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會開到後來,更近似於聊天會。
話題的焦點,主要還是圍繞著陳麟風展開。
之前說起了今年的上映計劃是《小丑》和《驚天魔盜團》兩部電影。
於是有人便問,“聽說陳總入圍柏林電影節,有計劃在這一次拿到金熊,直接大滿貫嗎?”
聞言,衆人都來了興趣。
過去這個說法還不太流行,但自從張一謀拿到大滿貫,國內媒體便多次營銷這個概念。
使得大衆也上心了起來。
媒體還統計過其他導演的得獎情況。
離大滿貫最近的是兩位導演,一個陳麟風,一個李鞍。
連帶上張一謀,這三人正好也是國人最認可的三位國際大導演。
陳麟風差的是柏林金熊,李鞍則差一個戛納金棕櫚。
從難度上來講,自然是柏林金熊稍微好拿一點。
因此,網上一直有人討論,陳麟風什麼時候會對柏林電影節發起衝擊。
如今,入圍名單公佈,連帶著公司內部,也在關心這件事。
如今碰到有人問,大家立馬興奮起來。
郭凡一馬當先,“老師肯定都計劃好了,三金大滿貫,就在今朝。”
劉雲點頭,“我看也是,金熊獎難度沒那麼高,對陳總來說,小菜一碟。”
陳麟風有些無語,“說的好像我只要計劃了,就能得獎一樣。”
“對其他人來說,不一定,對你陳總,那可說不準。
誰不知道你就拍了兩回文藝片,結果一個金獅,一個金棕櫚啊。
在外人眼裡看來,不就是手拿把掐麼。”
這話說的有點誇張,有點侃大山的架勢了。
就連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幾位電視劇導演,也來湊熱鬧。
錢燕秋煞有介事的分析,“柏林電影節現在的聲勢不如以前了,他們對國內的態度還行,我感覺真有希望。”
“還有個關鍵,”孔勝道,“今年的評審團主席,是王佳衛。”
說到這裡,他看向陳麟風,“陳導你可以想辦法下下功夫。”
沒等陳麟風回答,韋晉就插話道,“這事不能讓陳總主動,尤其不能直接和對方接觸,萬一情況不對,就不好挽回了。”
“這話有道理,”鄭志浩贊同道,“陳總不應該表態,但咱們可以想辦法啊。”
他看向在場衆人道,“都在業內混了這麼多年了,大家可能不直接認識王佳衛導演,但他的親朋好友什麼的,總有認識的吧,回去之後都想想辦法。”
“對,是這個路子。”
“你這麼一說,我還真有認識的。”
“那成,回頭就試試,旁敲側擊嘛。”
衆人紛紛表態。
當然,真正應下的,都是在業內有一定分量的。
如程爾、曹玉、錢燕秋、劉雲等人,他們確實有相應的渠道去吹風。
眼看局面有點不對,陳麟風立馬制止,“大家的心意我領了,這事我自有打算,暫時還不用大夥幫忙。”
他其實已經意會了房龍,讓他幫忙找人溝通。
房龍和王佳衛的關係不好說具體怎樣,但兩人有個共同的好友陳勳琪,這就是交點。
還有劉振偉,這算是比較爲大衆所知的王佳衛好友。
公關可以,還是不要搞的太聲勢浩大的好。
許是明白了他的意思,衆人沒有再提幫忙的意思。
……
時間過的很快,賀歲檔眼看就要過去。
媒體們已經著重在炒作春節檔的幾部電影。
這次的賀歲檔,最大的贏家,無疑是《泰囧》,陸陽的《繡春刀》也很是出了一番風頭。
趙燕子的《致青春》,趕在和《繡春刀》幾乎同時期上映,面對徐錚、陸陽的雙重競爭,只拿到了3億左右的票房。
只能算是不錯,再也沒了前世7億票房,帶給業界的震撼。
想來,此後幾年,爛俗青春片應該相對會少一些。
畢竟榜樣沒那麼突出,跟風的自然也會看形勢的。
實際上,如今業內推崇的青春校園電影,首推的是《你的名字》。
去年五一的時候,業內就出過幾部類似的青春校園電影,劇情瞄準校園戀愛戲,結果被上頭審覈卡的不要不要的。
學生怎麼能談戀愛呢?
沒辦法,陳導能拍的,別人可不一定行。
而且人陳導特別設定了,男女主是畢業工作之後,才正式成一對的。
學生時代那可不叫談戀愛。
總之,解釋權歸上面所有。
扯遠了。
陳麟風很懷疑,《致青春》的票房是不是也受了這個因素的影響。
觀衆吃過好的,再來看別的青春片,先入爲主之下,很難說會有什麼反應。
至少看網上的一些評論,不少人拿《你的名字》來批評《致青春》,認爲這部電影裡所描述的一點也不像青春的樣子。
“真正的青春,應該像《你的名字》裡那樣,上課學習,下課打鬧,最多偶爾來一下時空穿越好吧。”
“神tm偶爾來個時空穿越。”
“不得不說,《你的名字》確實很有校園氣息,看的時候,總是讓人不覺想起青春時代,相比《致青春》,嘖嘖……”
“墮胎、渣男加昏黃濾鏡,怎麼能說這不是青春呢?(狗頭)”
“……”
月底,張一謀打過來電話,一方面是詢問柏林電影節的情況,另一方面……
“張導也去?”
“嗯,到時候在柏林做展映。”
“這時間卡的有點緊啊,”陳麟風這麼說著,心裡默默的算時間。
下個月9號除夕,今年柏林電影節開幕式是在7號,幾乎就是前後腳。
“嗯,我和組委會那邊溝通好了,8號在柏林首映,9號回來,再在國內搞一次首映禮,正好10號初一大規模上映。”
“那倒也行,”陳麟風問了一句,“聽說王導的《一代宗師》也會在柏林舉辦首映?”
“嗯,還是開幕影片,他這個評審團主席沒白當。”
“那春節檔你們三位導演,不就剩周星星沒在了?”
張一謀搖頭,“他背靠著華藝,可不缺宣傳。”
也是,周星星的電影,光是他本人就很好做營銷了,更何況還有華藝支持。
要知道,在陳麟風之前,國內既是演員又是導演,最具名氣也最被觀衆喜愛的,無疑就是周星星了。
這位當初也就是產量低點,在作品上,口碑基本都很不錯。
畢竟還不是後世《新喜劇之王》出來的時候。
前世周星星的經歷,讓陳麟風十分警醒。
拍了不少好片子,到最後來個拉胯的,太傷口碑了。
當然,“欠xxx一張電影票”的營銷詞,還有爲人方面的瑕疵,也都是影響口碑的重要因素。
陳麟風時刻在注意,自己不要出現類似的問題。
1月底這時候,臨近過年,又到了四處拜訪的時間。
只是比較怪,明明他年紀還小,剛剛過完25歲生日,可拜訪沒幾家,家裡就頻繁有人拎著東西上門來了。
別的不說,尤其這幾個學生,積極的很。
去年這時候,他給了幾人新劇本,今年倒是不著急。
只是問了問陸陽今年有什麼計劃。
“老師,我可沒您這麼快,電影剛拍完,我還得先想想,才能確定後續拍什麼片子。”
受了老師一次幫助,後續他倒是不想著再接劇本了。
已經初步成名,不用這麼著急,有的是時間慢慢打磨劇本。
他也是有心在編劇上努努力的。
幾個學生總結老師的成就,感覺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老師懂劇本。
作爲導演,不說完全由自己創作吧,至少也要深入劇本創作的各個環節中來。
得懂得講故事的要點,在拍攝和剪輯的時候,就知道該怎麼有的放矢。
在他們幾個人私下討論裡,陳凱鴿導演和張一謀導演,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反面教材。
所謂言傳身教,陳麟風的創作理念,很明顯的影響到了幾個學生。
不過,對於他們幾個,改變的幅度應該不大。
這幾個人,在原本的世界線裡,也多是導演編劇並存,是很重視劇本和編劇的類型。
在陳麟風看來,這也是新時代某種導演必備的素質。
而過去的導演,往往把導演和編劇這兩個身份區分的很開。
陳麟風又問沈奧,“你什麼時候開工?團隊應該已經組好了吧?”
沈奧連忙應道,“嗯,已經找好人了,年後就開工。
我團隊裡不少都是王主任給我推薦的優秀學弟,還有幾位老師也加了進來。”
陳麟風點點頭,“和我當初的待遇差不多,只是你要記住一點,老師們進組,雖然要尊敬他們,但你是導演,主動權要把握在自己手裡。”
“我明白,”沈奧很是認真道,“除了陳老師,別的老師進組,我只當他們是員工。”
“額,也好。”
接著,不等他問,郭凡主動道,“我也是年後開工。”
陳麟風頷首道,“那行,今年一大半時間,不用人幫忙,你們自己好好努力。”
郭凡不滿了,“老師,您就不問問我團隊怎麼樣,缺不缺人?”
陳麟風瞥了他一眼,“你這厚臉皮勁,我擔心誰都不會擔心你,說不定哪一天你都找上我,讓我給你打工。”
郭凡一時無語,“我在老師心裡,到底是個什麼形象?”
沈奧湊熱鬧道,“就是,我還沒說呢,當時和我們一起跟著老師實習的幾個同學,保準是水平最高的校友,結果一大半都被這小子給拉走了。”
他連拍大腿,悔道,“當初只見他老是拉著那些人一塊吃飯,沒想到在這等著呢。”
郭凡瞪大了眼,“你怎麼能憑空污人清白,我那是和大家志趣相投。”
宋逸冷笑道,“呵,你在老師這裝什麼,老師早看出你真面目了。”
沈奧斜了他一眼,“宋逸你也該知足了,郭凡拉走一大半,剩下的都到你手裡了,以爲我不知道?”
陳麟風奇道,“那沈奧你怎麼沒拉到人呢?”
沈奧頓時不吭聲了。
陸陽道,“說到底,還是學弟們跟著在外面跑一圈,心野了,想整科幻、神話這類特效片,看不太上重劇情的類型片了。”
“哦,是這樣。”陳麟風明白了。
其實這也是他本來的目的,國內老一代電影人,有了路徑依賴,大多還是在過去那些題材上打轉。
哪怕有他在前面做出實例,在其他人跟風的時候,還是會不自覺的走回老路。
就像是特效這塊,現如今,國內仍然沒有幾個導演捨得往這方面走。
說白了,怕失敗,也是發自內心的怯,因爲不瞭解。
說具體點,這些老一輩電影人,對特效電影運作方式,對具體細節的瞭解程度,可能還不如陳麟風帶出來的這一批新人。
“這樣也好,國內懂特效,想往這方面使勁的人才不多,沈奧和陸陽你倆,從別的地方找找,總能找到合適的,這些人不如留給郭凡和宋逸。”
陸陽深以爲然,“確實,真要說起來,《繡春刀》拍起來,也用不上什麼特效,真要讓師弟們過來,其實是有點浪費的。”
郭凡感覺不對,怎麼陸陽口口聲聲師弟們。
啊,我懂了。
這是拍了一部《繡春刀》,心思起來了,相當大師兄啊。
沈奧、宋逸也有所察覺。
三人偷偷瞟了陸陽一眼,意思很明白。
你個濃眉大眼的傢伙,別以爲拍一部《繡春刀》,有了點名氣,就開始拿大。
等著,咱這一輪過完,再論個高低。
陸陽目視三人,帶著審視。
呵,我本來就是最早來的,大師兄我不當,還有誰能當?
四個人私底下擠眉弄眼,玩的不亦樂乎。
陳麟風當然察覺到他們這點小動作。
不過他還不知道這幾個弟子的野心,甚至不明白這幾個人正在爭什麼大師兄。
畢竟第一回當老師,也不明白他現如今在大衆面前的地位。
一個首席弟子的身份,也是很重要的資本。
這幾個人雖然有開玩笑的性質,但要說完全不在乎這個名頭,那也是開玩笑。
……
2月初,陳麟風和梅姐、小常等人一起,踏上了去往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飛機。
劉茜茜照例要在年初這段時間,去艾美麗肯拍《行屍走肉》。
《小丑》裡沒有她的戲份,因而沒有跟陳麟風一起。
在機場的時候,幾人被不少媒體記者給圍住了。
都知道這幾天,陳麟風會去參加柏林電影節,只要用心,總是能堵到人的。
張一謀和張衛平兩人,連帶著《宋蒙之戰》劇組衆人,昨天就被記者們發現,要出發去往柏林。
應該是要提前去溝通電影節首映的事。
陳麟風一行人中,梅姐和小常都是媒體所熟知的人物,很容易就給發現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長槍短炮,陳麟風一點不慌,經歷太多了。
“陳導這是要去柏林嗎?”記者先是來了個明知故問。
“是,最近媒體不天天報嘛,入圍了柏林電影節,所以去看看。”
記者又問,“陳導對得獎有信心嗎?”
“那要看得什麼獎了。”
“金熊獎?”
“這可不好說,我倒是想得,可電影節組委會也知道,我就差一個金熊就大滿貫,正常來說,都會卡一卡的。”
最近的輿論有點過熱,陳麟風果斷先潑一盆冷水。
“啊?還有這個說法?”記者們驚了。
“這也算是某種潛規則吧,看看張導就知道了,當初他只差一個金棕櫚,不也是總拿評審團大獎,就是沒有金棕櫚。”
這說的是《活著》。
看看此前的影史百年經典就知道了,國內對《活著》的評價非常高,當年拿到的國際獎項也很多,可就是沒有金棕櫚。
雖然當年的《低俗小說》也確實很厲害,但兩強爭霸,這種潛規則一樣的因素,不就起作用了。
“再者說,奧斯卡也有類似的不成文的說法,得過獎的人,之後會稍微加大點難度,這也算是某種人之常情吧。”
陳麟風表情誠懇,使勁的給得獎這事降溫。
這話說的有理有據,一衆記者也有點被說服。
“那陳導你這次就只能是當個資歷,去刷刷存在感?”
有記者一不小心,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也不完全是,還是得看電影質量,這都說不好,只是一下就拿獎的概率,確實不像你們報道的那麼大。
我希望接下來,大家報道的時候也向大衆好好說明,別整的最後不得獎就成罪人了。”
一番話說的情真意切,衆記者紛紛答應下來。
成,忽悠到位了。
陳麟風自己肯定是想拿獎的,誰閒著沒事給人涮著玩。
只是客觀難度確實是有,屬實是要看點運氣,看同期,看電影本身質量,還要看王佳衛給不給力。
得獎這事不好再說,記者們準備的問題還有不少。
“今年柏林電影節,只有陳導您一個華國電影人入圍,去年的戛納和威尼斯,也是一樣,沒有一個華國導演入圍主競賽單元。
這是不是代表著國產電影的某種衰落呢?”
“這個話題就有點大了,”
陳麟風思考片刻道,“這兩年,大家應該也能感受到,國內的電影市場在逐漸轉向商業化,你說的情況,可能是某種反映吧。”
“在您看來,這算是好事嗎?”
“不能以好壞來輪,人的精力有限,重視商業電影,自然就會不知不覺間忽略文藝片。
現在市場發展很快,想必過幾年,等商業片逐漸飽和,還是會有人迴歸文藝片的。”
有記者問起了其他事,“陳導還會回國拍戲麼,自從《你的名字》之後,您就再也沒有拍過國產片了。”
“會,這段時間我在寫一個電視劇劇本,到時候雖然不當導演,但我會擔任監製。”
這可是大新聞,記者們瞬間來了興趣。
“請問是什麼題材的?”
“算是歷史類的吧,但又和常規的歷史劇不太一樣。”
就知道陳導會來點新花樣。
聽他這麼說,記者們更興奮了。
“能不能再多透露一點?”
陳麟風果斷拒絕,“現在放消息還有點早,不是你們問,我都不打算說的。”
好不容易逮到陳導,大家都一肚子問題,又有人問道,
“《小丑》是您和萊昂納多第二次合作,後續會不會找其他好萊塢的頂級明星合作,像是小羅伯特唐尼,或者湯姆克魯斯之類的?”
“這個得看運氣,一方面我有合適的劇本,另一方面人家也得能看得上。”
“陳導你除了《無限世界》,還會出演其他好萊塢大片嗎?”
“好萊塢亞裔角色比較少,有機會的話,我也會嘗試嘗試。”
“……”
記者還要再問,陳麟風打斷,“時間快到了,咱們有機會再聊。”
就此便結束了採訪。
飛機在柏林的泰格爾機場降落。
剛下飛機,陳麟風又被一羣外國記者給圍了。
機場來往的旅客見到採訪的人羣,詢問被圍的是哪位明星。
這個時候是柏林電影節之前,大家知道最近會有很多明星往來。
當聽說是chen之後,不少旅客也圍了上去。
“chen,我是你的影迷/書迷啊。”
“chen,我愛你!”
“……”
歐美這邊的記者和粉絲們們同樣飢渴,或者說,更加飢渴。
國內他雖然少有出鏡,但總歸是有的。
而國外更甚。
chen一年只有幾個月在好萊塢,在好萊塢的時間往往還忙於工作。
酒會參加的少,接受採訪更少。
往往只有宣傳電影的時候,能見到一回。
偏偏他在西方世界的名聲實在不小,尤其新書《詭秘之主》發佈以後。
兩卷書加起來接近1500萬本的銷量,堪稱《哈利波特》之後,新的銷售奇蹟。
再有《盜夢空間》那接近13億美元票房電影,給全球帶來的視覺奇觀和懸疑狂潮。
去年後半年,他人不在好萊塢,但歐美世界卻一直流傳著chen的名字。
“chen,今年有什麼新計劃嗎?”
“《神探夏洛克3》和《無限世界2》。”
“oh!”“wow!終於要拍續集了。”“真是個好消息。”
人羣中傳來陣陣驚呼。
記者羣體裡,也有chen的粉絲。
剛剛問問題的記者興奮不已,但他很快想到了個問題。
“那豈不是說,今年沒有新計劃了?”
陳麟風一攤手,“時間就這麼多,我也沒辦法。”
壞了,chen不夠用了!
影迷們一時間,不好說這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