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18章 歸路難

日上三竿時分。

東都洛水之濱,眼界和風光最好的羣冠樓,已經是客滿大半,其中不乏身家尊貴的簡服之輩。

這種飲茶,看文抄,賞街景,聽小曲,消磨上大半天時光的生活風尚,也隨著天子逐糧之舉,被從西京長安帶到了這裡。

隨著茶器蒸騰起的水氣,瀰漫在時鮮瓜果乾脯小碟之間

各色用硬邊裝訂好文抄,鋪陳在案幾上,堆疊出新舊油墨的香味,算是店家特供的福利,這段時間。

得到官方和背後授意的各種文抄,幾乎長櫝累篇的報道,那位開府大人班師回朝的行程每一個細節,然後事無鉅細的將其在道途上的見聞和感想,連載在各自的刊首頁。

當然側重有所不同,有的是格外突出某人在域外,如何的驕奢淫逸,肆意妄爲;有的是藉機鼓吹域外遍地豐饒,人口牛羊嬴野,就缺天朝上國子民去管領和治理了……

但是身在體制內的真正有心人,還是能看出不少卯端的,比如正在品茗爲名,聚首在這裡的京學首座王維,以及他的從弟黃門侍郎兼秘書少監王縉。

因爲這位大兄一直行走於上層,在這些事端紛擾中的立場比較超脫,所以王縉所代表某隻的中間派,還是忍不住問事於他。

“別看那些人危言聳聽,”

王唯慢吞吞的道

“這其實。也沒有那麼誇張,就算是功高震主之說,也要看當今是個什麼樣的主上”

“今上優懷念舊,又欲國事奮發有大作爲,就不會輕易坐視,好容易經營出的大好局面,出現動盪……”

“更何況,嘗有自比光武之資而言……”

“加食采邑多少都無所謂,只要不封王,哪怕封一個大國國公。也絲毫不爲過。追贈三代,加蔭諸子,從來不是問題?!?

“若要酬功,只要三孤三少中。拿出一個來。就足以封堵天下之口了?!?

“諸公爲其憂慮驚恐的是。關於政事堂的格局,才刻意悚言其事”

“前些年左右兩樞密先後去位,都是再三挽留。恩加特厚的……”

“如果要這位卸任內樞密的職事,起碼要在政事堂中,給予一個居前的位置,作爲補償和過渡,不然不足以體現天子恩遇功臣之道啊?!?

“宰臣之班,下位之後可是要依例避位數載,有人覺得自己熬不到那個時候,也是正常,這位的年紀……”

“可這些功勞未免有些尷尬啊,內靖國難,外平邊患,可他把極遠的一個大國,給打沒了,這該怎麼算呢……”

王縉皺了皺眉頭。

“功勞就是功勞,宏揚國威,不問遠近的,當年陳湯、延壽,也不過斯如此”

“除了那位計相最不用擔心外,其他人多少要思慮再三了……”

“現在鼓譟的,不過是那些相公們的,跳出來探風試水……”

不過說到三孤三少,哪怕心志淡泊如王維,或是知禮明信如王縉之流,也是忍不住露出某種神往之色啊。

這可是三孤三少啊,還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年輕不過的。

所謂三公三老,演變至今的三孤三少師保傅,乃是自古以來,品級和理論上身爲人臣之極的最高點,要知道作爲一般情況下,作爲仕途終點的宰相,一般都是正從三品,也就是同中書門下三品的緣由。

其中按照尊崇次序,又分爲三六九等等,像傳統意義上的太師、太傅、太保、等三孤大老,本朝以來是隻聞其名從未授人的;而次一等的少師、少保、少傅,以及再次一等的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東宮三老,也是用來格外恩加追贈死人。

除了個別開國元勳,生前極少有人能夠獲得此殊榮。

因此,許多人終其一生死前,所能夠追求的最高榮耀和勳位,也就是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所謂東宮三少的層次,儘管如此,本朝以來能夠有資格,在生前獲得這個尊號的人,依舊是屈指可數的翎毛鳳角。

於是後來的天子爲了優撫臣下和元勳宿老,又發明了檢校官制度,即檢校太傅到檢校太子少傅,檢校太子少師等六等職名,檢校者,也就是你資格不夠,暫時享受類似待遇的意思。

其中郭子儀已經跨過傳統意義上,檢校三孤三少的序列,位列太子少保,隨後李光弼以傷病請退後,也得到了太子少師加銜。

剩下能夠留給那位年輕過分的開府,大概也就一個太子少傅,也算是破天荒的將,歷史上從未湊全過的東宮三少,同時並一朝列了,要知道這種超品的資序,一貫是寧缺毋濫的。

而年不過四旬的太子少傅,這也是古往今來破天荒的事情了……

六盤山側瓦亭峽,涇水河畔的蕭關,這所“據八郡之肩背,綰三鎮之要膂”的關中四塞之一的西塞,已經被牆縫中長出的野草和苔蘚,所沾染成青黑色。

六盤上傳信的烽燧和信號塔,已經傳換過了一遍又一遍的消息。但是我停了下來,絲毫沒有表現出繼續入關的打算,因爲我要在這裡等待某些消息和結果。

相對我走之前,國中龍武軍的勢力格局,已經有了頗大的變化,所謂三個半大山頭中

代表半個山頭的嚴武,所負責的青唐都護府,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因爲苦寒偏遠,所以絕少會有人打他位置的主意。

官拜河西節度副使高適,因爲從徵在外,一直沒有實際就任過。但是因爲戰後重建和再置府兵的干係,在當地安插了不少人員事和勢力,

比如蘭州刺史韋應物,河西按察劉長卿,姑臧茶馬判官元結,都是這些年相繼續任的。並且通過西征的戰事,從河西當地將門和商賈背景的豪族世家,裹挾了了一大批利益同盟。

隴右節度使衛伯玉在任已經四年,因爲治理軍政,安平地方頗有建樹。就地輟升。又多了個隴右都督頭銜,但是回到中樞的可能性,看起來還是遙遙無期。

然後是地方上的一些跨度較大的人事變遷,大約在兩年前。

安東派遣軍雙雄之一的安東守捉使薛嵩。內遷新置不久的北原道。爲三受降城經略觀察使,算是繼續看守龍武軍費了大力氣,深入草原建起來的沿河營屯防線體系。

留在當地的靖難軍使羅先。則除受平遼、熊津鎮守使,兼安東留後,單獨負責其渤海故地的開拓經營諸事。

三年前,我門下五大長史之一的魏方晉終於熬夠了資歷,藉著西域告捷的東風,從西北軍中轉任西南路,受三川轉運使,掌管劍南並山南西道水路發運財賦事宜,也等於是變相接過了,繼續維持龍武軍劍南地方利益職能和產業體系的擔子。

而就在前年,作爲龍武軍四邊經營體系之一的,南平府副都督席應元,做了九年的邊臣之後,終於如願以償的得到進入朝廷中樞的機會,以兵部左侍郎、樞密院知事,管領西南經撫司諸事宜,算是給在我出走後,樞密院對西南路管轄權的紛爭,畫上一個休止符。

作爲雙從保障,原衙前將,我的老親軍押衙程十力,在我走之前,就出外爲南平都督府弄棟守捉,現已是雲南郡防禦使,也等於是變相就近監督當地軍隊控制的各種金銀銅礦治和錢監出產。

這樣,無論是誰主政劍南這個大道,想要刻意削弱,或是將龍武軍在中樞和地方的利益鏈隔斷,在上下兩廂作用發力治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因爲,原本黨附我的本地實力派,前劍南營田大使方從,早在泰興六年,就做了荊南布政使,兼襄陽府少尹。

相比之下,京中的變化更大。

原本駐留襄陽的水軍都監季廣琛,則被選調入京,以樞密院僉事,領教導軍七營事,此外另一位原屬哥舒舊部,實爲太上皇內線的渾惟明,則被我推上了樞密院內務廳主事,知兵科房判事的位置,算是我留在樞密院中一明一暗的兩枚重要旗子。

除了內務廳和分領攻戰的五方經撫司外,其他我一手創立敵斥、驛務、訓做、營務、軍府、兵科、糧料、奏事諸房的遺留影響和人員,也不可能被完全替換掉。

畢竟,當初作爲被刻意培養成術有專精的技術官吏,在日常運作中的屬於少了就玩不轉的專業羣體,不是那麼好下手的。

雖然不用指望他們能夠事事俯首帖耳,但只要是在我需要的時候,總是不會缺乏給我通風報信的內部來源。

此外,作爲調整和交換,昔日十郎將之一,唯一留在京城的聞少名,轉任總章參事府,受武學訓教總辦,提點憲軍、禮院諸營事。左神武軍都虞候段秀實,轉任衛尉少卿,管領糾檢武庫諸事。

再加上我走之前,以小丫頭名義推舉的,幕下十六卿友之一的皇甫曾,出任軍器少監,多少確保了我留下來的那套東西,基本還在蕭規曹隨式的繼續沿襲著。

就算有外力介入試圖進行大幅改變,也有足夠的干涉手段和名分來維持現狀,並將事端在程序和制度上拖住,直到我回來再做處置。

再加上

五大長史另一位的鄭元和,也以歷任資歷圓滿而在關內布政使任上,破格拜入省臺,授官尚書左丞,距離拜除宰輔之列,似乎只有一步之遙,算是我門下人物中,在仕途上走的最遠的一位了。

作爲我在朝堂中的代言人和地下勢力負責人之一,上開府右長史崔光遠仍舊是知刑部侍郎銜,不過因爲我的出外,而晉級官拜通政司右使。

身兼雍國、瀛洲兩家內府長史,負責日常官面往來和民間組織的溫哲。在我臨走之前。就以內府官的身份,額外官拜秘書監,直學士,雖然只是個領俸的清貴閒差,算是了了他一樁心願。

五大長史之首,上開府左長史的薛景仙,仍舊是沒有什麼官身,但是他也是我留在長安各種勢力的總負責人。

總而言之,

除了韋韜一系有所加強外,龍武系在軍隊中的勢力和影響??梢哉f在某種內因和外力作用下。從朝廷中樞漸漸淡出,轉而散之地方,不過這多少也爲兩學出身的生員,提供了不少機會和位置。

經過歷年來的大幅收縮和抽調之後。龍武軍在中軍南北衙的影響力?,F在主要集中在左龍武軍和右金吾衛這兩隻老牌番號中。大抵相當於太上南幸成都中期的水準。

其他從屬北軍序列的右龍武軍,左神策軍、左神武軍;十六衛序列的左金吾衛、左武衛、右驍衛等監製中,還掌握有相當的員額和軍職。但是不是輪駐外州,就是隨我長征在外。

如今剩下駐京的本部,大都是是各種理由,補充進來的河北、河東籍將士,存留下來老龍武軍出身背景的,十不及一二。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今聖上和那羣宰相們總算可以安心酣睡了把。

但是聽說我回來之後,東西兩京之中,還是連鎖反應式的發生了一些騷亂和變故。

比如市井之中,暴力事件突然頻發起來,當街被砍殺的受害者,就多達數十人,傷者數以百計,京兆府、大理寺和御史臺決獄的效率一下子,被增加了十幾倍,一些累決不斷的案件,也突然有了結論,一大批犯人或被開釋,或是市決,或是乾脆暴死獄中。

然後城西景光門外轉運的深水潭,以及附近的大小塘泊,開始向魚羣一樣的冒出一茬茬的不明浮屍。

又比如兩金吾衛的街使,一日內一口氣抓了數百人,然後又效率奇高的發配到,崤山的勞作營去。

不過我想要的內容,卻遲遲沒有結果。

這時,一個來自遙遠高原之地的消息,卻搶先了一步,沿著青海以西,翻越赤嶺天險的信號傳遞線路,抵達了我這裡。

“吐蕃餘孽,再生變亂”

主要是得益於,這些年吐蕃故地上的各族勢力,隨著形式的變化,對大唐的依附性,卻是在逐年進一步步加強。

道理也很簡單,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些吐蕃治下的舊族,習慣了來自大唐的文化、先進生產生活方式的輸出之後,就很難再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回到原本茹毛飲血,遊牧不定的舊日傳統中去。

但是高原本地又是以苦寒貧瘠著稱,除了部分金屬礦藏外,相對河西、隴右之類的低地來說,可以說是物產極端匱乏的地區,因此他們日常所需的生產生活用品,從農具、容器到茶鹽酒水,絕大多數都得靠外來輸入。

因此,包括上下蘇毗,羊同的象雄國,山外諸國,西羌衆的西山八國,乃至衛茹、葉茹的大小舊吐蕃貴族割據勢力,之類的邊緣實力,都不可避免的仰仗青唐都護府的鼻息,才能得到本族所需各種產品的配額和授權。

如果是蘇毗、吐谷渾舊部,這樣堅定追隨過大唐的親藩勢力,還可以在參與青海羌塘大道的貿易活動分一杯羹,然後做二道販子,再去剝削那些盤踞兩茹故地的大小割據勢力。

所以青唐都護府,很容易就得到了來自高原深處的消息,盤踞在葉茹南部,雅礱故地的前吐蕃贊普及其孤臣舊部,控制下的兩域之屬,剛剛發生了內亂,

主要是因爲失國之後,被趕到蠻荒的雅礱故地,才得以茍延殘喘的前贊普赤松德贊,在短暫的振奮和作爲之後,很快就因爲殘酷的現實,和艱難惡劣的環境,再度陷入一厥不振的低潮中,終日自暴自棄的飲酒作樂,不再理事,而令治下領有的權力,大都落到了當地碩果僅存的五大王領總管家族之一,昂巴若父子的手中。

但因爲有與來自妻族的尼婆羅國外援,形成某種均勢,但是這種平衡在近年卻被打破了,主要是以泥婆羅國爲盟主,在低地的東天竺聯軍,被大敗於菩提迦雅,而國勢和威望大衰。

結果身爲王領總管的昂巴若父子因此野心畢露,輕而易舉的聚集心腹,將渾渾噩噩的年輕贊普,活活溺死在酒甕裡,並以守護不力爲由,處死砍殺贊普身邊臣屬護衛奴僕數百人,

做下弒主之事後,假傳王令,召集麾下貴族前來會商後事,一邊派人來青唐大都護府請臣。

卻是因爲,雖然斬殺了贊普的親從近屬,但是出身泥婆羅公主的赤大妃,已經在混亂中不知所蹤,擔心來自泥婆羅國的反攻倒算,而自身也不足以得人望,因此昂巴若之子昂本親自爲代表,言辭恭切的請求都護府派兵干涉。

但不管這麼樣,這也意味著另一件事情,這位沒有留下直系後裔的贊普身亡,就如同那些在歷史上被親近大臣以下克上的祖先一般,走出雅礱後傳承十一系的悉補野王族,就此斷絕。

吐蕃人的歷史,就像是走了一個範圍很大的圓弧之後,又重新在雅礱故地回到了原點。(未完待續……)

第426章 路人與決心第97章 奴婢與飛仙第104章 突如其來的今天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535章 親耕與會商第804章 古來爲見白骨黃沙田第666章 ,呼羅珊之傷第438章 史上最長的一夜第308章 新局第634章 繼序第815章 在路上第770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6第6章 背景一9改第215章 長安過暮春第786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2第566章 推進第527章 南下第600章 羅馬 羅馬第473章 決定與落幕第359章 世間法與命數第316章 河北那些事兒第186章 鵝與球第372章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第487章 迎送第804章 古來爲見白骨黃沙田第479章 刺殺回家真相第116章 流民大營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528章 家世、家事第393章 一點意外第729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6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115章 新才子佳人第781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7第395章 還有更讓人吃驚的第718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4第743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6第八十一章第260章 別來滄海事 瀟灑送日月。第73章 變局第796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3第155章 浮天滄海遠 魚龍聽梵聲。第139章 有點悶 建議跳過第692章 行途15第594章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第121章 名門之後第152章 偶入 偶入 驚見一羣玉兔第282章 不道人心多險惡第24章 小白的故事三第427章 沐湯與暗謀第7章 背景二第四十八章第547章 變數,轉折第754章 間幕第743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6第318章 不速之客與私狩第427章 沐湯與暗謀第632章 接幕第487章 迎送第705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9第304章 定局第824章 再瀾第688章 行途11第456章 白戲與望鄉第165章 莫名其妙的推倒第794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第796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3第761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6第814章 革命之路第417章 十二隆奇的漢道昌第410章 田園第192章 名牌與偶遇第126章 觀望第365章 偷閒忙第139章 有點悶 建議跳過第303章 腋變第108章 京華驚夢第713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8第119章 把持與對策第631章 進幕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675章 敘別第396章 糊弄與忽悠第264章 十步殺一人第747章 寸地尺天皆入貢2第188章 麻煩來了第717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3第426章 路人與決心第780章 孤城落日鬥兵稀第817章 承啓?開始?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43章 突然第116章 流民大營第344章 逆水寒第624章 大勢第357章 宴家話第310章 歸路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674章 度讓第151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
第426章 路人與決心第97章 奴婢與飛仙第104章 突如其來的今天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535章 親耕與會商第804章 古來爲見白骨黃沙田第666章 ,呼羅珊之傷第438章 史上最長的一夜第308章 新局第634章 繼序第815章 在路上第770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6第6章 背景一9改第215章 長安過暮春第786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2第566章 推進第527章 南下第600章 羅馬 羅馬第473章 決定與落幕第359章 世間法與命數第316章 河北那些事兒第186章 鵝與球第372章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第487章 迎送第804章 古來爲見白骨黃沙田第479章 刺殺回家真相第116章 流民大營第289章 小心 這裡有李白出沒第528章 家世、家事第393章 一點意外第729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6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115章 新才子佳人第781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7第395章 還有更讓人吃驚的第718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4第743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6第八十一章第260章 別來滄海事 瀟灑送日月。第73章 變局第796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3第155章 浮天滄海遠 魚龍聽梵聲。第139章 有點悶 建議跳過第692章 行途15第594章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第121章 名門之後第152章 偶入 偶入 驚見一羣玉兔第282章 不道人心多險惡第24章 小白的故事三第427章 沐湯與暗謀第7章 背景二第四十八章第547章 變數,轉折第754章 間幕第743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6第318章 不速之客與私狩第427章 沐湯與暗謀第632章 接幕第487章 迎送第705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9第304章 定局第824章 再瀾第688章 行途11第456章 白戲與望鄉第165章 莫名其妙的推倒第794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第796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3第761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6第814章 革命之路第417章 十二隆奇的漢道昌第410章 田園第192章 名牌與偶遇第126章 觀望第365章 偷閒忙第139章 有點悶 建議跳過第303章 腋變第108章 京華驚夢第713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8第119章 把持與對策第631章 進幕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675章 敘別第396章 糊弄與忽悠第264章 十步殺一人第747章 寸地尺天皆入貢2第188章 麻煩來了第717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3第426章 路人與決心第780章 孤城落日鬥兵稀第817章 承啓?開始?第724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第43章 突然第116章 流民大營第344章 逆水寒第624章 大勢第357章 宴家話第310章 歸路第819章 風生水起第674章 度讓第151章 小樓一夜聽春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凤台县| 黎川县| 南召县| 松滋市| 金坛市| 武定县| 额尔古纳市| 开远市| 乌鲁木齐市| 吉木乃县| 邹城市| 渝中区| 米林县| 大英县| 阳东县| 潜山县| 南陵县| 白城市| 兴海县| 岚皋县| 兖州市| 论坛| 眉山市| 随州市| 闸北区| 神池县| 巴南区| 库伦旗| 泸溪县| 望都县| 家居| 威信县| 台湾省| 石阡县| 棋牌| 台中县| 山阳县| 三台县| 新宾|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