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與此同時,在西涼郡王府的府門前。吳浩一臉平靜的站在離西涼郡王府府門前臺階丈餘的位置,在他的周圍。數十名郡王府的侍衛將他團團圍住,神情緊張的盯著吳浩,生怕吳浩會對西涼郡王府不利,戒備吳浩。
而在吳浩的身前,郡王府的總管站在那裡。神情凝重,在焦急的等待。原來今日巳時,吳浩就來到了西涼郡王府府門前。他要求覲見李太妃,並且說出他是西域難民,名叫吳浩。說是不見到李太妃,就不會離去。
一聽說此人是西域難民,府門前當值的侍衛立刻就去稟報郡王府的總管。郡王府的總管聞聽大驚,他早就聽說了西域難民在西涼府鬧事。急忙調集一些郡王府侍衛,來到府門前將吳浩團團圍住。
然後郡王府總管便問吳浩,爲何一定要見太妃娘娘。而吳浩卻是說等見了太妃娘娘才能說,其他人一概不說。郡王府總管聞聽,十分的不悅。但是他看到吳浩的氣勢不凡,也不敢小瞧,絲毫也不敢大意。
總管無奈之下只好讓人進府去稟報李太妃,他便帶著西涼郡王府的侍衛看著吳浩。以防吳浩亂來,驚擾了府中的主子。而吳浩還是臉色從容,閔成的話他牢牢記在心中,爲了那些西域無辜的難民,他願意按照閔成的話去做,效忠李時秋。
而且李時秋是如何的人,吳浩還是清楚的。如此有膽色與心胸的女子的確少見,且她對西域難民和弟弟吳宏都有恩情。自己來她身邊,一是十分的佩服她這樣的女子。二是爲了那些難民與自己,還有弟弟吳宏,說起來還是十分的劃算。
片刻後,進府稟報的侍衛才匆匆趕來。他快步的來到總管跟前,神情有些的意外。便說道:“總管,太妃娘娘已經答應覲見他。還請總管速帶他進府,太妃娘娘已經在前廳。”說完便看著吳浩,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他。
而此時那總管聞聽,也是十分的意外。不禁神情也是不大置信的看著吳浩,心想太妃娘娘如何會答應見這個西域難民。但是他如何能夠猜到其中的緣由,不由狐疑。便看著吳浩說道:“既然如此,你就隨我進府吧!”說完就邁步而去,吳浩聞言也是面色平靜從容的緊隨其後,與總管進入郡王府。
而此刻的李太妃,在那名侍衛稟報之時不由驚訝。心想這個西域難民如何會來郡王府,而且非要見她。想到這裡,李太妃不禁疑惑。便讓人喚來心腹侍衛,向他詢問吳浩的情況。片刻,府中李太妃的心腹侍衛便來到前廳。
這名侍衛來到前廳後,他看到李太妃便連忙行禮。李太妃一擺手,便急忙問起吳浩的情況。這名侍衛聞聽,就將他知道的情況一一詳細的向著李太妃稟報。而李太妃聞言,不禁十分的吃驚。想不到這吳浩竟然是難民頭目,卻是爲何來見。
於是李太妃就思索,想到心腹侍衛的
話。這個吳浩不僅是那些難民的頭目,而且這次還與秋兒一同進入行宮,秋兒就是維護他與徐儀頂撞。還聽說他對秋兒有多次相助之恩,且身手不凡,是個難得的人才。李太妃想到這些,不由沉思。
這一切竟然是爲何,而且這次徐儀對西域難民的處置讓人十分的意外。聽聞原本徐儀對那些難民這次鬧事是十分的惱怒,不知爲何最後如此的處置。讓人十分的不解,難道徐儀有什麼其他的意圖,李太妃更是狐疑。
這次難民之事,徐儀竟然處置得異常的輕鬆。不僅沒有懲罰他們,還讓西涼府知府孫言將那些難民放回城西的住所。這還不算,還有派官兵嚴加看守。聽聞徐儀這次對那些難民十分的優待,水糧供應充足,大有一代明君的風範。
聞聽徐儀寡行獨斷,剛愎自用。而這次對那些難民的處置,著實讓人狐疑。難道徐儀變了,他想借那些難民在西涼表現他明君的大度。想控制整個西涼,他也太天真了。西涼自己經營多年,豈你徐儀這一朝一夕便能改變的嗎?
李太妃心中不由冷哼,便尋思。既然徐儀想在西涼有所企圖,我倒是要看看你的底線在那裡。你不是十分的優待那些難民嗎?我便收留這些難民的頭目。不管此人如何,將他留在秋兒身邊,起碼可以保護秋兒的安全。
而且徐儀來到西涼差不多半月了,他停留的時日也不是太久。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徐儀能夠做出什麼事來。李太妃算計著,隨即便吩咐心腹侍衛,加緊打探行宮之內的情況,一定要知道行宮的情況。侍衛便領命而去,於是李太妃便端坐在前廳,等著吳浩。
片刻後,吳浩就隨著總管來到郡王府前廳。見到李太妃後,吳浩微微躬身。李太妃便打量著吳浩,不由頷首。此人的確是氣度不凡,的確是個人才。便開口問道:“你便是吳浩,如何一定要見哀家。”
吳浩聞聽,面色平靜的答道:“李姑娘對我們有恩,吳浩別的沒有。但是有一身力氣,願留在李姑娘身邊,以盡綿薄之力。”而在此時,李時秋也得知吳浩來到了郡王府,聽說他要見姑姑。而且姑姑已經答應覲見吳浩,李時秋知道後大喜。她想到吳浩爲人不錯,而且有一身好武藝。若是他留下,便可以教自己了。
於是李時秋便悄悄的來到了前廳外,在前廳左側窗下聆聽。而此刻李太妃聞聽吳浩的回答,便神情淡淡的繼續問道:“哀家倒是聽說那些西域人十分的推崇你,對你言聽計從。想必你也是有些來歷,說來聽聽。你應該明白哀家的意思,若是想留在郡王府的話,便將你的出身來歷一一道來,讓哀家心中也有底。”
說完李太妃就看著吳浩,等待吳浩的回答。吳浩聞聽,略一思索。便開口道:“我並非是西域人,我的曾祖父是以前大夏建國之時文國的將軍。在大夏太祖建國後
便離開,遠走西域。與當時的西域安國太祖結交,在西域建立了安國。到了我父親這一代,我家就沒有在安國朝廷爲官。二年前趙國亡了安國,趙人殘暴,我們知道在他們手中沒有好日子過。所以我與唯一弟弟便和一些西域難民輾轉來到了大夏的西涼。”
吳浩說到這裡便停了下來,似乎沉浸在回憶之中。片刻,吳浩便神情嚴肅的繼續道:“我們這些西域難民,來到大夏原本就不打算回去了。若是大夏也容不下我們,我們這些人就沒有活路了。”說完吳浩看著李太妃,神情十分的期待。
因爲吳浩知道,大夏的皇上在西涼停留不了多久。這些西域難民的死活,還是要西涼的掌權者決定。而在西涼,西涼郡王是最大的,李太妃是西涼郡王的母親,她若是肯爲這些西域難民說話,一定是有用,所以吳浩用期待的神情看著李太妃。
而李太妃在聽完吳浩說完後,也是神情凝重。心中十分的憐憫這些難民與吳浩,但是李太妃首先想到的是西涼郡王府。片刻便恢復平靜,不由皺眉道:“吳浩,你出身不錯。但是你若是想留在郡王府,就必須向哀家表明。你來到郡王府,可否會爲西涼郡王府效忠。”
吳浩聞聽,便想到如果他在郡王府站住了一定的地位。那就會給那些難民帶來莫大的好處,說不定這些難民便可以在大夏定居。想到這些,吳浩不由心中欣喜,便來到李太妃跟前。
wωω ★ttka n ★CΟ
隨後跪下,神情嚴肅的說道:“吳浩願意,而且會爲郡王府付出一切,就算是性命也在所不惜,願意守護郡王府到死。我與難民的命是李姑娘救的,若不是李姑娘,我吳浩已經死在行宮了。就算是死,我也不能報答李姑娘的恩惠。”
李太妃聞聽,不禁點點頭。微笑道:“不錯,既然如此。你就留在郡王府,以後就負責秋兒的安全,做她的侍衛吧!”隨即繼續道:“吳浩你起來吧!總管,帶吳浩下去歇息,明日帶他去見秋兒。”隨後吳浩起身相謝,便與總管而去。
看著吳浩隨總管離去,李太妃不禁皺眉。她從吳浩的神情之中看到了忠誠,但是吳浩的忠誠不是對郡王府,而是對秋兒。秋兒這次爲了這些難民與吳浩,頂撞徐儀,險些惹下大禍。而如今卻是因禍得福,得到吳浩與這些難民的擁戴。
若是秋兒是男子該有多好,就可以重振李家。可是她如今是個女子,如此的所爲,不知是禍是福。李太妃不禁感嘆,秋兒的人生到底會如何。如今李太妃也是感到疑惑,感覺無法掌握。此刻,李太妃不由陷入深思之中。
而在吳浩離去之前,在前廳左側窗下聆聽的李時秋聽得十分入神。她聞聽吳浩的回憶,不禁心酸,爲那些難民與吳浩難過。聽到吳浩說願意留在郡王府,又十分的欣喜。在吳浩與總管離去後,她也悄悄的離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