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一章 黃河龍王

在那個大雨傾盆的晚上,不知道是不是因爲水中那個巨大的怪物撞斷了河堤,黃河決了口子,淹了鄭州城。好在缺口不大,經過一晝夜搶險,好歹堵住了決口。鄭州城中到處都是積水,搶險過後,家家戶戶都在往外潑水。

我也扒開門檻上高高摞起的一堆沙袋,光著膀子用臉盆往外潑水,連續潑了三天,纔將屋裡的積水潑乾淨。即使是這樣,屋子裡也進了不少水,好多書都被泡在了水中。在整理浸水的舊書時,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父親收藏的線裝書《敕封大王將軍紀略》。我心中一動,趕緊翻開書,仔細辨認了一下,果然是清光緒七年河督使者李鶴年作序的那本黃河奇書。我手上的這本,是在民國四年(1915年)重印的。翻開仔細看看,書裡還真有關於黃河六大王等的記載。我研究了大半天,纔看到有關“黃、宋、粟、白、謝、朱”六大家的記載,名號分別是:

顯佑通濟昭靈效順廣利安民惠孚普運護國孚澤綏疆敷仁保康贊詡宣誠靈感輔化襄酞博靖德庇傅佑金龍四大王:謝緒。

靈佑襄濟顯惠贊順護國普利昭應孚澤綏靖博化保民誠感:黃大王。

信安廣濟顯應綏靖昭感護國孚正是惠靈庇助順永寧侯:朱大王。

誠孚顯佑威顯:粟大王。

顯應:宋大王。

永濟靈感顯應昭罕昭宣:白大王。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六個黃河大王的來歷很奇怪。書中說,這六個大王本是治理黃河的功臣,因爲治理黃河有功,被當時的皇帝加封爲“黃河大王”。但是我挨個看去,卻也並不盡然,他們好多人甚至不是一個朝代的。六大王中,朱大王、宋大王、粟大王是歷史上有作爲的河官,爲治黃曆盡千辛萬苦,甚至有人爲了治水活活累死在黃河邊,黃河兩岸的百姓廣爲傳頌,最後演變成黃河大王。

朱大王,名朱之錫,字孟九,浙江義烏人,順治十一年出任河道總督。

宋大王,名禮,字大本,河南永寧人,明永樂二年爲工部尚書。

白大王,名白英,號汶上老人,山東汶上縣人,河工出身。

粟大王,姓粟,名毓美,字含輝,又字友梅,山西渾源縣人,道光十五年任山東河南河道總督。

其他三位大王中,黃大王和白大王差不多算是一類,都是被民間神化的人物,最後被追封成黃河大王。白大王我很清楚,他原是河工,後來因爲在治水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成爲了黃河大王。民間傳說白英“跺地成泉”,是一個傳奇般的人物。

黃大王是最有意思的大王,他很愛降臨人間,也愛擺架子,甚至還會跟人開玩笑,是民間最喜歡的一個黃河大王。

這本書裡寫了許多黃大王的軼事,讓人讀後往往忍俊不禁。這黃大王簡直就像是黃河版的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還像孫猴子一樣,經常和人們開開玩笑。

黃大王,名守才,字英傑,號對泉,堰師南鄉夾河王家莊人。傳說他從小便能駕馭河水,幼時便能在水中抱著大魚戲水,多次在治黃時顯出神通,後被封爲黃河大王。

黃大王是六個黃河大王中最親民的一個,常常現身人間,黃河上的好多老人都曾見過黃大王的真身。他在人間化身爲一條金黃色的小蛇,大約有一尺長,遍體金黃,頭總是高傲地昂著,確實像傳說中的大王一般。每到黃河出現險情或搶險堵口時,人們首先要去大王廟燒香磕頭,祈求黃大王現真身出來,給黎民免除水災之苦。黃大王要是在堵口時出現,那麼這次堵口必會成功;要是不出現,那堵口就兇多吉少了。

黃大王出現得很神秘,它有時突然從翻騰的洪水中跳出來,有時在即將合攏的堵口下鑽出頭來。它甚至還會跟人開玩笑。好多時候,大家端端正正守在河岸邊,屏息凝神嚴肅等待著它的神聖降臨,左等右等也見不到它,結果四下裡一看,那隻金黃色的小蛇就昂著頭盤在河官的紅纓官帽上!

不管黃大王從哪裡鑽出來,莊嚴的迎河神儀式都要正式開始了。儀式一開始,當地河官不管大小,都要躬身在路邊,夾道歡迎。底下人將特製的木盤上鋪好紅布、紅紙,焚香祈禱,跪接黃大王。

據書上記載,這黃大王雖然只是條尺把長的小蛇,但在這種大場面中卻是不慌不忙,會端著架子,像個尊貴的人物,趾高氣揚,不緊不慢,緩緩爬上木盤,翹首盤繞在盤中央,等著百姓鳴炮致敬,歌功頌德,最後讓幾個人擡著它入住黃大王廟。

還有人說,黃大王喜歡山西羅羅腔,所以就要在廟中演幾天。在享受了幾天供奉後,黃大王就會自動消失,這時候洪水也會詭異地退卻。

與黃河大王對應的,叫作黃河將軍。黃河將軍的地位不高,任何一個黃河大王隨便就可以將其他人、物封成將軍。黃河將軍的化身是大蛇、巨蟒,歷來被河官認爲是不祥之物。要是在堵黃河口時遇到了黃河將軍,大家立刻會垂頭喪氣,士氣先低了一半。說來也怪,在黃河上堵口子時,要是遇到黃河將軍,這口子十有八九是堵不住的。

最後一個黃河大王比較獨特,也很神秘。他是六大王之首,名號爲金龍四大王。

這是最莫名其妙的一個黃河大王,他不僅不是治水的功臣,也不是黃河中的傳奇人物,甚至壓根兒就和黃河沒什麼關係。但是,這金龍大王不僅地位最高,也是神威最著,朝野供奉最多最廣的一個大王。

金龍大王姓謝名緒,是東晉謝安太傅的後代,爲南宋末年謝太后的侄兒。因元軍攻佔了臨安,他投苕溪自盡,後多顯神通。因其在兄弟中排行老四,故被朱元璋封爲“金龍四大王”。

在《敕封大王將軍紀略》一書中,是這樣記述的:明軍將領傅友德在徐州黃河的呂梁洪段和海牙蠻子率領的元軍展開決戰,當時元軍在上游,明軍在下游。暴雨傾盆,元軍順流而下,把明軍打得節節敗退。這時候一個金甲神人出現,大手一揮,黃河水立刻倒灌,大淹元軍,最終成就了朱元璋的雄圖霸業。朱元璋稱帝后,將其冊封爲金龍大王。

這就讓人很難理解了,這簡直就像是神話傳說嘛,怎麼也能成爲鼎鼎大名的黃河大王?

在當時,我怎麼也不明白,爲什麼這些鬼怪傳奇一般的事情也被煞有介事地記錄在了書裡。這分明就是一本志怪小說,竟然還被歷代河官當成治黃寶典,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我加入黃委會之後,經常下到基層,去黃河邊尋訪老河工,詢問他們一些黃河資料;也尋訪民間高人,看看能否得到一些治黃經驗,好徹底根治黃患。但是好多祖祖輩輩生活在黃河上的老河工卻壓根兒不理睬我們,更有好多人對我們冷嘲熱諷,看我們的眼神就像看傻子一樣。

這些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黃河邊,哪家沒幾個人死在水裡?但他們就是信黃河,膜拜黃河,非但不想著根治黃河,壓根兒就連治黃的心都沒有。不管我們怎麼擺事實、講科學,他們都信奉黃河中住著黃河大王,所以要建大王廟,用五牲供奉,認爲只要討得黃河大王歡心,就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你要是問他們,爲什麼黃河大王接受了供奉還要發大水,他們就會跟你賭咒發誓,說這都是因爲政府渾蛋,今年打仗明年打仗,惹得黃河龍王不高興,當然要降災。不過黃河大王收的都是心不誠的人,真正心誠的人,就算是在水底下待個半天一天也沒事。

現在說起這些事情來,可能大家覺得有點兒荒謬,但當時確實是這樣。後來,我也問過黃委會的鐵嘴張對於黃河大王與黃河禁忌的看法。他狠狠吸了幾口煙,瞇著眼看著波濤洶涌的黃河水,說:“石頭,你比歷史上的秦始皇、李世民怎麼樣?”我說:“這個當然不能比。”

他又問我:“那你比古代的司馬光、王安石怎麼樣?”我撇了撇嘴,說:“那肯定也比不過呀!”他悠悠地吐出一口煙,說:“他們這些人都治不了黃河,你覺得你能治得了黃河嗎?”我一下子愣住了。

我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古人翻江倒海,無所不能。秦始皇陵更是鑿山而建,氣象非凡。可是,他們爲什麼就單單治不了這條黃河呢?

我看著鐵嘴張,希望他能給我一個答案。

他卻感慨了一聲,說:“黃河自古多水患,十年有九年發大水。你看看黃河邊的人,好多都是逃難過來的。從河南到陝西,再到徐州,黃河水發到哪裡,人就逃到哪裡。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爲什麼不搬得離黃河遠遠的,再也不用遭災?”

我搖搖頭,確實不知道。

鐵嘴張感慨著:“他們不走,是因爲他們走不了,因爲中國的根就在黃河裡呀!”

這話我就聽不懂了。

很多年以後,我經歷過了許多黃河上的古怪故事,才終於明白了鐵嘴張那句話,也明白了爲什麼歷代都要將那本書當成治黃寶典。這老黃河,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平靜,也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簡單。那水底下,其實還隱藏著無數的秘密,是我們怎麼也想象不出的。

確實,雖然當時黃河幾乎年年發大水,黃河邊的人死了一撥兒又一撥兒,但這些人還是願意挨著黃河住,喝著渾濁的黃河水,吃著黃河鯉魚,養了一代又一代人。這也是黃河精神,中國人的精神吧。

當然了,現在說起這些老黃河上的事情,大家可能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們,這些事情是真真正正發生過的。就算是到了今天,在好多黃河邊落後的小村子裡,這種請黃河大王的事情也還時有發生。解放後,黃委會專門請過北京的所謂專家,從科學角度去向河工們講解黃河大王的事情,用精神作用和河牀土質的好壞解釋,爲什麼遇到黃河大王就容易堵住口子,遇到黃河將軍往往就要決堤。但是他們剛講了幾句,就被底下的河工問得啞口無言,胡亂解釋了幾句,驢脣不對馬嘴,最後只能倉皇離場,被大家轟下臺。

我在黃河上做手藝人時,就親見過官方迎送黃河大王的事情,也目睹過這樣神秘莊嚴的儀式,並親眼見過金黃色的小蛇——黃大王。

那種金黃色的小蛇,後來我偶然在一次民間祭河神時遠遠見過一次,此外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沒有見過。包括後來我去東南亞旅遊,據說那裡的蛇館中收集了全世界的蛇,但是我仔細搜尋了一遍,都沒有發現那種金光燦爛的小蛇。

我很懷念當年在黃河上漂泊的日子,懷念那金黃色的小蛇——愛開玩笑的黃河黃大王。還是那句老話,關於黃河的事情吧,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由不得你不信,也不能全信,總之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

又扯遠了,還是說當年的事情。

那時候,我每天無所事事,更多的時間是在想那天晚上和父親離奇古怪的見面,以及父親告訴我的那些事情是真還是假。原本以爲見了父親後,所有的事情都會水落石出,沒想到事情卻更加複雜了。不過我從父親口中確定了黃七爺跟我說的黃河六大家的事情,也明白了三門峽鬼窟深淵中的一些事情。但是父親後來所說的深淵大鼎就太過離奇了,特別是他說到大鼎被打開,死人臉從裡面跳出來,就像是石頭縫裡蹦出來個孫猴子,簡直就成了神話,讓我實在無法相信。

我也懷疑,在我質問他爲何分水一派能使用探淵的馭魚之術時,他是故意趁著黃河決堤亂糟糟的時候跑掉的。他也許是怕我知道真相,也可能是真想到了什麼事情——這隻能等再見到他,才能知道了。

父親又一次神秘失蹤,讓我再一次陷入迷茫之中。

我也有些懷疑,那晚跟我說話的人,究竟是不是父親。在我印象中,父親是一個唯唯諾諾的男人,每天謹小慎微地做事情,什麼人也不敢得罪,是一個夾著尾巴做人的老實人,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身懷絕技縱橫黃河的手藝人。

後來我實在想不明白,也旁敲側擊地問了問母親,父親是不是明裡一套,背地裡一套。母親卻說,從她嫁到白家以來,父親都是個窩窩囊囊的男人,整天就知道舉著火把巡視黃河,三棍子打不出一個悶屁來,還黃河手藝人,他是蛤蟆堆裡的手藝人吧!

天漸漸熱了起來。

我在家裡矇頭大睡了幾天,徹底休息過來了,那種虛脫後的疲倦感被一掃而光,倒覺得無聊起來。人就是這樣,一身賤骨頭,休息得久了,反而開始懷念那種冒險的感覺,內心深處巴不得趕緊發生點兒事情,能再去使勁兒折騰折騰。

我每天去老墳圈子轉悠一圈,在黃河灘上釣釣魚,到老墳堆裡掏掏蟋蟀。我希望能再次遇到父親,但是卻始終沒能如願。有時候,我也去猴子家看看,去黃委會門口轉悠轉悠,雖然知道不大可能,但是潛意識中還是希望能遇到猴子或黃曉麗。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沒有找到猴子,猴子卻突然來找我了。

那天我在家裡看書,一個人撞開門闖了進來,踉踉蹌蹌地摔倒在地上,微弱地叫了聲:“老白……”我嚇了一跳,定睛一看,那人竟然是猴子。他身上都是血,衣服被染紅了大半,臉色蒼白得像死人。他抓住我的手,虛弱地說:“老白……別去,別……”我趕緊抱住他,喊著:“猴子!猴子!他孃的,你小子怎麼啦?”猴子虛弱地看著我,竟然還對我悽然笑了一下,那笑容別提有多難看了。他嘴脣哆嗦著,看他的嘴形,竟然還在說:“……別……別去……”說到這裡,他身子一軟,暈倒在地上。

我看到猴子渾身是血地昏倒在地上,慌得連自己姓什麼都忘了,哪兒還顧得上他說什麼。我鼓了鼓勁兒,背起猴子就走,踉踉蹌蹌走了沒幾步,兩個人就一起摔在地上。我趕緊爬起來,四下一看,見外面有輛平板車,也不管是誰家的,趕緊推過來,把猴子架上車,就往醫院趕。

到了醫院,見著穿白大褂兒的,我就拼命地喊:“醫生,救命啊!救命啊!”

醫院裡的人見猴子渾身是血,也嚇了一跳,忙推他進了急救室。

我心急如焚,不知道猴子究竟出了什麼事,有沒有什麼危險。當時猴子順著鐵鏈潛到水下後,就有些不對勁兒。後來我問他在黃河裡看到了什麼,他又表現得太過激動,不知道他究竟看到了什麼。

我焦急地踱著步,結果沒過多久,門就打開了,猴子被原封不動地推了出來。我趕緊過去,問著醫生:“醫生,他不會死吧?”醫生眼一瞪,說:“死?你死他都不會死!”他孃的,這醫生有病吧?!我有些惱火,猴子明明渾身是血,都暈過去了,怎麼可能沒事呢?醫生不耐煩地說:“這小子身上的血,都不是他的!他屁事兒都沒有,就是有點兒營養不良,吊瓶葡萄糖就沒事了!”

我這才鬆了一口氣,早忘了醫生的態度,孫子一樣點頭哈腰地感謝,活脫脫像跟在小日本屁股後面的二狗子,然後屁顛屁顛地去給猴子辦手續。半瓶葡萄糖下去,猴子眼皮一動,死死掐住了我的手,然後猛然睜開眼,警惕地看著周圍,後來看見是我,才終於鬆了一口氣,慢慢鬆開了手。

我的手被他抓得生疼,邊揉手,邊問他這幾天去哪裡了,怎麼連個影子都沒有。

猴子虛弱地閉著眼,不管我問什麼,他一個字也不說。

到了現在,這臭小子還敢跟我裝死。我一下火了,罵道:“你他孃的不說是吧?好,去你孃的,老子不伺候了!以後你小子自己撒尿和泥玩去吧!”

猴子一把拽住我,說:“老白,你聽我說,我全都告訴你,全都告訴你。”

我站住,說:“好,那你先告訴我,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猴子沉吟著:“老白,我會告訴你一切,但現在真不是時候。”

我冷冷地看著他:“你到底是說,還是不說?”

猴子咬著嘴脣說:“老白,你再相信我一次。我保證,這一定是最後一次了,真的沒……”

我一下火了,轉身就走。猴子一下子從牀上跳下來,把吊水瓶都帶了下來,摔在地上,碎了一地。他撲過來,死死抱住我的腿,喊道:“老白,我求求你,算我求求你還不行嗎?只要完成了這件事,我什麼都告訴你。”

我看著滿地碎片,他的胳膊上呼呼往外冒血,終於不動了。

我叫來護士,讓她把吊瓶重新給猴子插上,尋出我父親留在家裡的一盒煙,打開了。煙潮得要死,好不容易纔點著,我狠狠吸了幾口。過了好久,我轉身問他:“你想做什麼?”

猴子堅毅地看著我,說:“老白,我馬上要去若爾蓋草原。你要是跟我去的話,在火車上,我會把一切都告訴你。”

我死死盯住他,猴子毫不畏懼地和我對視著。我終於嘆了一口氣,說:“猴子,我最後再信你一次。但是,這真是最後一次了。”

我搖了搖頭,離開了。走出去很遠後,我回過頭,看見猴子還失神地站在那裡看著我。

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六章 開天珠第二章 有鬼第六章 開天珠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五章 血鼎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一章 裸屍沉河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三章 草原怪物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一章 裸屍沉河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三章 黃河屍王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三章 黃河鬼窟第二章 有鬼第三章 草原怪物第五章 血鼎第九章 巨鷹第八章 化龍之蛟第二章 有鬼第六章 開天珠第六章 開天珠第六章 開天珠第八章 化龍之蛟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九章 巨鷹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七章 一支匪幫組成的隊伍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八章 骷髏人第七章 金門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四章 水鬼第二章 一本三十年前的神秘日記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六章 開天珠第六章 開天珠第七章 金門第七章 金門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五章 血鼎第一章 活人禁地第三章 黃河屍王第二章 有鬼第七章 金門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五章 血鼎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七章 一支匪幫組成的隊伍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七章 一支匪幫組成的隊伍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八章 骷髏人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三章 黃河鬼窟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八章 骷髏人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四章 水鬼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二章 一本三十年前的神秘日記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五章 長征中隱藏了三十年的秘密第三章 黃河屍王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五章 長征中隱藏了三十年的秘密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三章 黃河鬼窟第二章 有鬼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八章 骷髏人第五章 血鼎第九章 巨鷹第三章 草原怪物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
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六章 開天珠第二章 有鬼第六章 開天珠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五章 血鼎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一章 裸屍沉河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三章 草原怪物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一章 裸屍沉河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三章 黃河屍王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三章 黃河鬼窟第二章 有鬼第三章 草原怪物第五章 血鼎第九章 巨鷹第八章 化龍之蛟第二章 有鬼第六章 開天珠第六章 開天珠第六章 開天珠第八章 化龍之蛟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九章 巨鷹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七章 一支匪幫組成的隊伍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八章 骷髏人第七章 金門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四章 水鬼第二章 一本三十年前的神秘日記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六章 開天珠第六章 開天珠第七章 金門第七章 金門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五章 血鼎第一章 活人禁地第三章 黃河屍王第二章 有鬼第七章 金門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五章 血鼎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七章 一支匪幫組成的隊伍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七章 一支匪幫組成的隊伍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八章 骷髏人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三章 黃河鬼窟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八章 骷髏人第十章 血鼎屍煞第四章 水鬼第四章 鐵頭龍王第二章 一本三十年前的神秘日記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五章 長征中隱藏了三十年的秘密第三章 黃河屍王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五章 長征中隱藏了三十年的秘密第二章 黃河衙門禁忌第一章 黃河水怪第三章 黃河鬼窟第二章 有鬼第十章 第三支隊伍第九章 龜葬之城第十二章 詭異水潭第六章 死人臉出現第八章 骷髏人第五章 血鼎第九章 巨鷹第三章 草原怪物第四章 吃人的白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乐业县| 桃源县| 高邑县| 民和| 佛学| 堆龙德庆县| 沙湾县| 修文县| 淮阳县| 健康| 遂溪县| 乌海市| 兴义市| 临汾市| 平昌县| 大同县| 阳西县| 博乐市| 卢氏县| 泰州市| 肃宁县| 福州市| 临沧市| 沙河市| 山东省| 乌兰县| 商河县| 陆丰市| 池州市| 北碚区| 林周县| 江安县| 德安县| 贵溪市| 财经| 海兴县| 正定县| 建昌县| 敖汉旗|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