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穿越北宋

京杭大運河上,大小沙船擠得密密麻麻,一幅繁忙的景象。

這條連接中原大地從長江到海河的運河,從東周時期就開始籌劃,隋煬帝時期開始正式開鑿,他爲了開鑿這一條河,落得國死身滅,讓唐朝撿了便宜,這一條貫通南北的交通要到,卻從此開始,影響了整個中國。

從唐開始,這一條河就對南北交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宋元時期更是達到了極致。特別是宋朝,定都本來選在洛陽,那是幾朝古都,無論位置,還是基礎都沒有的說,因爲運河的關係,最終定都開封。

汴梁也成爲運河最重要的樞紐,無論是跟洛陽通過黃河水上聯絡,還是跟河北山東,甚至是南方聯絡,都緊密了許多。

寬廣的運河河面上,一條200料三桅沙船,緩緩的開行,這是運河上面,最主要的船之一,運河水面雖然寬闊,無法跟無邊無際的大海相比,400料已經是極限了,大部分都是150料到300料之間。

每年漕運的時候,纔看到大量400料的大船,從南方向北方開行,此時正好吹著偏南風,只不過角度稍稍有些偏,艄公很熟練操縱著帆,半掛著的船帆,推動著船緩緩向前。

兩側的艄公和水手,用槳推動,沙船在平穩的水面上開行,速度不快,比步行還要慢上幾分,沒有洋流的水面上,船顯得平穩異常。

天近黃昏,前方碼頭已經不遠了,船上的艄公正在商議著晚上的活動,遠處偶爾,會傳來艄公的歌聲和一些縴夫的號角聲。

船上藉著西垂的太陽,一個小小的身影木然看著外面,無邊的風景,在趙信的心中留不下痕跡,見慣了21世紀的浮華,哪怕運河上面千帆萬船,都激不起他心中的漣漪。

終究是回不去了,在3天之前,趙信附身到了這個稚童,收到不多記憶之後,才發覺他穿越到了北宋仁宗年間,閉眼千年,暗探造化弄人。

穿越之前的趙信,是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宋史方面的博士,20多年的苦讀,讓他學有所成,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刻,卻穿越了。

沒有鏡子看到自己的樣子,胳膊還是腿,都細嫩的要命,不會超過7歲,幼小身體,又受到了他記憶的衝擊,記憶支離破碎。

,爲數不多的記憶之中,是一個忠厚長者般父親和慈愛的母親,更加顯赫的還有他們的身份,皇帝和皇妃,還有他的名字,趙昕,皇二子趙昕。

孤兒長大的他,依靠能力一路從偏遠山區考入北大,師從北大最著名歷史學者,馬上博士畢業的他,有很大可能留校任教,也算是鯉魚跳龍門,知識改變命運的典範。

誰知道,卻穿越到北宋,這是何等的諷刺,他還準備報效家鄉父老,畢業之後就帶一個項目回去,一切都在他穿越的時候,戛然而止。

一處普通的民墓,卻發現了宗室纔有資格擁有的殉葬品,而且數量不菲,本應該是區級文物開發的東西,一路驚動到了中央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包括他在內的一大批精幹力量進入到古墓開發。

在探墓的時候,趙信發現了一塊金牌,並且一不小心刺破了手,血滴金牌之上,金光大作,驟然形成黑洞,強橫力量在瞬間破開了一切虛無。趙信的身體被瞬間毀滅,靈魂卻被龐大的吸力吸引。

金牌帶著他穿過了千山萬水,再也忍受不了,這才昏過去,醒來之後,就是魂穿了這裡,趙信穿越了,成了北宋仁宗兒子趙昕。

穿越之初,連身處何方都不知道,足足用了3天的時間,整了支零破碎的記憶,他是北宋仁宗第二子,本應該待在北宋宮廷的他,不知道因爲何故,被仁宗秘密送回苗家,苗家不敢留在汴梁,他送往保州的莊園,對外的身份,是苗家庶出的四少爺苗定。

“四少爺!”門外傳來的銀鈴般的聲音,相當的悅耳。

門簾被掀開,兩個不足十歲,身穿綠衣的丫鬟走了進來,她們是苗家的丫鬟,左邊的圓臉的叫如意,右邊稍稍尖臉的叫綠荷。

兩人對趙信施禮後,告知趙信,南樂到了,要停船一段時間,補給一些必需品。

南樂縣,趙信在心中迅速的回憶,趙昕身體之中的記憶不多,也有些支零破碎的,更多的是宮廷之中。

作爲一個歷史學博士,還是專門研究宋朝,稍稍一想就知道了南樂是哪裡,他們所在的京杭大運河上,運河上面的南樂,是後世河南的南樂縣,隸屬於的北京大名府,是大名府十三縣之一,也是聯繫比較緊密,較爲富庶的縣。

宋朝的北京,和後世的北京完全不是一個地方,是北宋四京之一,具體的位置在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後世北京在北宋,是在遼國的手中,是幽雲十六州的幽州。

北宋永遠的痛是失去了幽雲十六州,不但讓整個北方無險可守,也讓中國喪失了傳統的養馬之地,終宋一朝,一直都缺馬,甚至宋初威震天下靜塞軍,也因爲缺乏承載重騎高大戰馬,而逐步的消失,這恐怕是宋朝永遠的痛。

北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管轄的範圍極爲龐大,下轄十三縣,南樂屬於其中之一,距離大名不算遠,只有60裡不到,夜宿南樂的話,按照普通的額船蘇,兩天就可以抵達大名府,如果風力幫忙的話,一日也就差不多了。

北宋的北方重鎮,永遠都忽略不了大名府,趙信清楚大名府在北宋版圖上面的意義,每每宋遼緊張,就會派遣宰相親領大名府,職宰三朝的韓琦,是大名府的定海神針。

從他成名之後,每一次遼宋之間摩擦,都會由他坐鎮大名府,大名府也就成爲了政治軍事重鎮,當然了,這個時候,三朝元老的韓琦,此時還剛剛嶄露頭角,是范仲淹的慶曆革新的一員,是其中核心人物。

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算的上是北宋的一個重要的節點吧,這一年,范仲淹連續談何呂夷簡,得到了仁宗的信任,開啓了影響力巨大慶曆新政,哪怕這一新政一年四個月就宣告結束,卻是變法派和守舊派的開端,影響了之後接近八九十年的北宋。

最恢宏的時代開始了,可惜趙信無法參與其中,不單單因爲他是仁宗的兒子,還有就是,他的年齡,生於1039年,也就是寶元二年的他,年方四歲,甚至因爲不知名的原因,離開了北宋宮廷,遠赴保州,別說無法影響朝堂,就連自身安全,都存在著很大疑慮。

一件事情一直都縈繞在他心中,皇二子趙昕,歷史上,是死於慶曆三年元月,此時,已經是慶曆三年的十月,到底發生了什麼,是歷史發生了改變,還是真正的歷史,被掩埋在皚皚黃土之中。

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
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熱潮第二百九十四章 離開和根基第五十二章 絕處逢生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同的發展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二十章 北宋縣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滿朝皆敵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第五十四章 老式步弩第八百四十七章 有線電報第三百一十五章 元昊詐降第四十三章 危機迫近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六百七十四章 冰火兩重天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六十一章 飛剪船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口戰略第四百二十八章 施政理念第二十九章 黑手 初現第三十二章 南樂縣令第九十七章 正確打開方式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七百九十四章 細分研究第一百七十五章 波特蘭水泥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二百六十章 講述棱堡第四十八章 速度對力量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五百二十五章 航海測量第八百零七章 展現肌肉第二百四十五章 菜刀和第三百零九章 神兵利器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五百八十章 材料研究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六百七十二章 攻佔折津府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五百四十三章 海商和季風第七十六章 抵達目的地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六百零六章 戰場之神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三百六十章 奇怪的請求第六百七十一章 山崩地裂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材料和科技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四百九十八章 統籌第五百六十六章 保暖和向北第二百二十六章 經濟和掙錢第八百七十二章 春運開啓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鏽鋼6.1第八百四十六章 美洲作物第六十八章 拆卸落月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七百九十二章 藍鰭金槍魚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八百二十六章 挑選新屋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三百七十九章 靈州困局第四百零四章 以物易物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七百六十五章 山海關外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二百六十章 繁忙港口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八百四十章 工人商店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五百七十一章 添油戰術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四百六十二章 玻璃和琉璃第八百三十七章 抽丁進行第七百章 軍事和修路第八百四十八章 無線電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危機降臨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三百五十二章 體術 宿遷第八百三十章 通信手段第三百零六章 硬度體系第七百四十一章 損失更大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一百六十八章 轟動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应城市| 安吉县| 于田县| 江口县| 铁力市| 舟曲县| 鄂尔多斯市| 宜良县| 晋城| 武汉市| 星子县| 剑河县| 特克斯县| 化隆| 乌兰察布市| 盐源县| 随州市| 梧州市| 长垣县| 洞口县| 古蔺县| 新龙县| 廉江市| 绥阳县| 玉山县| 永嘉县| 五常市| 清河县| 满城县| 垫江县| 抚顺市| 延边| 济源市| 宁强县| 舒城县| 屏东县| 成武县| 沙田区| 朝阳县|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