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

把菜式一一品嚐後,李綱放下筷子,略一沉吟道:“古來五穀,先是充飢之物,飽腹之後纔有味道調適之法。莫說有紅薯這般可充飢又高產之物,饑荒之年,樹皮、草根也有人搶食,何況紅薯乎?只要高產,就是寶物!至於烹飪方法,歷來各人有各人的妙招,不用拘泥於此,故而,薛諮議方纔所說貧富皆宜之語,其實無需多慮也。”

這老頭兒是個明白人!人當先滿足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滿足了纔有精力去追求更高的享受。

薛朗拱手道:“多謝李尚書指點,當敬李尚書一杯纔是。酒可來了?”

“已送到。”

平陽公主一聽,道:“速速端上來。”

“喏。”

內侍立即把酒送上來,長儉送了一罈來。薛朗看了一眼酒具,侍者給送來的是青釉酒杯,於是薛朗道:“可有白瓷杯?”

內侍略微愣了下,回話道:“回薛諮議,有的。”

“換白瓷杯吧。”

內侍領命而去。平陽公主好奇的問道:“幼陽,難道你之果酒,喝時還對酒具有要求?”

薛朗道:“這壇酒乃是桃花酒,酒液色澤粉紅,如若用其他顏色的被子,則顯不出它的好處,若是用白瓷杯或是羊脂玉杯、琉璃杯,則正好襯出酒液的顏色。色香味俱全,方能顯出我的桃花酒的妙處來。”

李綱出身也不差,家中也是累世顯宦,品味當然也不差,讚道:“薛諮議真乃雅人也,想不到喝酒還有這許多講究。”

薛朗心說可惜這時候釀酒工藝還不如後世發達,不然,哥們兒就把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裡寫的那段背出來裝個逼,可惜,那些名酒還沒現世呢。一肚子的裝逼詞句,卻沒有一個合適的機會說出來,人生真是何其寂寞也!

好吧,薛朗思維又發散了一下。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因爲侍者拿來了白瓷杯。白瓷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擁有極長的歷史,據說從漢代就已經有白瓷,唐代也有。

以平陽公主的身份,她府裡的東西自然都是精品。這套白瓷酒具,潔白如玉,瑩瑩有光澤,可以算瓷器裡的上品。

薛家沒變故之前,

薛朗跟隨的畫畫老師,乃是名家,除了畫畫,還不務正業的研究過書法、雕塑、玻璃器具設計等,薛朗跟他的時間最長,如今薛朗有現在的酒量,除了薛朗的父親,這位老師也要分走一半的責任。

那位老師是真正的藝術家,當初爲了培養薛朗的審美,老師帶著薛朗涉獵過許多東西,可惜薛朗在藝術上沒什麼天分,再學也只是匠氣十足,無有靈氣。如今,拜變態的記憶力的緣故,這些涉獵都成了薛朗銘記不忘的知識與本事。

拍開封泥,把酒倒進酒壺裡,親自執壺,先給平陽公主倒了一杯——

粉紅色的酒液傾倒而出,落在瑩白的酒杯中,白中透著紅,就如雪裡的一株紅花,豔麗已極。

顏色美麗,味道也不遜色。酒味沒有多濃,倒是桃花的香氣縈繞鼻端。平陽公主眼神一動,端起酒杯道:“幼陽言道色香味俱全,如今色香已有,只剩味道未嘗,快給李尚書滿上,大家一起嘗一嘗這桃花酒。”

“喏。”

薛朗應了一聲,走到李綱處,給他倒了一杯,同樣受到李綱的讚歎:“多謝薛諮議,如此美麗的酒液,確實當好好享受品嚐纔是。”

薛朗坐回座位,給自己倒了一杯,平陽公主作爲主人,自然要舉杯待客:“李尚書,請!”

“請!”

酒液入口,果真綿軟甘醇,滿口的花香蓋過了酒液的味道,平陽公主道:“好酒!竟像是在飲花露,又比花露甘醇,好酒!”

李綱道:“老夫年事已高,喜食甜食,這桃花酒正合胃口,喝了薛諮議這酒,竟恍惚到了春日桃花滿天之時,何其妙也!”

誇了薛朗一通,讚歎了薛朗的釀酒手藝一番,就著美酒,就著美食,三人邊吃邊聊。喝了香甜的桃花酒,再來吃燉粉條,更覺鮮香,李綱道:“關於這粉條製作之法,薛諮議有何打算?”

薛朗還沒回話,平陽公主已道:“關於此事,幼陽已有腹稿,不過,在此之前,平陽想派幼陽進京獻糧,進獻祥瑞,以彰顯我聖人之仁德。屆時,幼陽自會向聖人獻上粉條製作之法以及推廣之策。”

“咳咳咳!”

這是薛朗嗆到

了!這個打算平陽公主從來沒說過!看來,剛纔說兩人的政治素養差距像珠峰,現在看來,那還是薛朗驕傲了,兩人的差距只怕是地平線與珠峰的差距!

薛朗原本的打算只是把紅薯種出來,把高產量擺在那裡,坐實祥瑞的事情,然後怎麼宣傳就是朝廷的事情,他就不用管了,坐等朝廷封賞。

到了平陽公主這裡,本質是一樣的事情,但手段卻比薛朗高明許多。公主殿下套路好深!薛朗表示佩服!

李綱顯然很認同平陽公主的手段:“紅薯產量如此驚人,事實俱在,是該昭告天下才是。獻糧長安,正當其時!”

平陽公主問道:“如此說來,李尚書並不反對?”

李綱道:“此乃天大的祥瑞,爲何要反對?不過,依老夫之見,所謂好事成雙,不如且等上一等,待土豆也採收,如若產量好,一起上報,豈不更妙?”

平陽公主就等李綱這句話呢,聽到後道:“還是李尚書老成謀國,就依李尚書,待土豆採收之後再出發也不遲,平陽先讓人準備。”

李綱道:“獻糧長安自然是好,不過有一事卻需提前準備。”

平陽公主道:“李尚書可是憂心護送一事?”

“正是。”

平陽公主道:“此事我已有主張。快馬加急報訊入京,請聖人調派十六衛其一,在半途迎接,我這裡抽調守軍五萬護送前半程。”

李綱皺著眉頭,道:“抽調走五萬人馬,葦澤關可會防備空虛?”

平陽公主道:“無妨!幼陽曾教我練兵之法,練出一支精兵,名曰熊羆,屆時讓他們駐守即可。”

李綱奇道:“薛諮議還會練兵?”

薛朗不好意思的拱拱手,笑道:“理論上略通,實際操練上是個草包。”

這話還真直接!

李綱聽得笑起來,道:“薛諮議過謙也。能讓平陽公主殿下這等領軍行家也多加看重練兵法,必有獨到之處。老夫一路行來,觀之葦澤關變化,公主言道此乃薛諮議之功勞也。老夫原以爲已明瞭薛諮議之才,如今看來,不過是十之三四。薛諮議大才,老夫回潮後,當先聖人舉薦。”

(本章完)

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四卷_第306章 薛朗的生意經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一卷_第34章 心中的那個家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三卷_第214章 棉花的文章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六卷_請假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
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四卷_第306章 薛朗的生意經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三卷_第246章 共議未來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二卷_第149章 “經驗教訓”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二卷_第123章 同爲吃貨的共鳴第七卷_第56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一卷_第34章 心中的那個家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三卷_第248章 暴露了?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四卷_第386章 所謂的兩相印證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二卷_第97章 葦澤縣城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二卷_第104章 家的樣子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三卷_第275章 李弘節到任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七卷_第571章 薛朗其人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二卷_第102章 異姓兄弟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懷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382章 失望而生的隔閡第三卷_第214章 棉花的文章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七卷_第548章 平陽之怒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二卷_第64章 春天來了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三卷_第249章 黯然神傷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二卷_第80章 人心換人心第四卷_第356章 新科士子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四卷_第341章 基礎建設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四卷_第379章 真火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六卷_第539章 八百里加急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四卷_第352章 地理知識普及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四卷_第294章 過年福利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六卷_請假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普陀区| 洱源县| 台南市| 革吉县| 西藏| 二连浩特市| 远安县| 宁远县| 吴江市| 新竹县| 伊宁市| 宁陕县| 东宁县| 商都县| 永安市| 德州市| 卢氏县| 东山县| 银川市| 疏勒县| 明溪县| 通海县| 钟祥市| 姚安县| 墨竹工卡县| 武安市| 秭归县| 安乡县| 阳江市| 子洲县| 凌云县| 安新县| 广宗县| 丹凤县| 团风县| 石狮市| 莎车县| 常山县| 天气|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