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

典選是一個國家能夠長期穩定存在的基礎制度、國之大典,並不只是因爲通過典選制度能夠源源不斷的選拔吸納人才投入到國家的管理中來,典選制度本身就是籠絡統合社會各個階層人才的不二法門。

像是直接促使大唐走向最終衰敗滅亡的黃巢,就是典選所沒能統合到的人物。儘管大唐滅亡的根本原因還是封建社會資源高度集中、階級完全固化的死循環,但誰跳起來踹上最後一腳,也能給後繼的統治者們帶來足夠的警醒,從而在制度中進行修補。

開設武舉是李潼一直都有的一個想法,雖然武舉相對於科舉來說,所帶來的制度回報要低上許多,但對於國家源源不斷的吸納軍事人才還是有著相當積極的促進作用。

任何一個政權當中,軍隊都是一個最爲敏感的話題,也獲得了歷代統治者們最大的關注。但相對於其他的普通社會羣體,軍隊自成一套體系,有著更強的封閉性,所以軍隊中的階級固化進程,又要遠比社會其他羣體更迅速得多。

自西魏北周以來的府兵制,最終大成於初唐時期。但府兵的全盛時期,維持的時間實在不長,到了高宗時期基本上就已經崩潰了。

這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情,軍人本就是一種高危職業,而府兵的生活環境又是一個上下等級極爲明確的狀態。人如果長期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生活狀態中,爲了彌補安全感的缺失,那就會熱衷於對物質資源的搜索囤積。

所以在原本的府兵體系中,中上層將領們對底層軍戶的盤剝是非常嚴重的。許多府兵名爲朝廷帶甲之士,實則與勳貴家奴無異,在基本的經濟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自然就產生了大量的逃亡。

李潼看過一篇貞觀時期的奏章,講的就是當時已經出現且已經越演越烈的府兵逃戶問題。但讓他感到詫異的是,這一篇奏章的主旨並不是提議如何制止這種情況,而是建議朝廷對此大可不必過分關注,任由軍戶逃亡。

貞觀時期,正是府兵制的全盛時期,也是大唐國力永攀新高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那樣的年代下,面對國家根本力量的流失,非但不提議整頓阻止,反而建議放任不管,李潼下意識便覺得這是妖言惑衆,唯恐天下不亂。

但是這一篇奏章的作者也不是什麼普通人,而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寒門名臣馬周。出於對馬周這個人物的重視,李潼才耐著性子將這篇奏章看下去。

馬周提出這樣的觀點,自然是有其論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闡述府兵爲什麼會逃亡?那是因爲他們已經感受到了危機,所以要往自以爲安全的地方去躲避。

軍戶逃亡本身便是一樁重罪,究竟是什麼樣的危機讓這些軍戶們感覺哪怕犯罪都要比留在軍府中還要更加安全?

這纔是朝廷需要深刻考慮並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而是單純的用嚴刑峻法勒令軍戶繼續呆在讓他們倍感憂恐的環境中,恐怕會發生更大規模、更加嚴重的動亂。

這個危機是什麼,馬周也闡述的很明白,第一是兵役過重,第二是升進無望,第三就是生產資源被掠奪佔有。當下東征西戰的戎旅生活已經艱難,前途又沒有什麼光亮,妻兒父老更無從養活,逃跑還有一線生機,如果不跑,就算不死怕也要永世爲奴。

馬周之所以建議朝廷不要嚴管府兵逃亡,就在於這三個問題實在不好解決。首先第一點兵役過重,每一個帝王都有開疆拓土的美夢,而且當時新建立的大唐周邊仍有許多強敵、不得不戰,哪怕到了貞觀後期,唐太宗都要親征高句麗。

第二點升進無望也很好理解,戰爭雖然是危險與機遇並存的事情,但危險又遠遠大過了機遇。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一戰,動員極多,但真正在這當中嶄露頭角的寥寥無幾,最知名的便是一個薛仁貴,其餘絕大多數都是勞而無功。

哪怕是眼下的王孝傑投身河北戰場,雖然河北戰事進展順利且戰果輝煌,但王孝傑因爲不能當方面統軍之用,也只是溜了一圈腿,順便被剃了鬚髮。

軍隊中本就階級森嚴,普通小卒想要通過戰爭獲得階級躍遷的機會,不是沒有可能,只是這可能實在太小了。絕大多數人終此一生,就算僥倖不戰死沙場,往往到老也只是一個營卒而已,了不起混到一個伍什兵長,已經是沒有特殊際遇的情況下能夠達到的極限。

至於第三點生產資源的失去,則就更加無可避免了,均田制逐漸沒有了實施的基礎,這是整個國家大環境所決定的。當閒置土地越來越少,能夠分配給軍府的就更少,還要面對軍官勳貴們的盤剝,府兵們的生活處境可想而知。

想要抑制軍府中更加嚴重的土地兼併,就要打擊元從勳貴羣體。然而大唐國勢剛剛走上正軌,四周仍然強敵環立,屁股都還沒坐穩便要對老兄弟們下手,這也實在是太過涼薄。

正因如此,馬周才提議不要管。如果朝廷設立嚴刑峻法,大力打擊逃戶現象,這就會造成大量的軍戶破產,中上層將官們接著朝廷律法狐假虎威,大肆蔭庇蓄奴,從而成爲一個個擁曲衆多的實力軍頭。

馬周的這篇奏章是一個孤本存放在長安有司官庫中,因爲年代太過久遠,前後關聯的文牘已經不知所蹤,李潼也不清楚朝廷最後對此是怎樣一個迴應和處理。但從後續關中府兵越演越烈的逃戶問題中,也能瞭解到當時的朝廷終究還是沒有大力禁絕。

眼下的國情較之貞觀時期已經大爲不同,已經不再是需要考慮要不要管理府兵逃戶的問題,而是徹底沒有了府兵軍戶可管。但馬周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困境,對於當下新兵制的建立仍然有著不小的借鑑意義。

兵役沉重的問題,李潼也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案。眼下朝廷雖然務在休養,但他也始終沒有放棄對四周外敵的各種攻伐設想,等到渡過這一段休整期,勢必要加大向外擴張的步伐。朝廷是必須要保證有足夠的常備武力,這一點絕對不可動搖。

眼下的他能夠想到的降低個體兵役強度的方案,就是儘可能的擴大兵源。像陝西道所組織的州縣團練,還有河北方面新建的漕兵,通過擴大預備役員的規模,儘量保障作戰人員的有序輪換。

至於說更加普遍的義務兵制,在大唐這種生產力環境下,是絕對做不到的。就算開了掛、點開科技樹,基層的組織力想要建立起來,也非一蹴而就,還要防備村霸鄉豪藉此滋生,從而破壞原本的鄉里行政結構與職能。

軍隊的資源兼併,從世兵制到募兵制的過渡本身就是在解決這一問題。兵員的組織與錢糧的撥付統統權歸中央,這個問題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至於退役的兵員如何維持生計,這一點故衣社倒是有插手操作的空間。

故衣社在半官方化後,李潼雖然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去仔細管理每一樁社務的進行,但也做出了一些指示,除了基本的救濟互助職能保留下來之外,他還授意故衣社開展一些方技培訓,教授那些退伍老兵及其家眷們一些經濟屬性更強的工藝技能,諸如養殖、紡織、造紙、陶鑄、木工、製茶等等。

如今朝廷對商貿與地區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重視,除了國中的龐大市場之外,還有周邊四夷衆多市場正快速開闢中,這也給手工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需求。

因爲擔心重工傷農,所以對於民間的工藝生產力開放到哪一步,朝廷之內還存在著許多爭議。

但軍士人員由於家庭勞動力不足,在農耕方面本就擁有著天然的劣勢,專注培養他們的工藝技能,既能保障他們的生計問題,也能滿足國中商貿的旺盛需求,同時還能緩解普遍的人地矛盾,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這些相關的政策,都是需要長期的執行推廣,才能獲得一定的基礎與成效。至於維持當下的軍隊規模,解決軍士們前途無望、榮譽缺失的問題,武舉正好可以補足這一環節。

藉著豁免開元以前軍戶逃亡這一時機,公佈開設武舉的政令,李潼內心裡當然還是希望能夠儘可能多的將原本軍籍人員保留下來。他將武舉的參與條件設定爲軍戶專屬,也是增強這一羣體的榮譽感,確保他們的政治權益。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參軍都意味著更大的責任與風險。本身不能從事基本的農事勞作,已經讓他們各自家庭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處於劣勢,但若要做到普遍補償,哪怕後世物資充盈的時代都是一個頗爲沉重的負擔。那麼適當加強他們的上升渠道,對於他們也是一種回報。

所以對於武舉,李潼並不打算設定太高的標準,非要選出郭子儀那種存亡續斷的不世名將才肯罷休,而是類似於轉業安置的一種考覈,儘量將軍隊中的優秀人才保留在統治結構之中。

因此在制定武舉官職的時候,除了基本的邊戎與宿衛之外,一些州縣佐官與流外胥員也被納入了進來。

0263 娘子隨戲0036 身不由己0389 鄭女文茵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072 天賦異稟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039 羅網常設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246 細憐閒庭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350 艱難皇嗣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270 兵入武氏邸0279 飛錢承兌0224 名寺可藏重兵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049 莫厭金盃酒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399 行驛命案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057 命途何艱難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236 蜀商楊麗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030 百騎軍士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083 途窮生戾氣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033 雕蟲與公賞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108 等你長大0099 宰相危矣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046 京華遊仙窟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076 祈求長生0029 李氏爲上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268 薰蕕不同器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067 協律頌今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447 嵩陽道大總管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308 吾皇萬萬歲0265 順水推舟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
0263 娘子隨戲0036 身不由己0389 鄭女文茵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072 天賦異稟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039 羅網常設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592 諸族姝色,惟王擷取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246 細憐閒庭0352 姿容趣淺,率真可愛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350 艱難皇嗣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270 兵入武氏邸0279 飛錢承兌0224 名寺可藏重兵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049 莫厭金盃酒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399 行驛命案0448 魏王歸世,闊坊造邸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425 禍延深宮,三思殺女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057 命途何艱難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236 蜀商楊麗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165 一日三敕,高授麟臺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030 百騎軍士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600 謀婚貴女,先靈安息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083 途窮生戾氣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033 雕蟲與公賞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888 一藤之瓜,優劣分明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108 等你長大0099 宰相危矣0569 可汗暴虐,蘸血食餅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046 京華遊仙窟0625 頓兵海東,入定九曲0076 祈求長生0029 李氏爲上1029 故人相見,情勢非昨0268 薰蕕不同器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067 協律頌今0369 諸武爭位,建安得籌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1027 勢難相忍,各自修行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447 嵩陽道大總管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422 二王反目,三思拜相0837 若不歸坊,家恐不家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308 吾皇萬萬歲0265 順水推舟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元市| 陇川县| 侯马市| 麦盖提县| 泽库县| 广南县| 深圳市| 德格县| 丹棱县| 桑日县| 宁德市| 和顺县| 孟连| 屏边| 嘉鱼县| 镇雄县| 珲春市| 饶平县| 灵武市| 维西| 青浦区| 安阳县| 贞丰县| 克东县| 玛沁县| 密云县| 崇仁县| 余庆县| 育儿| 合江县| 广汉市| 观塘区| 河北区| 镇赉县| 南丰县| 华蓥市| 南木林县| 贺兰县| 顺义区| 元谋县| 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