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

上回書表的是安、何兩家忙著上路,鄧、褚兩家忙著送別,一邊行色匆匆,一邊離懷耿耿,都已交代明白。一宿無話。次日,何玉鳳黎明起來,見安太太婆媳合張太太並鄧九公的那位姨奶奶都已梳洗,在那裡看著僕婦丫鬟們歸著隨身行李。只有褚大娘子不在跟前,姑娘料是他那邊張羅事情不得過來,自己便急急的梳洗了,要趁這個當兒先過去拜辭九公合褚大娘子,敘敘別情。及至問了問那姨奶奶,才知他父女兩個起五更就進山照料起靈去了。

玉鳳姑娘聽了,說道:“我在這地方整整的住了三年,承他爺兒兩個多少好處,此去不知今生可能再見,正有許多話說,怎麼這樣早就走了?走也不言語一聲兒呢?”安太太道:“九公留下話了,說他們從山裡走,得繞好遠兒的呢。他同他家姑爺、姑奶奶合你大兄弟都先去了,留下你大爺在這裡招護,咱們娘兒們就從這裡動身,到碼頭上船等著。左右到了船上,他爺兒兩個也要來的,在那裡的有多少話說不了呢!”

姑娘聽了無法,只得匆匆的同大家吃些東西,辭了那位姨奶奶,收拾動身。

來到大廳,安老爺正在外面等候,早有褚家的人同戴勤、隨緣兒、趕露兒一班人把車輛預備在東邊那個大院落裡。安老爺便著人前面引路,一行上下人等就從那大院裡上了車。當下安太太同玉鳳姑娘同坐一輛,張太太同金鳳姑娘同坐一輛,安老爺看衆人都上了車,自己才上車,帶了戴勤等護送同行。

便從青雲堡出岔道口,順著大路奔運河而來。通共十來里路,走了不上半個時辰,早望見渡口碼頭邊靠著三隻大太平船合幾隻伙食下船。晉升、樑材、葉通一班人都在船頭伺候。又有鄧九公因安老爺帶得人少,派了三個老成莊客,還帶著幾個笨漢,叫他們沿途幫著照料,直送到京,這班人見車輛到了碼頭,便忙著搭跳板,搬行李。安老爺把大家都安頓在安太太船上。玉鳳姑娘雖然跟他父親到過一蕩甘肅,走的卻是旱路,不曾坐過長船;如今一上船,便覺得另是一般風味,耳目一新。

張太太進門就找姑娘的行李,張姑娘道:“媽合姐姐都在那船上住,行李都在那邊呢。”張太太道:“我倆不在這兒睡呀?那麼說我家走罷,看行李去。”說著,望臥艙裡就走。安太太道:“親家,不忙,那船上有人照看。你方纔任甚麼沒吃。

等吃了飯再過去不遲。”他道:“我吃啥飯哪?我還不是那一大碗白飯!等回來你大夥兒吃的時兒,給我盛過碗去就得了。”說著,早過那船去了。

大家歇了一刻,只見褚大娘子先坐車趕來。一進艙門便說:“敢則都到了,我可誤了,誰知這一繞,多繞著十來裡地呢!”因又向玉鳳姑娘道:“道兒上走得很妥當,你放心罷!倒真難爲我們這個大少爺了,拿起來三四十里地,我們老爺子合你姐夫倒還換替著坐了坐車;他跟著靈,一步兒也不離。我那樣叫人讓他,他說不乏,又說二叔吩咐他的,叫他緊跟著走。你們瞧著罷,回來到了這裡,橫豎也遢邋了。”

安太太道:“他小孩子家,還不該替替他姐姐嗎!”玉鳳聽了,心上卻是十分過不去。正待合褚大娘子說話,忽聽他問道:“張親家媽那裡去了?”張姑娘道:“他老人家惦著姐姐的行李,才過那船上去了。”褚大娘子道:“真個的,我也到那邊看看去。”說著,起身就走。玉鳳姑娘說:“你到底忙的是甚麼,這等慌神似的?”一句話沒說完,褚大娘子早站起來出艙去了。

不一時,晉升進來回說:“何老太太的靈已快到了碼頭了。”安老爺道:“既如此,我得上岸迎一迎。你大家連姑娘且不必動,那邊許多人夫擁擠在船上,沒處躲避,索興等安好了再過去罷。”說著,也就出去。少時靈到,只聽那邊忙了半日,安放妥當,人夫才得散去。船上一面上-扇,擺桌椅,打掃乾淨,安老爺才請玉鳳姑娘過去。安太太合張姑娘也陪過去。

姑娘進門一看,只見他母親的靈柩,包裹的嚴密,停放的安穩,轉比當日送他父親回京倍加妥當,忙上前拈香磕頭告祭。因是合安老爺一家同行,便不肯舉哀。拜過起來,正要給衆人叩謝,早不見了褚大娘子,因問:“褚大姐姐呢?索性把師傅也請來,大家一處敘敘。”安老爺道:“姑娘,你先坐下,聽我告訴你。九公父女兩個因合你三載相依,一朝分散,不忍相別;又恐你戀著師弟姊妹情腸,不忍分離,倒要長途牽掛,因此早就打定主意,不合你敘別。他兩個方纔一完事就走了,此時大約走出好遠的去了。”說話間,只聽得當噹噹一片鑼響,曄拉拉扯起船篷,那些船家叫著號兒點了一篙,那船便離了岸,一隻只盪漾中流,順溜而下。

此時姑娘的烏雲蓋雪驢兒是跟著華忠進了京了,銅胎鐵背的彈弓是被人借了去仗膽兒去了,止剩了一把雁翎刀在後艙裡掛著,就讓拿上他嗖的一聲跳上房去,大約也斷沒那本領噗通一聲跳下水去,只得呆呆望了水面發怔。再轉念一想,這安、張、鄧、褚四家,通共爲我一個人費了多少心力,並且各人是各人的盡心盡力,況又這等處處周到,事事真誠,人生在世,也就難得碰著這等遭際。因此他把離情打斷,更無多言,只有一心一意跟著安老爺、安太太北去。安老爺便託了張太太在船伴著姑娘,又派了他的侞母丫鬟,便是戴勤家的合隨緣兒媳婦,帶著兩個粗使的老婆子伺候。安太太又把自己兩個小丫頭一個叫花鈴兒的給了玉鳳姑娘,一個叫柳條兒的給了他媳婦張金鳳。這日安老爺、安太太、張姑娘便在船上陪著姑娘,直到晚上靠船後才各自回船。只苦了安公子,腳後跟走的磨了兩個大泡,兩腿生疼,在那裡抱著腿哼哼。

話休絮煩。從這日起,不是安太太過來同姑娘閒話,便是張姑娘過來同他作耍,安老爺也每日過來望望。這水路營生不過是早開晚泊,阻雨候風。也不止一日,早到了德州地面。

卻說這德州地方是個南北通衢人煙輻輳的地方。這日靠船甚早,那一輪紅日尚未銜山,一片斜陽照得水面上亂流明滅,那船上桅桿影兒一根根橫在岸上,趁著幾株疏柳參差,正是漁家晚飯,分明一幅畫圖。恰好三隻船頭尾相連的都順靠在岸邊。那運河沿河的風氣,但是官船靠住,便有些村莊婦女趕到岸邊,提個籃兒,裝些零星東西來賣,如麻繩、棉線、零布、帶子,以至雞蛋、燒酒、豆腐乾、小魚子之類都有,也爲圖些微利。

這日,安太太婆媳便過玉鳳姑娘這船上來吃飯。安太太見岸上只是些婦女,那天氣又不寒冷,便叫下了外面明瓦窗子,把裡面窗屜子也吊起來,站在窗前,向外合那些村婆兒一長一短的閒談。問他這裡的鄉風故事,又問他們都在那鄉村住。內中一個道:“我那村兒叫孝子村。”安太太道:“怎麼得這等一個好名兒?想必你們村裡的人都是孝順的。”他道:“不是這麼著。這話有百十年了,我也是聽見我那老的兒說,說老年哪有個教學的先生,是個南直人,在這地方開個學館,就沒在這裡了。他也沒個親人兒,大夥兒就把他埋在那亂葬崗上子咧。落後來他的兒作了官,來找他父親來,聽說沒了,他就挨門打聽那埋的地方,也沒人兒知道。我家住的合他那學堂不遠兒,我家老公公可倒知道呢,翻屍倒骨的,誰多這事去?也就沒告訴他在那兒。他沒法兒了,就在漫荒野地裡哭了一場,誰知受了風,回到店裡一病不起,也死了,我村裡給他蓋了個三尺來高的小廟兒。因這個,大家都說他是孝子孝子的,叫開了,就叫孝子村。”

安太太聽著,不禁點頭讚歎。姑娘聽了這話,心裡暗道:“原來作孝子也有個幸不幸,也有個天成全不成全。只聽這人身爲男子,讀書成名,想尋父親的骸骨,竟會到無處可尋,終身抱恨。想我何玉鳳遇見這位安伯父,兩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見‘不求人’的這句話斷說不起。”這等一想,覺得聽著這些話更有滋味,不禁又問那村婆兒道:“你們這裡還有照這樣的故事兒,再說兩件我們聽聽。”

又一個老些的道:“我們德州這地方兒古怪事兒多著咧!古怪再古怪不過我們州城裡的這位新城隍爺咧!”姑娘笑道:“怎麼城隍爺又有新舊呢?”那人道:“你可說麼!那州那縣都有個城隍廟,那廟裡都有個城隍爺,誰又見城隍爺有個甚麼大靈應來著?我這裡三年前頭,忽然一天到了半夜裡,聽見那城隍廟裡,就合那人馬三齊笙吹細樂也似的,說換了城隍爺,新官到任來咧。起那天,這城隍爺就靈起來了:不下雨,求求他,天就下雨;不收成,求求他,地就收成;有了蝗蟲,求求他,那蝗蟲就都飛在樹上吃樹葉子去了,不傷那莊稼;到了誰家爲老的病去燒炷香、許個願,更有靈應。今年年時個,我們山裡可就出了一隻磣大的老虎,天天把人家養的豬羊拉了去吃。州里派了多少獵戶們打他,倒傷了好幾個人,也沒人敢惹他。大夥兒可就去求他老人家去了。那天颳了一夜沒影兒的大風,這東西就不見了。後來這些人們都到廟裡還願去了,一開殿門,瞧見供桌前頭直挺挺的躺著比牛還大的一隻死黑老虎,才知道是城隍爺把他收了去了。我們那些鄉約地保合獵戶們就報了官,那州官兒還親身到廟裡來給他磕頭。

聽說萬歲爺還要給他修廟掛袍哩。你說這城隍爺可靈不靈!”

姑娘向來除了信一個天之外,從不信這些說鬼說神的事,卻不知怎的,聽了這番話,像碰上自己心裡一樁甚麼心事,又好像在那裡聽見誰說過這話的似的,只是一時再想不起。說著,天色已晚,船內上燈,那些村婆兒賣了些錢各自回家。安太太合張姑娘便也回船,玉鳳姑娘合張太太這裡也就待睡。

一路來,張太太是在後艙橫牀上睡,姑娘在臥艙牀上睡,隨緣兒媳婦便隨著姑娘在牀下搭地鋪,當下各各就枕。可煞作怪,這位姑娘從來也不知怎樣叫作失眠,不想這日身在枕上,翻來覆去只睡不穩,看看轉了三鼓,才得沉沉睡去,便聽得隨緣兒媳婦叫他道:“姑娘,老爺、太太打發人請姑娘來了。”姑娘道:“這早晚老爺、太太也該歇下了,有甚麼要緊事半夜裡請我過船?”隨緣兒媳婦道:“不是這裡老爺、太太,是我家老爺、太太,從任上打發人請姑娘來的。”姑娘聽了,心裡恍惚,好像父母果然還在,便整了整衣服,不知不覺出了門。不見個人,只有一匹雕鞍錦-的粉白駿馬在岸上等候。

姑娘心下想道:“我小時候隨著父親,最愛騎馬,自從落難以來,從也不曾見匹駿馬。這馬倒象是個駿物,待我試他一試。”

說著,便認鐙扳鞍上去。只見那馬雙耳一豎,四腳凌空,就如騰雲駕霧一般,耳邊只聽得唿唿的風聲,展眼之間落在平地,眼前卻是一座大衙門,見門前有許多人在那裡伺候。姑娘心裡說道:“原來果然走到父親任上來了。只是一個副將衙門,怎得有這般氣概?”心裡一面想,那馬早一路進門,直到大堂站住。

姑娘才棄鐙離鞍,便有一對女僮從屏風迎出來,引了姑娘進去。到了後堂,一進門,果見他父母雙雙的坐在牀上。姑娘見了父母,不覺撲到眼前,失聲痛哭,叫聲:“父親!母親!你二位老人家撇得孩兒好苦!”只聽他父親道:“你不要認差了,我們不是你的父母。你要尋你的父母,須向安樂窩中尋去,卻怎生走到這條路上來?你既然到此,不可空回,把這樁東西交付與你,去尋個下半世的榮華,也好準折你這場辛苦。”說著,便向案上花瓶裡拈出三枝花來。原來是一枝金帶圍芍藥,一枝黃鳳仙,一枝白鳳仙,結在一處。姑娘接在手裡,看了看道:“爹孃啊!你女兒空山三載,受盡萬苦千辛,好容易見著親人,怎的親熱的話也不合我說一句,且給我這不著緊的花兒?況我眼前就要跳出紅塵,我還要這花兒何用?”

他母親依然如在生一般,不言不語,只聽他父親道:“你怎的這等執性?你只看方纔那匹馬,便是你的來由;這三枝花,便是你的去處。正是你安身立命的關頭。我這裡有四句偈言吩咐你。”說著,便唸了四句道:

“天馬行空,名花並蒂;來處同來,去處同去。你可牢牢緊記,切莫錯了念頭!我這裡幽明異路,不可久留,去罷!”

姑娘低頭聽完了那四句偈言,正待擡頭細問原由,只見上面坐的那裡是他父母?卻是三間城隍殿的寢宮,案上供著泥塑的德州城隍合元配夫人,兩邊排列著許多鬼判。嚇得他攥了那把花兒,忙忙的回身就走。將出得門,卻喜那匹馬還在當院裡,他便跨上,一轡頭跑回來,卻是失迷了路徑。

正在不得主意,只聽路旁有人說道:“茫茫前路,不可認差了路頭!”姑娘急忙催馬到了那人跟前,一看,原來是安公子。又聽他說道:“姐姐,我那裡不尋到!你父母因你不見了,著人四下裡尋找,你卻在這裡頑耍!”姑娘見公子迎來,只得下馬。及至下了馬,恍惚間那馬早不見了。安公子便上前攙他道:“姐姐,你辛苦了!待我扶了你走。”姑娘道:“-!豈有此理!你我男女授受不親,你可記我在能仁寺救你的殘生,那樣性命呼吸之間,我尚且守這大禮,把那弓梢兒扶你;你在這曠野無人之地,怎便這等冒失起來?”公子笑道:“姐姐,你只曉得男女授受不親,禮也,你可記得那下一句?”姑娘聽了公子這話,分明是輕薄他,不由得心中大怒,才待用武,怎奈四肢無力,平日那本領氣力一些使不出來,登時急得一身冷汗,“噯呀”一聲醒來,卻是南柯一夢!連忙翻身坐起,還不曾醒得明白,一手攥著個空拳頭,口裡說道:“我的花兒呢?”

只聽隨緣兒媳婦答應道:“姑娘的花兒我收在鏡匣兒裡了。”姑娘這才曉得自己說得是夢話。聽得他在那裡答岔兒,便呸的啐了一口,說:“甚麼花兒你放在鏡匣兒裡?”他卻鼾鼾的又睡著了。

姑娘回頭叫了張太太兩聲,只聽他那裡酣吼如雷,睡得更沉。自己便披上衣裳坐起來,把夢中的事前後一想,說:“我自來不信這些算命打卦圓夢相面的事,今夜這夢作的卻有些古怪!分明是我父母,怎的不肯認我?又怎的忽然會變作城隍呢?這不要是方纔我聽見那村婆兒講究甚麼舊城隍新城隍咧鬧的罷?”想了半日,又自言自語的道:“且住,我想起來了,記得在青雲山莊見著我家奶公的那日,他曾說過當日送父親的靈到這德州地方,曾夢見父親成神,說的那衣冠可就合我夢中見的一樣,再合上這村婆兒的話,這事不竟是有的了嗎?但是既說是我父母,卻怎麼見了我沒一些憐惜的樣子,只叫我到安樂窩另尋父母去?我可知道這安樂窩兒在那裡呢?再說又告訴我那匹馬、那三枝花便是我的安身立命,這又是個甚麼講究呢?到了那四句話,又像是籤,又像是課,叫人從那裡解起?這個葫蘆提可悶壞了人了!”

姑娘本是個機警不過的人,如此一層層的往裡追究進去,心裡早一時大悟過來,自己說道:“不好了!要照這個夢想起來,我這番跟了他們來的,竟大錯了!那安樂窩裡面的話可不正合著個‘安’字?那安公子的名便叫作安驥,表字又叫作千里,號又叫作龍媒,可不都合著個‘馬’字?那枝黃鳳仙花豈不事著張姑娘的名字?那枝白鳳仙花豈不又正合著我的名字?那枝金帶圍芍藥不必講,自然應著功名富貴的兆頭,便是安公子無疑了。且莫管他日後怎樣的富貴,怎樣的功名,但是我這作女孩兒的,一條身子,便是黃金無價,一點心,便是白玉無瑕。想我當日在悅來店能仁寺作的那些事,在我心裡,不過爲著父親的冤仇,自己的委屈,激成一個路見不平便要拔刀相助的性兒。不作則已,一作定要作個痛快淋漓,才消得我這副酸心熱淚!這條心,可以對得起天地鬼神,究竟我何嘗爲著甚麼安公子不安公子來著呢!如今果然要照夢中光景撞出這等一段姻緣來,不用講,我當日救他的命也是想著他,贈金也是想著他,借弓也是想著他,偏偏的我又一時高興,無端把個張金鳳給他聯成一雙佳耦,更彷彿是我想著他才把他配合他,好叫他周旋我。如今索興迤邐迤邐的跟了他來了!就這面子上看,我自己且先沒得解說的,又焉知他家不是這等想我呢?我何玉鳳這個心跡,大約說破了嘴也沒人信,跳在黃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鳳的身分了!這便如何是好?”又呆了會子,忽然說道:“不要管他,此刻半路途中,有母親的靈柩在此,料無別法。等到了京,急急的安了葬,我便催他們給我找那座尼庵,那時我身入空門,一身無礙,萬緣俱寂,去向佛火蒲團上了此餘生,誰還奈何得我!只是這一路上我倒要遠遠避些嫌疑,密密加些防範,大大留番心神纔是道理。”說罷,望了望張太太,又叫了聲隨緣兒媳婦,正在那裡睡得香甜,自己重複脫衣睡下不提。

姑娘覺得自己這個主意玄妙如風來雲變,牢靠如鐵壁銅牆,料想他安家的人夢也夢不到此。那知這段話正被隨緣兒媳婦聽了個不亦樂乎!原來隨緣兒媳婦說那花兒收在鏡匣裡的時候,卻是睡得糊里糊塗接下語兒說夢話。他說過這句,把腦袋往被窩裡偎了一偎,又著了。及至姑娘後來長篇大論的自言自語,恰好他醒了,聽了聽,姑娘說的都是自己的心事。

他一來怕羞了姑娘;二來想到姑娘自幼疼他,到了這裡,又蒙安老爺、安太太把他配給隨緣兒,成了夫婦,如今好容易見著姑娘,聽了聽姑娘口氣,大有個不安於安家的意思,他正沒作理會處。如今聽見姑娘把夢裡的話自言自語的自己度量,他索興不則一聲裝睡,在那裡靜聽。那話雖不曾聽得十分明白,卻也聽了個大概,他便不肯說破。因大奶奶合他姑娘最好,消了閒兒,便把話悄悄的告訴了他家大奶奶。

那金鳳姑娘聽了,心中一喜一愁。喜的是果然應了這個夢,真是天上人間第一件好事;愁的是這姑娘好容易把條冷腸子熱過來了,這一左性,可怕又左出個岔兒來。因此倒告訴隨緣兒媳婦說:“這話關係要緊,你不但不可回老爺、太太,連你父母、公婆以至你女婿跟前卻不許說著一字。”他嚇得從此便不敢提起。

這個當兒,安老爺、安太太又因姑娘當日在青雲山莊有“一路不見外人”的約法三章,早吩咐過公子,沿路無事不必到姑娘船上去。及至他二位老人家見了姑娘,不過談些風清月朗,流水行雲,絕談不到姑娘身上的事。即或談到了,談的是到京後怎樣的修墳,怎樣的安葬,安葬後怎樣找廟,那廟要怎樣近便地方,怎樣清淨禪院,絕沒一字的縫子可尋。只這沒縫子可尋的上頭,姑娘又添了一層心事。

他想著是:“他們如果空空洞洞心裡沒這樁事,便該合我家常鎖屑無所不談,怎麼倒一派的冠冕堂皇,甚至連‘安驥’兩個字都不肯提在話下?這不是他們有心是甚麼?可見我的見識不錯,可就難怪我要急急的跳出紅塵了。”這是姑娘心裡的事。在安老爺、安太太並不是看不出姑娘這番意思來,心裡想的是:“你我既然要成全這個女孩兒,豈有由他胡作、身入空門之理?自然該辦一片至誠心,說幾句正經話,使他打破迷團,早歸正路纔是。但這姑娘可不是一句話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語道破,必弄到滿盤皆空。莫如且順著他的性兒,無論他怎樣用心,只合他裝糊塗。卻慢慢的再看機會,眼下止莫惹他說出話來。”這是安老爺、安太太心裡的事。其實,姑娘是一片真心珍惜自己,安老爺、安太太更是一片真心衛顧姑娘。弄來弄去,兩下里都把真心瞞起來,一邊假作癡聾,一邊假爲歡笑,倒弄得像各懷一番假意了。只顧他兩家這等一斗心眼兒,再不想這樁事越發左了!這回書越發累贅了!也不知那作書的是因當年果真有這等一樁公案,秉筆直書;也不知他閒著沒的作了,找著鑽鋼眼,穿小鞋兒,吃難心丸兒,撒這等一個大躺線兒,要作這篇狡獪文章,自己爲難自己!

列公,天下事最妙的是雲端裡看廝殺,你我且置身局外,袖手旁觀,看後來這位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這位何玉鳳姑娘怎的回頭,張金鳳怎的撮合,安龍媒怎的消受,那作書的又怎的個著筆!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卻說過了德州,離京一日近似一日,安老爺便發信知照家裡,備辦到京一應事件。專差趕露兒同了個雜使小廝由旱路進京,大船隨後按程行走。還不曾到得通州,那老家人張進寶早接下來。恰好老爺、公子都在太太船上。張進寶進艙先叩見了老爺、太太,起來又給大爺請安。太太道:“你瞧瞧新大奶奶。”他聽說,便轉身磕下頭去,說:“奴才張進寶認主兒。”張姑娘滿面笑容說:“伺候老爺、太太的人,別行這大禮罷!”公子便趕過去把他扶起來。

老爺道:“這算咱們家個老古董兒了,他還是爺爺手裡的人呢!”因問他道:“你看這個大奶奶我定的好不好?”他道:“實在是老爺、太太疼奴才爺,奴才爺的造化!奴才大概齊也聽見華忠說了,這一蕩,老爺合爺可都大大的受驚,吃了苦勞了神了!”說到這裡,老爺道:“這都是你們大家盼我作外官盼出來的呀!”他又答道:“回老爺,看不得一時,天睜著眼睛呢。慢說老太爺的德行,就講老爺的居心待人,咱們家不是這模樣就完了的。老爺往後還要高升,幾年兒奴才爺再中了,據奴才糊塗說,只怕從此倒要興騰起來了。”

安老爺、安太太聽了他這老橛話兒,倒也十分歡喜。因問了問京中家裡光景,他道:“朝裡近來無事,也很安靜。華忠到京,奴才遵老爺的諭貼,也沒敢給各親友家送信,連烏大爺那裡差人來打聽,奴才也回覆說沒得到家的準信。就只舅太太時常到家來,奴才不敢不回。舅太太因惦記著老爺、太太合奴才爺、奶奶,已經接下來了,在通州碼頭廟裡等著呢。”

老爺道:“很好。”又問:“園裡的事都預備妥當了麼?”他又回道:“那裡交給宋官兒合劉住兒兩個辦的,都齊備了。槓房的人也跟下奴才來了,在這裡伺候聽信兒。奴才都遵老爺的話,辦得不露火勢,也不露小家子氣。請老爺、太太放心。”

老爺忽然想起問道:“那劉住兒你也派他在園裡,中用嗎?”他連忙回道:“老爺問起劉住兒來,竟是件怪事。自從他誤了奴才爺的事,等他剃了頭消了假,奴才就請出老爺的家法來,傳老爺的諭,結結實實責罰了他三十板子。誰知他捱了這頓打,竟大有出息了,不賺錢,不撒謊,竟可以當個人使換了。”

老爺點頭道:“這都很難爲你。你歇歇兒也就回去罷,家裡沒人。”他道:“不相干。家裡奴才把華忠留下了,再程師老爺也肯認真照料的。”太太道:“告訴他們外頭,好好兒的給他點兒甚麼吃,他這麼大歲數了,別餓著回去。”他聽了,忙著又跪下說:“太太的恩典。再奴才還得過去見見親家老爺、親家太太,還有何大太太靈前合那位姑娘。請示老爺、太太,奴才們怎麼樣?”老爺道:“靈前你們可以不行禮,姑娘且不必見,到家再說罷,止見見親家老爺就是了。”公子連說:“張爹,你先歇歇兒去罷,站了這半天,船上不好走,不用滿處跑了。”他道:“爺,甚麼話?一筆寫不出倆主兒來,主子的親戚也是主子,‘一歲主,百歲奴’,何況還關乎著爺、奶奶呢!如今這些纔出土兒的奴才,都是吃他孃的兩天油炒飯就瞧不起主子了。老爺這一回來,奴才們要再不作個樣子給他們瞧瞧,越發了不得了。”公子被他排的也不敢再說。太太道:“你只管去,去歇歇兒,不用忙。”他這才答應了兩個“是”,慢慢退了出去。列公,你看,怎的連安老爺家的家人也教人看著這等可愛!這老頭子大約合那霍士端的居心行事就大不相同了。

閒話少說。說話之間,那船一隻跟一隻的早靠了通州龍王廟碼頭。這安老爺此番出京,爲了一個縣令,險些撞破家園,今日之下,重歸故里,再見鄉關,況又保全了一個佳兒,轉添了一個佳婦。便是張老夫妻,初意也不過指望帶女兒投奔一個小本經紀的親眷,不想無意中得這等一門親家、一個快婿,連自己的下半世的安飽都不必愁了。至於何玉鳳姑娘,一個世家千金小姐,弄得一身伶仃孤苦,有如斷梗飄蓬,生死存亡,竟難預定,忽然的大事已了,一息尚存,且得重返故鄉。雖是各人心境不同,卻同是一般的歡喜。

當下安老爺便要派人跟公子到廟裡先給舅太太請安去。

正吩咐間,舅太太得了信早來了。船上衆人忙著搭跳板,打扶手,撤圍幕。舅太太下了車,公子上前請安。舅太太一見公子,只叫了聲:“哎喲!外外!”先就紛紛淚落,半日說不上話來。倒是公子說:“請舅母上船罷,我母親盼舅母呢。”他便攙了舅母,後面僕婦圍隨著上了船。

安老爺在船頭見了舅太太,一面問好。早見姑太太帶了媳婦站在艙門口裡面等著,舅太太便趕上去,雙手拉住。他姑嫂兩個平日本最合式,這一見,痛的幾乎失聲哭出來,只是彼此都一時無話。安太太便叫媳婦過來見過舅母。舅太太一把拉住說:“好個外外姐姐!我自從那天聽見華忠說了,就盼你們,再盼不到,今日可見著了!”說著,拉了安太太進艙坐下。公子送上茶來。舅太太才合安老爺、安太太說道:“其實咱們離開不到一年,瞧瞧你們在外頭倒碰出多少不順心的事來!一個玉格要上淮安,就沒把我急壞了,叫他去,又不放心;不叫他去,又怕他愁出個病來。誰想到底鬧了這麼個大亂兒!真要是不虧老天保佑,我可怎麼見姑老爺、姑太太呢!”說著,又擦眼淚。

安老爺道:“萬事都有天定,這如何是人力防得來的?”安太太道:“可是說的,都是上天的恩典。你看我們雖然受了多少顛險,可招了一個好媳婦兒來了呢!”

說話間,恰好張姑娘裝了煙來,舅太太便道:“外外姐姐,你來,我再細瞧瞧你。”說著,拉了他的手,從頭上到腳下打量了一番。回頭向安老爺、安太太道:“可不是我說,我也不怕外外姐姐思量,這要說是個外路鄉下的孩子,再沒人信。你瞧,慢講模樣兒,就這說話兒氣度兒,咱們城裡頭大家子的孩子只怕也少少兒的。也是他生來的,大概也是妹妹會調理。”

說到這裡,忽然又問道:“不是說還有何家一位姑娘也同著進京來了嗎?”安老爺道:“他在那船上跟著我們親家太太呢。”

舅太太又道:“可是,這親家太太我也該會會呀。”說著,把菸袋遞給跟的人,站起來就要走。

原來安太太合他姑嫂兩個有個小傲慪兒,便說道:“你怎麼一年老似一年,還是這樣忙叨叨瘋婆兒似的?”舅太太道:“‘老要顛狂少要穩’,我不像你們小人兒家,那麼不出繡房大閨女似的!姑太太,等你到了我這歲數兒,也就像我這麼個樣兒了。”安太太道:“不害臊!你通共比我大不上整兩歲,就老了?老了麼?不打……”安太太說到這裡,不肯往下說。

舅太太道:“‘不打’甚麼?我替你說罷:‘老了麼?不打賣餛飩的!’是不是呀?當著外姐姐,這句得讓姑太太呀!”說的大家大笑,連安老爺也不禁笑了。一面便叫晉升家的過去告訴明白姑娘合親家太太。這個當兒,安太太便在舅太太耳邊說了兩句話,舅太太似覺詫異,又點了點頭,大家卻也不曾留心聽得說些甚麼。

要講何玉鳳合安太太這邊兩船緊靠,只隔得兩層船窗,聽這邊來了位舅太太,也不知是誰,只聽他那說話的圓和爽利,覺得先有幾分對自己的胃脘。見晉升家的過來告訴了,知他一進門定要靈前行禮,便跪在靈旁等候。不一時,安太太婆媳陪了那位舅太太過來,迎門先見過張親家太太,又參罷了靈,便趕過來見姑娘。安太太說:“姑娘,請起來見罷。”戴勤家的扶起姑娘來,低頭道了萬福。原來這舅太太也是旗裝,說道:“姑娘,我可不會拜拜呀,咱們拉拉手兒罷。”近前合姑娘拉手。姑娘一擡頭,舅太太先“哎喲”了一聲,說;“怎麼這姑娘合我們外外姐姐長的像一個人哪?要不是你兩個都在一塊兒,我可就分不出你們誰是誰來了。”姑娘聽了,心裡說道:“這句話說的可不擱當兒。”因又轉念一想,說:“我心裡的爲難,人家可怎麼會曉得呢?不要怪他。”

大家歸坐。舅太太坐在上首,便往後挪了一挪,拉著姑娘說:“‘親不間友’,咱們這麼坐著親香。”姑娘再三謙讓,安太太便告訴他道:“姑娘,不必讓。這是我大嫂子,無兒無女,雖說有兩房侄兒,又說不到一塊兒。我們兩個最好,他一年倒有大半年在我家裡住著,也就算個主人了。有我這大哥,比你們老爺大。咱們八旗,論起來非親即友,那麼論,你就叫他大娘;論我這頭兒呢,屈尊姑娘點兒,就也叫他聲舅母。”

姑娘聽了,一想:“現在舅太太面前,自然該論現在的。”

便說道:“我自然該隨著我張家妹妹,也叫舅母纔是呢。”及至說出口來,敢則自己這句更不擱當兒,一時後悔不來。便聽安太太說道:“那麼咱們娘兒們可更親香了。”因又告訴舅太太,姑娘怎樣的孝順,怎樣的聰明,怎樣的心胸,怎樣的本領。舅太太道:“你們三家子也不知怎樣修來的,姑老爺、姑太太有這麼樣一個好兒子,我們這位何大妹子合張親家一家有這麼樣一個好女兒。我是怎麼了呢?沒修積個兒子來罷了,難道連個女兒的命也沒有?真個的,我前世燒了斷頭香了?”說著,便有些傷慘。

姑娘一看,心裡說:“這個人倒是條熱腸子。且住,我如今是進了京了,大事一完,就想急急的進廟,及至進了廟,安家伯母自然不能常去伴我,這位張親家媽雖說在我跟前諸事不辭辛苦,十分可感,我卻也一口叫他聲‘媽’,但是到了京,人家自然要合他女兒親近親近,再他老人家一會兒價那派怯話兒、蠢勁兒,合那一雙臭腳丫兒、臭葉子菸兒,卻也令人難過。看這位舅母的心性脾氣,都合我對得來,他也孤苦伶仃,我也孤苦伶仃,怎的得合他彼此相依,倒也是樁好事!”

姑娘正在那裡一面想,一面端起茶來要喝,戴勤家的看見,道:“姑娘那茶涼了,等換換罷。”說著,走上來換茶。舅太太道:“姑太太派你跟姑娘呢,你可好好兒的伏侍這位姑娘。”戴勤家的笑道:“奴才不敢錯喲。奴才本是姑娘宅裡的人,姑娘就是奴才奶大了的。”舅太太道:“哦,原來呢,還是嬤嬤呢!這麼說,連你都比我的命強了,你到底還合姑娘有這麼個緣法兒呀!”

姑娘一聽這話,又正鑽到心眼裡來了,暗道:“他既這樣,我何不認他作個乾孃,就叫他‘娘’,豈不借此把‘舅母’兩字也躲開了?”不由的開口道:“舅母這話他那裡當得起!舅母若果然不嫌我,我就算舅母的女孩兒!”把個舅太太樂得,倒把臉一整,說:“姑娘,你這話是真話,是頑兒話?”姑娘道:“這是甚麼事,也有個合娘說頑兒話的?”說著,更無商量,站起來就在舅太太跟前拜了下去。舅太太連忙把他拉起來,攬在懷裡,一時兩道啼痕,一張笑臉,悲喜交集的說道:“姑太太,今日這樁事我可夢想不到!我也不圖別的,你我那幾個侄兒實在不知好歹,新近他二房裡還要把那個小的兒叫我養活,妹妹知道,那個孩子更沒出息兒。我說作甚麼呀?甚麼續香菸咧,又是清明添把土咧,我心裡早沒了這些事情了。我只要我活著有個知心貼己的人,知點疼兒著點熱兒,我死後他掉兩個真眼淚,痛痛的哭我一場,那就算我得了濟了。”

說著,把自己胸坎兒上帶的一個玉連環拴著一個懷鏡兒解下來,給姑娘帶上。還說:“這算不個甚麼,等你脫了孝,我好好兒的親自作兩雙鞋你穿。”姑娘又站起來謝了一謝。

安太太道:“你站著。我們費了不是容易的事,把姑娘請來,算叫你搶了去了。”舅太太道:“這可難說,各自娘兒們的緣法兒。”說著,右手拉著姑娘的左手,左手拍著他的右肩膀兒,眼望著安太太婆媳道:“今日可合你們落得起嘴了,我也有了兒女咧!”安太太道:“也好,你也可以給我分分勞。”

因合玉鳳姑娘說道:“大姑娘,你要合他處長了,解悶兒著的呢。第一,描畫剪裁,扎拉釘釦,是個活計兒他沒有不會的;你要想個甚麼吃,他還造的一都的好廚;再沒了事兒,你聽罷,甚麼古記兒、笑話兒、燈虎兒,他一肚子呢!你有本事醒一夜,他可以合你說一夜。那是我們家有名兒的夜遊子,話拉拉兒!”姑娘聽了,益發覺得這人不但是個熱人,並且是個趣人了。

書中再整安老爺隔船靜坐,把這邊的話聽了個逼清,便踱過這船上來。大家連忙站起。舅太太道:“姑老爺來的正好。”纔要把方纔的話訴說一遍。安老爺道:“我在那邊都聽見了。

你娘兒們姐妹們說的雖是頑話,我卻有句正經話。大姐姐,你這個女兒可不能白認。他這一到京,在我家墳上總有幾天耽擱,你們姑太太到家,自然得家裡歸著歸著,媳婦又過門不久,也是個小人兒呢,雖說有我們親家太太在那裡,他累了一道兒,精神有個到不到的,怎麼得舅太太在那裡伴他幾天就好了。”舅太太道:“這有甚麼要緊?我那家左右沒甚麼可惦記的,平白的沒事還在這裡成年累月的閒住著,何況來招護姑娘呢!”安老爺道:“果然如此,好極了。”說著,就站起來,把腰一彎,頭一低,說:“我這裡先給姐姐磕頭。”舅太太連忙站起來,用手摸了摸頭把兒,說:“這怎麼說?都是自己家裡的事。再合姑老爺、姑太太說句笑話兒,我自己疼我的女兒,直不與你二位相干,也不用你二位領情!”當下滿堂嬉笑,一片寒暄。玉鳳姑娘益發覺得此計甚得,此身有託。

咳!古人的話再不錯,說道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據我說書的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獨這一班兼人好勝的聰明朋友,他要自擾起來,更是可憐!即如這何玉鳳姑娘,既打算打破樊籠身歸淨土,無論是誰,叫舅母就叫舅母,那怕拉著何仙姑叫舅母呢,你幹你的,我了我的,這又何妨?好端端的又認的是甚麼乾孃!不因這番,按俗語說,便叫作“賣盆的自尋的”,掉句文,便叫作“癡鼠拖姜,春蠶自縛”!這正是:

暗中竟有牽絲者,舉步投東卻走西。

要知那何玉鳳合葬雙親後怎的個行止,下回書交代。

(第二十二回完)——

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一回 迴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賙貧 矍鑠翁九帙雙生子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
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憲冤陷縣監牢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十三回 敦古誼集腋報師門 感舊情掛冠尋孤女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一回 迴心向善買犢賣刀 隱語雙關借弓留硯第十回 玩新詞匆忙失寶硯 防暴客諄切付雕弓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十一回 糊縣官糊塗銷巨案 安公子安穩上長淮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六回 雷轟電掣彈斃兇僧 冷月昏燈刀殲餘寇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三十七回 志過銘嫌隙成佳話 合歡酒婢子代夫人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五回 小俠女重義更原情 怯書生避難翻遭禍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三十六回 滿路春風探花及第 一樽佳釀釃酒酬師第三十三回 申庭訓喜克紹書香 話農功請同持家政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憐弱女 摘鬼臉談笑馘淫娃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籌畫 連環計深心作筆談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風塵 一封書義僕托幼主緣起首回 開宗明義閒評兒女英雄 引古證今演說人情天理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敘天倫 佟儒人姑媳祝俠女第十五回 酒合歡義結鄧九公 話投機演說十三妹第二十七回 踐前言助奩伸情誼 復故態怯嫁作嬌癡第二十六回 燦舌如花立消俠氣 慧心相印頓悟良緣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證明守宮砂 安老翁諷誦列女傳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二十八回 畫堂花燭頃刻生春 寶硯雕弓完成大禮第九回 憐同病解囊贈黃金 識良緣橫刀聯嘉耦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諾義賙貧 矍鑠翁九帙雙生子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驚鼠竊魂 戇老翁醉索魚鱗瓦第十四回 紅柳樹空訪褚壯士 青雲堡巧遇華蒼頭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頭 一雙人偏尋根覓究第三十二回 鄧九公關心身後名 褚大娘得意離筵酒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三十八回 小學士儼爲天下師 老封翁驀遇窮途客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二十三回 返故鄉宛轉依慈母 圓好事嬌嗔試玉郎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闈異兆 安公子佔桂苑先聲第二十四回 認蒲團幻境拜親祠 破冰斧正言彈月老第十八回 假西賓高談紀府案 真孝女快慰兩親靈第四回 傷天害理預泄機謀 末路窮途幸逢俠女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第二十二回 晤雙親芳心驚噩夢 完大事矢志卻塵緣第二十九回 證同心姊妹談衷曲 酬素願翁媼赴華筵第三十回 開菊宴雙美激新郎 聆蘭言一心攻舊業第三十四回 屏紈袴穩步試雲程 破寂寥閒心談月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辽中县| 杭州市| 双桥区| 开远市| 贞丰县| 绿春县| 枣庄市| 富裕县| 乌拉特中旗| 铜梁县| 绥芬河市| 奉新县| 阿巴嘎旗| 堆龙德庆县| 元朗区| 资源县| 翁牛特旗| 杂多县| 西华县| 灵石县| 万盛区| 察隅县| 南乐县| 鞍山市| 江西省| 平邑县| 剑川县| 聂荣县| 涞源县| 洪泽县| 仙居县| 潜山县| 洛宁县| 河池市| 林周县| 永仁县| 广东省| 吐鲁番市| 元江|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