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帝國學院

自有史料記載以來,這片大陸上就是國家王朝林立,如同棋盤上的衆多棋子一般,星羅密佈在六合八荒。

時而互相征伐,無盡的鐵騎踏遍四方,殺戮肆虐,哀鴻遍野,那是禮樂崩壞的時代。時而又鼓瑟齊鳴,吹捧萬世和平,有聖人出,有文章顯,河清海晏,那是百家齊放的時代。

但正應了那句古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數千年間,有無數的平民死在戰亂裡,屍骨無存,也有無數的英雄合奏出一曲亂世之歌,榮耀與傷痕共濟。

有小國家無聲無息中滅國,不存於史書,有幾個人帶著一羣百姓在一個兵荒馬亂的地方建國,或是崛起,或是湮滅。沒有人知道在這樣的亂世裡,一天裡會發生多少事情。

正如後世的歷史學家所說,“在當時,沒有人能計算出大陸上一共有多少個國家,因爲,一天裡,有滅國,也有建國,有屠殺,也有慶祝,在當時,你可以找到一切矛盾與不合常理的事物。”

數千年的戰亂爭鬥不止,似是要永遠這般下去。但在某幾年間,一個來自大陸東方的小國家卻是一下子異軍突起,在所有人的目光下,於亂世之中演繹出了最璀璨的風華。

那個國家有名將無雙,金戈鐵馬橫蕩八方,美人如玉,詩文相合紅袖添香。

那個國家有宰相稱量亂世,一鉤銀筆繪萬里山河,帝皇君臨天下,令出戰止平四方王朝。

這是最亂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時代造就了英雄,英雄成就了亂世。兩者共舞,終於在大陸歷3010年誕生了一個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

這一年,帝國成立,取名古唐,爲唐曆元年,一時間大陸盡傳古唐之名。有人處便有古唐之民,便言古唐之事。

這一年,建都東方,於是在幾年之內無數軍民合力,一座縱橫八百里的巨城拔地而起。

城牆高百米,城內有大道十三,每一道可由十八匹烈馬並駕而行。後三月,皇宮建造完畢。一座直通雲天的祭壇矗立於宮中,作祭祀之用。皇宮中央,唐皇居處威武堂皇,向天而建,與天齊高。

歷時三年,帝都初具盛世之象。唐皇手書兩字,刻於城門之上,是爲“長安”。帝都長安。

自此,古唐正式登上了大陸的舞臺。

唐歷五年,長安建監察院,直屬唐皇,監察百官。從此政治逐漸清明。同年,長安皇宮附近建帝國學院,廣收學徒。古唐第一元帥任當時院長。

唐歷九年,第一批學徒畢業,走上戰場。

唐歷十年,古唐西擊長河王朝,東抗落日帝國,南蕩古越天下,北敵泰皇部落。

唐歷十二年,唐皇親征,大陸平定。大陸九成地域盡歸古唐。

唐歷十四年,古唐設七十二道三十六境,政治清明,河清海晏。唐皇立太子,收遺民,分封功臣。自此,古唐君臨天下。

數千年的亂戰忽然停止,古唐在短短幾十年間便結束了這一切,如同背後有神靈在相助,無數的人才降世,所有的敵人都被帝國的鐵騎化作了飛灰,無人可擋,一切計謀在其面前都無所遁形。

這在後世的人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但卻是這麼真真切切的發生了。

璀璨的驕陽從東方冉冉升起,照亮了大陸黑暗的戰爭年代,並以極短的時間與代價終結了這一切。同時,這輪驕陽將繼續籠罩著這片大陸,散發出光與熱,作爲千年來唯一的神話,一直流傳下去……

……

這一天,晨光微熹,位於長安城第二道的陳府便打開了側門。一個少年帶著兩個僕人從門中走了出來,向第一道的方向走去。

陳府,是朝廷中陳策陳相的府邸。

而陳策其人,可謂是有著堪稱傳奇的一生。

平民出身,家裡只是普通的農家子弟,但天資優異,三歲識字,五歲賦詩,七歲便寫得一手絕妙好文,聞名於鄉里鄉外。後來如所有的讀書人一般參加科舉,憑著其優異的天資與刻苦的努力,終於連中三元被賜爲進士及第,一時間風滿整個長安。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少年得志,風流如斯,說的便是如此。

但正與大部分狀元一般,陳策一開始也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重視,只是隨意被打發了一個閒職。因爲在當時,朝政都掌握在那些開國世家的手中,他們的族人霸佔了朝廷的各個要位,一個沒有絲毫背景的平民,就算是科舉高中,又怎麼會得到重用呢?

直到後來,陳策在帝都當了幾年閒職之後,終於抓住了一個機會,被外放做官。

這一去,便是一遇風雲就化龍。

成爲七十二道里某個小縣鎮的七品縣府,三年

之後,考察優異,升爲五品州府,又五年,平定叛亂,因此遷爲從三品的道主,執掌一方國土。

短短八年之後,陳策憑藉著自己的優勢與抱負,終於在古唐這片汪洋大海里有了自己的一足之地,也因此受到了來自長安城中的注目。

那些世家發現了這個封疆大吏,也想起了幾年前那個風頭無二的平民狀元。一時間,拉攏有之,打壓有之。但陳策都沒有理會,而是堅守著自己的本心。

又四年,陳策調任古唐第三大道的道主。又五年,陳策調任古唐第四大境的境主,三品諸侯。而更讓人震驚的是,陳策每經歷的一個地方,當地的百姓都對他感恩戴德,引爲青天。這著實讓吏部考察的官員大感興趣。終於,當時的四代唐皇陛下也知道了那麼一個人才。

不久之後,陳策被調返長安,出任禮部尚書。後兩年,升爲吏部尚書,從一品,後更是頻頻出入皇宮,與唐皇陛下私談。

吏部尚書任滿,陳策邁動著穩重的步伐,登上了人臣之極——古唐宰相。當上宰相之後,陳策大力打壓世家子弟,提拔平民人才,整合資源,肅清奸佞。在某些人的支持之下,終於在幾年之後,世家開始退出朝政,轉於二線。而古唐自三百零三年起,也開始迎來了陳相爲首的平民輔政時代。

時至今日,又是十五年匆匆而過。

陳府位於第二道的首段便是這一切的證明,第一道直通皇城,第二道之首便代表著百官之首。

這個從側門出來的少年長得眉清目秀,眉角間帶著些稚氣,年紀約莫十五六歲,身穿一件深紅絲綢錦袍,腳蹬黑色雲馬靴,手中提著個布包,正帶著兩個僕人急匆匆地趕路。

“少爺,慢點兒,時間還早著呢。”兩個僕人在身後氣喘吁吁地說道,看著前面那個疾步前行的小主人,一臉無奈。

“不行,今天一定要早點到,前幾天貪玩誤事總是遲到,今天可不行了,不然先生真的該去找我爹了。”

少年嘴上回應著僕人的話,腳步卻不見慢下來,反而越走越急,大有長雙翅膀飛去第一道的趨勢。

從第二道走到第一道,需要經過一座銀溝橋。

橋建在城中五曲河上,五曲河,流經整座長安城的河流,河水在城中五曲,是爲五曲河。而作爲建在河上唯一的石橋,也是通往第一道的必經之路,同樣是大有來頭的。

相傳古唐開國宰相善用銀筆,一鉤銀筆可繪萬里江山。那天地大觀,軍事戰略皆出其手。在當時,敵人看到這鉤銀筆,便被嚇破了膽,望風而逃。如今這橋取名銀鉤,想必也是有紀念第一宰相的念頭。

少年每天都要經過這座橋,風中雨中,來回往返,橋上的青石板不知道踩過了多少次。

石板一共五十塊,密密麻麻地鋪滿了整座橋面。每塊石板上都刻有未知的字符與圖案,如龍如蛇,散發出一種神秘的氣息。少年曾在初來時起過興趣,但研究之後未得結果,後來也就漸漸地忘記了。

走過石橋,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少年一臉僥倖地站定,心想著今日總算是沒遲到。

呈現在少年眼前的是一座高達數十米的府門。整體由紅銅砌築而成,上面有小孔凸起。孔中點綴著琉璃與夜光。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到其中散發著淡淡的熒光,將整座府門渲染得富麗堂皇。

府門頂端是一塊純金打造的牌匾,上書“學院”兩字。字體筆走龍蛇,凜冽霸氣,有君臨天下的氣勢撲面而來,與城門上的長安兩字無二。想必也是當年開國唐皇的親筆。

府門後面是一大片的建築羣,各種樓閣林立,其中又有假山流水環繞,赫然一副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

但事實上,不得不承認,這就是培養出無盡帥纔將才的學院,軍事學院。無論裡面的擺設是多麼的奢侈享受,其中學子依舊遵循著軍隊裡的要求,對自己嚴格,一絲不茍,不留戀,不沉迷,不以外界因素影響本心。

少年揮了揮手,讓兩個僕人離去,又向守門的兩個侍衛輕聲打了個招呼,便默默走進了學院。

那兩個侍衛沒有回禮,臉上卻是不知爲何的露出了厭惡的神色,彷彿看到了什麼不想看到的人。

沿著青石板路向天字營走去,一路上有學生陸續經過。無論是從書房出來的學子還是執行任務回來的軍裝戰士,都遠遠地避開了他,如同遇到了瘟疫一般。少年面無表情,或許心中並不在乎,也可能是習慣了這一切,當其中幾個漂亮女孩走過的時候,他還笑呵呵地點了點頭,即使那幾個女孩對他避之不及。

“不用去管那些閒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比如說,你今天總算是沒遲到。”

耳邊響起淡漠

的聲音,少年站定腳步,原本面無表情的臉上也掛起了笑容,望著面前的這個人,行了一個晚輩禮。

“先生,您的話那當然是有用的。”

站在少年面前的是一箇中年男人,一身素色的薄衫穿在身上,將身材突顯得挺拔有力。面容冷峻,略微蒼白的頭髮梳得一絲不茍,手中拿著一卷經書,正不經意地翻動著。

楊禮聽到少年的話,沒有任何表示,低頭看向自己的學生,許久之後,又說道:“你日後需天天如此,我本來都打算跟陳相去說了,既然你今天沒有遲到,那就先記著。”

停頓了會兒,他又有些不忍心地說道:“我知道我對你有點嚴,你少年貪玩,又被那些事困擾,難免心中泛苦說不出,做些不合適的事。但你也要知道些分寸,別真的一頭紮了進去。”

“是,先生。”雖然楊禮的話有點含糊,但少年還是聽懂了,想起最近自己的行事,心裡也是有點慚愧。

少年名叫陳穀雨,正是陳策陳相的次子,雖說天性頑劣,但在陳府長公子於戰場上犧牲之後,整個相府都將希望寄託在了他的身上,後又爲他找了學院裡最古板嚴肅的先生。

所以,從小到大,陳穀雨小錯誤犯了不少,大過失卻是一個沒有,並且跟著先生漸漸養成了其穩重的性格,也算是大幸了。

跟在先生身後,陳穀雨低著頭向天字營走去。

學院分天地兩營,天字營有學生十八,分十八個導師獨立教導,學院一切資源向天字營傾斜。當然這十八個學生也是天之驕子,是未來帝國這艘巨輪的領航者。

而地字營有學生三百,不同於天字營只招長安子弟,它的學生來自國家各道各境。沒有實施完全的精英化,但這三百人到了外界,也是高人一等的存在。

這就是帝國的學院,自建國初就已經存在,爲國家輸送無數人才,在戰場上書寫下一頁頁的血色篇章。

在古唐人眼裡,學院是高高在上,但也是值得尊敬的。縱然裡面出來的人往往在其他人眼中,永遠地那麼囂張跋扈,不容任何人反對與質疑。

但帝國幾百年裡,一次次的戰爭勝利都說明了這一點。學院人真的不需要別人質疑,他們無可匹敵!他們縱橫天下!

陳穀雨默默跟在楊禮身後,看著前面導師的身影,想起了第一次見面的事。當時的自己,無法無天,到處惹是生非,直到家裡給自己找來了這樣一個先生。

一開始很不服氣,與先生作對,後來被狠狠地教育了一番。最後長達數個月的對峙,卻是被先生慢慢折服,淵博的知識,優雅的氣度,教軍事戰略,教詩詞歌賦,更多是人生道理,尤其是那件事發生之後。

“今天該教什麼了?”楊禮的聲音打斷了少年的回憶。

“回先生,學院天字營教學,分書,武,史,法四大類。學生一年前入學,兵書,武藝已學。今天,該是學史了。”

楊禮點了點頭,沒有表示什麼,接著問道:“那你先說說你瞭解的史吧。”

“我古唐國迄今已建國有三百又十八年,歷經三代帝皇。如今四代唐皇正值壯年,整個國家政治清明,天下呈盛世之象。”

“古唐國立於大陸三千零一年,學院建於唐歷五年,第一批學員隨唐皇親征,平定天下。而我們學院也藉此奠定獨一無二的地位。”

“唐歷六十八年,大陸僅剩西部一成地域的各國遺民統一立國,國名覆唐,並於同年向七十二道之一代江道發起進攻。”

“唐歷七十年,代江道淪陷,而當時開國唐皇步入晚年,未做出任何反擊,此事史書有爭議。”

“唐歷九十年,代江道收復,第二代唐皇進攻覆唐。但因爲未知原因,於十年後四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成當時最大懸案,也成了二代唐皇最大的污點。所幸覆唐也被重創,只能憑藉當地的天險勉強存活下去。”

“由於天險易守難攻,自此,古唐與覆唐展開了長達數百年的拉鋸戰,而我們學院的學生,畢業後也多是去往邊境,爲覆滅覆唐爲畢生責任。”

陳穀雨一口氣說完了古唐國的歷史,微微喘了口氣,期待地望向先生。

楊禮總算是露出了一個滿意的笑容,顯然是對學生的回答極爲滿意。一個少年能如此完整的瞭解國家的歷史那絕對是不容易的。

“這纔不愧是陳相的公子啊。陳穀雨,你天資如此聰穎,又有這麼好的背景,切莫荒廢了這一切。”

“是的,先生。”

陳穀雨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憨厚地笑笑。

楊禮點了點頭,忽然問道:

“那你知道覆唐國的來歷嗎?”

(本章完)

第十章 怪物第三章 生活與奮鬥第三十三章 幾位熟人第一百零一章 雨落大道驚第三十三章 忽有黑衣至第四十五章 我不同意第七十二章 驚雷(二)第四十三章 一指之力第二十九章 指尖躍動的……電與光第五十三章 你曾在我眼裡,一閃而過第八十六章 怒火(九)第二十九章 兩人心,兩人行第四十八章 帝國前線第十八章 他的天賦第六十九章 傳聞第七十九章 雲之風華,終有落時第三十六章 宗師戰第三章 有女七夕第五十一章 亂鬥第二章 似水流年的日子第四十二章 她說第七十二章 誤會第六章 一夜魚龍舞(中)第八十章 尋道之人第六十九章 死亡的花朵第七十七章 議戰第五十章 家信值萬金第一百零二章 寒風止第五十四章 等待第三十七章 上古有劍宗第五十一章 林風雨說風雨第八十八章 刺客與阻攔第四十九章 邀請你,建一盛世第九十六章 妥協與轉折第四十二章 演武開始第二十六章 觀星會之二第七十八章 一些真相第十九章 風雨欲來夜將至第三十二章 萬象第十一章 風華絕代第四十二章 重傷第二十九章 小衝突第十二章 煩惱且拋,吃吃喝喝第七十二章 驚雷(二)第六章 我可以叫你七夕嗎第四十一章 上戰第七十六章 長安始變第四十八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五十四章 二元之姿第四十章 聖書與緣分第四十章 聖書與緣分第七十一章 止息來由第三十九章 天人之隔第十一章 風華絕代第七十三章 論道何如第五十八章 要挾第七十四章 結束後的靜寂第二十四章 金鑾殿,點將臺第二十九章 兩人心,兩人行第六十四章 域古山脈第八章 追擊第二十四章 金鑾殿,點將臺第六十七章 老師與長輩第四章 入世之始第五十七章 願與日月同輝第九十七章 鳳鳴第六十六章 瑤光傾下第八十五章 怒火(八)第十章 既見長安第三十八章 府裡的男人第二十章 評將臺會之四第八十章 尋道之人第四十二章 她說第八十八章 刺客與阻攔第二十五章 西行路上第八十九章 攔路者、猖狂者、辱罵者第三十六章 珠花第七章 來自西方的一個小和尚第八十四章 十步一人,十日匆匆(下)第八章 盛唐麒麟將第四十章 聖書與緣分第二十六章 觀星會之二第八十二章 怒火(五)第七十六章 奉道之人第六十章 發現第十章 平淡的結果第七十七章 我等著你來吃掉我的那一天第一百章 雲落風雷起第六十一章 冬夜的刺客第八十七章 怒火(十)第三十二章 風吹來了三年前的思念第八十六章 怒火(九)第二十五章 西行路上第六十章 箭與劍第六十七章 老師與長輩第六十七章 老師與長輩第二十九章 小衝突第四章 入世之始第四十八章 任務第十五章 離去
第十章 怪物第三章 生活與奮鬥第三十三章 幾位熟人第一百零一章 雨落大道驚第三十三章 忽有黑衣至第四十五章 我不同意第七十二章 驚雷(二)第四十三章 一指之力第二十九章 指尖躍動的……電與光第五十三章 你曾在我眼裡,一閃而過第八十六章 怒火(九)第二十九章 兩人心,兩人行第四十八章 帝國前線第十八章 他的天賦第六十九章 傳聞第七十九章 雲之風華,終有落時第三十六章 宗師戰第三章 有女七夕第五十一章 亂鬥第二章 似水流年的日子第四十二章 她說第七十二章 誤會第六章 一夜魚龍舞(中)第八十章 尋道之人第六十九章 死亡的花朵第七十七章 議戰第五十章 家信值萬金第一百零二章 寒風止第五十四章 等待第三十七章 上古有劍宗第五十一章 林風雨說風雨第八十八章 刺客與阻攔第四十九章 邀請你,建一盛世第九十六章 妥協與轉折第四十二章 演武開始第二十六章 觀星會之二第七十八章 一些真相第十九章 風雨欲來夜將至第三十二章 萬象第十一章 風華絕代第四十二章 重傷第二十九章 小衝突第十二章 煩惱且拋,吃吃喝喝第七十二章 驚雷(二)第六章 我可以叫你七夕嗎第四十一章 上戰第七十六章 長安始變第四十八章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第五十四章 二元之姿第四十章 聖書與緣分第四十章 聖書與緣分第七十一章 止息來由第三十九章 天人之隔第十一章 風華絕代第七十三章 論道何如第五十八章 要挾第七十四章 結束後的靜寂第二十四章 金鑾殿,點將臺第二十九章 兩人心,兩人行第六十四章 域古山脈第八章 追擊第二十四章 金鑾殿,點將臺第六十七章 老師與長輩第四章 入世之始第五十七章 願與日月同輝第九十七章 鳳鳴第六十六章 瑤光傾下第八十五章 怒火(八)第十章 既見長安第三十八章 府裡的男人第二十章 評將臺會之四第八十章 尋道之人第四十二章 她說第八十八章 刺客與阻攔第二十五章 西行路上第八十九章 攔路者、猖狂者、辱罵者第三十六章 珠花第七章 來自西方的一個小和尚第八十四章 十步一人,十日匆匆(下)第八章 盛唐麒麟將第四十章 聖書與緣分第二十六章 觀星會之二第八十二章 怒火(五)第七十六章 奉道之人第六十章 發現第十章 平淡的結果第七十七章 我等著你來吃掉我的那一天第一百章 雲落風雷起第六十一章 冬夜的刺客第八十七章 怒火(十)第三十二章 風吹來了三年前的思念第八十六章 怒火(九)第二十五章 西行路上第六十章 箭與劍第六十七章 老師與長輩第六十七章 老師與長輩第二十九章 小衝突第四章 入世之始第四十八章 任務第十五章 離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泾阳县| 扬中市| 甘孜| 张家口市| 崇仁县| 上杭县| 城口县| 叙永县| 洛南县| 双柏县| 普定县| 定日县| 沧州市| 榆中县| 工布江达县| 北票市| 福贡县| 镇江市| 陈巴尔虎旗| 西城区| 加查县| 峡江县| 通许县| 固原市| 安远县| 新竹县| 鄢陵县| 客服| 麟游县| 五莲县| 伊金霍洛旗| 博客| 梁山县| 泸州市| 新晃| 大石桥市| 贵港市| 洛扎县| 阿拉尔市|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