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好收繳邵麗蕭家分號事宜,瑤華便拎著李掌櫃送她的許多寶貝,由著夜語帶她回去冰泉宮。
宛靜隨行,一直吊在身側不遠,以護周全。
冰泉宮,這一夜,註定無眠。
瑤華剛從梅林僻靜角落沾地,夜語與宛靜立時全身警戒,示意其噤聲。
瑤華又想到了前幾日,暗梟帶著蘭妃跑來這裡,頗有“野趣”,難不成今夜裡……
“嘶……”還真是萬花叢中過,尋芳醉紅塵啊!
這邊心裡正暗自“嘖嘖”,那處人影裡,一人執劍而出,月色如鏈,清晰分明的照亮那人的臉,那人的劍。
陰沉冰涼,寒霜鋪面,周遭的溫度都激得滲人——劍上鮮血還不及落地,一滴血珠,自劍尖滑落,輕微的聲響,已波動了本已凍結的空氣。
“來著何人?”低啞之聲,破空響起,雖極力壓抑,可瑤華還是止不住的渾身發抖,那男人乃暗梟……而他身後,分明躺倒了一地屍體!
宛靜與夜語冷眸迎上,不動不語,武器已落於手中,精於暗殺的二人,自然知曉何時是進攻的最佳時機。
暗梟本殺人狂了心xing,滿目的血紅,如今見有三人隱於黑暗樹蔭中,分明女子之身,卻一股殺意席捲而來。
眸子凜冽——留不得!
瑤華未習武,不知三人已經暗中較勁,氣場對碰,危機已悄然而至,雖感覺不到那磅礴內力的對峙,可對危險,怎會無知!
“暗梟,我是冰泉宮的寧妃!”維穩心神,瑤華覺得,能不動手便不動——暗梟身份,以及她的身份,再以及宣楚帝的心意,在她看來,不至於有非取對方性命的必要!
然,暗梟聽得報人名,整個人飛身而已,殺招必現!
瑤華已無心去想暗梟今日非要殺自己的目的與緣由,宛靜一個起躍,已帶了瑤華飛身後退,而夜語則欺身上前,與暗梟正面對上。
暗梟功夫如何,只瞧夜語突襲上前,硬接了三招便已被擊得連連後退——夜語強的是暗殺,如今被bi硬要正面對敵已經全無勝出之戲。
宛靜本想帶瑤華先逃,可看眼前情景由不得多想,將瑤
華轉手塞入夜語手中,只來得及吐一字:“走!”
手中短劍已拼上那流星般襲來的劍花——火花“噼啦”,乒乒鏘鏘,二人勢均力敵。
夜語心知不是對手,咬牙隱下被激亂的內力,攪了瑤華便往後而退!
暗梟見人慾走,攻勢越猛,宛靜專心迎敵,劍來便擋,招來便拆,沉靜,自始至終。
清風吹襲竹林梅海,泛黃竹葉,未開的梅樹,二人廝殺之意竟漸漸轉爲切磋——宛靜眸光一定,淡淡呼出口氣。
“你師承何人?難道你師傅未教過你行氣之法?”
宛靜沉聲而問,手下動作卻是不停,可二人你來我往,招式竟已卸了半分犀利。
她問得蹊蹺,可暗梟卻懂其內裡之意:“殺意漸起,本是練功緊要時刻,被人破宮而來,怎還有氣力調養!”
“哼,不過爾爾!”宛靜輕嗤出聲。
暗梟面色微動,卻是絲毫不在意,借勢,竟是收了手——“今日之事……”
哪知,話還未完,宛靜已收了兵器,不屑連瞧都未瞧他一瞬:“什麼羅剎,這等功力,以後莫要在人前班門弄斧!”
說著,提步便走。
暗梟呼吸一窒,險些一口血噴出——這明明白白的鄙視,叫他恨不得找個縫兒鑽進去!
有驚無險,宛靜尋了瑤華去——那些死屍身份,她只瞧了一眼,便認出是上官一行在宮內安cha的頂尖高手——明爲護上官太后周全,實際麼……
宛靜見了瑤華,將暗梟練功被一羣賊人攪得亂了心xing,這纔在見了她們一行後,殺得收不住手!
夜半驚魂,本就出了一身虛汗,可誰想這還未完呢!
甫一進門,室內那一尊大佛漆黑的面色,叫瑤華跌入低估的心,再度被拋進了深淵冰潭。
“皇、皇上……您在呢啊!”瑤華一身男子衣束,瞧在赫連雲楚眼裡更是窩火。
冷哼一聲,可還不等宣楚帝說什麼,外頭便是一聲尖嘯。
宣楚帝眉目一凝,狠狠瞪了瑤華一眼,只留下一句:“給朕等著,越發皮癢了!”便大步離去。
行色匆匆的模樣,瑤華
從沒見過這般落荒的他!
“這是怎麼了!”瑤華這心攸的被踩下去,又攸的被提上來,前前後後這一驚,如今對什麼都木了!
宛靜瞧了夜語一眼,吩咐道:“傳信夜北、夜鶯、夜歌遠遠跟著,看外頭是出了什麼事!”
夜語抱拳應聲,立時急退而去。
這邊,瑤華大喘氣,呼呼得往牀上一趟,看宛柔與司琴幾個還跪地不起,忙說道:“人都走了,趕緊該做什麼做什麼去!”
可誰也沒想到,宣楚帝離了這冰泉宮,竟是一連半月都沒能從乾清宮出來,因爲,四位藩王之女,已經入京。
太后上官蕊,不知是得了什麼神藥,竟也強撐著起了身,對於前頭提議的再度選秀一事,更是死咬不放。
瑤華見其如此熱衷,宛柔與司書來往各宮遊走,也確實帶來了不少消息——蓉妃與太后的關係,早已經=名存實亡,而太后又漸漸拿捏不住她,自然要選一人來壓制!
瑤華思量,壓制卻也僅僅是其並非最爲重要的一環——上官蕊心神勞損,府裡如何逼迫讓其扶植新秀女也可想而知。
因爲,柳瑤華也正面臨同樣的問題!
“主子,尚書大人已經吩咐了,說是……主子若不誠心挑選,那便由著他做主……”司琴咬咬牙,到底把得來的消息回稟上去。
分明是今年二三月主子才從採選中脫穎而出,如今再度選秀,卻要叫主子來挑人了!
“若非她上官家步步謀算,這選秀哪裡會一年兩次?”瑤華嗤笑,伸手取過花名冊,裡頭由柳尚書提點的幾位官宦之女,已被紅筆圈出,只等瑤華定奪取捨。
三年一採選,本已叫朝野內外隱有不滿,好在每一年裡,入宮爲嬪爲妃的不是重臣之女,便是賢良淑德之輩,最多不過十來人罷了。
現如今,上官蕊蠻橫開先例,卻也不敢太過——名冊上所舉,全是京中頗有“名氣”之女。
而這名氣,若想她有,以上官家的權大勢大,怎麼都會有!
儲秀宮內,還有多名秀女未得封號,未能遷宮另住,這一次藉著四王之女入京的名頭,也終於有得見天日的一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