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

卻說次日清晨,他夫妻三個還不曾出臥房,那長姐兒早打扮的花枝招展過來叩謝二位奶奶昨晚賞的吃食。他進門不曾站住腳,便匆匆的到了東里間兒,見花鈴兒、柳條兒纔在南牀上放梳妝匣兒,他便問:“二位奶奶都沒起來呢麼?”兩個丫鬟這個合他點點頭兒,那個卻又合他搖搖手兒。他正不解,便聽何小姐在屋裡咳嗽,叫了聲:“來個人兒啊。”花鈴兒答應一聲,忙去打起臥房簾子來,只見何小姐穿著件湖色短綢衫兒,一手扣著胸坎兒上的鈕子,一手理著鬢角兒,兩個眼皮兒還睡得楞楞兒的,從臥房裡出來。見了他,便低聲兒合他笑道:“敢則你都打扮得這麼光梳頭淨洗臉兒的了,我們今兒可起晚了!”他見大奶奶低言悄語的說話,便知爺還不曾睡醒。一面謝奶奶昨日賞的吃食,一面也悄說道:“奶奶別忙,早呢,老爺、太太都沒起來呢。太太昨兒晚上就說了,說爺合二位奶奶家裡外頭都累了這麼一程子,昨兒又整整的忙了一天。太太還說自己也乏了,今兒要晚著些兒起來,爲的是省了爺、奶奶趕碌的慌,吩咐奴才叫辰初二再請呢。”

何小姐一面漱口,便叫人搬了張小杌子來,叫他坐下。他且不坐下,只在那裡幫著花鈴兒放漱口水,揭刷牙散盒兒,遞手紙。恰好華嬤嬤從外頭託進一蒲包兒玫瑰花兒來,他見了,從摘花盤兒裡拿起花簪兒來,就蹲在炕沿兒跟前給大奶奶穿花兒。何小姐又叫柳條兒說:“把你奶奶的菸袋拿一根來,給你姑姑裝袋煙。”他忙道:“你等等兒,讓我先過去見見奶奶去。”說著,站起就往那屋裡跑。何小姐忙道:“你回來罷,他一會兒橫豎也到這兒梳頭來,你在這兒等著見罷。”他一聽,料是大爺在那屋裡歇,便不好過去。一時,柳條兒裝了煙來,他穿好了花兒,便坐在那小杌子兒上啐著菸灰兒,說起昨日老爺、太太怎麼喜歡,又說:“這都是爺、奶奶的孝心,奴才們的造化。”何小姐一面通著頭,也合他一答一合的談。

他談著,看了看鐘,便合柳條兒說:“你也該請起奶奶來梳頭了。”才說著,便聽得張姑娘低聲兒叫人。他聽了聽,那聲音好像也在這邊臥房裡,正待要問,果見柳條兒走到那個曲尺-子跟前,隔著簾兒說:“奶奶叫奴才呀?”只聽張姑娘問道:“我這副腿帶兒怎麼兩根兩樣兒呀?你昨兒晚上困的糊里糊塗的,是怎麼給拉岔了?”柳條兒道:“昨兒晚上是奶奶自己歸著的,奴才沒動啊,怎麼會拉岔了呢?不然奴才另拿出一副來奶奶先換上罷。”張姑娘還沒及答應,何小姐這裡聽了,自己伸出小腳兒來看了一眼,不禁笑道:“柳條兒呀,叫你們奶奶先那麼將就著紮上,回來再說罷。我腳上這副也是兩樣兒呀!”便聽張姑娘在屋裡“嗤”的笑了一聲,不大的工夫,柔著雙眼睛也從這邊臥房裡出來,見了長姐兒,說道:“喲,敢是你在這兒呢!虧得是你,你瞧……”才說得“你瞧”兩個字,他早明白了。一面又謝這位大奶奶昨晚的賞吃食,一面說道:“本來呀,二位奶奶一天到晚這是多少事!上頭應酬著幾位老家兒,又得張羅爺,那兒還能照應到這些零碎事兒呢!”二位大奶奶不覺被他恭維的大樂。

何小姐一時通完了頭,轉過身來要洗臉,他忙著又上去替挽袖子,恰一眼看見大奶奶的汗塌兒袖子上頭蹭了塊胭脂,便笑問道:“喲,奶奶這袖子上怎麼了?回來換一件罷,不然看印在大衣裳上。”何小姐低頭看了看,說:“可不是,這又是我們花鈴兒乾的。我也不懂,疊衣裳總愛叼在嘴裡疊,怎麼會不弄一袖子胭脂呢?瞧瞧,我昨兒早起才換上的,這是甚麼工夫給弄上的?”花鈴兒只不敢言語。張姑娘道:“姐姐別竟說他一個兒,我們柳條兒也是這麼個毛病兒。不信,瞧我這袖子,也給弄了那麼一塊。”說著,揪著只汗錐袖子,翻來覆去找了半天,只找不著。自己“嗯”了一聲,又瞧了瞧那袖子上沿的絛子,不禁笑著問何小姐說:“姐姐,你老人家別是把我那件抓了去穿上了罷?”何小姐道:“這都是新樣兒的!你穿得好好兒的衣裳,我怎麼會抓了來穿上呢?”說著,又拉著自己穿的那件看了看,可不是人家那件嗎!不由得也“嗤”的一聲道:“我說只覺著這領子怪掐的慌的呢!真個的,今兒也不知是怎麼了,鬧的這麼亂糟糟的!”說完,兩個人只對瞅著笑。長姐兒聽了這話,就排揎起花鈴兒、柳條兒來了,說:“你們倆瞧說罷,你們又該著抱怨姑姑的嘴碎了。大凡主兒貼身兒的東西,全靠咱們當丫頭的經心;要都像你們倆這麼當差使,不用說了,明兒個各人把各人的主子認岔了還不知道呢!”一陣數落,數落得倆傻丫頭只撅著個嘴。

正說著,公子也憋著一腦門子的困,-著雙鞋兒從臥房裡出來,看見長姐兒在這裡,笑道:“-,這麼早就有客來了!”

長姐兒見大爺出來,連忙站起來,把菸袋順在身旁,只規規矩矩的說了句:“爺起來了。”此外再沒別的散碎話,還帶管低著雙眼皮兒,把個臉兒繃得連些裂紋兒也沒有。

這個當兒,張姑娘又讓他說:“你只管坐下,咱們說話兒。不則……”他便說道:“請二位奶奶梳頭罷,鍾也待好打辰初了,奴才得過去了。”說著,把手裡的菸袋遞給柳條兒,還說:“你可給奶奶吹乾淨了再收。”說罷,這才甩著雙寬袖口兒,咯噔著兩隻小底托兒,得意洋洋的去了。

列公,看了長姐兒這節事,才知聖人教人無微不至。聖人曾有兩句話,說道是:“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長姐兒此來,雖不知他心裡爲著何來,只就面子上看,昨晚二位奶奶只不過分惠些吃食,今日便雞鳴而起,親到寢門來謝,君子亦曰知禮。不想他一片求全好意,忽然被個燕北閒人誤打誤撞的捉住,藉此就斡旋了他那“一宿無話”四個字有餘不盡的文章,倒顯得長姐兒此來,來得似乎覺道未免有些不大那個。這豈不就叫作“不虞之譽,求全之毀”?然則譭譽之來,毫無定評,卻叫人從那裡自愛起?斯其故惟聖人知之,故誡人曰:“吉兇悔吝生乎動。”

書中按下閒話,再講正文。卻說安公子自點了翰林,丟下書本兒,出了書房,只這等撒和了一向,早有他那班世誼同年,見他翩翩豐度,藹然可親,都願意合他親近。住了今日這家請宴會,便是明日那個請閒遊,把個公子應酬得沒些空閒。他看了看,所謂外間這車馬衣服、亭臺宴飲的繁盛,其風味也不過如此。便想到自己眼下雖然交過這個讀書排場,說不得“土不通經,不能致用”;但是通經而不通史,也不過作一個“朝廷不甚愛惜之官”。便是通經通史,博古而不知今,究竟也於時無補。要只這等合他雲遊下去,將來自己到了吃緊關頭,難道就靠寫兩副單條對聯、作幾句文章詩賦便好去應世不成?想到這裡,自己便把家藏的那些《廿二史》、《古名臣奏疏》以至本朝《開國方略》、《大清會典》、《律例統纂》、《三禮匯通》甚至漕運治河諸書,凡是眼睛裡向來不曾經過的東西,都搬出來放在手下,當作閒書隨時流覽。偶然遇著個未曾經歷無從索解的去處,他家又現供養著安老爺那等一位不要-饌的老先生可以請教。更兼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無論甚的疑難,每問必知,據知而答,無答不既詳且盡,並且樂此不疲。因此他父子就把這樁事作了個樂敘天輪的日行工夫,倒也頗不寂寞。公子從此胸襟見識日見擴充,益發留心庶務,這且不在話下。

一日,他闔家正在無事閒談,舅太太、張太太也在坐,只見家人晉升拿著一封信合一個手版進來,回說:“鄧九太爺從山東特專人來給老爺、太太賀喜,說還有點土物兒後頭走著呢,來人先來請安投信。”說著,便把那信合手版遞給公子送上去。

老爺一看,只見手版上寫著:“武生陸葆安”,便說道:“他家幾個人我卻都見過,只不記得他們的名姓,這是那一個?怎的又是個武生呢?”公子道:“這個就是九公那個大徒弟,綽號叫作‘大鐵錘’的。”老爺也一時想起來,說:“莫不是我們在青雲堡住著,九公把他找來演錘給我們看,看他一錘打碎了一塊大石頭的那人?”公子道:“正是。”老爺道:“這人倒也好個身材相貌。”公子道:“聽講究起來,這人的本領大的很呢。除了他那把大錘之外,躥山入水,無所不能。遇著件事,並且還著實有點把握,還不止專靠血氣之勇。”老爺點了點頭。

這個當兒,公子已經把那封信的外皮兒拆開,老爺接過來細看了看,那籤子上寫的“水心公祖老弟大人臺啓”一行字,說:“大奇,這封信竟是老頭兒親筆寫的,虧他怎的會有這個耐煩兒!”因拆開信看,只見裡面寫道是:

愚兄鄧振彪頓首拜上。

老弟大人安好,並問弟婦大人安好。大賢侄好,二位姑奶奶好,舅太太合二位張親家都替問好。敬啓者:彼此至好,套言不敘,恭維老弟大人貴體納福,闔府吉詳如意是荷。愚兄得見《金榜題名錄》,知大賢侄高點探花,獨佔鰲頭,可喜可賀!愚兄不勝可喜!

此乃天從人願,實系“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也,真乃可喜可賀之至!愚兄本當親身造府賀喜,因但有小事,難以分身,望其原諒。今特遣小徒陸葆安進京代賀,一切不盡之言,一問可知。

再帶去些微土物,千里送鵝毛,笑納可也。小婿、小女、二姑娘都給闔府請安。外有他等給二妹子並衆位捎去的東西,都有清單可憑。再問二妹子要大內的上好胎產金丹九合香,求見賜,不拘多少,都要真的,千萬千萬,務必務必,都交小徒帶回。順請安好不一。

愚兄鄧振彪再拜。吉日衝。

再:二位姑奶奶可曾有喜信兒否?念念!又筆。

後頭還打著“虎臣”兩個字的圖書,合他那“名鎮江湖”的本頭戳子。安老爺見那封信通共不到三篇兒八行書,前後錯落添改倒有十來處,依然還是白字連篇,只點頭歎賞。公子在一旁看了,卻忍不住要笑。老爺道:“你不可笑他。你只想他那個脾氣性格兒,竟能低下頭捺著心寫這許多字,這是甚麼樣的至誠!”說著,又看禮單。見開頭第一筆寫著是“鶴鹿同春”,老爺就不明白,說:“甚麼是‘鶴鹿同春’阿?”又往下看去,見是孔陵蓍草、尼山石硯、《聖蹟圖》、萊石文玩、蒙山茶、曹州牡丹根子,其餘便是山東棉綢大布、恩縣白麪掛麪、耿餅、焦棗兒、巴魚子、鹽磚。看光景,他大約是照著《縉紳》把山東的土產揀用得著的亂七八糟都給帶了來了,卻又分不出甚麼是給誰的。

老爺因命公子把那封信念給太太聽。公子將唸完,止剩得後面單寫的那行不曾念。這個當兒,金、玉姊妹也急於要看看那封信。公子見他兩個要看,便把信遞給他兩個,說:“九公惦著你們兩個的很呢,快看去罷!”何小姐自來快人快性,伸手就先接過去,公子說:“你先瞧這篇兒。”他一瞧見是問他兩個有喜信兒沒有,一時好不得勁兒,虧他積伶,一轉手便遞給張姑娘,說:“妹妹你瞧,這是倆甚麼字?”說著遞過去,回身就走。張姑娘不知是計,接過去才瞧得一眼,便扔在桌子上,說:“瞧這姐姐!”也躲了,合何小姐湊在一處。

倆人卻只羞得緋紅了臉,低頭而笑。安太太看了不解,忙拿起那信來看了看,說:“這也值得這麼個樣兒!”因把鄧九公問他兩個有無喜信的話告訴了舅太太、張太太,又合他姊妹說道:“這可真叫人問得怪臊的!也有倆人過來這麼二三年了,還不給我抱個孫子的!瞧瞧人家尋胎產金丹來,想必是褚大姑娘有了喜信兒了。”舅太太也說:“真個的呢。”一句話不曾說完,張太太發了議論了,說:“親家,那可說不的呀!這是有個神兒在神兒不在的事兒,誰有拿手哇?”好端端的話被這位太太一下註解,他姊妹聽著益發不好意思。

說話間,安老爺便要了帽子,出去見那個陸葆安。一時進來,只見他頂帽官靴,也穿著件短襟紗袍兒,石青馬褂兒,雖說是個武生,舉動頗不粗鄙。外省的禮兒沒別的,見面就只磕頭,那陸葆安見了安老爺,就拜下去。安老爺不好還禮,只以揖相答。便讓他上坐,他那裡肯,說:“武生的師傅囑咐說,武生到了老太爺這裡,就同自己兒女一樣,不敢坐。”安老爺此時是滿肚子的“蓬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讓再讓三,他纔在一旁坐下。

安老爺先問了問鄧九公的身子眷口,陸葆安答說:“他老人家精神是益發好了。打發武生來,一來給老太爺、少老爺道喜請安;二來叫武生認認門兒,說趕到他老人家慶九十的時候,還叫武生來請來呢。還說,他老如今不到南省去了,輕易得不著好陳酒,求老太爺這裡找幾壇,交給回空的糧船帶回去。不是也就叫武生買幾壇帶去了,說那東西的好歹外人摸不著。”安老爺連說:“這事容易。”因又問起褚一官並褚大娘子可有個得子的信息。陸葆安回說:“這倒不知”。

正說著,那拉東西的車輛以至挑的擡的都來了,衆家人帶著更夫一蕩一蕩往裡搬運。安老爺才知那禮單上的“鶴鹿同春”是他專爲賀喜特給找來的東海邊一對仙鶴、泰山上一對梅花小鹿兒,都用木櫳擡了來。一時張老也過來招呼,便同了那陸葆安到程師爺那邊去坐。安老爺這裡一面吩咐給他備飯款留,便進來看鄧九公那分禮。進得二門,見公子正隨著太太同許多內眷們圍著看那對鶴鹿。老爺於這些東西上,雖雅馴如鶴鹿也不甚在意,忙忙的進了屋子,只檢出那冊《聖蹟圖》來正襟危坐的看。

一時,內眷們也進屋裡來,一旁看著問長問短。老爺便從“麟現闕里”起,一直講到“西狩獲麟”,會把聖人七十三年的年譜講得來不曾漏得一件事蹟,差得一個年月。舅太太聽完了,說道:“我瞧我們這位姑老爺呀,真算得甚麼事兒都懂得,可惜就只不懂得甚麼叫‘鶴鹿同春”!”當下大家說笑一陣。安太太便把其餘的東西該歸著的歸著,該分散的分散,公子也去周旋了周旋那個陸秀才。那陸秀才當日住下,次日便告辭去料理他的勾當,約定過日再來領回信。安老爺閒中便給鄧九公寫了回信,太太也張羅打點給鄧家諸人的回禮,以至鄧九公要的東西,臨期都交那陸葆安帶回山東而去不提。

卻說安公子這個翰林院編修,雖說是個閒曹,每月館課以至私事應酬,也得進城幾次。那時又正遇烏克齋放了掌院,有心答報師門,提拔門生,便派了他個撰文的差使,因此公子又加了些公忙。緊接著又有了大考的旨意。這大考是京城有口號的,叫作:“金頂朝珠褂紫貂,羣仙終日任逍遙;忽傳大考魂皆落,告退神仙也不饒。”安公子已是一甲三名授過職的,例應預考,便早晚用起功來。正在不曾考試之前,恰好出了個講官缺,掌院堂官又擬定了他,題下本來便授了講官。

雖說一樣的七品官兒,卻例得自己專折謝恩。謝恩這日便蒙召見,臨上去,烏克齋又指點了他許多儀節奏對。及至叫上起兒去,聖人見他品格凝重,氣度春容,一時想起他是從前十本里第八名特恩拔起來點的探花,問了問他的家世學業,又見他奏對稱旨,天顏大悅,從此安公子便簡在帝心。及至大考,他又考列一等,即日連升五級,用了翰林院侍講學士,不久便放了國子監祭酒。這國子監祭酒雖說也不過是個四品京堂,卻是個侍至聖香案爲天下師尊的腳色。你道安公子才幾日的新進士,讓他怎的個品學兼優,也不應快到如此,這不真個是“官場如戲”了麼?豈不聞俗語云:“一命二運三風水。”

果然命運風水一時湊合到一處,便是個披甲出身的,往往也會曾不數年出將入相,何況安公子又是個正途出身,他還多著兩層“四積陰功五讀書”呢!

話休絮煩。卻說那時恰遇覃恩大典,舉行恩科會試。傳臚之後,新科狀元帶了一榜新進士到國子監行“釋褐禮”,恰好正是安公子作國子監祭酒。這釋褐禮自來要算個朝廷莫大的盛典,讀書人難遇的機緣。規矩:這日狀元、榜眼、探花率領二三甲進士到大成殿拜過了至聖先師,便到明輪堂參拜祭酒。那明輪堂預先要用桌子搭起個高臺來,臺上正中安了祭酒的公座,狀元率領衆人行禮的時候,先請祭酒上臺升座,然後恭肅展拜。從來“禮無不答”,除了君父之外,便是長者先生,也必有兩句慰勞;獨到了狀元拜祭酒,那祭酒卻是要肅然無聲安然不動的受那四拜。你道爲何?相傳以爲但是祭酒存些謙和,一開口,一擡手,便於狀元不利。因此這日行禮的時候,安公子便照這儀注,朝衣朝冠升到那個高臺正中交椅上,端然危坐的受了一榜新進士四拜,便收了一個狀元門生。偏偏那科的狀元又“龍頭屬老成”,點的是個年近五旬的蒼髯老者。安公子才得二十歲上下的一個美少年,巍然高坐受這班新貴的禮,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一時,釋褐禮成。

安公子公事已畢,算了算已經在城裡耽擱了好幾日了,看那天氣尚早,便由衙門徑回莊園,要把這場盛事稟慰父母一番。一路走著,想到這典禮之隆,聖恩之重,人生在世,讀書一場,得有今日,庶乎無愧。想著想著,忽然從“無愧”兩個字上想到“父母俱存”、“不愧不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君子有三樂”來,不由得一個人兒坐在車裡欣然色喜,自言自語道:“且住!記得那年我們蕭史、桐卿兩位恭人因我說了句‘吃酒是天下第一樂’,就招了他兩個許多俏皮話兒,叫我寫個‘四樂堂’的匾掛上,這話其實尖酸可惡!我一向雖說幸而成名,上慰二老,只是不曾得過個學差試差,卻說不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到了今日之下,縱說我這座國子監衙門管著天下十七省龍蛇混雜的監生,算不到‘英才’的數兒裡罷,難道我收了這個狀元門生合一榜的新進士,還算不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佔全了‘君子有三樂’不成?少停回家便把這話作樂他兩個一番,問問他兩個如今可好讓我吃杯酒,掛那個‘四樂堂’的匾?倒也是一段佳話。”

一路盤算,早到家門,進門見過父母,安老爺第一句便道:“好了!居然爲天下師了!”公子此時也十分得意,侍談了一刻,便過東院來。

一進院門,早見他姊妹兩個從屋裡迎出來,說:“恭喜收了狀元門生回來了!”公子道:“便是,我正有句話要請教。”

他姐妹也道:“且慢,我兩個先有件事要奉求。”公子道:“我忙了這幾日,纔得到家,你兩個又有甚麼差遣?”他兩個道:“且到屋裡再說。”

公子進得屋子,只見把他常用的一個大硯海、一個大筆筒都搬出來,研得墨濃,洗得筆淨,放在當地一張桌兒上,桌兒上又鋪著一幅絹箋,兩邊用鎮紙壓著,當中卻又放著一大杯酒。公子一時不解,問道:“這是甚麼儀注?”他姊妹兩個笑吟吟的一齊說道:“奉求大筆見賜‘四樂堂’三個大字。”公子斷沒想到從城裡頭憋了這麼個好燈虎兒來,一進門就叫人家給揭了!不禁樂得仰天大笑,說:“你兩個怎的這等可惡?”

因又點頭道:“這正叫作‘惟識性者可以同居’。”張姑娘道:“真個的,換了衣裳,爲甚麼不趁著墨寫起來呢?”公子道:“這卻使不得。且無論‘天道忌滿,人事忌全’,不可如此放縱;便是一時高興寫了掛上,倘然被老人家看見,問我何謂‘四樂’,你叫我怎麼回答?快收拾起來罷。”他姊妹二人也就一笑而罷。不想只他家這陣閨房遊戲,又便宜了燕北閒人,歸結了他“四樂堂”那筆前文。這話且按下不表。

卻說安老爺見兒子廁名清華,置身通顯,書香是接下去了,門庭是撐起來了,家中無可顧慮,自己又極清閒,算了算鄧九公的九旬大慶將近,因前年曾經許過他臨期親去奉祝,此時不肯失這個信,便打算藉此作個遠遊,訪訪一路的名勝,到他那裡並要多盤桓幾日,疏散疏散。商量定了,先在本旗告了個山東就醫的假,約在三月上旬起身。太太便帶同兩個媳婦忙著收拾行裝,又給老爺打點出些給鄧九公作壽的禮,無非如意、緞匹、皮張、玩器、活計等件,預備請老爺看過了好裝箱子。

老爺一看,便說:“‘君子周急不繼富’,這些東西九公要他何用?我送他的壽禮只用兩色,早已辦得停停當當了。一色是他向我要的壽酒,我已經叫人到天津酒行裡找了一百二十壇上好的陳紹興酒,便算祝他的花甲重周,已經從運河水路運了去了。那一色是我送他的壽文,便是我許他的那篇生傳。只這兩色薄禮,他足可一醉消愁,千秋不死,何須再備壽禮!”太太一聽這話,知道是又左下去了,不好搬駁,只得說:“老爺見得自然是,但是也得配上點兒不要緊的東西,才成這麼個俗禮兒呀。”便不合老爺再去瑣碎,自己就作主意配定了。又敷餘帶上了幾百銀於,防著老爺路上要使。隨叫進家人們來裝箱子,捆行囊。一切停當,老爺又託了張親家老爺、程師爺在家照料,並請上小程相公途中相伴。家人們只帶了樑材、葉通、華忠、劉住兒、小小子麻花兒幾個人,並兩個打雜兒的廚子剃頭的去;又吩咐帶上那個烏雲蓋雪的驢兒作了代步。此外應用的車輛牲口自有公子帶同家人們分撥,老爺一蓋沒管。到了起身這日,止不過囑咐了公子幾句話,便逍遙自在帶了一行人上路。

這一上路,老爺是身有餘閒,家無多慮,空拉著輛極舒服的咕咚咚太平車兒不坐,只騎著那頭驢兒,遇處名勝也要下來瞻仰,見個古蹟也要站住考訂,一日走不了半站,但有個住處,便“隨遇而安”。只這等磨去,離家三四天,才磨到良鄉。華忠有些急了,晚間趁空兒回老爺說:“回老爺,這走長道兒可得趁天氣呀,要不,請示老爺,明日趕一個整站罷。”

老爺也以爲無可無不可,次日便起了個早,約莫辰牌時分,早來到涿州關外打早尖。

卻說這座涿州城正是各省出京進京必由的大路,有名叫作:“日邊衝要無雙地,天下煩難第一州。”安老爺到得關廂,坐在車裡一看,只見那條街上,不但南來北往的車馱絡繹不絕,便是本地那些居民,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都穿梭一班擁擠不動。正在看著,一行車馬早進了一座客店。衆家人服侍老爺下了車,進店房坐下。大家便忙著鋪馬褥子,解碗包,拿銅旋子,預備老爺擦臉喝茶。

那個跑堂兒的見這光景是個官派,便不敢進屋子,只提了壺開水在門外候著。老爺這盪出來,是閒情逸致,正要問問沿途的景物,因叫跑堂兒的說:“你只管進來。”便問他道:“你這裡今日怎的這等熱鬧?”跑堂兒的見問,答說:“州城裡鼓樓西有座天齊廟,今兒十五,是開廟的日子,差不多兒都要去燒炷香,都是行好的老爺。”老爺聽得燒香拜佛這些事,便丟開不往下談。又問他說:“此地可還有甚麼名勝?”安老爺說話只管是這等字斟句酌,再不想一個跑堂兒的,他可曉得甚麼叫作“名勝”?只見他聽了這話忙接口道:“我的老爺,好話咧!大嚇人不氐模∫桓鎏炱胍,也有沒靈聖兒的?回來你老打了尖,就打那廟頭裡過,白瞧瞧那燒香的人有多少!

那廟裡頭中間兒是大高的五間天齊殿,接著寢宮,兩邊兒是財神殿、娘娘殿,後層兒是文昌閣,周圍七十二司。到了那個地方兒,吃喝穿戴,甚麼都買不短。廟後頭擺著十錦雜耍兒,前日還到了個瞧希希罕兒的,爲甚麼今兒逛廟的人更多了呢!”

老爺正覺他所答非所問,程相公那裡就打聽說:“甚麼叫作‘希希哈兒’?”跑堂的道:“這可真說得起活老了的都沒見過的一個希希罕兒,是磣大的一對鳳凰!”老爺聽了,不禁納罕,忽然又低下頭去,默默如有所思。早聽程相公笑嘻嘻的說道:“老伯,不麼我們今日就在此地歇下,也去望望鳳凰罷?”

華忠這橛老頭子是好容易盼得老爺今日要走個整站,此時師爺忽然又要看鳳凰,便說:“師爺信他們那些謠言,那兒那麼件事呢!”

不想程相公這話正合了安老爺的意思?你道爲何?原來這位老先生自從方纔聽得跑堂兒的說了句此地有鳳凰,便想道:“這種靈鳥自從軒轅氏在位鳳巢阿閣之後,止於舜時來儀,文王時鳴於岐山,漢以後雖亦偶然有之,就大半是影響附會。到了我大清,從前慶雲現、黃河清、瑞麥兩歧、靈芝三秀,這些嘉祥算都見過,甚至麒麟也來過了,就只不曾見過鳳凰。如今鳳凰意見在直隸地方,這豈不是聖朝一樁非常盛事!況且孔夫子還不免有個‘鳳鳥不至,吾已矣夫’之嘆;如今我安某生在聖朝,躬逢盛事,豈可當面錯過?”心裡正要去看看,只是不好出口。正在躊躇,忽聽程相公要去,華忠卻又從旁攔他,便道:“程師爺也是終年悶在書房裡,我又左右閒在此,今日竟依他住下,我也陪他走走。”程相公聽了這話大樂,連那個麻花兒聽見逛廟,也樂的跳跳鑽鑽。只有華忠口裡不言心裡暗想說:“我瞧今兒個這蕩,八成兒要作冤!”當下上下一行人吃完了飯,老爺留樑材等兩個在店裡,自己便同了程相公帶了華忠、劉住兒合小小子麻花兒,又帶上了一個打雜兒的揹著馬褥子、背壺、碗包,還吩咐帶了兩吊零錢,慢慢的出了店門,步進州城,往天齊廟而來。

於路無話。不一時早望見那座廟門。原來安老爺雖是生長京城,活了五十來歲,凡是京城的東嶽廟、城隍廟、曹公觀、白雲觀,以至隆福寺、護國寺這些地方,從沒逛過。此刻纔到這座廟門外,見那些買吃食的吃吃喝喝,沿街又橫三豎四擺著許多笤帚、簸箕、撣子、毛扇兒等類的攤子擔子。那逛廟的人是沒男沒女,出入不斷亂擠。老爺見一個讓一個,只覺自己擠不上去,華忠道:“奴才頭裡走著罷。”說著進了山門。那山門裡便有些賣通草花兒的、香草兒的、瓷器傢伙的、耍貨兒的,以至賣酸梅湯的、豆汁兒的、酸辣涼粉兒的、羊肉熱面的,處處攤子上都有些人在那裡圍著吃喝。

程相公此時是兩隻眼睛不夠使的,正在東脧西望,又聽得那邊吆喝:“吃酪罷!好乾酪哇!”程相公便問:“甚麼子叫個‘澇’?”安老爺道:“叫人端一碗你嚐嚐。”說著,便同他到鐘樓跟前臺階兒上坐下。一時端來,他看了雪白的一碗東西,上面還點著個紅點兒,便覺可愛,接過來就嚷道:“哦喲,冰生冷的!只怕要拿點開水來沖沖吃罷?”安老爺說:“不妨,吃下去並不冷。”他又拿那銅匙子舀了點兒放在嘴裡,才放進去,就嚷說:“阿,原來是牛奶!”便齜牙裂嘴的吐在地下。安老爺道:“不能吃倒別勉強。”隨把碗酪給麻花兒吃了。

大家就一路來到天王殿。一進去,安老爺看見那神像腳下各各造著兩個精怪,便覺得不然,說:“何必‘神道設教’到如此!”程相公道:“老伯怎的倒不曉得這個?這就是風、調、雨、順四大天王。”老爺因問:“何以見得是風、調、雨、順?”

程相公道:“哪!那手拿一把鋼鋒寶劍的,正是個‘風’;那個抱著面琵琶,琵琶是要調和了弦纔好彈的,可不是個‘調’?那拿雨傘的便是個‘雨’。”安老爺雖是滿腹學問,向來一知半解無不虛心,聽如此說,不等他說完,便連連點頭說:“講的有些道理。”因又問:“那個順天王又作如何講法呢?”

程相公見問,翻著眼睛想了半日,說:“正是,他手裡只拿了一條滿長的大蛇,倒不曉得他怎的叫作順天王。”劉住兒說:“那不是長蟲,人家都說那是個花老虎。”老爺說:“亂道。”因捻著鬍子望了會子說道:“哦,據我看來,這樁東西不但非花老虎,亦非蛇也,只怕就是‘雉入大水爲蜃’的那個蜃,才暗合這個順天王的‘順’字。”程相公道:“老伯又來了,我們南邊那個‘蜃’字讀作上聲,‘順’字讀作去聲,怎合得到一處呢?”老爺道:“噯呀!世兄,你既曉得‘蜃’字讀上聲,難道倒不曉得這個字是‘十一軫’‘十二震’兩韻又收同義的麼!”

老爺只顧合世兄這一陣考據風、調、雨、順,家人們只好跟在後頭站住,再加上圍了一大圈子聽熱鬧兒的,把個天王殿穿堂門兒的要路口兒給堵住了。只聽得後面一個人嚷道:“走著逛拉!走著逛拉!要講究這個,自己家園兒裡找間學房講去!這廟裡是個‘大家的馬兒大家騎’的地方兒,讓大夥兒熱鬧熱鬧眼睛,別招含怨!”老爺連忙就走。程相公還在那裡打聽說:“甚麼叫作‘熱鬧眼睛’?”華忠拉了他一把,說:“走罷!我的大叔!”說著,出了天王殿的後門兒,便望見那座正殿。只見正中一條甬路,直接到正殿的月臺跟前。甬路兩旁便是賣估衣的、零剪裁料兒的、包銀首飾的、燒料貨的,臺階兒上也擺著些碎貨攤子。安老爺無心細看,順著那條甬路上了月臺。只見殿前放著個大鐵香爐,又砌著個大香池子,殿門上卻攔著柵欄,不許人進去。那些燒香的只在當院子裡點著香,舉著磕頭,磕完了頭,便把那香撂在池子裡,卻把那包香的字紙扔得滿地,大家踹來踹去,只不在意。

老爺一見,登時老大的不安,嚷道:“阿,阿!這班人這等作踐先聖遺文,卻又來燒甚麼香!”說著,便叫華忠說:“你們快把這些字紙替他們揀起來,送到爐裡焚化了。”華忠一聽,心裡說道:“好,我們爺兒們今兒也不知是逛廟來了,也不知是揀窮來了!”但是主人吩咐,沒法兒,只得大家胡擄起來,送到爐裡去焚化。老爺還恐怕大家揀得不淨,自己又拉了程相公帶了小小子麻花兒,也毛著腰一張張的揀個不了。

又望著那些燒香的說道:“你衆位剝下這字紙來,就隨手撂在爐裡焚了也好。”衆人也有聽信這話的,也有佯佯不理倒笑他是個書呆子的。那知他這書呆子這陣呆,倒正是場“勝念千聲佛,強燒萬炷香”的功德!

卻說安老爺揀完了字紙,自己也累了一腦門子汗,正在掏出小手巾兒來擦著。程相公又叫道:“老伯,我們到底要望望黃老爺佟!崩弦詫異道:“那位黃老爺?”華忠道:“師爺說的就是天齊爺。”安老爺道:“東嶽大帝是位發育萬物的震旦尊神,你卻怎的忽然稱他是黃老爺,這話又何所本?”程相公道:“這也是那部《封神演義》上的。”老爺愣了一愣,說:“然則你方纔講的那風、調、雨、順,也是《封神演義》上的考據下來的?倒累我推敲了半日。這卻怎講!”

說著,不到正殿,便踅回來站在甬路上,望了望那兩廂的財神殿、娘娘殿。只見這殿裡打金錢眼的,又有舍了一吊香錢抱個紙元寶去,說是借財氣的;那殿裡拴娃娃的,又有送了一窩泥兒垛的豬狗來,說是還願心的,沒男沒女,挨肩擦背,擁擠在一處。老爺看了,便說:“我們似乎不必同這班人亂擠去了罷。”怎禁得那位程相公此時不但要逛逛財神殿、娘娘殿,並且還要看看七十二司,只望著老爺一個勁兒笑嘻嘻的唏溜。

老爺看這光景,便叫華忠說:“你同師爺走走去,我竟不能奉陪了,讓我在這裡靜一靜兒罷。”因指著麻花兒道:“把他也帶了去。”華忠聽了,把馬褥子給老爺鋪在樹蔭涼兒裡一座石碑後頭,又叫劉住兒拿上碗包背壺,到那邊茶湯壺上倒碗茶來。老爺說:“不必,你們把這些零碎東西索興都交給我,你們去你們的。”大家見老爺如此吩咐,只得都去。

這裡剩了老爺一個人兒,悶坐無聊,忽然想起:“何不轉到碑前頭讀讀這統碑文?也考訂考訂這座廟究竟建自何朝何代。”想到這裡,便站起來倒揹著手兒踱過去,揚著臉兒去看那碑文。纔看了一行,只聽得身背後猛可裡嗡的一聲,只覺一個人往脊樑上一撲,緊接著就雙手摟住脖子,叫了聲:“噯喲!我的乖喲!”老爺冷不防這一下子,險些兒不曾衝個筋斗。

當下吃一大驚,暗想:“我自來不會合人頑笑,也從沒人合我頑笑,這卻是誰?”才待要問,幸而那人一抱就鬆開了。老爺連忙回過身來,不想那人一個躲不及,一倒腳,又正造在老爺腳上那個跺指兒的雞眼上,老爺疼的握著腳“噯喲”了一聲。疼過那陣,定神一看,原來正是方纔在娘娘殿拴娃娃的那班婦女。只見爲頭的是個四十來歲的矮胖女人,穿著件短布衫兒,拖著雙薄片兒鞋。老爺轉過身來才合他對了面兒,便覺那陣酒蒜味兒往鼻子裡直灌不算外,還夾雜著熱撲撲的一股子狐臭氣。又看了看他後頭,還跟著一羣年輕婦人,一個個粉面油頭,妖聲浪氣,且不必論他的模樣兒,只看那派打扮兒,就沒有一個安靜的。

安老爺如何見過這個陣仗兒?登時嚇得呆了,只說了句“這,這,這是怎麼講?”那個胖女人卻也覺得有些臉上下不來,只聽他口裡嘈嘈道:“那兒呀!纔剛不是我們大夥兒打娘娘殿裡出來嗎?瞧見你一個人兒仰著個額兒,盡著瞅著那碑上頭,我只打量那上頭有個甚麼希希罕兒呢,也仰著個額兒,一頭兒往上瞧,一頭兒往前走,誰知腳底下橫不愣子爬著條浪狗,叫我一腳就造了他爪子上了。要不虧我躲的溜掃,一把抓住你,不是叫他敬我一乖乖,準是我自己鬧個嘴吃屎!你還說呢!”

老爺此時肚子裡就讓有天大的道理,海樣的學問,嘴裡要想講一個字兒,也不能了。只氣得渾身亂顫,呆著雙眼待要發作一場。忽見旁邊兒又過來了個年輕的小媳婦子,穿一件詡縑背鑲大如意頭兒水紅裡子西湖色濮院綢的半大夾襖,下面不穿裙兒,露半截子三鑲對靠青縐綢散褲褪兒,褲子腳下一雙過橋高底兒大紅緞子小鞋兒。右手擎著根大長的菸袋,手腕子底下還搭拉著一條桃紅繡花兒手巾,卻斜尖兒拴在鐲子上;左手是鬧轟轟的一大把子通草花兒、花蝴蝶兒,都插在一根麻秸棍兒上舉著。梳著大鬆的-頭,清水臉兒,嘴上點一點兒棉花胭脂。不必開口,兩條眉毛活動的就像要說話;不必側耳,兩隻眼睛積伶的就像會聽話;不說話也罷,一說話是鼻子裡先帶點垡舳,嗓子裡還略沾點兒膛調。他見那矮胖女人合安老爺嘈嘈,湊到跟前,把安老爺上下打量兩眼,一把推開那個女人,便笑嘻嘻的望著安老爺說道:“老爺子,你老別計較他,他喝兩盅子貓溺就是這麼著。也有造了人家的腳倒合人家批禮的?瞧瞧,人家新新兒的靴子,給踹了個泥腳印子,這是怎麼說呢!你老給我拿著這把子花兒,等我給你老撣撣啵!”說著,就把手裡的花兒往安老爺肩膀子上擱。老爺待要不接,又怕給他掉在地下,惹出事來,心裡一陣忙亂,就接過來了。這個當兒,他蹲身下去就拿他那條手巾給老爺撣靴子上的那塊泥。只他往下這一蹲,安老爺但覺得一股子異香異氣,又像生麝香味兒,又像松枝兒味兒,一時也辨不出是香是臊,是甜甘是哈喇,那氣味一直撲到臉上來。老爺才待要往後退,早被他一隻手搬住腳後跟,嘴裡還斜叨著根長煙袋,揚著臉兒說:“你到底撬起點腿兒來呀!”老爺此時只急得手尖兒冰涼,心窩裡亂跳,萬不得話,只說:“豈敢!豈敢!”他道:“這又算個甚嗎兒呢?大夥兒都是出來取樂兒,沒講究!”

老爺好容易等他撣完了那隻靴子,鬆開手站起來。自己是急於要把手裡那把子通草花兒交還他好走,他且不接那花兒,說道:“你老別忙,我求你老點事兒。”說著,一面伸手拔下耳挖子,從上頭褪下個黃紙帖兒來,口裡一面說道:“老爺子,你老將才不是在月臺上揀那字紙的時候兒嗎,我這麼冷眼兒瞧著,你老八成兒是個識文斷字的。我纔在老孃娘跟前求了一簽,是求小人兒們的。”說著,又棲在安老爺耳朵底下悄悄兒的說道:“你老瞧,我這倒有倆來的月沒見了,也摸不著是病啊是喜。你老瞧瞧,老孃娘這簽上怎麼說的?給破說破說呢!”

你看這位老爺,他只抱定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兩句書,到這個場中,還絕絕不肯撒個謊,說:“我不識文,我不斷字。”聽得那媳婦子請教他,不由得這手舉著花兒,那手就把個籤帖兒接過來。可耐此時是意亂心忙,眼光不定,看了半日,再也看不明白。好容易才找著了“病立痊,孕生男”六個字,忙說:“不是病,一定要弄璋的。”那媳婦子不懂這句文話兒,說:“你老說叫我弄甚麼行子?”這才急出老爺的老實話來了,說:“一定恭喜的。”他這才喜歡,連籤帖兒帶那把子花兒都接過去,將接過去,又把那籤帖兒遞過來,說:“你老索興再用點兒心給瞧瞧,到底是個丫頭是個小子?”

安老爺真真被他磨得沒法兒,只得嚷道:“準養小子。”那班婦女見老爺斷的這等準,轟一聲圍上來了。有的拉著那媳婦子就道喜,他也點著頭兒說:“喜呀!這是老孃孃的慈悲!也虧人家這位老大爺子解得開呀!”

說話間,那班婦女就七手八腳各人找各人的籤帖兒,都要求老爺破說。老爺可真頑兒不開了,連說:“不必看了,不必看了,我曉得這廟裡娘娘的籤靈的很呢!凡是你們一起來求籤的,都要養小子的。”

不想這班人裡頭夾雜著個靈官廟的姑子,他身穿一件二藍洋縐僧衣,腳登一雙三色挖鑲僧鞋,頭戴一頂白紗胎兒沿倭緞盤金線的草帽兒,太陽上還貼著兩貼青綾子膏藥。他也正求了個籤帖兒拴在帽頂兒上,聽安老爺這等說,便道:“喂!你悠著點兒,老頭子!我一個出家人,不當家花拉的,你叫我那兒養小子去呀?”那小媳婦子同大家都連忙攔說:“成師傅,你別!人家可怎麼知道咱們是一起兒來的呢?”那矮胖婦人便向那姑子嘈嘈道:“你罷呀,你們那廟裡那一年不請三五回姥姥哇!怎麼說呢?”那姑子丟下安老爺,趕去就要擰那矮胖婦人的嘴,說:“你要這麼給我灑,我是撕你這張肥……”

才說到這裡,又一個過去捂住他的嘴,說道:“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的,看人家笑話!”說著,才大家嘻嘻哈哈拉拉扯扯奔了那座財神殿去了。老爺受這場熱窩,心下里也不讓那長姐兒給程師老爺點那袋煙的窩心!這大約也要算小小的一個果報!

卻說老爺見衆人散了,趁這機會,頭也不敢回,踅身就走,一溜煙走到將才原坐的那個地方兒。只見華忠早同程相公一羣人轉了個大彎兒回來了。華忠一見老爺,就問:“老爺把馬褥子交給誰了?”老爺一看,才知那馬褥子、背壺、碗包一切零零碎碎的東西,不知甚麼時候早已丟了個蹤影全無!想了想方纔自己受的那一通兒,又一個字兒不好合華忠說,愣了半天,只得說道:“我方纔將到碑頭裡看了看那碑文,怎知這些東西就會不見了呢?”華忠急了,說:“這不是丟了嗎!等奴才趕下去。”老爺連忙攔住說:“這又甚麼要緊!你曉得是甚麼人拿去,又那裡去找他?”華忠是一肚皮的沒好氣,說道:“老爺只管這麼恩寬,奴才們這起子人跟出來是作甚麼的呢?會把老爺隨身的東西給丟了!”老爺道:“這話好糊塗!你就講‘虎兕出幹柙,龜玉毀於櫝中’——方纔也是我自己在這看著——究竟‘是誰之過與’?不必說了,我們幹正經的,看鳳凰去罷。”說著,大家就從那個西隨牆門兒過後殿來。見那裡又有許多撬牙蟲的、賣耗子藥的、賣金剛大力丸的、賣煙料的,以至相面的、佔燈下數的、起六壬課的,又見一羣女人蹲在一個賣鴉片煙籤子的攤子上講價兒。老爺此時是頭也不敢擡,忙忙的一直往後走,這才把必應瞻禮的個文昌閣抹門兒過去了。

才進了西邊那個角門子,便見那空院子裡圈著個破藍布帳子,裡面鑼鼓喧天。帳子外頭一個人站在那裡嚷道:“撒官板兒一位!瞧瞧這個鳳凰單展翅!”老爺聽了,心中暗喜,連忙進去,原來卻是起子跑旱船的。只見一個三十來歲漆黑的大漢子,一嘴巴子的鬍子楂兒,也包了頭,穿了綵衣,歪在那個旱船上,一手託了腮,把那隻手單撒手兒伸了個懶腰,臉上還作出許多百媚千姣的醜態來。鬧了一陣。又聽那個打鑼的嚷說:“看完了鳳凰單展翅,這就該著請太爺們瞧飛蝴蝶兒了。”安老爺這才明白,原來這就叫作“鳳凰單展翅,”連忙回身就走,只說道:“‘無恥之恥,無恥矣’!”華忠“-”了一聲,見那邊還有許多耍狗熊、耍耗子的,他看那光景,禁不得再去撒冤去了,便一直引著老爺從文昌閣後身兒繞到東邊兒。

老爺一看,就比那西邊兒安靜多了。有的牆上掛了個燈虎兒壁子猜燈虎兒的,有的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兒踢球的。只那南邊兒靠著東牆圍著個帳子,約莫里頭是個書場兒;北邊卻圍著個簇新的大藍布帳子,那帳子門兒外頭也站著倆人,還都帶著纓帽兒,聽他說話的口音,到像四川、雲貴一路的人。

只聽他文謅謅的說道:“人品有個高低,飛禽走獸也有個貴賤。這對飛禽是不輕容易得見的,請看看。”程相公聽見,便說:“老伯,這一定是鳳凰了。”老爺也點點頭,搖搖擺擺的進去。

見那帳子裡頭還有一道網城,網城裡果然有金碧輝煌的一對大鳥。老爺還不曾開口,劉住兒就說:“這不是咱們城裡頭趕廟的那對孔雀嗎?那兒的鳳凰啊!”安老爺這才後悔:“這蕩廟逛的好不冤哉枉也!”他只管這等後悔,心裡的篤信好學始終還不信這就叫“上了當了”,只疑心或者今日適逢其會,鳳鳥不至,也不可知。因說:“我們回店去罷。”華忠說:“得請老爺略等一等兒。”這麼個當兒,麻花兒又拉屎去了。老爺正不耐煩,便說:“這就是方纔那碗酪吃的!”誰想恰好程相公也在那裡悄悄兒的問劉住兒說:“那裡好出大恭?我也去。”老爺聽說,便道:“索興請師爺也方便了來罷。我藉此歇歇兒也好。”華忠滿院子裡看了一遍,只找不出個坐兒來,說:“不然請老爺到南邊兒那書場兒的板凳上坐坐去罷。”

老爺此時是不曾看得鳳凰,興致索然,一聲兒不言語,只跟了他走。及至走進那書場兒去,才見不是個說書的。原來是個道士,坐在緊靠東牆根兒,面前放著張桌兒,周圍擺著兒條板凳,那板凳坐著也沒多的幾個人。另有個看場兒的,正拿著個升給他打錢。那桌子上通共也不過打了有三二百零錢。

老爺看那道士時,只見他穿一件藍布道袍,戴一頂棕道笠兒。

那時正是日色西照,他把那笠兒戴得齊眉,遮了太陽,臉上卻又照戲上小丑一般,抹著個三花臉兒,還帶著一圈兒狗蠅鬍子。左胳膊上攬著個漁鼓,手裡掐著副簡板,卻把右手拍著鼓。只聽他“扎嘣嘣,扎嘣嘣,扎嘣扎嘣扎嘣嘣”打著,在那裡等著攢錢。忽見安老爺進來坐下,他又把頭上那個道笠兒望下遮了一遮,便按住鼓板,發科道:

錦樣年華水樣過,輪蹄風雨暗消磨。倉皇一枕黃粱夢,都付人間春夢婆。小子風塵奔走,不道姓名。只因作了半世露癡人,醒來一場繁華大夢,思之無味,說也可憐。隨口編了幾句道情,無非喚醒癡聾,破除煩惱。這也叫作‘只得如此,無可奈何’。不免將來請教諸公,聊當一笑。

他說完了這段科白,又按著板眼拍那個鼓。安老爺向來於戲文、彈詞一道本不留心,到了和尚、道士兩門,更不對路,何況這道士又自己弄成那等一副嘴臉!老爺看了,早有些不耐煩,只管坐在那裡,卻掉轉頭來望著別處。忽然聽他這四句開場詩竟不落故套,就這段科白也竟不俗,不由得又著了點兒文字魔,便要留心聽聽他底下唱些甚麼。只聽他唱道:

鼓逢逢,第一聲,莫爭喧,仔細聽,人生世上渾如夢。春花秋月銷磨盡,蒼狗白雲變態中。遊絲萬仗飄無定。謅幾句盲詞瞎話,當作他暮鼓晨鐘。

安老爺聽了,點點頭,心裡暗說:“他這一段自然要算個總起的引子了。”因又聽他往下唱道:

判官家,說帝王,徵誅慘,揖讓忙,暴秦炎漢糊塗賬。六朝金粉空塵跡,五代干戈小戲場。李唐趙宋風吹浪。抵多少寺僧白雁,都成了紙上文章!

最難逃,名利關,擁銅山,鐵券傳,豐碑早見磨刀慘。馱來薏苡冤難雪,擊碎珊瑚酒未寒。千秋最苦英雄漢。早知道三分鼎足,盡癡心六出祁山!

安老爺聽了,想道:“這兩段自然要算曆代帝王將相了。底下要只這等一折折的排下去,也就沒多的話說了。”便聽他按住鼓板,提高了一調,又唱道:“怎如他,耕織圖!”安老爺才聽得這句,不覺讚道:“這一轉,轉得大妙。”便靜靜兒的聽他唱下去道:

怎如他,耕織圖,一張機,一把鋤,兩般便是擎天柱。春祈秋報香三炷,飲蠟茚倬瓢牒。兒童鬧擊迎年鼓。一家兒呵呵大笑,都說道‘完了官租’!

盡逍遙,漁伴樵,靠青山,傍水坳,手竿肩擔明殘照。網來肥鱖擂姜煮,砍得青松帶葉燒。銜杯敢把王侯笑。醉來時狂歌一曲,猛擡頭月小天高。

牧童兒,自在身,走橫橋,臥樹蔭,短蓑斜笠相廝趁。夕陽鞭影垂楊外,春雨笛聲紅杏林。世間最好騎牛穩。日西矬歸家晚飯,稻粥香撲鼻嘖嘖。

正聽著,程相公出了恭回來,說:“老伯候了半日,我們去罷。”老爺此時倒有點兒聽進去,不肯走了,點點頭。又聽那道士敲了陣鼓板,唱道:

羨高風,隱逸流,住深山,怕出頭,山中樂事般般有。閒招猿鶴成三友,坐擁詩書傲五侯。雲多不礙梅花瘦。渾不問眼前興廢,再休提皮裡春秋!

破愁城,酒一杯,覓當壚,酤舊醅,酒徒奪盡人間萃。卦中奇耦閒休問,葉底枯榮任幾回。傾囊拚作千場醉。不怕你天驚石破,怎當他酣睡如雷!

老頭陀,好快哉,鬢如霜,貌似孩,削光頭髮鬚眉在。菩提了悟原非樹,明鏡空懸那是臺?蛤蜊到口心無礙。俺只管薅鋤煩惱,沒來由見甚如來!

學神仙,作道家,踏芒鞋,綰髻丫,葫蘆一個斜肩掛。丹頭不賣房中藥,指上休談頃刻花。隨緣便是長生法。聽說他結茅雲外,卻叫人何處尋他?

鼓聲敲,敲漸低,曲將終,鼓瑟希,西風緊吹啼猿起。《陽關三疊》傷心調,杜老《七哀》寫怨詩。此中無限英雄淚。收拾起浮生閒話,交還他鼓板新詞!

安老爺一直聽完,又聽他唱那尾聲道:這番閒話君聽者,不是閒饒舌。飛鳥各投林,殘照吞明滅。俺則待唱著這道情兒歸山去也!

唱完了,只見他把漁鼓簡板橫在桌子上,站起來,望著衆人轉著圈兒拱了拱手,說道:“獻醜!獻醜!列位客官,不拘多少,隨心樂助,總成總成!”衆人各各的隨意給了他幾文而散。華忠也打串兒上擄下幾十錢來,扔給那個打錢兒的。

老爺正在那裡想他這套道情不但聲調詞句不俗,並且算了算,連科白帶煞尾通共十三段,竟是按古韻十二攝照詞曲家增出“灰韻”一韻,合著十三轍譜成的,早覺這斷斷不是這個花嘴花臉的道士所能解。待要問問他,自己是天生的不願意同僧道打交道,卻又著實賞鑑他這幾句道情,便想多給幾文犒勞犒勞。他見華忠只給了他幾十文,就說道:“你怎生這等小器,就多給他些何妨!”回頭看了看那串兒上,卻只剩了沒多的錢,因問:“你大家誰還帶著錢呢?”不想問了問,連那打雜兒的一時間都把幾個零錢使完了。程相公道:“老伯要用,吾這裡有銀子,可好?”老爺大喜,說:“更好!”及至他從順袋裡取出來,卻是個五兩的錠兒,一時又沒處夾,老爺便叫那個小小子麻花兒送給那個道士。

那道士接過來,不曾作謝,先望著那銀子嘆了口氣,道:“噯!路盡才知蜀道平,恩深便覺秋雲厚。”忽然兩淚直流,把那個粉臉兒衝得一行一道的,益發不成個模樣。他忙忙的用道袍袖子沾了一沾,往前走了兩步,向安老爺深深打了一躬,說:“恩官厚賜,貧道在這裡稽首了。”安老爺聽他說了這“蜀道”“秋雲”兩句,覺得這道士竟不是個蠢人,或者這道情竟是他自己一片哀怨也不可知。便覺他雖是個道士,也不甚討厭,連忙還了他個揖。華忠一旁看見,口裡咕嚷道:“得了,我們老爺索興越交越腳高了!”便走上去直橛橛的說道:“回老爺,這天西北陰上來了,咱們可沒帶雨傘哪!”老爺看了看西北上果然有些陰過來,便不及合那道士細談,同了程相公一行人出了天齊廟的那個後門兒,一路回店裡來。

樑材在店裡已經叫廚子把老爺的晚飯備妥,又給老爺煮下羊肉,打點了幾樣兒路菜,照舊有他店裡的頓飯餅面。老爺此時吃飯是第二件事,冤了一天,渴了半日,急於要先擦擦臉喝碗茶。無如此時茶碗、背壺、銅旋子是被老爺一統碑文讀成了個“缸裡的醬蘿蔔——沒了纓兒了,”馬褥子是也從碑道里走了。幸而茶碗還有敷餘帶著的,樑材倒上茶來,劉住兒又忙著拿銅盆舀了盆水,伺候老爺洗了臉,葉通便把程相公的馬褥子給老爺鋪上,又把自己那個借給他。

一時端上茶來,老爺同程相公一面吃著酒,心裡還是念念不忘那個鳳凰。恰好跑堂兒的端上羊肉來,程相公便叫住他,問道:“店家,店家,你快些這裡來。你早上說的天齊廟有得鳳凰看,怎的吾們看不著?”跑堂兒的一楞,說:“看不著?沒有的話!這店裡有好幾位都瞧了回來,我們打雜兒的燒香去回來也說瞧見,你老同老爺在那兒瞧鳳凰來著?怎麼說看不著呢?”老爺說:“果然沒有看見,只有一對孔雀在那裡。”跑堂兒的聽見,想了想,才笑呵呵的道:“是啊,孔雀啊!他那毛兒就像戴的翎子似的,我早起說的就是他,我是把兩樣東西的名兒記擰了!”老爺一聽,這才悟過今兒這一蕩算冤足了!

一時,吃完了飯,家人們也有買東西去的,也有打辮子去的,一時只剩了華忠、劉住兒兩個。華忠又去走動。這個當兒,忽見劉住兒跑進來說:“外頭有個人要見老爺。”老爺說:“難道又是位‘喜賀大爺’不成?”劉住兒又不懂老爺這句“反言以申明之”的話,回道:“不是喜賀大爺,那位奴才見過,這個人奴才不認得他。奴才問他,他說老爺見了他認得他。”

老爺道:“算了罷,你弄不清楚這些事,快把華忠找來罷!”

半日,找了華忠來,老爺正叫他去看看這人到底是誰。華忠道:“不用看,奴才才進來就瞧見他了,就是方纔在廟上唱道情的那個道士。”老爺一聽,先就急了,說:“我說這些人斷招惹不得!所以叫作‘惟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因問劉住兒道:“既如此,你在廟上也聽他唱了那半日,怎的又說不認得呢?”華忠道:“請老爺別怪劉住兒。他這時候不是方纔那個打扮兒了,臉兒也洗乾淨了,穿著件舊短襟袍兒,石青馬褂兒,穿靴戴帽,並且是個高提樑兒。他見了奴才還裝糊塗,奴才一瞧他那神情兒就認出他來了。問他來作甚麼,他說:‘來謝謝老爺,見了老爺,還有話說。’奴才想著老爺可見這些人作甚麼呢,就告訴他說:‘回來替你回罷。’”老爺連道:“很是!很是!”華忠道:“誰知他竟不肯走,說:‘務必求見見老爺。’還說他在淮上常見老爺,回明瞭,老爺一定見他的。

奴才問他姓名,他又不肯說,只說:‘老爺一見,自然認得。’”

老爺沒好氣道:“怎麼你也合劉住兒一般兒大的糊塗,難道我在淮上常見的人你會不認得嗎?”華忠不敢強嘴,等老爺發作完了,纔回道:“老爺聖明,奴才趕到青雲堡就迎見老爺回了京了,奴才合劉住兒一樣,也是沒到過淮上的。”老爺一時無話,只說:“偏偏兒這麼一刻兒上過淮上的人又都不在跟前。”因賭氣說:“你叫他進來,我見他罷。”華忠只得去叫那人。及至那人進來,老爺纔要欠身,他已經站在當地,望著老爺拖地一躬,起來說道:“水心先生,別來無恙?可還認識當日座上笙歌,今日沿街鼓板的這個道人麼?”這正是:

柳絮萍蹤渾一夢,相逢何必定來生!

要知說話的這人是誰,下回書交代。

(第三十八回完)——

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二十一回 迴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賙貧 矍鑠翁九帙雙生子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佔龍頭第二十一回 迴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佔龍頭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局賺俠女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局賺俠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賙貧 矍鑠翁九帙雙生子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
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二十一回 迴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賙貧 矍鑠翁九帙雙生子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佔龍頭第二十一回 迴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一回 隱西山閉門課驥子 捷南宮垂老佔龍頭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局賺俠女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十七回 隱名姓巧扮作西賓 借雕弓設局賺俠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回 何玉鳳毀妝全孝道 安龍媒持服報恩情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變幻重重從容救死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賙貧 矍鑠翁九帙雙生子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东县| 通化县| 仁化县| 阳泉市| 鄂伦春自治旗| 梧州市| 曲松县| 永定县| 宾阳县| 福鼎市| 若尔盖县| 兴安县| 溧阳市| 大石桥市| 西吉县| 册亨县| 新兴县| 常宁市| 社旗县| 广宗县| 呼图壁县| 阳山县| 绥德县| 延吉市| 台中市| 鸡泽县| 万宁市| 灵石县| 汪清县| 武冈市| 小金县| 正定县| 洪江市| 嘉黎县| 房产| 内丘县| 平定县| 和顺县| 双辽市| 驻马店市|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