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五十四章 回京

送走了張家三子,父親將李揚叫到別處,嘆道:“囡囡之事你都知道了?”

李揚點頭。

“那方纔之事也是你安排的吧?”父親又道。

李揚仍是點頭道,是。

“好,很好!我兒大了。”父親拍拍李揚的肩頭,輕輕的點頭:“做的甚好,爲(wèi)父不如你!走,陪父親走走。”

囡囡之事終是解決了,在李揚寫了書信與裴相公求情,這等小事裴相公也樂得落個人情,又常於信安郡王走動,加之聽說金吾將軍張去逸有心讓自己的兒子拜李揚爲(wèi)師,便隨手辦了將張子仁去了一箇中下縣去任主薄。

至於買美人之事,則交了李蒼頭去辦。未用十貫就買回了兩個番娘送了過去,三子自是高興馬上就要寫休書。而張家太爺則痛罵一通,但李蒼頭又道,這罷,那便讓張家大郎回來好了。這下張家太爺也不說話了,三子見家中已有反對之氣,便寫痛快的寫了休書,緣由是不守婦道。

這不守婦道的囡囡看罷愣了,二行清淚順消瘦的臉頰落下。

李揚這幾日也是探聽清楚,張家因何前敬後倨,原因也讓李揚臉上臊了半天,竟是囡囡圓房時未曾落了紅,這便讓張家懷疑囡囡在外面早就有染。自那以後三子就再也未進過囡囡的房裡,同時囡囡也便開始了受苦。這事又不能去問,李揚只能暗暗的在心裡嘆息不已。

過了幾日,李揚在族老的主持下,於宗祠補了加冠禮。同時父親又將茉莉康氐補入了族譜,這下茉莉高興了好幾日,連帶著這院子裡到處都充滿了歡笑,而李揚則是更是樂在不言中,在閨房之間可是大呼快活。

進了十月,天漸涼起,李揚著家裡人都備了夾衣,至於柳葉兒更是馬虎不得,早早的在房裡備了火盆,至於火炕則用這邊到處都在採的石墨來燒,倒比炭熱的歷害,至於爲(wèi)何不在火盆裡添加,皆因有人被毒倒致死,所以便罷了。

看看日子已是不早了,李揚便打算動身,在走之前,安頓母親道:“母親,囡囡之事切不可操之過急,凡事都講個因緣,上天定會與小妹幸福的。“

母親點頭應(yīng)下了,然後慌張的問道:“莫不是我兒大郎要走了?”

“是,母親,兒過幾日便要去沙州了,誤了歸期那是要記過的。”李揚只得實說。

母親別過頭去,揮手低道:“走吧,如是有機會,可否離著近些,就算官做的小了也是無妨。”

“知道了。”李揚知道母親又是傷心了,便跪下嗑頭道。

母親扶起而道:“去吧,這幾日多與你娘子聚聚。這次回來都爲(wèi)了家事,反而你們相聚少了。”

李揚點頭,轉(zhuǎn)身去了內(nèi)宅,見諸女都在柳葉兒房裡,陪著她說話,便笑笑道:“今日好巧,竟都在清河這裡,莫不是嫌自己屋子冷,來這裡烤火來了。”

“阿郎真是偏心,爲(wèi)何不在各房裡都安了火盆,要知道這裡好冷。”太真自小在南邊,一直未受過這種寒冷,噘了嘴叫道。

小荷笑道:“好了,明日也給你安個。夫君的年俸也快下來了,倒不至於接不上,買了二個番娘用了不少的錢。前日接了一車上好的炭,又花去了幾貫,妹妹,你看下家中還剩了多少?”倒是問了管家的喀秋莎。

喀秋莎想了想道:“說起來還有十餘貫,但眼看到十月上元節(jié)了,還需留下些,更加上給瑤兒與莫然的換衣錢、各房的開銷以及婆婆與公公那邊還需買個丫頭照顧,這都要用著錢,這樣下來剩不下多少,大約三、四貫而已。”

“哦,那便都早早的安上吧,再買些石墨回來,平日燒水就在院裡用它了,這樣也能節(jié)省些。另外日後你們多照應(yīng)母親那邊,如今囡囡也回來了,儘量讓她寬心些。還有就是平日裡出門時多帶著些人。”李揚吩咐道。

小荷笑了接著話頭道:“這些妾身安排就可以了。阿郎來尋我們,可不是就爲(wèi)說些這個吧?”

朵兒低沉的哭起道:“夫君這般安排可能是要去沙州了,阿姊,他還不許我們跟著,真是好狠心!”

另外幾女也是著急的問道。

李揚點頭道:“快了,再過幾日便要走了。河西不太安穩(wěn),你們跟著爲(wèi)夫心裡不安。”

“那我們不做這個官了,安安穩(wěn)穩(wěn)的回來過日子不好嗎?”茉莉急問。

“妹妹們,莫要說了,阿郎這般都爲(wèi)了我等好,等局勢好些,是會讓我們?nèi)サ摹!毙『砂l(fā)了話,朝李揚微笑,“阿郎你大可放心的去,家中有我們把持,自己在外要小心。”說著便哽咽了起來。

李揚不知如何收場,見衆(zhòng)女悽悽,哄了這個哭了那個,實是煩了朝衆(zhòng)女長揖一禮道:“好了,爲(wèi)夫給娘子們賠禮了,是爲(wèi)夫不好,讓娘子們傷心了。爲(wèi)夫在沙州一定會與家中捎信的。”

衆(zhòng)女哭哭涕涕一陣子,便商量起與李揚帶些什麼,最後決定仍讓李蒼頭、劉一兩人跟著,至於身邊服侍之人各房都想將自己的丫頭給李揚帶去。李揚拒絕道:“不了,爲(wèi)夫想用不了多時便會再次回來,這邊人手也不多,加之清河又有身子行動不便,所以這內(nèi)宅的人爲(wèi)夫就不帶著了。”

惹得妻妾難過了一陣子,最後答應(yīng)陪衆(zhòng)女去一次採藥山方纔哄著開心起來,但那絲淡淡離別前的愁悵是如何也抹不去了。

十月十日,李揚離別了不捨的家人,出了雲(yún)州,順南而下去往長安。

中間進晉陽去拜了朵兒父母,如今小弟也大了,也與一小娘子訂了親事,說起迎娶朵兒時的事情便緊張了起來,直怕到時自己也捱了捧子。又至蒲州,去見了恩師,讓恩師罵一頓又誇了一陣,最後得意洋洋的對衆(zhòng)官佐說道:“這是我徒兒,如今是沙州司馬!”讓李揚尷尬了少許,最後恩師興奮之餘,與人當(dāng)席拼起了酒,結(jié)果喝了個大醉,回去好一通讓師母埋怨。出恩師那裡,再一次踏進了二姥爺之門,自是讓一家人歡喜不已,最讓李揚吃驚的是那人稱辣娘子的小姨竟然懷有身子,臉紅似火的羞答答起來,但說過幾句話後本性露了出來,挽了胳膊就要拉著李揚去找人喝花酒,讓姨夫的那張臉有如紅布,直道,真是有損門風(fēng)。但讓小姨過來掐了一把便正坐在凳上,慢慢品茶去了。

離了熱熱鬧鬧的蒲州,李揚懷著一絲別意的心情進了長安。

去尋瞭如今的裴相公,道謝萬分,將從雲(yún)州帶來的上好皮貨送了過去。裴相公眼露驚異之色,連聲說好,但是卻拒收了,說道:“本官如今甚好,不能壞了規(guī)矩。”又指了那幾領(lǐng)蒲州麻紙道,“這紙,老夫便留下了。”開飯之時,見清淡幾樣小菜,李揚低頭不敢直視於裴相公,直道裴公實爲(wèi)真君子,自己太多卑賤,不敢生有絲豪的不敬之意。

從裴府出來,四顧長安街坊竟不知往哪裡去。半響想起在突厥牙帳中與金吾將軍張去逸有約,於是往張宅走去。遞了名貼,李揚無事等在門外,不一會的功夫中門竟是大開,裡面笑瞇瞇的站著金吾將軍張去逸朝李揚躬身施禮道:“出來晚了,請李司馬見諒!”出來便來挽李揚之胳膊,從中門而進。

李揚忙閃過回禮道:“張將軍,這,這如何使得。”

“使得,如何使不得。李司馬重情重約是君了,再說這也是替我的不孝兒女恩師而開,也說的過去。請李司馬,走正門。”拉著便走。

進了客廳,客氣了幾句,將收弟子之事說定,便讓人去叫了兒女過來見李揚。

不一會有八九歲的二個男童過來,規(guī)規(guī)矩矩的過來施禮道:“見過父親,見過李司馬。”

張去逸笑著對李揚道:“這便是犬子,大郎仁志,二郎仁向。”又指了李揚說道,“這便是你們早就想見的李司馬了,還不大禮相拜!”

兩孩童跪下又拜,李揚知道這日後必是自己的徒兒,便穩(wěn)坐在上面受了。

“明日正是個好日子,李司馬你看就定在明日收徒如何。”見二兒乖巧的拜過站於自己身後,心裡滿意便開口朝李揚問道。

李揚點頭稱好。

這時門外露出一俏利的女童朝裡目不轉(zhuǎn)睛的看著,見李揚注意敢自己,臉上一紅又縮了回去,不一會又是爬著門框瞧過來。

張去逸見狀,怒道:“玲兒你來做甚?!”

那七歲女童見事情敗露,索性大方的進來,跪於地上仰頭狡黠的說道:“父親息怒,女兒只是聽聞兄長恩師前來,一時沒能忍住想過來看看,原來卻是個少年的郎君。女兒也知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徊贿^看著這少年郎君實是有些面少,也不知習(xí)的書還是識的禮?”

“大膽!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兒家,不去繡紅做女工,你倒是跑來這裡撒野!還不退下!”張去逸實是讓這女兒氣著了,拍案而怒罵。

女童見父親真是生氣了,也好像是被嚇的哭了,說道:“奴家不過是想說,不能讓那無良的庸材來教授兄長,這有何錯!”

“好好好,連爲(wèi)父的話都不聽了,看來平日裡慣你太過了,真不知狂妄從何寫來。仁志,你二人還不快將她拖回去,真是丟人現(xiàn)眼!”

李揚見此女童說如此的話,這臉上也是掛不住,又一想到何必與她至氣,真是活的越來越倒退了,當(dāng)下也笑著阻道:“張將軍,莫要生氣了,小大姐也說的有理,不必著怒。”

見兒子將那不依不饒的女兒拉走,又聽了李揚這句話,張去逸的臉上好看了些,乾笑了二聲道:“家風(fēng)不嚴,讓李司馬真是見笑了。也不瞞李司馬說,我兄弟五人只一女兒,自是憐愛有加,所以才落了如此下場。平日裡還算安穩(wěn)聽話,今日不知爲(wèi)何從裡面跑了出去,真是得罪了,去逸與李司馬賠禮了。”

“張將軍說的哪裡話了,小大姐生性率直此乃真性情,萬萬不可失了這份難得的純真。”李揚說著客氣之話。

眼看已過未時,李揚便提出告辭,張去逸挽留用飯,李揚客氣的謝絕了。

出了張宅,見李蒼頭與劉一持馬等在外面,便點了點頭走了過去,剛要騎馬,就聽前邊有人在喚道:“那騙人的庸師,你站住!”語氣頗爲(wèi)不敬。

李揚轉(zhuǎn)頭瞧去,卻是那名叫玲兒的張去逸之女將頭從牆角探出朝這邊叫道。

“走,去信安郡王府上。”李揚皺眉,不想與她一般見識。

“你與我站住!”張玲兒喚了幾聲,卻見李揚四平八穩(wěn)的騎了馬慢慢的走開,不由的大怒罵道,“你等著,明日再讓你好看。”

在京都,李揚也沒幾個深交之人,不過信安郡王是他一直仰慕之人,於是第三個便排到他了。

到了郡王府,卻是撲了個空,家僕接了名貼報歉的回道:“真是不巧,王爺還未從都省回來,請李司馬進來等候,小的去知會公子,請他過來接待李司馬。”

李揚拱手笑道:“不必了,本官明日再來拜會。”說罷便走了。

“老爺,我們夜宿何處?是河西會館還是雲(yún)州會館?”李蒼頭問道。

“河西吧”

到河西會館下了馬,見了館首遞了牌子,館首不敢怠慢,讓人掃了二間正房出來,陪著笑領(lǐng)著過去瞧了,見李揚滿意,便知趣的問了聲安退了出去。到劉一和李蒼頭那房裡,問了李揚喜食什麼,往李蒼頭手裡遞了一吊錢,笑著失禮了便告退下去作了準(zhǔn)備。

未等用飯,門人有的喚道:“哪間住著沙州李司馬?”

不等李揚出去,館首輕問:“敢問是哪個府上的來人?”

“開府儀同三司、信安郡王府!”那人回道,“我家王爺請李司馬過去赴宴。”

李揚忙走了出去,知道信安郡王加封開府儀同三司,這必是府裡的職官,於是拱手道:“本官正是。敢問是哪一位親隨。”

那人忙過來躬身施禮道:“下官是信安郡王府行參軍,來請李司馬過府赴宴。”

“謝過郡王了,本官晚些定去,還望回去知會郡王一聲。”李揚沒想到信安郡王如此看重自己,便滿心歡意的答應(yīng)了。

待來人去後,李揚翻看手中的名貼,平平淡淡,只寫了李禕二字。

館首過來施禮道:“李司馬,此時與赴宴之時尚早,小的特準(zhǔn)備了些甜品點心,請李司馬先行墊付。”

“哦,那多謝了。端進來吧。”李揚往裡走道,“讓本官的隨從一併用些。”

“是,李司馬,小的早已吩咐下去了。”館首小心的回道,見李揚高興,便又說道,“小的有一事相求,還望李司馬答應(yīng)。”

李揚皺眉,那館首忙道:“請李司馬爲(wèi)河西會館題幅字,請司馬應(yīng)承。”

“好吧”李揚聽到是這事,便答應(yīng)了下來。

館首長揖到底,直呼多謝,便急色而去。

用了些點心,李揚留了河西二字便領(lǐng)了親隨去信安郡王府。

這次守門的府兵卻是眼尖,見李揚過來,高聲呼道:“沙州李司馬到!”

“是李司馬到了。”從裡面走出幾人,先前之人拱手道,“在下信安郡王府掾,特在此恭候。”

“不敢勞駕上官。”李揚拱手回道。

接過李揚遞過的名貼,信安郡王府掾施禮道:“客氣了李司馬,郡王正在客廳等候。請隨我來。”不敢稱本官,只因權(quán)勢不一罷了。

“敢問上官,今日可是請了誰人?”李揚小心的問道。

信安郡王府掾不敢得罪,只得如實回道:“倒也不多,吳王祗、裴相公,張相公,李相公,還有工部韓尚書、新昌公主附馬都尉蕭衡、太子中書姚異等人。”

“哦,多謝了。”李揚謝道,從袖裡滑出一塊美玉遞於信安郡王府掾手中,“下官與兄長一見如故,這個小玩意就留個念相。”

信安郡王府掾推託了下便收起來了,又低聲說道:“即是賢弟如此客氣,兄長也不能白話要人的東西。這些人中,要小心的回話,起碼如是張九齡張相公與李林甫李相公問起話來,還望賢弟看風(fēng)說話,這二人有些不大對付。”

“謝兄長。”李揚小聲謝道,見已是過了二屋院子,這裡有了衆(zhòng)多的府官,於是便不在相問,只是相跟的身後,目不斜視的走過。

又進了一層院子,來至天井處,那信安郡王府掾回頭說道:“請李司馬稍後,侍我去稟告。”

“請”李揚規(guī)規(guī)矩矩的站在階下而候。

不一會信安郡王府掾出來喚道:“李司馬,可以進去了,郡王正與吳王、衆(zhòng)位相公說著話,現(xiàn)請你進去。”

李揚朝他點頭,將身上的衣袍整了整,正了正襆頭,小步上了階,隨了其身後,低頭走了進去。

當(dāng)走進正廳後,就聽信安郡王大笑道:“是少年司馬進來了,快請,來坐,請上茶。”

李揚忙躬身施禮後,擡頭迎了笑呵呵的信安郡王說道:“謝郡王。”

這時有二道與衆(zhòng)不同的目光直直的盯在李揚身上,李揚不敢多看,讓人引了入座,這纔看了幾位。

裴相公就不必說了,吳王李祗與其兄有七八分的相似,工部韓休韓良士一付嚴肅之像,神色剛毅,附馬都尉蕭衡則是有些病態(tài),其形也瘦小,姚太子中書看年紀(jì)最多四十,顯的十分的年輕,而左首第一人長的一幅極爲(wèi)精明的樣子,一雙閃著智慧光芒的目光正直盯盯的瞧著自己,讓人無處藏身,而另一道目光則是屬於一位好人模樣的老者,慈眉善目顯的很是親近,但那目光卻是盯在身上發(fā)著冷。

第三十三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城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抓第三百九十四章 回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一百二十六章 心聲第四十六章 回家第二百一十章 楊宅第四百五十六章 婦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病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回師第一百七十二章 鋪墊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相逢第六十五章 戲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談第二百四十五章 寒食第二十九章 口舌第二百零二章 瑣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車內(nèi)第二百四十九章 玉門第二十九章 口舌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敗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戲第四百二十三章 會客第二十三章 春桃第二百五十九章 收徒第四百九十六章 升遷第一百九十二章 打鬥第三百零八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使第三百零一章 哭笑第三百六十六章 鞭苔第四百一十四章 決斷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間第一百五十一章 結(jié)怨第四百一十九章 孽緣第三百九十四章 回來第四章 準(zhǔn)備第四百五十一章 入迷第二百四十四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七章 爭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再入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間第四章 準(zhǔn)備第一百四十五章 交待第四百零三章 下嫁第一百三十三章 識奸第三章 佳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兩難第二十八章 告辭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七十四章 局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爭亂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第二百一十一章 入宮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十一章 晉陽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流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第二百二十四章 心境第四十二章 婆媳第四十五章 半夜第四百五十八章 公主第二百六十七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zhàn)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席間第三百五十五章 二門第二百九十六章 解疑第二十二章 嘻鬧第二百五十章 問訊第一百四十章 明白第十二章 蒲州第五百零九章第十四章 訓(xùn)女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夢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殉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攻防第一百五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六十七章 往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訪客第三百一十六章 閒話第十章 驚豔第三百八十一章 會見第九十章 師徒第四百四十一章 拜會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敗第二章 訪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煩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心疑第二百五十四章 回京第四百章 夜遇第十六章 拜師第十四章 訓(xùn)女第二百三十七章 吃醋第一百五十八章 挑撥第二百四十九章 玉門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洛第七十一章 局二
第三十三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八章 城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抓第三百九十四章 回來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一百二十六章 心聲第四十六章 回家第二百一十章 楊宅第四百五十六章 婦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病情第四百三十五章 回師第一百七十二章 鋪墊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敵第二百八十五章 相逢第六十五章 戲七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談第二百四十五章 寒食第二十九章 口舌第二百零二章 瑣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車內(nèi)第二百四十九章 玉門第二十九章 口舌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敗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戲第四百二十三章 會客第二十三章 春桃第二百五十九章 收徒第四百九十六章 升遷第一百九十二章 打鬥第三百零八章 回京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使第三百零一章 哭笑第三百六十六章 鞭苔第四百一十四章 決斷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間第一百五十一章 結(jié)怨第四百一十九章 孽緣第三百九十四章 回來第四章 準(zhǔn)備第四百五十一章 入迷第二百四十四章 矛盾第一百四十七章 爭亂第三百六十八章 再入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間第四章 準(zhǔn)備第一百四十五章 交待第四百零三章 下嫁第一百三十三章 識奸第三章 佳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兩難第二十八章 告辭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七十四章 局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爭亂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第二百一十一章 入宮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十一章 晉陽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流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第二百二十四章 心境第四十二章 婆媳第四十五章 半夜第四百五十八章 公主第二百六十七章 送別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zhàn)後第一百三十四章 席間第三百五十五章 二門第二百九十六章 解疑第二十二章 嘻鬧第二百五十章 問訊第一百四十章 明白第十二章 蒲州第五百零九章第十四章 訓(xùn)女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夢第二百五十二章 家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殉情第四百三十三章 攻防第一百五十九章 夜襲第三百六十七章 往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訪客第三百一十六章 閒話第十章 驚豔第三百八十一章 會見第九十章 師徒第四百四十一章 拜會第四百三十四章 兵敗第二章 訪家第二百四十二章 煩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心疑第二百五十四章 回京第四百章 夜遇第十六章 拜師第十四章 訓(xùn)女第二百三十七章 吃醋第一百五十八章 挑撥第二百四十九章 玉門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洛第七十一章 局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邵阳市| 调兵山市| 临桂县| 名山县| 淅川县| 那曲县| 南昌县| 略阳县| 昌邑市| 军事| 大埔区| 南溪县| 阿拉尔市| 洛南县| 巴林左旗| 会同县| 班玛县| 通榆县| 泽库县| 依安县| 本溪市| 西华县| 萍乡市| 永靖县| 兴宁市| 江孜县| 镇沅| 溧水县| 罗田县| 灵武市| 芮城县| 竹山县| 荥阳市| 密云县| 东源县| 乌鲁木齐县| 搜索| 嘉义市| 甘德县|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