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他們一邊在催馬加速,一邊掏出了手弩來,對著後邊的敵人大軍射了過去。後面的騎兵是追著石磊在跑,很有點主動迎上了石磊他們的箭枝的意思,對敵人來說箭枝的速度更快了,飛行距離更短了,中上這麼一傢伙,造成的傷害自然也就變大了不少。
而他們射出的箭卻是相反的,想追上石磊他們都不太容易。眼瞅著自己的同僚不時有人倒下,敵人卻在前面優(yōu)哉遊哉的跑著,這就讓他們更是惱火不已。因此幾萬大軍依然在後邊,邊怒罵著邊緊追不捨,很有點不殺石磊他們誓不罷休的樣子。
來到前面一座小山上,石磊和薛氏哥倆的手下全都一分兩半,在山頭那成扇面打開,給後軍送上一陣箭雨,放挺了不少敵人後,在下山的路上,也徹底的分到了兩邊,從原本正對的下山路兩邊繞了過去。
可後邊的敵軍,顯然不知道石磊他們這麼做的用意所在。眼瞅著和石磊他們的距離減少了一截,還以爲經(jīng)過一陣拼殺以後,石磊他們的戰(zhàn)馬體力先跟不上了。看到了圍殺敵人的希望,這些吐谷渾騎兵更是加足馬力飛奔而下。
然後就是好一陣的人仰馬翻。仔細聽的話,還能時不時聽到“咔嚓,咔嚓”的聲音,都是那些倒黴的騎兵飛出去以後,脊椎或者乾脆就是脖子折斷的聲音。
這個速度飛出來摔都摔死了,更何況再這麼折上一下,直接就死透氣了。後邊剎不住車的騎兵們,還在一個勁的提速呢,完全沒搞明白前面的同袍都經(jīng)歷了什麼,自然也都變成了滾地葫蘆,鋪滿了一地。
這時候再去看那片半山腰上的草地,其實早早的就被安放了很多用特種絲線做成的堅韌絆馬索,這些絲線的顏色太不顯眼了,不近距離的仔細找,根本發(fā)現(xiàn)不了它們的存在。
而且放置在這個位置,簡直是缺德冒煙的,半山坡上根本就停不下來啊,這些玩命加速的騎兵們,自然就華麗麗的撲街了。
而石磊他們肯定早就知道這片要命的陷阱帶的位置,所以早早的就選擇了繞開來,還順便把後邊的大軍給坑了進去。
之前的射箭,更多的就是爲了勾搭後邊的敵軍的,生怕他們追得慢了,撲的不夠慘,結(jié)果他們的這番挑釁,果然很見效果,那些暴脾氣的吐谷渾勇士們,這會基本都變成了空中飛人,然後一傢伙就撲死了。
直到前面的騎兵靠著人馬的屍體,把整塊區(qū)域都鋪滿了,蓋住了那些強悍的絆馬索,後邊的敵軍也意識到了陷阱的存在,這纔不至於繼續(xù)上演馬失前蹄的好戲。
不過這下他們更是恨死石磊他們了,哪怕已經(jīng)看到了大唐的軍陣,也不耽誤他們砍死石磊那幫人的決心。反正唐軍本來就是要一併砍死的,如今不過是變成了正面決戰(zhàn)而已,用幾萬騎兵對付幾萬步兵,看上去還是比較有優(yōu)勢的。
正好靠著下坡的速度優(yōu)勢,把馬速提高了不少,這時候乾脆的直衝敵軍的本陣,殺透大唐的中軍好了,這可是潑天的功勞,竟然自己送上門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這仗必須打得。
在各部名王的呼喝下,在飛奔的過程中,吐谷渾騎兵們又重新結(jié)成了一個算不上嚴謹?shù)年噭荩n著大唐軍陣就衝了過去。
顯然他們還是低估了唐軍的準備,石磊曾經(jīng)拿出來的,可不只是絆馬索這麼一點東西,看似廣闊的唐軍陣前,其實同樣有不少專門給他們準備的小物件。
比如永遠有一面朝上的鐵蒺藜,用類似洛陽鏟的東西,弄出的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小型陷馬坑,戰(zhàn)馬一個不慎踩進去,少不了就是個骨斷筋折的下場,背上的騎兵,肯定也是要跟著倒黴的。
在又一次的人仰馬翻中,吐谷渾騎兵的速度,不得不降了下來,然後迎接他們的,就是唐軍步卒們成片成片,如烏雲(yún)一般壓過來的箭枝。
唐軍的所有兵士,基本都有一手不錯的箭術(shù),尤其是在這種鋪天蓋地的覆蓋射擊之下,大唐在制弓技術(shù)上的優(yōu)勢,被充分的發(fā)揮了出來,射程比之吐谷渾騎兵,那幾乎只能抵近射擊的可憐騎弓強得多了。
好不容易頂著巨大的傷亡,和不斷壓下的箭雨,靠近了大唐軍陣跟前,滿以爲終於可以大開殺戒了,結(jié)果迎接他們的,又是如林的槍陣。
幾米長的加長大槍,被那些雄健的關(guān)中漢子牢牢的扶在手中,後邊抵在了地上,擺成了最合適的角度,給予對手迎頭痛擊。
唐軍雖然還不能做到全軍騎兵化,但是一直重視戰(zhàn)馬培養(yǎng)的他們,保證所有的戰(zhàn)兵都騎馬趕赴戰(zhàn)場還是問題不大的。
尤其是這些重步兵,都是到此地集結(jié)好以後,才慢條斯理的穿好盔甲,等到敵人臨近了才舉起長槍,以逸待勞之下,體力格外的充沛,就等著敵人抵近了,好方便他們的長槍進進出出的,給他們多開幾個透明窟窿。
敵人那稀稀拉拉的弓箭,哪怕能夠射到他們的身上,在他們防護嚴密的鎧甲面前,基本很難造成有效的殺傷。
而且都是老卒了,基本都能做到在弓箭面前面不改色,專心的進行著重複了無數(shù)次,已經(jīng)變成身體本能的刺殺動作,還盡是奔著敵人的要害去的。
雖然因爲騎兵強悍的衝擊力,槍兵陣營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不少的傷亡,但吐谷渾騎兵那看似無堅不摧的洪流,還是被生生的阻擋了下來,陷入了陣地戰(zhàn)的泥潭之中。
看到敵人的勢頭已經(jīng)不行了,槍兵的傷亡也到了一定界限,李靖果斷下令,是時候出動大唐步卒之中真正的頂尖精銳,爲唐軍闖下了赫赫威名的陌刀兵。
這些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關(guān)中壯漢,擁有著比普通重步兵更加強悍的身軀,一個個如同鋼澆鐵鑄一般,哪一個拿出來,哪怕放到中原腹地,別人都要讚一聲好一條漢子。
身板不比人熊哥仨差太多的鐵塔大漢,都算不得少數(shù),要不是有這樣的身板,也沒法負擔起他們身上,連武器在內(nèi)不下五十斤的裝備重量啊,更別說像他們一樣,邊揮動著陌刀,邊如牆而進了,普通人站那都要喊累的。
這陌刀長有七尺,也有八九尺長的,主要是各府自己負責鑄造,所以做出的形制上海略有差別,這玩意造價太高了,都由中央財政來負擔的話,怕也扛不住。
另外也要適應(yīng)不同身高的兵士使用啊,做不到完全統(tǒng)一的。但是刃長還是比較統(tǒng)一的,一般都是三尺,重量最少也有十五唐斤,絕對的重兵器。
這玩意可不是單純舉著刺的,而是和其他重兵器一樣,要靠腰力把它運轉(zhuǎn)起來。有些陌刀兵整個都會變成一個不停旋轉(zhuǎn)的刀輪一般,絕對是徹徹底底的戰(zhàn)場絞肉機。只要被刀光掃到,肯定是人馬皆碎的下場,堪稱擋者披靡。
連自家的步卒,都得麻溜的給他們騰出空來,免得被擦到,這纔是真正的挨著即傷,碰著就亡,真真的戰(zhàn)場利器。
陌刀陣一出,基本上就到了最後收官階段了,要麼就是唐軍陷入重圍,需要決死;要麼就是唐軍想要擴大戰(zhàn)果,給對手最強一擊,顯然現(xiàn)在是唐軍佔據(jù)了上風,陌刀兵根本就是出來收割敵人的性命的。
另一邊的石磊他們繞了一圈,也和本陣中的騎兵隊伍匯合了,隨時準備出擊,去給敵人最後一擊。或者乾脆瞅準機會,幹銜尾追殺的好活,出去搶人頭搶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