè)河西承宣佈政司,命梅之煥擔任河西布政使。”

“河套之地收復(fù)後,歸陝西節(jié)制,其府縣由齊王命名。”

說罷、朱由校轉(zhuǎn)頭看向了坐在臥榻上呆呆的朱慈燃,走過去摸了摸他的頭:

“燃兒、你五叔可是給你送了一座金礦啊……”

(本章完)

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60章 北線無戰(zhàn)事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fù)兩更)第345章 工業(yè)革命序幕第127章 沈遼大戰(zhàn)序幕第466章 終末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8章 海納百川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4章 奸宦毒婦第59章 御馬監(jiān)裁軍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399章 官學(xué)開辦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jīng)濟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21章 清算御馬監(jiān)第528章 穩(wěn)中向好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28章 穩(wěn)中向好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3章 領(lǐng)兵要點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179章 出兵第634章 河中收復(fù)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240章 收復(fù)呂宋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476章 義釋兵權(quán)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fā)第537章 以進固穩(wěn)第480章 戰(zhàn)後疾苦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81章 裁撤遼鎮(zhèn)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zhàn)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168章 監(jiān)國瑣事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73章 秦氏兄弟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57章 解決兵員第478章 農(nóng)村包圍府縣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181章 裁撤遼鎮(zhèn)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240章 收復(fù)呂宋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gòu)第60章 謀劃草原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476章 義釋兵權(quán)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95章 復(fù)起孫傳庭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
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533章 恍若隔世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460章 北線無戰(zhàn)事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fù)兩更)第345章 工業(yè)革命序幕第127章 沈遼大戰(zhàn)序幕第466章 終末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68章 海納百川第627章 兩相對照第34章 奸宦毒婦第59章 御馬監(jiān)裁軍第134章 葉向高入閣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98章 黨爭再起第600章 叔侄和睦第105章 士紳貪婪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517章 走山訪水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399章 官學(xué)開辦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357章 缺銀子的大明經(jīng)濟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07章 殺建虜賞百銀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4章 藩王興 宗室苦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21章 清算御馬監(jiān)第528章 穩(wěn)中向好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第528章 穩(wěn)中向好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53章 領(lǐng)兵要點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179章 出兵第634章 河中收復(fù)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240章 收復(fù)呂宋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476章 義釋兵權(quán)第361章 廢除徭役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fā)第537章 以進固穩(wěn)第480章 戰(zhàn)後疾苦第536章 和碩特歸順第181章 裁撤遼鎮(zhèn)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zhàn)第242章 攻心爲上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168章 監(jiān)國瑣事第526章 糧食就是民心第73章 秦氏兄弟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57章 解決兵員第478章 農(nóng)村包圍府縣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181章 裁撤遼鎮(zhèn)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240章 收復(fù)呂宋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492章 直布羅陀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330章 貪官晉商 弔民伐罪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557章 平凡的人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gòu)第60章 謀劃草原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476章 義釋兵權(quán)第333章 孤不信命第495章 復(fù)起孫傳庭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扬州市| 改则县| 萝北县| 三门峡市| 朝阳区| 乌审旗| 长白| 丰原市| 肇源县| 禄劝| 甘孜| 玉门市| 高要市| 夏邑县| 庆安县| 河东区| 安国市| 肃宁县| 临沧市| 连平县| 新乡县| 浦江县| 锦州市| 印江| 张家界市| 唐河县| 行唐县| 栾城县| 莱阳市| 黄骅市| 平顶山市| 手游| 孙吴县| 阆中市| 五常市| 体育| 武穴市| 沧源| 蒙城县| 临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