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

兩天後,數萬隋軍抵達了永豐鎮黃河對岸,在黃河對岸紮下了營帳,雖然這裡的黃河水勢確實很平緩,也是最狹窄之處,但它畢竟是黃河,河面還是寬達一百五十丈,沒有船是無法渡過大河。

大軍剛剛駐紮下來,李靖便命三千士兵分赴方圓五十里尋找樹木,他們顯然沒有皮筏子,只能靠伐木造船。

很快,張長遜便得到了消息,他來到黃河邊注視著對岸的隋軍大營,冷笑一聲,對身旁的大將高靜道:“隋軍以爲這裡到處是森林,可以輕易伐木造船,可他怎麼也想不到黃河南岸竟然是沙漠,百里內寸草皆無,看他們去哪裡找樹?”

高靜是唐朝的右武侯驃騎將軍,被李淵派到五原郡協助張長遜統領軍隊,高靜曾跟隨李叔良進攻過河北,他比較瞭解隋軍的情況。

他便對張長遜道:“隋軍作戰的特點一向是情報優先,而且這個李靖曾率軍遠征嶺南,一舉收復了泉州和嶺南,是個十分厲害的名將,他既然已經攻下榆林郡,怎麼會不知道這邊的情況?如果連渡河的準備都沒有,這樣人張鉉怎麼會派他西征,將軍說對不對?”

張長遜想了想,確實也有道理,李靖派騎兵趕來渡口奪船,顯然很不現實,但李靖還是這樣做了,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有點在裝樣子。

“難道隋軍是在故作姿態?”張長遜猶豫一下道。

“我不敢肯定,但至少李靖很清楚,如果沒有事先準備,是絕對渡不了河。”

“那他現在是什麼意思?”

張長遜心念急轉,猛地想起一事,雖然這裡沒有樹木,但如果繼續向西走,走出兩百里後便是灌溉區了,那邊可是有大片樹林,絕大部分是漢朝時種下的樹木,都是參天大樹,造船就不成問題了。

“會不會他們的一支軍隊已經向去了,從西面灌溉區渡河?”

高靜笑了笑,“將軍在對岸部署了那麼多斥候,如果有軍隊向西去,將軍怎麼會不知道?”

張長遜想想也對,黃河以南是一望無際沙漠,隋軍如果有先遣軍不可能從沙漠中走,只能沿著黃河西進,正如高靜所言,自己一定會知道。

張長遜更加困惑了,那麼隋軍到底是什麼企圖?

第二天,一個驚人的消息從九原縣傳來,一支萬餘人的隋軍已經殺到了縣城之下,這個消息驚得張長遜目瞪口呆,隋軍是從哪裡殺來?是怎麼過的黃河?

但他已經來不及尋找答案了,他不由驚慌失措,急問高靜道:“我們該怎麼辦?”

高靜此時已經醒悟過來,隋軍一定有渡河船隻或者皮筏子,只是他們放在後面,一萬人從後面渡了河,從北面繞到九原縣,前面主力爲誘餌,將他們吸引在永豐鎮,一萬隋軍就從後面殺到了九原縣。

儘管高靜也感到大勢已去,但他還是安慰張長遜,“將軍不要著急,我們軍隊人數多於隋軍,可以前後夾擊,擊敗這支偷襲隋軍,我們就還有機會。”

話音剛落,一名士兵倉皇跑來稟報:“將軍,有船!河面上來了一支船隊!”

張長遜和高靜急忙趕到黃河邊,眼前一幕讓兩人都驚呆了,只見河面上出現了上百艘體型狹長的船隻,浩浩蕩蕩頗爲壯觀,在爲首一艘大船上,高高飄揚著一面青龍赤旗,這是北隋軍的戰旗。

對岸隋軍一片歡呼,大將們都驚訝萬分,隋軍蚰蜒船怎麼會出現在這裡,這時,李靖走上前笑著對衆人道:“這是從婁煩郡過來的戰船,因爲過來需要時間,還要運送我們後軍渡河,所以我們只能儘量緩慢行軍,將敵軍拖在永豐鎮,我們的一萬後軍已經變成前軍殺到了九原縣,攻下縣城就在眼前。”

衆人心悅誠服,一起躬身道:“李將軍之謀,我們遠不及也!”

李靖笑著擺擺手,“大家收拾一下,今晚大軍開始渡河!”

當天晚上,就在對岸敵軍剛剛撤走,數萬隋軍便開始加快速度橫渡黃河,由於九原縣形勢危急,張長遜已經率軍趕回去救援縣城,一夜之間,數萬隋軍毫無阻礙地渡過了黃河,天剛亮,數萬隋軍便浩浩蕩蕩向九原縣殺去

永豐鎮距離距離九原縣約八十里,大軍急行軍的話,一夜之間便可以殺到。

張長遜率領一萬五千士兵星夜趕赴九原縣,九原縣不僅是他的老巢,所有糧食物資都囤積在九原縣,更重要是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住在縣城內,每天在縣城外耕田種地,早出晚歸,縣城外遼闊而肥沃的土地足夠他們耕種,就算一年一熟,所出產的糧食也能使他們衣食無憂。

正因爲有足夠的糧食來源,張長遜也是各地軍隊中糧食最充足的一支軍隊,倉庫裡常年保持著三十萬石的存糧。

但一夜之間,三十萬石存糧似乎已經換了主人。

五更時分,張長遜軍隊在距離縣城還有二十里時,迎面來了一支軍隊,有士兵前來稟報:“將軍,是公子的軍隊!”

張長遜心中猛地一沉,他兒子可是駐守九原縣,兒子的軍隊出現在這裡,是不是意味著縣城已經

這時,張武被士兵領了上來,見到父親便跪下痛哭道:“孩兒無能,未能保住縣城,辜負了父親的期望,願受父親嚴懲!”

張長遜無法責怪兒子,是他自己判斷失誤,中了隋軍的調虎離山之計,和兒子無關。

他忍住心痛問道:“隋軍是怎麼攻下縣城?”

“回稟父親,隋軍是在夜裡攻城,我們士兵沒有受過夜戰訓練,十分混亂,最後被隋軍攻上西城,孩兒只能從東城撤退。”

“還剩多少軍隊?”張長遜又追問道。

“還剩約兩千人,陣亡數百人,也有不少人投降,但大部分人都在城破時逃回家了。”

張長遜心中沮喪之極,回城之路斷了,後面隋軍也應該渡過了黃河,他該何去何從?

這時,高靜在旁邊道:“將軍可撤去永豐縣,等待唐軍前來救援,我已派人去向朝廷求救,相信聖上不會坐視不管。”

高靜唯恐張長遜生出投降之心,連忙勸他去永豐縣等待援軍,儘管他也知道援軍並不靠譜,但至少給了張長遜一線希望。

張長遜已經無路可走,隋軍有一萬軍隊,以他們目前的兵力不僅無法攻下九原縣,而且還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嚴重局面,除了另覓他途外別無選擇,好在永豐縣也有點糧食,駐兵一兩個月沒有問題,他便點了點頭,“好吧!我們先去永豐縣。”

兩支軍隊合兵一處,立刻向永豐縣趕去

中午時分,李靖率領的大軍抵達了九原縣。

九原縣是一座大縣,它是在兩漢時期修建,是河套移民最先聚居之處,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屢經重建,九原縣已經成爲河套地區僅次於靈武郡郡治回樂縣的第二大城,城池周長二十餘里,人口十餘萬人,城牆高大堅固,四面有護城河,正是這樣一座可以堅守的城池,卻因爲守軍不擅夜戰而被隋軍一舉攻下。

數萬大軍開進了九原縣,縣城內已經戒嚴,家家關門閉戶,由於縣城內一半是軍戶,大部分人家的子弟都跟隨張長遜逃去了永豐縣,所以軍戶人家尤其緊張,不知他們將遭遇什麼樣的命運,整個縣城內籠罩著一種不安的氣氛。

李靖首先去視察倉庫,對他而言,五萬隋軍的糧食補給比什麼都重要,如果要以河套爲根基向南發展,那麼首先就要保證軍糧供應。

倉庫已經被隋軍接管,九原縣的倉庫是一座倉城,四周有高牆護衛,相當於一座城中之城,佔地數百畝,三千隋軍護衛著倉城內的數十座大倉庫,防禦極其嚴密。

李靖剛走到倉庫後,後面便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李靖回頭,只見一名送信兵疾奔而至,送信兵翻身下馬,單膝跪下稟報,“啓稟將軍,大帥緊急手令!”

士兵將一卷手令呈上,李靖打開看了一遍,頓時大喜,大帥率領一萬騎兵已經抵達了榆林郡,正沿著黃河北岸向九原縣疾速趕來。。

第60章 馬邑參軍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653章 兩面夾擊第943章 第三防禦(上)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729章 水營旱寨第86章 都督郭絢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722章 投筆從戎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315章 裴羅爭功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367章 瑯琊王氏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463章 橫洋之舟(下)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627章 心有憂慮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412章 江淮之狼第470章 隋帝北上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1134章 棄唐舉義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573章 怒殺監軍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547章 新兵訓練第369章 火拼賊王(下)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52章 可汗憂慮第680章 應對之策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77章 神槍公子第346章 局勢威迫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461章 橫洋之舟(上)第1165章 天下大戰(二十三)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791章 另類斥候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980章 太原戰役(二十一)第193章 路上偶遇第684章 胸有成竹
第60章 馬邑參軍第894章 奇襲並北(三)第908章 隋使裴矩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653章 兩面夾擊第943章 第三防禦(上)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729章 水營旱寨第86章 都督郭絢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722章 投筆從戎第205章 最後人情第932章 草原異動(下)第315章 裴羅爭功第368章 火拼賊王(上)第228章 百密一疏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1119章 老薑彌辣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075章 反攻襄陽第1193章 關中危機(五)第604章 追兵已至第754章 坑王咬金(中)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367章 瑯琊王氏第146章 人心難測第163章 將計就計第463章 橫洋之舟(下)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1031章 八面來風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472章 八面包圍第627章 心有憂慮第1230章 唐宮政變(二)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996章 程侯決戰(中)第865章 故友重逢第379章 宇文父子第412章 江淮之狼第470章 隋帝北上第371章 功虧一簣第600章 大軍忽至第1012章 虛僞友好第1134章 棄唐舉義第828章 奇襲均陽第376章 南下江都第538章 釜底抽薪第236章 監軍懷靜第707章 挑撥離間第1206章 談判得失第290章 英雄大會(六)第573章 怒殺監軍第1017章 圍城打援(上)第428章 再度出擊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547章 新兵訓練第369章 火拼賊王(下)第779章 驍將羅成第278章 多事之夜(中)第768章 關鍵一環第1118章 女兒心思第564章 秘密泄露第585章 茂公之策第52章 可汗憂慮第680章 應對之策第971章 太原戰役(十二)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77章 神槍公子第346章 局勢威迫第275章 同鄉悲劇第461章 橫洋之舟(上)第1165章 天下大戰(二十三)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1238章 血戰長武(中)第791章 另類斥候第917章 帳篷酒館第420章 反客爲主第946章 棄守婁煩第1001章 金玉良言第494章 瓦崗內訌(上)第787章 火筏攻擊第866章 視察科舉第459章 金彈通關第550章 調兵遣將第861章 援軍到來第991章 長安風波(下)第446章 跨江北上第717章 名額分配第1096章 後路被斷第635章 強行突破第135章 初戰賊王(二)第980章 太原戰役(二十一)第193章 路上偶遇第684章 胸有成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芜湖市| 平潭县| 绍兴县| 东明县| 徐州市| 湄潭县| 永泰县| 万宁市| 峨山| 永年县| 上犹县| 灵山县| 连平县| 个旧市| 皮山县| 贵溪市| 东台市| 嘉荫县| 耒阳市| 泸西县| 浦县| 宁津县| 舞钢市| 汝城县| 平陆县| 北辰区| 合作市| 仲巴县| 舟曲县| 周宁县| 天镇县| 册亨县| 平江县| 阿勒泰市| 香港 | 长宁县| 开远市| 班玛县| 宁波市| 赫章县|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