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

張鉉登基後,他的御書房依然放在天閣,但軍機臺成立後不久,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官房則遷出了天閣,搬到御史臺對面的軍機臺新官署內,整座天閣便成了天子的御書房,張鉉則搬到了二樓,省去大臣們爬樓彙報的艱難。

一樓的參議房內,房玄齡正站著幷州沙盤前沉思不語,這時,身後傳來腳步聲,有侍衛低聲道:“房長史,陛下來了。”

房玄齡驚覺,一回頭,只見天子張鉉快步走了進來,房玄齡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微臣參見陛下!”

張鉉擺擺手,走上前問道:“尉遲恭他們情況如何了?”

“啓稟陛下,尉遲將軍的軍隊目前駐紮介休縣,那裡有大量的糧食等物資,足夠他們度過冬天。”

“另一支軍隊呢?”

張鉉關心的是另一支在太原城外牽制唐軍的一萬人,暴風雪來襲後,他們便和這支由虎賁郎將趙亮率領的軍隊失去了聯繫,著實令人擔憂,“有他們的消息嗎?”

“回稟陛下,我們已經得到消息,這支軍隊目前退駐在太原郡壽陽縣,那裡是尉遲將軍的臨時後勤地,糧草物資應該也很充足,陛下不用擔心。”

張鉉立刻在沙盤上找到了壽陽縣,在太原城以東約一百五十里,也就是當暴風雪來襲,他們急行軍百里才退到壽陽縣,可以想象他們在暴風雪中的艱難跋涉。

不過這個消息還是讓張鉉一顆懸在空中的心放下了,張鉉雖然已登基爲帝,但很多習慣他一時改變不了,比如他依舊把自己視爲軍隊主帥,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天子本身就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只是參與度強弱區別。

進攻唐朝的大策略基本上都是由張鉉主導制定,包括這次進攻幷州,三路出擊的大戰略就是由他決定,房玄齡則進行細節上的完善。

沉思片刻,張鉉又問道:“河東郡的情況如何?”

“天降大雪,關中也寸步難行,河東郡更不用說,目前唐軍沒有任何動靜。”

在張鉉的三線出擊中,北線太原和中線雀鼠谷他都不擔心,關鍵是南線的河東郡,由於直接威脅到關中的安全,李淵必然不會甘心失去,別的地方他可以不要,但河東郡他一定會想著再奪回來,所以對於周王朝而言,如何將主要唐軍引到幷州來作戰,就是下一步他們要考慮的問題了。

事實上,在張鉉的大戰略中,幷州其實只是一個誘餌,把數量有限的唐軍吸引到幷州來,纔是他們這次幷州戰役的真正目的,包括韋雲起出使長安,就是爲了引發這次幷州戰役,可惜天降大雪,影響了周王朝的戰略實施。

想到這,張鉉問道:“軍師來找朕有什麼事?”

“微臣確實有事,封德彝今天一早找到微臣,提出了一個和解建議。”

封德彝是唐王朝長駐中都使者,負責溝通兩國之出現間的分歧,與此對應的是,周朝禮部侍郎溫彥博也長駐長安。

張鉉淡淡笑了起來,“唐軍是想退出太原嗎?”

“現在大雪封鎖了呂梁山和雀鼠谷,他們就是想撤退也辦不到,不過是想表示個姿態罷了,要撤退也只能等到明年開春,只到了那時候,估計他們又有想法了。”

“既然如此,你就告訴封德彝,現在我們暫時不會攻打太原,等過了年再談此事,如果那時候他還願意談,那我們就坐下來好好協商如何讓唐軍退出太原。”

“微臣明白了,這就去和封德彝協商此事。”

房玄齡剛要退下去,這時,張鉉又想起一事,便叫住了他,“軍師稍等!”

“殿下還有什麼事嗎?”

“軍師知道蘇相國上書告老退仕一事嗎?”

“微臣聽說了。”

張鉉沉吟一下道:“蘇相國畢竟已年過八旬,朕想讓和裴閣老一樣改任閒職,但不管他是退仕還是改任閒職,相位都空出來了,朕考慮讓軍師入相,軍師可有意願。”

房玄齡苦笑一聲道:“微臣沒有在地方郡縣任過職,恐怕不能服衆。”

“這個問題不大,那只是慣例,並不是律例規矩,沒有當過太守直接出任相國的大臣多得是,蕭何、陳平也沒有聽說出任過什麼太守,軍師不用太謙虛了。”

“這個讓微臣考慮一下吧!”

張鉉點點頭,“三天後務必給我答覆!”

“微臣明白!”房玄齡行了一禮,便退了下去。

張鉉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這半年來他一直在考慮改組紫微閣相國,但一時沒有機會,現在蘇威主動提出告老退仕,機會便來了,在目前的七相中,張鉉確實對幾個相國不太滿意,一個是禮部尚書陳棱,當初答應他爲相主要是爲了收復江都,但事實證明,陳棱當相國的能力不足,他還是更適合統兵,再一人便是兵部尚書李景,李景和蘇威一樣,年事已高,精力和體力都難以承受相國的重任,至於蘇威,確實年紀太大,張鉉也不忍再繼續留任他。

就在這時,有侍衛在門口稟報,“陛下,蘇相國求見!”

正好想到蘇威,蘇威就來了,張鉉笑道:“快快請蘇相國進來!”

張鉉準備讓房玄齡接替蘇威入相,絕非是張鉉對蘇威不滿,恰恰相反,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蘇威能再做十年,作爲相國,最重要是縮小並彌補君臣的分歧,就像一隻夾子,將君臣緊緊聯結在一起,使得君臣齊心合力,推動帝國的發展,在這一點蘇威做得非常出色,善於妥協,卻又能堅持原則,使張鉉非常信賴他,也尊敬他。

不多時,蘇威不慌不忙走進了御書房,他上前躬身行禮,“老臣參見陛下!”

“相國免禮平身,請坐!”

一名宮女在火盆旁替蘇威鋪上了軟軟的坐墊,蘇威坐了下來,張鉉也在他對面坐下,蘇威苦笑一聲,“居然和陛下平起平坐,老臣實在難以安坐。”

張鉉微微一笑,“對朕的尊重放在心中就行了,大周帝國的君臣禮儀就交給朕的兒孫們慢慢去完善吧!”

“陛下說得對,心中的尊重比禮儀上的尊重更值得珍視。”

這時,兩名宮女給他們上了茶,蘇威喝了一口熱茶笑道:“我聽工部李尚書說,陛下今天一早去城外巡哨交通,已經出兵疏導官道,是打算在官道上剷雪嗎?”

張鉉笑著搖搖頭,“官道剷雪的工程量太大,不現實,朕只是讓軍隊把官道標識出來,便可以騎畜力在官道上行走了,比單純依靠雪橇要方便很多。”

“我說不可能剷雪,但其他幾個相國卻堅持說要把主官道的雪鏟掉,說工程量不大,動員一萬民夫,只用一天的時間就可以鏟乾淨了。”

張鉉笑了笑道:“可能是朕事先沒有和紫微閣溝通這件事,其實把主官道上的雪鏟掉不是不可以,京兆地區可以動用軍隊,但地方各郡恐怕需要動用大量民夫,朕不想爲此事擾民。”

“陛下,這不是擾民的問題,恢復交通對所有人都有好處,誰過年不出去串串門,探探親之類,只要京兆府帶頭動員全民參與剷雪,然後下發給各郡官府,相信大家都會積極動員起來,在雪災面前,大家齊心合力抗擊災害,陛下,這可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機會啊!

張鉉點了點頭,他今天只是臨時起意,倒沒有想這麼深遠,不過蘇威說得有道理,這確實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機會。

張鉉便笑道:“這樣吧!軍隊還是去標識出官道,但在主官道上剷雪的事情也要做,這件事就由紫微閣牽頭,全民動員,百官都要參加,朕也要參加,然後下發各郡效仿,儘量在新年到來前將主官道的雪鏟掉,但這不是強制,不記入官員考評,這點需要明確下來。”

蘇威十分欣慰聖上的從善如流,並不固執己見,他讚許道:“陛下乃開明之君也!”

張鉉呵呵一笑,“相國過獎了,還有別的事嗎?”

“另外就是陛下有意開武舉一事,微臣想提個建議。”

開武舉是張鉉的今年的科舉創舉,他是效仿楊廣的天下英雄會,選拔天下英雄,主要是爲軍隊輸送人才,同時給衆多中低級將領們一次機會,時間幾乎就和科舉同步,放在二月初舉行。

“相國有什麼好的建議,請直言!”

“陛下,武舉時間最好比科舉晚一點,據微臣所知,很多士子皆文武雙全,如果當科舉結束後,我們再給有意參加武舉的士子一個機會,這樣,或許能選出不少文武雙全的儒將,陛下覺得呢?”

張鉉連連點頭,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他當場便採納了,“這個方案很好,朕同意,煩請相國協調兵部和禮部拿出一個具體方案,朕批準後就可以執行。”。

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1161章 天下大戰(十九)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1088章 夜攻虎牢(上)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215章 彈盡糧絕第65章 勇救酋王第1114章 遷都之議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8章 接受條件第1102章 攻城前夜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673章 遼東消息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881章 相落誰家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332章 意外來客第484章 勢不兩立第4章 初入洛陽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455章 大戰之後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351章 釜底抽薪第708章 蠶食戰略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3章 兩雄相遇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660章 夜襲唐軍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80章 山路偶遇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14章 各懷心機第369章 火拼賊王(下)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1113章 情報新官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72章 驚濤駭浪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55章 識破陷阱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17章 臨危受命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690章 血戰柳城(二)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300章 英雄大會(十六)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316章 兩線出擊第663章 神秘酒客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97章 校場較武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209章 出兵清河
第662章 強攻土門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1144章 天下大戰(二)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502章 渤海會主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1161章 天下大戰(十九)第606章 背水一戰(下)第1088章 夜攻虎牢(上)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215章 彈盡糧絕第65章 勇救酋王第1114章 遷都之議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8章 接受條件第1102章 攻城前夜第974章 太原戰役(十五)第702章 柳城再戰第521章 裂痕始現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673章 遼東消息第234章 共同敵人第219章 緊急應對第297章 英雄大會(十三)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881章 相落誰家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858章 天羅地網第332章 意外來客第484章 勢不兩立第4章 初入洛陽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456章 功高震主第553章 救援黎陽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226章 血戰武城(下)第455章 大戰之後第310章 王孫聯手第351章 釜底抽薪第708章 蠶食戰略第1178章 天下大戰(三十六)第3章 兩雄相遇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660章 夜襲唐軍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80章 山路偶遇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927章 再回北海第540章 最後妥協第758章 思慮退路第751章 被迫回軍第333章 充分理由第770章 突襲河東(上)第14章 各懷心機第369章 火拼賊王(下)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429章 初戰不利第341章 瓦崗東擴第1113章 情報新官第468章 可汗密使第72章 驚濤駭浪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769章 條件難卻第55章 識破陷阱第977章 太原戰役(十八)第687章 圍魏救趙第1072章 權限擴大第17章 臨危受命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525章 幽州使者第1213章 廢儲之爭(一)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1131章 兵發榆次第690章 血戰柳城(二)第522章 遠方親戚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300章 英雄大會(十六)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316章 兩線出擊第663章 神秘酒客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928章 徵詢線索第364章 匡城激戰第1011章 齊王密詔第223章 保衛臨淄第1043章 力辯擔保(下)第392章 初次上朝(上)第97章 校場較武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489章 奉旨北上第483章 王者之珠第853章 滴水不漏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232章 東征失敗第1136章 圍城打援第113章 突襲敵營第209章 出兵清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宁市| 鄢陵县| 揭阳市| 合水县| 万盛区| 呼伦贝尔市| 大英县| 乌鲁木齐县| 陵水| 白河县| 桐柏县| 资中县| 漳浦县| 兴国县| 清涧县| 遵义市| 习水县| 铜陵市| 高阳县| 麦盖提县| 屏东市| 乌兰县| 玉溪市| 曲水县| 苍梧县| 徐闻县| 东丰县| 库车县| 闽侯县| 营口市| 新竹市| 乳山市| 西林县| 潞西市| 客服| 永泰县| 从化市| 碌曲县| 东宁县| 高台县|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