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筆者的一個朋友,向筆者推薦了這樣一部童話故事,而且表示這是一部,時下非常火爆的作品,如果筆者不去品讀一二的話,那就沒有資格自詡爲金牌書評人了。
筆者縱橫書評界,也有二三十個年頭了,雖然不敢說博覽羣書,但前前後後寫過書評的數量,加起來怎麼也有上萬篇了吧。
所以,筆者爲了不愧對自己的名號,便去拜讀了朋友推薦的這一部,由作家李名最新推出的,童話故事《舒克和貝塔》。
這部作品乍讀之下,覺得的確是非常有意思的,完全能擔得起妙趣橫生這一個評價,然而再細讀之後,筆者又覺得這部作品,其實有非常多的毛病。
首先,這部作品的前50集算得上有血有肉,具備了感人的力量;從51到100集,也還算得上緊張曲折,讓小朋友們身臨其境,那麼100集以後的部分就完全慘不忍睹了。
從結構上,它不過是笨拙的把N個,毫不相關的故事拼湊到一起,如果這樣的寫法,也能叫做長篇故事的話,那我看不要說100萬字,就是1000萬字也不在話下。
同時這些故事,充滿了毫無節制而又平庸的想象,雖然李名想要構建一個,讓人覺得作爲兒童讀物來說,已經是不可思議、光怪陸離的世界,但實際上卻還是太過粗糙了。
更要命的是,他李名自己自信心過度膨脹,讓所有的故事人物,都喪失了各自應有的面孔,淪爲代他李名說話的N張嘴,不斷向讀者灌輸作者本人,那些幼稚可笑而又揚揚自得的說教。
喋喋不休、不厭其煩的述說著,在他李名看來正確的觀點,以一副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姿態,對那些他看不慣的人和事進行批判,全然不顧存在即合理這個真理。
其次,這部作品宣揚的價值觀,不但是不適合兒童的,而且對於成年人來說,也還是同樣值得商榷的。
一般而言,作爲一部兒童文學作品的主角,大部分的作者會選用小貓小狗等,一些人畜無害的動植物以擬人化形象出現,但李名卻是使用老鼠,這種被人所唾棄的“四害”之一的動物。
李名難道沒有考慮過,那些還分不清動物好壞的小朋友,在閱讀他這一部作品之後,將來家長或老師教育他們,老鼠是一種危害環境和衛生的有害動物時,會不會對他們產生錯誤的影響。
可能有的人要說我小題大做,說李名之前創作的那首歌曲《老鼠愛大米》,不也同樣是拿老鼠做擬人化的使用,來表達對情侶的愛慕之意的嗎?
但是請你們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情歌的聽衆羣體,即使不是我們這些成年人,也會是年齡起碼在十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已經能分得清老鼠,這種動物到底是好是壞了。
而且作爲兩個主角闖蕩世界的飛機和坦克,或許李名的本意,只是想能讓這兩個交通工具,有一個讓主角合情合理獲得的途徑和理由,但李名卻忘記了不問而拿即
爲偷的道理。
老鼠偷東西對與它們而言,只是一種生物的爲生存的本能,但是我們能把這種行爲,尤其是在童話故事當中,看起來以人畜無害的形式出來,毫不分辨的就告訴孩子們嗎?
別忘了,古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說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話,這顯然是害怕孩子們,在懵懂無知的時候拿了別人的東西,卻不知道這種行爲是不對的。
如此負面的價值觀的內容,在這部作品當中還有很多,比如以暴制暴、謊言與欺騙、放浪形骸的態度等等。
在筆者看來,作爲一本童話作品,即使不能向孩子宣揚某些,對他們有用的知識和價值觀,但也不能想當然的把一些,自己認爲無害的東西,不假思索的帶給他們。
最後,則是這部作品,最應該被家長們抵制的地方,那便是李明在字裡行間,因爲口語化寫作而使用的,粗鄙和骯髒的字詞。
如果這部作品,主要面對的讀者羣體是成年人,出於劇情或塑造人物的考慮,使用一些污垢的言語,我們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很多故事原型是來源於生活。
但是,在一本寫給小朋友看的作品當中,使用那些不應該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所需要或可以觸及的言語,則必然會對他們起到誤導作用。
筆者能想到,當家長在購買這部作品回家之後,給自己的孩子朗讀時,唸到那些不應該出現的話語時,他們到底該如何向孩子解釋,這些話語是什麼樣一個意思?
所以,在這篇評論的最後,筆者希望相關部門出來做個迴應,這部作品到底是如何通過審批,能分在適合兒童年齡段讀者所閱讀的,是不是要重新進行調整才更合適。
末了我還有一句話,想對這部作品的作者李名說。
作爲一個娛樂圈的公衆人物,以及作爲一個有底線的作家,你在做某件事或創作某部作品的時候,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責任比賺錢和名聲更重要呢。
……
這是一篇發表在微博上,名爲《舒克和貝塔:一部不適合小朋友看的童話》的文章。
文章用了一千餘字,對李名那部剛剛上市的,童話故事《舒克和貝塔》,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很多網友在看了這篇文章之後,紛紛進行了評論和轉發。
“筆者大大說的太對了,李名這個傢伙,就是爲了宣傳他自己,就是爲了讓自己的腰包,被粉絲的錢塞得滿滿當當的,根本不顧創作出來的作品,到底會不會對讀者產生不好的影響,實在是可惡之極。”
“李名趕緊滾出娛樂圈、滾出文壇,你就是一顆臭老鼠屎,除了禍害他人你還會什麼?強烈要求有關部門,出來給大家一個說法,趕緊要求書店把李名這部,禍害兒童的作品停售並召回,同時還要對他進行嚴厲懲罰才行。”
“樓上說的沒錯,給李名的懲罰光靠罰錢是不夠的,因爲你只罰他一千幾百萬的,對於他
來說不過是小事一樁,你得限制他進行文學創作出版才行。不然讓這種垃圾,這次能搞出禍害小朋友的作品,再肆意妄爲下去,下次還能搞出禍害更多人的作品來,不信你們就看著好了。”
“作爲一個已經購買《舒克和貝塔》的家長,我覺得大家說的一點沒錯,這部作品在書店草草閱讀時,還覺得挺吸引人的,應該是一部值得購買的作品,但拿回家之後卻是讓人越看越皺眉頭。不管你們怎麼看,反正我已經決定了,今天晚上下班以後就到書店去退貨。”
……
抨擊李名和他作品的相關討論微博話題,從第一條微博出現之後,就以飛快的速度在增長著,而且到了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還超越了讚揚李名和他作品的話題。
看到這一幕,不少人紛紛在懷疑,是不是有人僱傭了水軍,對李名和他的作品進行抹黑。
但是很快他們又遲疑了,因爲抨擊李名的,不只是那些普通的網友,還有經常活躍在微博上面的,一羣非營銷帳號的大V們。
所謂的非營銷帳號,是相對於營銷帳號而言的,營銷賬號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就是那些平時發各種能吸引人眼球的微博,然後時不時的穿插一些,自己要幫人推廣的內容。
但非營銷賬號就不一樣了,他們從來不會在自己微博上面,向粉絲們推薦某種東西,甚至還不止一次明確表示,他們做微博只是出於個人興趣而已,絕不會爲收好處費做營銷的。
可能有的網友會質疑,如果沒有任何好處,你有什麼理由那麼賣力的做微博呢?
一些高明的大V們,想出一個逆向思維的妙招,那就是不進行任何的加V認證,以此更進一步表明自己的決心。
即使這樣,仍然不能打消所有網友的疑慮,但偏偏絕大部分的網友就吃這一套,在他們看來,人家一沒有做過任何營銷二,又不做加V認證,你憑什麼說人家還能有辦法賺好處費呢?
其實這些網友,還是被他們的手段矇蔽了而已,忘記了潤物細無聲這句老話。
其實所謂的微博營銷,並不是大家所認爲的那樣,只有直截了當的宣傳某樣東西纔是。
真正高明的營銷,他們並不會在乎一時的得失,爲了那幾千幾萬塊的好處費,而降低了他們這個精心養成的帳號,在粉絲心目當中的公正性。
他們想的是放長線釣大魚,比如在某些人或企業,需要進行形象公關的時候,他們便會以旁觀的身份、以公正的姿態,對那人或事情進行評論。
這種時候,一般的人還真看不出來,他們到底有沒有收了好處費,畢竟評論這種事情,他們平時也時不時在做,而且很多都是自己所認可的。
現在,或許人家和自己的觀點有出入,但誰都有說話的權利不是,畢竟大V的想法往往是比較獨到的,而且消息也是比較靈通的,再說了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當中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