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結束的掌聲一如既往的響起。
坐在前排的嘉賓,小羅伯特唐尼已經站了起來,使勁的鼓著掌。
他作爲一個曾經墮落的人,還是很能共情小丑的。
周圍有些嘉賓可能不這麼想,他們的身份使然,冥冥中會厭惡小丑這樣的角色。
但這部電影毋庸置疑的精彩,於是他們同樣起身鼓掌。
位於中間的影評人們,則仍在回味剛纔的電影劇情。
作爲閱片無數的人,他們對於《小丑》這部電影的感官與旁人不同。
他們驚歎的是萊昂納多對於亞瑟的演繹,導演對於光影的處理,以及劇情多重解讀的空間。
後排運氣好抽到票的觀衆們,則單純的爲電影的質量而喝彩。
“劇中小丑的表現太完美了,讓人可憐,但又覺得驚悚,這纔是真正的小丑?!?
“我沒想到,萊昂納多在陳手中,竟然能演繹出如此不一樣的小丑。”
“是啊,這兩個人簡直是天生的合作伙伴。”
“Nice!”“讓人震驚!”“我喜歡這部電影?!薄啊?
歡呼聲此起彼伏。
陳麟風帶著劇組的主創們上臺。
在路過前排嘉賓的時候,這些電影人同行發出讚歎。
“陳,你拍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
“經典級別的佳作!”
“Leo,最好的小丑非你莫屬!”
“……”
恭維聲不絕於耳,陳麟風和萊昂納多微笑著一一做出迴應。
走到臺上,陳麟風先是感謝在場諸位嘉賓和觀衆的到來以及觀影。
隨後,在主持人的引導下,主創們需要回答一些問題。
主持人:“非常精彩的影片,能問一下導演,您是怎麼想到這個故事的呢,這應該不是漫畫原著的故事吧?”
陳麟風:“是的,整部電影源於《蝙蝠俠·致命玩笑》這篇漫畫故事?!?
“這篇漫畫中,小丑曾提到自己的過去,‘我已經記不清過去發生了什麼,如果我一定得有過去,我希望能有多重選擇’?!?
“《小丑》這部電影,便是由此而想象出來的故事?!?
主持人的問題都比較常規,有些乾脆就是過去採訪活動中,被問到過的問題。
陳麟風一一作答,其中一個回答中,他特別強調:
“小丑這個角色,並不是傳統的正義主角,片中從亞瑟的角度出發,好像所有人都對不起他。
但實際上,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在他覺醒成爲小丑之前,很多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壞,至少罪不至死。
小丑的行爲並不值得被提倡,面對壓迫,反抗值得讚許,但混亂的反抗,甚至變成罪惡本身,一定不是什麼好事……”
不管是出於求生欲,還是不想真的引發頭腦簡單的人的效仿,這話他必須得說。
陳麟風最希望的,還是這話能傳到國內去。
當初看個《古惑仔》都能有一大羣人跟著學,他真不想因爲《小丑》也造就一部分人爭相效仿。
他的這種想法不是瞎擔心,實在是對人種多樣性有著充分的認知。
不過此時不用想太多,只需要接受鮮花和掌聲即可。
電影首映禮結束,人羣逐漸散去。
伊文·奧爾蒂斯回到家裡,由於剛看完一場電影,心緒還帶著剛纔激情的餘韻,在牀上躺了半天,根本還是睡不著覺。
因而他乾脆爬起來,打開電腦。
反正明天是週六,來個激動人心的熬夜吧。
第一天大規模放映,網上多了很多《小丑》的相關影評。
伊文準備自己也寫一篇。
他是個媒體人,還是很有想法的。
“從陳以往的作品來看,新奇是他最大的特點,《小丑》也是一樣。
他塑造了一個超出所有人想象的新小丑。
這個小丑與過去那個罪惡的形象不同。
他象徵著最初的反抗,只是這種反抗以混亂爲表現形式。
這超出了傳統的思維,但非常令人驚歎。
電影中,亞瑟逐漸覺醒爲小丑的過程,他的每一次舞蹈,地鐵中的槍擊事件,以及最終在脫口秀節目上的一槍爆頭……
一切的一切,都太驚豔了。
好吧,由於剛看完電影,我情緒激動的有點像恐怖分子。
但我相信等你看完這部電影,也會有跟我一樣的想法。
期待你的觀看?!?
一篇帶點激動和混亂的觀後感發在推特上,很快便有人評論。
伊文的粉絲還是挺多的。
“真的有這麼精彩?”
馬上有人做出回答,“是的,比想象中還要精彩,萊昂納多的演技第一次讓我覺得,奧斯卡非他莫屬?!?
“小丑原來是個老好人,這個主意太瘋狂了,但更瘋狂的是,我現在居然覺得,這個設定才應該是官方的正統設定?!?
“剛剛看完電影,只能說樓主還是保守了,《小丑》會成爲一部經典?!?
“……”
首映剛結束不久,大媒體還沒來得及發影評,如今更多的是看完的觀衆們在發。
伊文看了幾篇,都是常規的吹捧,他欣賞了一會,很快便覺得沒意思。
他想要看花式吹捧。
於是伊文搜索比較有名的在線影評人,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搜了幾個影評人的主頁,有幾個只做了粉絲通告,說最近兩天就會有《小丑》的影評發出。
文件夾已創建是吧。
“真是太懶了。”伊文吐槽道,“那可是陳的電影,竟然不知道早點去看。”
好在還是有不少影評人比較積極。
伊文找了一篇點贊比較多的,是西蒙·艾布拉姆斯的影評。
“電影中有些一些比較簡單的鏡頭語言,比如小丑每每要出現時,亞瑟都會換用左手,包括他持槍、寫自殺筆記等,這點大部分觀衆應該都能看得出來……”
伊文點點頭,他在觀影的時候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然而更值得在意的是,前面心理治療室中,一直不變的時鐘,其與最後精神病院房間中的時鐘一致。
還有同樣的消瘦的黑人女心理醫生,相同的燈光排布,兩個房間在佈置格局上是如此的相似。
這讓我不禁想到一部電影,《非常嫌疑犯》?!?
伊文悚然一驚。
“所以是不是小丑在節目中殺了莫瑞,被抓到了精神病院,他對心理醫生講述過去的經歷,但這些經歷,很多都是現場臨時編的……”
還能這樣想?
伊文對影評人的腦洞驚歎不已,但想想好像又有點道理。
“上述是一種解讀方式,此外我還有一種想法,或許亞瑟根本沒有殺那三個地鐵醉漢。
我注意到電影裡的報道中描述,殺掉三個醉漢的人頭戴小丑面具,而亞瑟明明只是畫了小丑妝。
他在擊殺人的時候,先是雙手持槍,隨後換成單手,與他第一次在房間裡,模擬用槍甚至最後不小心真打出來一發子彈那次,前後動作幾乎如出一轍。
所以,是否只是亞瑟根據地鐵槍擊案的報道,想象那事是自己幹,就像他幻想女鄰居蘇菲和他的交往一樣,都不是真實發生的。
這個想法還有一個佐證就是,警察好多天都沒有來找亞瑟,直到小丑徹底覺醒,在樓梯處獨舞后,纔有一場追逐戲。
那場戲亞瑟先跑了,警察才追,我們並不能確定警察是來問話的,還是抓捕他的,從只有兩名警察這一點考慮,問話的可能性還更大一些……”
伊文徹底驚歎了。
竟然還有這樣的解讀方法。
他當時觀影的時候,沒太注意看兩次的持槍手勢是不是一致,但他已經決定,明天就去二刷。
本以爲《小丑》是一個文藝電影,結果它是一部反傳統,具有新意的社會電影。
本以爲影片主要是批判階層固化,沒想到它還帶有懸疑要素。
真是太精彩了!
很多看了這篇影評的網友們也這麼想,底下的不少評論都在刷“WTF”“Cool”“Amazing”。
同時也有不少人表示,要去二刷。
與他們這些資深影迷主要探討主角演技,導演技法不同。
普通民衆在看完電影后,更多的是對故事情節,對亞瑟的遭遇,而感同身受。
他們或許不會有太多的想法能落於文字,但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之下,向周邊的朋友、親友來推薦電影,就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史蒂芬,我剛看了一部超好看的電影?!?
“麥克,有部片子你一定要看看?!?
“蕾切爾,你不是喜歡萊昂納多嗎,他的新片我看了,強烈推薦?!?
“……”
這種口口相傳,威力可要比營銷來的作用還大。
第二天,他和萊昂納多等劇組主創,開始了路演和各種宣傳活動。
昨天午夜場的票房數據已經出來了,算上之前點映的票房,總計超過了1100萬美元。
這是很誇張的成績了。
陳麟風和萊昂納多過去積攢下的影迷,功不可沒。
不過今天之後,纔是最爲關鍵的時刻。
連續一整天,都在不同的電影院和媒體採訪中度過。
下午在路上,梅姐塞給他一迭報紙。
都是她蒐集的,各家大報關於電影的新聞報道。
每當陳麟風的新電影上映,這些大媒體總是會來湊湊熱鬧,這已經是慣例了。
何況主演萊昂納多,同樣也是媒體的寵兒。
陳麟風攤開來看,萊昂納多湊過來也要看,他索性往中間放放,大家一塊看。
“萊昂納多的表演讓人戰慄又充滿詩意,他重新定義了反派角色的深度……”
“……電影《小丑》陳是對資本主義的尖銳控訴,這種華國人的獨特視角,對於當代艾美麗肯,有著重要的警醒意義?!?
《紐約時報》一共發了兩篇影評報道,誇萊昂納多演技的那篇,放在了娛樂頭版。
讚揚陳麟風的這篇,則被放在了社會新聞版面。
要不是梅姐細心提醒,他估計都給略過去了。
“……陳以黑色的語言,重新解構了超級英雄類型片,這在如今漫改不斷,各路超級英雄亂飛的好萊塢,意義重大。
其影片中,臺階獨舞和地鐵槍擊的視覺衝擊力,獨特且令人驚豔。
儘管只是年初,但我可以斷定,《小丑》必定是明年奧斯卡的重要角色……”
《好萊塢報道》專業角度更多一些,但也正因爲如此,他們對於陳麟風的讚譽之詞更甚。
直接幫他貸款明年的奧斯卡小金人。
包括萊昂納多,報道中也預測,“他已提前鎖定奧斯卡影帝”。
兩篇報道看下來,不論是陳麟風還是萊昂納多,都是心情舒暢。
緊接著,《綜藝》的報道中,援引了西蒙·艾布拉姆斯的影評。
陳麟風有些驚訝於這名影評人的敏銳。
電影中的很多情節和畫面,當然不是憑空設計的。
這種精心設計的內容,被人敏銳的指出來,讓他有種棋逢對手的知己感。
接下來,影評的傾向就和前面不一樣的。
《華爾街日報》批評電影“用暴力奇觀掩蓋思想貧瘠”,認爲其社會批判流於表面“。
這個太能理解了。
電影裡針對的就是頂層精英,華爾街的人看著不討厭纔怪呢。
《國家評論》則指責影片“爲左翼民粹主義張目”,將小丑的犯罪歸咎於社會不公是“危險的政治正確”。
這家是保守派媒體,也能理解。
再有就是《芝加哥論壇報》《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滾石》《今日漂亮國》等等,都有進行評論。
這些媒體各自持有的觀點不同,或讚賞,或批評,還有擔憂引發極端分子效仿或加劇社會偏見的。
但不管有怎麼看法,沒人能無視這部電影。
陳麟風多少放心了些。
哪怕更換時空,這部電影的威力依舊很大。
當然,如今艾美麗肯的通貨膨脹、貧富分化,還沒到19年那時候那麼嚴重。
但這是好事。
他作爲一個外國人,必然會因爲身份,引發漂亮國人的各種看法。
情況沒那麼糟糕,他們就能相對冷靜一些。
就像自信的人更能接受批評一樣。
如果他在19年拍出這部片子,到時候北美這邊,就該說他“聲音太尖銳”了。
現在這種程度,倒是剛剛好。
時間來到週六。
《小丑》首日票房數據出爐。
5200萬美元(含提前場),領跑整個北美市場。
梅姐興奮道,“這個數據是破紀錄的成績,以往4月的電影,少有能拿到這麼高的票房?!?
“Nice!”陳麟風狠狠揮拳。
他最擔心的就是由於時間改變,而影響到電影的票房。
如今看來,4月上映,是個好主意。
前世電影主要衝著得獎去的,9月參加威尼斯電影節,10月直接就上映了。
10月可不是什麼好檔期,比如今的4月差遠了。
就這,陳麟風記得前世《小丑》還是創下了10月電影的各種票房記錄,10億美元的總票房,也震驚世人。
看來,這還不是它的極限。
而另一邊,梅姐繼續以激昂的語氣說道,“不僅如此,我們這個成績還破了R級電影的記錄!
預測機構的所有事前預測,都被推翻,不作數了。
現在,業內已經不敢輕易做預測了,小風,我們創作了奇蹟!”
“哈哈,沒有那麼誇張。”陳麟風擺擺手。
“不,陳,這確實是驚人的成績?!比R昂納多表情振奮。
他一開始根本不怎麼關注票房,一部文藝片,主要目的還是得獎,只是想著票房能多點最好。
但他真沒想過,票房能有這麼高。
“能不能繼續來個10億?”他在心裡想了一個近乎不可能的數字。
到現在,他甚至有點擔心。
不會因爲票房影響他得獎吧?
要知道,評委們可是很不待見高票房電影的。
此時,外界媒體已經驚呆了。
雖然前期營銷《小丑》和《鋼鐵俠3》的對立,將其塑造成旗鼓相當的對手。
但我們只是炒作,你來真的?
“一場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紐約時報》的大標題,很明顯的表現出他們的驚訝。
當然,這還是隻是開始。
週六,4100萬。
週日,3900萬。
首週末三天,1.32億美元的票房,驚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媒體們已經徹底瘋了。
這tm是文藝片該有的數據?
全球總票房能有這個數就算不錯了。
就算是有陳導演,再加上萊昂納多的粉絲,第一天爆發一下就得了,走勢也不該是這樣???
票房預測機構在慶幸,幸虧看到第一天情況不對,他們就暫停預測了。
要不還得被打臉。
關鍵《小丑》還是一部R級片。
現在已經沒人再提《小丑》的文藝片屬性了,哪怕它拿到了柏林金熊。
但光是考慮R級電影,這樣的票房,也是遠超記錄,遠超預期。
“陳+萊昂納多,新的票房保證出現了?!?
“他們創作了奇蹟?!?
“陳和萊昂納多,世界到底有多鍾愛他們?”
“……”
所有媒體都給出了震驚的標題,有不少報道內容裡都滿是不解。
不明白這部電影,爲什麼能拿到這麼高的票房。
其實這個問題,從各種評分網站就可以窺見一二。
imdb上,衆多網友對《小丑》進行評分,目前給到8.8分。
與之並列的,是《阿甘正傳》《指環王》這樣的電影。
當然,不排除後期還會往下掉。
但足以說明大衆的認可。
線上的網友們,對《小丑》有這樣的票房,也是討論頗多。
“首週末1.3億美元,確實是有點誇張,但我很理解電影能有這個數據?!?
“是的,好萊塢一直拍那些英雄的故事,少有人將鏡頭對準真正的底層。
他們寧願去關心同性戀,也不關注真正的窮人,對於底層黑人的描寫,著重於他們的種族,卻不敘說階級?!?
“最近我看了華國那個人的書,我覺得陳或許從中汲取了靈感?!?
“看電影的時候,我只希望亞瑟能過的好一點,期盼著他能擺脫底層命運,但最終導演安排他成了小丑,我想這樣的結局也挺好的,反抗總好過碌碌無爲的死去?!?
“話題的方向有點奇怪,我們不是在討論票房嗎?話說《小丑》有希望超過10億嗎?”
“確實有點奇怪了,我覺得應該有希望,無非是再來一個《盜夢空間》罷了,陳+萊昂納多,主創都一樣?!?
“真希望這樣的電影能拿高票房,好萊塢應該增加對窮人的關注?!?
“……”
媒體的震驚,以及網上熱烈的討論,進一步推高了電影票房。
奇蹟還在繼續。
此後4天時間,票房報收4300萬票房,每天近1100萬的平均值,超過大部分電影。
到了週末,票房又一次回升。
三天一共6500萬,合計2.4億美元。
事實上,到這裡,整部電影又是朝著影史記錄的方向在走。
媒體和業界都看出來了。
業內的專業人士愈發不懂,怎麼這樣一部電影,也能有這麼高的票房!
迪士尼快要嫉妒瘋了。
這本該是我的,我的錢!
一部10億體量的電影,而且成本要比《盜夢空間》低得多。
想想華納要賺的錢,他們感覺比自己虧錢還難受。
華納這邊則是完全相反的感覺。
從初得知《小丑》首日票房開始,巴里梅耶爾走路都是飄的,對著誰都能笑容滿面。
這部片子一開始,他們只是抱著交好陳的心態在做的。
看看他們壓著DC部門,不讓他們影響陳麟風創作就知道了。
這位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反正一部文藝片,到時候DC宇宙把電影排除在外就是了。
誰能想到,一部不抱希望的電影,竟成了金雞蛋呢。
也虧得華納這邊關注的比較及時,從第一天票房出來,他們便感覺不對勁,臨時又加了很多宣傳資源。
票房走勢那麼好,也少不了華納的加持。
此時的陳麟風早就回了倫敦劇組。
他只跟了3天路演,此後重任就都交給萊昂納多了。
即將來到五一檔期,萊昂納多更是要跑去華國宣傳。
此時的華國國內,《小丑》在北美大賣。
各種世界級大媒體,又是誇讚,又是震驚的新聞,早在國內廣泛的傳播。
作爲助力陳麟風拿下金熊,完成大滿貫的電影,國內觀衆和影迷們也是感興趣的緊。
文藝電影的票房奇蹟,在國內也能行的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