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2章 維新與革命

四通的店員們見慣了專程來上海灘開洋葷的土財主,這些土財主一臉的好奇,進了城,兩隻眼睛都不夠使,更搞不懂上海的人情世故,總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店員們早已見慣不奇。所以,周憲章和郭二桿四處打探消息,店員們對於二人的提問,總是有問必答,熱情洋溢。

上海又是大清國現(xiàn)代傳媒業(yè)最爲發(fā)達的地區(qū)。這裡不僅有洋人辦的報刊,不少大清國的商人也在上海辦報,各種報刊數(shù)量繁多。在大清國,報紙是個新鮮東西,報刊上的主要內(nèi)容,以花邊新聞居多,內(nèi)中夾雜著少量政治言論,但數(shù)量極少,也沒有什麼深度。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都沒有認識到報紙巨大的輿論引導作用,所以官府對於報刊並不禁止。

通過報紙和各路小道消息,周憲章漸漸瞭解到了家人和章軍弟兄們的近況。

朝廷已經(jīng)爲周憲章和郭二桿辦了國葬,這就是說,在大清國,他們兩個已經(jīng)成了死人。

趙巧兒沒住在北京,而是和秦氏老太太、柳英淑一起回到了老家趙家廟,那裡是張作霖的地盤,有張作霖護著,倒也安全。

周憲章暗暗讚歎趙巧兒有見識,這要是換了一般的女人,往往會眷戀北京城的好日子,不願意回到那個東北窮村子裡,趙巧兒不僅離開了北京,而且,連誥命都不要了,毫不留戀到手的富貴。趙巧兒不愧是周憲章的老婆,她知道,留在北京沒什麼好果子吃。

章軍的其他弟兄們也是各有前程。慈禧太后最怕周憲章,只要周憲章死了,她也不太爲難章軍弟兄。況且,剛剛打完一仗,大清國百廢待興,光緒皇帝受到康有爲的影響,決心變法維新,章軍弟兄們都是軍事人才,光緒皇帝也需要這些人才幫助他完成維新大業(yè),所以,各方面極力維護。

周憲章最擔心的是吳佩孚。

吳佩孚是他的生死兄弟,當初,慈禧太后下令剿滅章軍的時候,曾經(jīng)說過,章軍所有人都可以赦免,只有周憲章、那哈五和吳佩孚三人不赦。後來,當葉志超解決掉朝鮮的章軍後,吳佩孚率部拒不繳械投降,與五萬清軍對峙,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慈禧太后必然對吳佩孚恨之入骨。

那哈五是皇叔,皇帝必然會想方設(shè)法保護。而吳佩孚卻是勢單力孤。按照朝廷的任命,章軍的絕大多數(shù)弟兄都留在北方,只有吳佩孚被朝廷任命爲福州總兵,孤懸於偏遠的福建地區(qū)。朝廷孤立吳佩孚的意圖極爲明顯。

果然,各方消息顯示,吳佩孚與朝廷又幹上了。

按照朝廷的旨意,吳佩孚前往福州上任,只能是孤身前往,手下的兩千多官兵,交與朝鮮總理大臣葉志超,由葉志超負責予以遣散。

在章軍的四個團一個直屬營當中,直屬營經(jīng)過旅順一戰(zhàn),所剩無幾,剩餘部隊留在了旅順,編入李國革的部隊,對朝廷不構(gòu)成威脅。第二團一部分跟著賴傳武去了豐臺大營,一部分跟著那哈五去了天津。第三團在張勳的率領(lǐng)下,全團都留著辮子,朝廷最爲放心。第四團都是朝鮮人,留在朝鮮,對大清國也沒有威脅。只有吳佩孚的第一團,朝廷最不放心,下令遣散。

而吳佩孚拒絕執(zhí)行朝廷的命令,要求帶著部隊去福建。而第一團的官兵們,也擔心朝廷秋後算帳,堅決不同意遣散。一旦被朝廷遣散,大傢伙就只能等著挨宰了。這個團在平城,又與葉志超的部隊劍拔弩張。

最後,還是銘字軍統(tǒng)領(lǐng)劉盛休出面說合,第一團不予遣散,而是分成兩部,吳佩孚帶著一個營的部隊八百人,前往福州上任,剩下的,全部留在朝鮮,與樸永烈的部隊合併,駐守平城,停止使用章軍番號。

這個折衷建議,得到朝廷和吳佩孚雙方的認可。

周憲章聽到這個消息,也是大大鬆了一口氣。

他最擔心的就是,吳佩孚被解除了武裝。現(xiàn)在,吳佩孚手裡還有八百人,這足以保證他的安全。

現(xiàn)在,吳佩孚正在朝鮮整編隊伍,大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隊伍整編完成後,啓程經(jīng)過鴨綠江,從東北行軍前往福建,路途上至少還有一個月,到達福州的時間,應(yīng)該在一個半月之後了。

這一個半月之內(nèi),周憲章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隱伏在上海,等待吳佩孚上任。

好在手裡還有些銀子,兩人倒也衣食無憂。

一轉(zhuǎn)眼,二十天過去了,有消息傳來,吳佩孚已經(jīng)帶著人馬,走到了河南,按照這個速度,還有半個月,應(yīng)該能到達福州。周憲章和郭二桿開始準備啓程,前往福州與吳佩孚匯合。

這天晚上,周憲章一個人呆在房間裡看書。郭二桿一個人還在外面打零工。

現(xiàn)上海是個國際化大都會,洋貨豐富,從珠寶到日用品,店鋪林立,琳瑯滿目。周憲章對這些東西都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只有一樣——洋書。

十九世紀末,大清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意識到,中國與西方列強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不僅僅在於技術(shù)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在於思想意識和價值體系上的差距。從洋務(wù)運動開始,一些知識分子開始有意識地翻譯西方經(jīng)典著作,曾國藩開辦金陵譯書局,系統(tǒng)地引進西方著作。甲午戰(zhàn)爭之後,國內(nèi)有識之士更是掀起了翻譯西方論著的高潮,其中,譯著最爲豐富的,就是時任北洋武備學堂教習的嚴復。

上海因爲有英國人的租界,開放程度最高,得風氣之先,翻譯活動最爲興盛,從小說詩歌,到經(jīng)濟軍事,各種西方書籍最爲豐富。周憲章見到這些譯著,如見珍寶,不惜銀兩,大量購買,他所購買的書籍,主要是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方面,從赫胥尼的《天演論》、盧梭的《財富論》,到各種名家著述的政治學、軍事學,不一而足。他的房間裡,儼然成了一個圖書館。周憲章整日如飢似渴地閱讀,足不出戶。

兩人原本就是坐吃山空,買書的錢,成了一個巨大的負擔。這一個多月,光買書就化了兩百塊大洋,剩下的吃吃喝喝,包括住店,所剩無幾。沒奈何,郭二桿只好跑出去拉黃包車,撰些零用錢,貼補生活。那郭二桿倒也有的是力氣,這拉黃包車的活路,倒也很適合他。這一份苦力活,讓他把上海的大街小巷搞得一清二楚,儼然成了一個上海通。

郭二桿下苦力賺錢貼補生活,這讓周憲章很是過意不去,也想出去謀一份差事。卻被郭二桿攔住了,郭二桿說告訴周憲章,他的身份是少爺,如果跑出去下苦力,會被人看出破綻來,要是走漏了風聲,大爲不妙。

周憲章無奈,只得在客棧裡扮少爺。

這段時間,通過讀書,周憲章的思想意識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開始逐漸意識到,國家的落後、朝廷的腐朽、軍隊的虛弱、經(jīng)濟的貧困,不是技術(shù)問題,而是一個體制問題!

大清國的皇權(quán)政治,已經(jīng)不適合於這個時代。

洋務(wù)派僅僅想通過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shù)來擺脫貧困落後局面,是行不通的。康有爲等人提出的維新變法,試圖通過有限政治體制改革來改變中國,似乎是一個合理的出路。

不過,周憲章也隱隱聽到過,還有一些人不同意康有爲的思路,他們的思想更爲激進,那就是徹底推翻皇權(quán),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兩千年的君主專制,實現(xiàn)共和,這些人自稱革命黨,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名叫孫文!這個人現(xiàn)在不在中國,而是在美國的檀香山。

維新派的觀點是,皇權(quán)政治固然可惡,但是,中國的皇權(quán)政治延續(xù)了兩千年,驟然中斷,百姓和官僚恐怕都難以接受,國家很可能因此而陷入大亂,國家和百姓,都將爲此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就象明朝末年那樣,遍地烽煙,殺人如麻。

而革命黨人則認爲,大亂沒有什麼不好。大亂之後纔有大治。中國兩千年皇權(quán)積弊已久,如同一間行將倒塌的大廈,根基已經(jīng)徹底腐朽了,僅僅是簡單的修修補補,無濟於事。只有推倒重來,在廢墟上重建大廈。

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思路,究竟哪一個更好,周憲章一時也沒有主意。

周憲章正在挑燈夜讀,郭二桿帶著一身臭汗,推門而入。

周憲章拿起桌上的懷錶,看了看,那是珍妃娘娘送給他的。

指針指到了凌晨2點。平日裡,郭二桿晚上都是守在大樂門舞廳外面,舞廳十點半散場,舞女舞客們回家,生意特別好,過了十二點,過了十一點,基本上就沒有生意了,所以,郭二桿一般都是在十二點左右回到客棧。

而今天,他晚了兩個小時。

“二桿,今天怎麼這麼晚?趕緊去吃點東西,早點歇著。”周憲章說道。郭二桿回來晚了,周憲章也不是太在意,只是怕他太累。

郭二桿卻是站在沒動。

第177章 血河第218章 強拆第184章 南北夾擊第35章 完敗!第68章 剷除異己第173章 一命還一命第39章 最後的晚餐第20章 殉國第100章 改編第235章 聯(lián)合聲明第49章 舉棋不定第85章 辮子露餡第60章 驪鐵第182章 屠城第27章 格格在洗澡第240章 騰飛(二)第116章 七星黑旗第76章 奸細第59章 鐵甲鉅艦第35章 完敗!第130章 斷指第250章 渡江第146章 陣眼第174章 鄭成功第二第114章 巧蕓館第161章 神槍第241章 洞房第2章 大本營第115章 定武軍第31章 士兵的尊嚴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244章 女人造反第193章 尷尬人第85章 神槍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95章 倖存者與捕獵者第227章 生孩子的秘密(二)第47章 高麗女人第176章 陌生的炮口第34章 乃木希典第160章 賭博第128章 奪權(quán)(二)第204章 愚蠢的代價第9章 吃糧當兵第113章 兩張牌第153章 蹂躪的狂想者第58章 事情沒完第10章 強行結(jié)拜第9章 吃糧當兵第192章 惡性競爭第19章 國宴第61章 出殯第72章 維新與革命第69章 青幫大佬第262章 歷盡劫波第199章 刺客第46章 和平初現(xiàn)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205章 倒逼第158章 乞命第136章 戰(zhàn)爭重負第155章 粟祭第77章 煮熟的鴨子第187章 震方炮臺第248章 監(jiān)軍第126章 觀戰(zhàn)第171章 偷吃馬料的賊第211章 二爺張作霖第194章 舊事重提第188章 武進盛家第186章 進攻!第251章 中了埋伏第5章 放空槍第70章 生命代價第205章 倒逼第101章 遠去的硝煙第23章 靠山走了第216章 結(jié)拜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19章 十三衙門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73章 風塵女子第100章 改編第62章 革命黨第109章 千里迢迢第147章 白鹿寨第121章 出征第125章 海上決鬥第259章 敗將第21章 惡戰(zhàn)序幕第132章 叛亂者第70章 決絕第128章 奪權(quán)(二)第76章 奸細第114章 巧蕓館第53章 合力第262章 歷盡劫波第146章 陣眼第180章 從元老到罪人第72章 維新與革命
第177章 血河第218章 強拆第184章 南北夾擊第35章 完敗!第68章 剷除異己第173章 一命還一命第39章 最後的晚餐第20章 殉國第100章 改編第235章 聯(lián)合聲明第49章 舉棋不定第85章 辮子露餡第60章 驪鐵第182章 屠城第27章 格格在洗澡第240章 騰飛(二)第116章 七星黑旗第76章 奸細第59章 鐵甲鉅艦第35章 完敗!第130章 斷指第250章 渡江第146章 陣眼第174章 鄭成功第二第114章 巧蕓館第161章 神槍第241章 洞房第2章 大本營第115章 定武軍第31章 士兵的尊嚴第181章 三崎之死第244章 女人造反第193章 尷尬人第85章 神槍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95章 倖存者與捕獵者第227章 生孩子的秘密(二)第47章 高麗女人第176章 陌生的炮口第34章 乃木希典第160章 賭博第128章 奪權(quán)(二)第204章 愚蠢的代價第9章 吃糧當兵第113章 兩張牌第153章 蹂躪的狂想者第58章 事情沒完第10章 強行結(jié)拜第9章 吃糧當兵第192章 惡性競爭第19章 國宴第61章 出殯第72章 維新與革命第69章 青幫大佬第262章 歷盡劫波第199章 刺客第46章 和平初現(xiàn)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205章 倒逼第158章 乞命第136章 戰(zhàn)爭重負第155章 粟祭第77章 煮熟的鴨子第187章 震方炮臺第248章 監(jiān)軍第126章 觀戰(zhàn)第171章 偷吃馬料的賊第211章 二爺張作霖第194章 舊事重提第188章 武進盛家第186章 進攻!第251章 中了埋伏第5章 放空槍第70章 生命代價第205章 倒逼第101章 遠去的硝煙第23章 靠山走了第216章 結(jié)拜第31章 恩威並重第119章 十三衙門第133章 爲親家母報仇第73章 風塵女子第100章 改編第62章 革命黨第109章 千里迢迢第147章 白鹿寨第121章 出征第125章 海上決鬥第259章 敗將第21章 惡戰(zhàn)序幕第132章 叛亂者第70章 決絕第128章 奪權(quán)(二)第76章 奸細第114章 巧蕓館第53章 合力第262章 歷盡劫波第146章 陣眼第180章 從元老到罪人第72章 維新與革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南雄市| 鄂伦春自治旗| 富锦市| 西畴县| 确山县| 凌源市| 青神县| 区。| 双流县| 宁化县| 阿拉善右旗| 吉安市| 秦安县| 东山县| 天全县| 汝州市| 华亭县| 福安市| 桦川县| 张掖市| 含山县| 东阿县| 宁阳县| 惠来县| 桑植县| 长宁区| 巨鹿县| 天津市| 邵东县| 泽州县| 鲜城| 周至县| 黔西县| 怀化市| 饶河县| 临汾市| 茶陵县| 搜索| 龙南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