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清早何方就被電話吵醒,記者們找不到何方就給他打電話,想了解一下他天馬行空的設定是從哪起源的。
並就網上一些批評的意見問他的感受……
這搞得何方好煩,昨晚那麼累,大清早的還要被電話轟炸。
幸好柳妍及時的遏制住了他的怒火,讓他享受了一種邊打電話邊那啥的快樂。
嘖,這個比較刺激啊,所以面對記者的各式提問他回答起來也心平氣和了。
“嗯,這個設定在我的腦海中飄蕩了許多年了,因爲在我第一次去美國時,聽說美國沒有腐敗,我很是佩服。後來才瞭解到,原來他們把腐敗合法化了,這就是偷樑換柱啊,所以我對這方面很關注。”
“再到後來,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在我們這非法的,他們都合法化了。那是因爲他們管不了的,遏制不住的就統統合法化。”
“比如色情管不了他們就合法化,偷獵管不了就合法化,黑幫管不了也合法化,邪教管不了也合法化,大麻管不了也合法化。”
“估計以後搶劫管不了也會合法化,比如搞什麼零元購之類的
“當然觸動我的是有一天我看到一個新聞,說美國的罪犯超過兩百萬人,牢房都坐不下了,而因持槍死的人每年有好多萬……”
“有人提議把這兩百萬人統統殺掉,這樣就既減少了垃圾人口,又減少了犯罪率,還節省財政及行政管理。但是政府不可能幹這種滅絕人性的事情,我就在想,如果美國把殺戮也合法化呢?會怎麼樣?”
“啊,嘶……嗯……”何方很好的掩飾了某種激動。
“呃,原來是這樣。還能具體一點嗎?比如說所謂的新國父規定的殺戮規則,事實上永遠是底層在相互廝殺,而富人卻躲在安保系統之內。”
記者在電話裡問道。
“你覺得社會上誰的怨氣最大?誰活的最艱難所以充滿抱怨?而什麼人最多?什麼人多了就拖國家發展的後腿了?”何方一連幾個反問。
不過他自問自答了,“窮人的怨氣最大,窮人活的最艱難,同樣最不穩定的窮人卻是社會的基石,是最多的,而沒價值的窮人多了就拖累發展了。所以,通過一場合法的殺戮,消滅有怨氣的人,消滅沒有價值的人,控制人口,控制失業率,這樣就發展經濟,也保住了富人的財富。”
何方說到激動時,整個人晃動的厲害了起來,柳妍咬著牙,緊閉著嘴,兩隻手緊緊的抓住沙發扶手。
“所以,其中那個黑人浪流者就是沒有價值的人,因此他會被人追殺消滅嗎?”記者在電話裡問道。
“是的,就是這個意思。”
“好吧,那爲什麼要把故事設定在一個安保系統的銷售員身上,而且要讓這一家人在有安保的時候還要發生意外?”
“這個是這樣的……”
……
一大清早,何方爲了回答記者的一系列提問搞得一身汗流夾背,這樣的記者採訪給他的壓力太大了。
當然,痛並快樂著,只是這種快樂別人感受不到。
不過很快他就得去做事了,下午約了另一個作家去談版權的事。
“柳妍,下午你自己去逛逛吧,我還有事要去談,我讓那個爲東跟著你。今天談完了,明天我好好陪伱玩一天,明晚再一起跨年,我們1號就回去,你看怎麼樣?”
柳妍拉了一下快掉下去的毛巾,“我都可以啊,我的目的又不是爲了玩。”
“你不爲了玩,昨晚一直忙到剛纔在幹嘛?”
“啊,這也是玩嗎?”
……
本來何方讓柳妍下午去逛街的,誰知道最後她卻選擇了去島國的電影院看《人類清除計劃》,看在這邊的反應如何,而這樣的電影院經酒店附近就有。
所以,她還是讓何方他們三人去忙事了,她一個人看完電影就回酒店。
其實何方他們約的這個作家,是人家也是過來見他們,他們也不用跑多遠,就在酒店附近的咖啡館約了見面。
今天他們要見的是雙是一個四十多的老漫畫家,這個人的名字叫木城雪戶,何方他們想買的作品是木城雪戶畫的一本叫《銃夢》的漫畫。
如果不是另一個時空有人改編了這部作品,可能許多人都不會知道這部作品的,何方也是想買《明日邊緣》版權時想到了這部有名的作品。
《銃夢》在另一個時空被卡梅隆親自改編劇本的大製作,名字叫《阿麗塔:戰鬥天使》。
這個電影很不錯,很有想象力,採用一種半真人半漫畫式的製作方式給人一種新穎的感覺。
木城雪戶有點胖,濃眉大眼,肉肉的臉上總是堆滿了笑容,一副眼鏡戴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有學識的教授一樣。
“嗨,你好,木城雪戶先生,我是中國導演何方。”
“哦……你好,你好,很高興見到你。”木城雪戶與何方握手。
“這是我的同事張謙,一般負責我電影的製片工作,這是我的助理童爲東。”
“你好,張先生,你好,童先生。”
“來,請坐。”
雙方打完招呼,何方也就開門見山了。
“木城先生,那我們就直接談事情吧。事實上我看了你的漫畫《銃夢》很是喜歡,所以想買下這部漫畫的影視改編權,希望能把這個故事搬上大熒幕。”何方說道。
“你的是意思拍成真人科幻電影嗎?”木城雪戶確認道。
“是的。”
“那如何體現出裡面的半機械半人的效果呢?”木城雪戶問道。
“呵呵,”何方笑了,看樣子島國實在是沒有電影工業,讓他們認爲一些想象中的畫面很難真實的拍出真人版來。
“木城先生,你完全可以放心,我們現在的特效技術可以完全百分百的做到這一點的。”何方保證道。
“哦?中國也有電影工業設備?”木城雪戶有點詫異,很顯然他已經很少了解島國及美國以外的事物了吧。
“有了,你不相信的話,可以在1月20日看我導演的科幻電影《環太平洋》,看看我們是不是能做出科幻特效。”
“哦?島國能看到嗎?”
“當然能,全球同步上映的。”
“哇,能全球同步上映,這麼厲害?”
何方笑了笑,對於中國電影會搞這麼大聲勢這確實讓木城雪戶驚訝,中國這個窮鄰居突然搞出了全球同步上映的科幻電影了,換成任何一個島國人都會驚訝一下的。
稍作驚訝後,木城雪戶笑了下然後端起咖啡喝了一口。
“那準備出多少錢買我的版權?”木城雪戶見對方有這個實力之後,就準備真正的談版權的事宜。
“我當然希望越低越好,關鍵是看你想多少錢賣,看你的價格我能不能接受。”何方說道。
“抱歉,我對國際版權買賣的行情實在不瞭解,要不你說一個價格,回頭我找人問問合不合理,你看怎麼樣?”木城雪戶說道。
何方聳了聳肩,“行,沒問題。那我跟你說個好萊塢的標準吧,在好萊塢大片的劇本費一般是50萬到200萬美元不等,但這指的是已經成熟的劇本,並不等於是未開發的版權。一般版權只會是劇本費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也就是我這邊給你的報價是30萬美元。你可以去找人去好萊塢資詢一下,看我給的公不公道。”
何方說到這木城雪戶眼中稍稍放了一下光,但很快被他掩餓下去了。
“好吧,我會認真考慮的。”
“當然,你最好在未來的一個月內給我們答覆,因爲晚了我們的電影計劃可能會改變。我們正在全球蒐羅好的故事,《銃夢》是我們看中的故事之一,這些天我們會在島國約談好幾個作家的。”
何方及時的提醒道。
木城雪戶點了點頭,“行,那我知道了,不管會不會賣,我都會跟你們溝通的。”
“很好,這是我的名片,回頭你可以通過上面的聯繫方式聯繫我。”
“行。”
……
何方爲什麼給《殺戮輪迴》開一百萬,而給《銃夢》只開三十萬?
原因很簡單,有人搶的才值錢,沒有人搶的什麼也不是。他報價個3萬美元,如果木城雪戶是個窮鬼的話他也會賣的。
只不過經過他們的調查,十萬二十萬美元纔有可能讓木城雪戶這種身價的人產生興趣,三十萬已經是個很心動的價格了。
所以何方纔一次性給到他一個心動的價格,他也不想去玩什麼拉據戰,有些東西越早落實越好,他又不是缺這幾萬十萬美元的人。
跟木城雪戶談完,基本上此次島國之行的任務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在島國好好玩一天,元旦當天就回國,到了一月份就有的忙了,因爲《環太平洋》要全球宣傳了,在何方看來這纔是他真正全球征戰的第一部電影。
之前的什麼《單身動物園》、《入侵華爾街》以及正在上映的《人類清除計劃》都不能算是他在全球上映的重要電影,因爲這些電影票房成功與失敗與否對他產生不了太大價值,價值有,但不會大。
只有像《環太平洋》這樣的大片全球上映併成功,那才叫他邁出了重要一步。
就在他在暢想未來吧,這《人類清除計劃》的全球票房也出爐了,北美對《人類清除計劃》的評價也出爐了。
先說一下評價。
爛番茄上對《人類清除計劃》的新鮮指數是首日65%,而爆米花指數爲61%,第一天上映這個分數不能作準的,但至少首日是及格了,還算好。
爛番茄上的評論算是好壞參半吧,特別是頂級評論家們的評論更是如此,兩極分化。
比如:
莎拉·馬歇爾就給出了低分1.5分(總分是5分):“儘管願意爲觀衆提供大量的暴力、噪音和恐怖,但《人類清除計劃》卻奇怪地缺乏活力,不值得推薦,中國何拍出了一部低分作品,再如此下去不知道他以後的作品還能不能值得期待。”
坎迪斯·弗雷德裡克打出了3分:“雖然這部電影努力充實這個相當反烏托邦的概念(現在幾乎每部未來主義電影都有),但它成功地抓住了懸念和浪漫的暴力眼光。”
拉魯什卡·伊萬·扎德打出了3.5分:“美國對槍支的癡迷可能會讓它陷入一種有趣而又令人深感不安的未來,電影給出了一個看似合理卻喪失道德底線的解決方案,或許這是要警告人們,我們必須要重新審視我們的方案了,千萬不能淪落到電影裡的地步。”
塔莎·羅賓遜打了1.5分:“本應是一部緊張刺激的驚悚片,卻演變成一部冗長的長篇大論,並定期進行責罵講座。”
彼得·豪厄爾打出了4.5分:“這是一部很有腦洞的電影,首先不得不承認這個設定非常的棒,相當完美。它批評了我們面對暴力束手無策後的愚蠢方法-將暴力合法化。另外,電影以一箇中產家庭的遭遇爲展開點非常好,我看到了人性善與惡,以及最後女主人對殺戮失去的耐心。”
……
而另一個網站IMDb給出的首日評分是6.7分(總分10分),而此網站上點贊最高的評論是這麼一條:
《[人類清除計劃]偉大的概念,不那麼偉大的電影》,評分6分:“作爲捕食者,人類天生就有殺戮的本能,但社會迫使我們以“文明”的方式生活來壓抑這些感受……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概念電影,它探索了一個未來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一年中所有的犯罪行爲都被允許在一個晚上發生……”
……
這些都是《人類清除計劃》在北美的觀衆中的反饋,只能說一般,但是它的票房卻一點都不差。其實這並不奇怪,去看北美的Cult電影,評分基本上都不高,但有些票房卻賣的很好。
北美的觀衆很奇怪,哪怕他們覺得這樣的電影故事有瑕庇,他們也願意去看,而且票房不差。似乎什麼評分真的只是一個參考,或者有的人根本連參考不參考,只要他們有興趣就會去買單,原因很簡單,只要是R級片就會有一些觀衆喜歡進電影院看。
《人類清除計劃》北美總共開畫2536塊熒幕,首日票房拿到了677.5萬美元,這是一個不錯的數字,如果能在這個聖誕及元旦假期中一直保持下去,放映專家給出的意見是北美票房能拿到超過7500萬美元。
除了北美,全球其它地區表現一般,總共纔拿到400萬美元不到。爲什麼會這樣?因爲這部電影是一部R級片,在大部分的國家得不到大面積的上映,只有少部分的公映。
但是這個數據傳回到國內卻是又炸了鍋,國內的媒體與影迷們嗨了。
《[人類清除計劃]北美首日票房677.5萬美元,全球其它地區400萬美元》
《何方新電影低調上映,卻在票房市場取得了不錯的開門紅》
《北美市場看好[人類清除計劃]的未來,認爲票房可望達到7500萬美元》
《有多少人期望何方走下神壇,可惜他又成功了》
《爲什麼何方一直罵美國卻一直能經北美賺到票房?》
《何方給美國觀衆灌了什麼迷魂湯?難道他們看不出何方在罵他們嗎?》
《好萊塢八年經歷,讓瞭解美國市場的何方取得了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