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影視作品,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動畫片,都是一次性全部製作的,也就是所謂的全集製作,即需要影視公司自行承擔全部的製作費用。
當然,有實力的影視公司,或者是在不願意承擔高風險的時候,也可以找幾個投資商,通過協商的方式,確定每家公司的出資比例,然後以全部的出資來製作影視作品。
影視公司將作品製作完畢以後,首先要通過廣電總局的審覈,這是最基本的,因爲這個時候,可能會對一些鏡頭、集數進行刪改等等,以符合天朝的國情需要。
之後就是完全由市場進行控制的過程了,這相當於找一個看好你作品的買主,買下該電視劇的全部版權,或者是部分版權,然後才能安排檔期播出。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如果是電視臺自制的作品,那應該不屬於這種情況吧?
然而事實上,由於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電視臺也會成立專門的影視公司,來製作發行影視作品的,所以哪怕這個公司是他們全資的都好,性質上和普通的公司,其實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影視公司尋找買主的過程,用一個專業的名詞來說就叫“發行”,我們拿電視劇的發行來說,一般它有自主發行和委託發行兩種方式。
按照行業內的慣例來說,自主發行是絕大多數的影視公司,在發行時候的第一選擇,因爲這樣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
但能自主發行的公司,往往都是那些實力比較強的公司,畢竟牌照、資金、渠道、宣傳等等些個因素,是決定一家公司有沒有能力,來做這一件事情的前提。
而委託發行這種方式,常見於小規模的影視公司,或剛起步的影視公司,因爲他們不但沒有大公司的實力,而且製作出來的作品,也主要是面向二、三級市場的。
所謂的二、三級市場,也就是指在地方電視臺播出,以及在線付費點播,還有製作成DVD出售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避開和大公司,所發行的作品發生正面競爭的。
如果是在上輩子,李名這家剛成立沒多久的幻想影視,想要自主發行影視作品是非常困難的,因爲光牌照這個門檻,就能讓他爲走流程而耗費非常的多時間了。
但是這個時空,政策是大力支持娛樂行業的,很多流程手續都被大大簡化了,所以只要註冊資金能達到規定的金額,便能很快將牌照給辦下來。
做爲影視作品主要買主的電視臺,這些年爲了響應上面政策的號召,越來越多的電視臺,在選擇播出的電視劇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引進而不是自制。
因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名叫影視作品採購科的部門,負責協調處理所有,與電視臺引進作品有關的工作。
按照電視臺的部門設置,這個部門是掛在影視製作中心名下的,因此他們在引進影視作品的時候,往往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策權,甚至連中心也只是有一部分決策權而已
。
像某省級電視臺他們就規定,對於引進作品單集費用,在十萬塊錢以下的,可以由影視製作中心自行決定,但超過這個費用的,就必須報到臺裡面再做決定。
當然,既然成立了這個部門,那肯定會有他們的用處的,比如每年年終的時候,他們就會根據臺裡面給出的數據,制定明年所需要引進作品的數量,以及製作支出經費的預算。
採購科在把引進計劃上交之前,肯定得做很多詳細工作的,其中就包括統計今年市場的行情,以及預測明年的市場走向,還有了解近期有那些將要開拍,或者是正處於拍攝階段,甚至是已經制作完成的作品。
前面兩項工作的數據,只要捨得花一點費用,都能從專業數據的公司那裡得到,而且比他們自己瞎忙活,所得到的結果還要好,畢竟人家是專門吃這一碗飯的,那肯定得保證數據的準確性的。
而後面一項工作,那就得靠自己來完成了,因爲每個電視臺的情況都不一樣,他們所喜愛的電視劇類型,那也是不盡相同的。
當然,因爲天朝的影視公司多如牛毛,已經讓每年出產的電視劇數量,連續好多年好處供大於求的局面,所以影視公司爲了讓電視臺,能夠對自己的作品有所青睞,往往會使出渾身解數去競爭。
有的公司,從撰寫劇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宣傳了,爲的是能夠讓儘可能多的人,對他們的作品產生濃厚興趣,從而使作品出現未拍先火的局面。
這樣等他們的作品,全部製作完成以後,不會出現找不到買家,或者是賣不出好價錢的情況。
而有的公司,則是在作品質量上玩起了花樣,他們會專門安排一個記錄者,把他們作品的拍攝製作過程,以紀錄片的形式整理出來,讓那些電視臺能夠知道他們,精益求精的做事態度。
雖然長期從事這一行的人都知道,用心製作的影視作品不一定就會是精品,但出精品的可能性,顯然要比那些粗製濫造的作品更高,所以這樣的宣傳方式,也不失爲一招妙棋。
……
影視公司發行的作品,對於電視臺而言,一般可以分爲三個檔次,即:不入法眼、可以考慮、爭相搶購。
不入法眼的作品,基本上是那些中小公司出品的。
這種作品一般在電視臺看來,便是所謂的“三無”作品,也就是無明星陣容、無充裕的製作經費、無宣傳推廣的噱頭。
雖然這種作品的引進費用很低,可能單集的費用也就是幾萬塊錢而已,但是對於電視臺來說,他們在選擇引進作品的時候,不單只是考慮成本的,還得考慮作品能不能有好的收視率的。
如果能讓他們,看到有好收視率的潛力,即使作品價格稍貴一些,他們也是能夠追加經費來購買的,但如果是收視率差得一塌糊塗的話,就是白送他們都不會要的。
畢竟電視臺引進作品的目的,就是拉高自己
的收視率,甚至是打壓競爭對手的收視率,從而能夠讓自已得到更多的廣告商青睞,願意爲播出的廣告付更多費用的。
可以考慮的作品,要麼是大型影視公司出品的,要麼就是那些雖然在規模上只是中小型,但卻是有口皆碑的影視公司出品的。
這些作品和“三無”作品不同,他們即使不能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但也最起碼能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從而使得作品能夠有收視爆棚的潛力。
或許除了這三個條件以外,也有極少數的作品能意外走紅,但是對於電視臺而言,他們並不願意做這樣的賭博,穩穩當當的按照普遍的規律來纔是正道。
所以這年頭對於觀衆而言,一部作品如果沒有能夠搶眼的地方,他們是不太願意收看的,畢竟看電視劇就是圖個痛快嘛。
多明星出演、大手筆製作、噱頭十足的電視劇,當然比那些連個明星都沒有、製作經費捉襟見肘,毫無看點的電視劇,更能夠吸引自己的眼睛的。
最後一種爭相搶購的作品,則是各家電視臺最希望能夠見到的。
雖然想要引進這種作品並不容易,得和不少競爭對手廝殺一番才行,但是這種作品的收視率,很少會出現讓人失望的情況,所以爲它付出一定的代價是值得的。
這種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未播先火的同義詞,因爲它可能會在影視公司剛宣佈籌備的時候,就已經能讓不少人翹首以盼,三天兩頭的追問什麼時候播出了。
當然這種作品數量也不會太多,整個天朝一年到頭,可能也就幾部作品,是能夠進入這個檔次的,不然也顯示不出他的稀缺性和珍貴性了。
比如,今年朝廷臺播出的《水滸傳》,就能算得上一部。
這部電視劇在播出的時候,不但創下今年電視劇播出的最高收視率,而且在同時段的節目當中,即使不考慮節目的類型,也是沒有任何一個能夠與之相抗衡的。
就算是南湖衛視出品的《超級女聲》,如果不是因爲李名那首主題曲的幫助,才使得兩者的收視率,能夠在同時期的較量當中,呈現互有勝負的局面。
《超級女聲》都是隻能和《水滸傳》打平手而已,南湖衛視出品的另一個節目《快樂大本營》,那就更不用說了,僅僅是勉強保持領跑綜藝節目罷了。
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奇怪,畢竟就通常的家庭而言,掌控電視機遙控器大權的基本上都是父母,他們當然更喜歡《水滸傳》,而非小年輕愛看的《快樂大本營》的。
看到朝廷臺因爲一部《水滸傳》,隱約有了能夠讓他們黃金檔的收視率,翻身躍進電視臺第一梯隊的勢頭,下面各家地方電視臺當然是牟足了勁,也想找一部優質的電視劇來播出的。
而幻想娛樂出品的這一部《還珠格格》,便是讓他們多少有些看到了這方面的希望,所以纔有了這一場競拍會的舉辦。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