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18節 大唐絕密計劃

清河崔家得到封賞,還是在家中嫡女有喜之後,這還算是一個理由。

可江南三世家呢?

三家原本在長安的宅子就近,三家內部沒討論出一個結果來,三家有頭有臉的人物又聚焦在了一起,還是沒討論出個明白來。

想來想去,三家只是認爲應該打聽一下秦王殿下的想法。

當然有機會覲見,能當面問問。自然是更好的。

午餐的時候,大唐皇帝李二,帶著長孫皇后來到了天策上將府。讓長孫皇后去了後院與衆位秦王妃一起午餐,自己和李元興在側院的花園亭中一起午餐,唯一叫來作伴的,卻是武曌。上菜之後,連侍女都不得靠近。

“五郎,這文書是何意?”李二拿出的自然是李元興的那份。

李元興笑問道:“皇兄,臣弟給你講一個故事。”

“不急,慢慢講,爲兄今天有得是時間!”李二在桌上挑了自己的菜,給自己往小盤之中夾了一些,又給武曌夾了幾塊蝦仁。

李元興沒動筷子,而是咬著一支菸:“皇兄打算在城南種一塊地。你沒錢買種子,沒錢僱人幹活,也沒有錢去租牛。皇兄這塊地要怎麼辦?”

“借些錢來,秋收還賬。民間多有此事?”李二不以爲然的回答著。

“好,皇兄,你沒空管這片地,你僱來的人花的是你的錢,乾的好不好,你要怎麼辦?”李元興又問著。

這一次。李二卻是沒有立即回答,這個當真不好回答,再找人監督,又多花一份錢。可萬一監督的人與幹活的人狼狽爲奸呢。

“如果說,這塊地借給你。三成歸我,七成歸出錢出人出力的,皇兄以爲如何?”

這一次李二還沒有回答,武曌就說道:“十貫的五成,沒有一百貫的一成多!”

“這個……”李二放下筷子開始深思了,李元興說的。其實就是華亭。就是那一片破舊的小漁村,現在讓國庫拿錢出來開發,先不說扔進去多少錢,就如那幹活的與監督的一樣。肯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但如果是爲自己家裡幹活。花一文錢都會計算。幹活也會出十二分力氣。這是事半功倍。

“無論他們翻到天上去,一成稅是至少,有些行業還是三成稅。還有給秦王府上交的三成。他們逃不掉,再加上民間流通的,一半已經收到手了。而且這一半,遠比拿咱們的銀錢投資收效大多了。”

李二點了點頭,可轉念一想又說道:“五郎,你說過,漢是盛極而亡的?”

李元興扔了菸頭,給自己夾起一隻紅燒獅子頭,輕輕的咬了一口後給李二看:“皇兄,大唐的大小,絕對沒有臣弟咬的這一口大。”

“啊……”李二笑了,壓抑著狂喜的心情,壓抑著自己要放聲大笑的衝動。高舉酒杯:“五郎,滿飲……”

李二真正反應過來了,你們要爭都滾得遠遠的去爭,你們要打要殺,也滾的遠遠的。在大唐的地盤上,還是我李氏皇族說了算。

李元興卻是暗中鬆了一口氣,看了一眼武曌,兩人同時點了點頭。

李二知道的計劃只有一半,也僅僅只有一半。

而李元興還有一個更加變態,與大唐,與李氏皇族完全無關,爲了地球未來的瘋狂計劃。

李元興又提議道:“皇兄,應該允許個人辦學。只要達到規訂的要求,就可以辦學。比如,工學院,農學院,醫學院,商學院等等,許多次等專科類學院,大唐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才,怕是應付不了未來幾年的發展。”

“基礎教育也不能少!”武曌在旁邊補充了一句。

李二對教育倒是上心的。

聽到李元興與武曌的建議之後,李二說道:“其實,就算是官方不允許。各地已經有了大大小小的學堂,最初是爲了給自家的工坊培訓工匠,後來許多工坊也開始重視研究,所以放開辦學的限制,也是一件好事。”

“管理也要有人規則!”李元興又提議道。

“細節的部分讓禮部去考慮吧,爲兄以爲工坊的研究再精,再深入,也不如五郎所知的部分。所以應該允許辦學的專科可以購買一些技術,甚至是有些仙工之術,他們的努力就是爲了怎麼樣使用這個仙工之術。”

似乎可行。

因爲讓大唐的工匠去黑著頭摸索,他們十年也未必能研究出非常高深的東西。

可純學習,並且將已有的知識變成生產力,這個卻是有極大的實用性的。

“那讓禮部去考慮吧!”李元興同意了這個說法。

午餐吃完,李二突然來了一句:“記得去年的時候,五郎說過一句話。當大唐天下沒有敵人的時候,會戰國再現,春秋再臨!”

“是!”李元興不避諱這個話題。

李二點了點頭:“夏商之時,我中華纔有多大疆域。春秋、戰國,雖然連年征戰,卻是官員廉潔,百姓用命,君主英明。大漢朝盛極而亡,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外戚當權,世家當勢,財富過度集中。朝內貪污無數,內監斂財干政。”

“是呀!”李元興認同李二的點評。

李二卻沒有再說下去:“五郎,明年爲兄要免人丁稅。商稅要有所調整,你說的奢侈商品稅應該加量。三年內要免去糧稅,原本以爲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現在爲兄卻是看到了,似乎大有可爲。”

李元興點點頭,沒有接話。

“爲兄回宮了,今日之議,你我兄弟明白就是了。”李二說罷,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後,起身離開。

李元興沒有送,也沒有離開座位,他被李二的態度給嚇住了。

在李二離開之後,武曌問道:“聖上爲何嘆氣!”

唉……

李元興也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後纔回答道:“看著自己的兒子,女兒們,與皇家外戚聯手相互拼殺,絕對不是一件痛快的事情。我嘆氣,是因爲我的兒子們將來也不會安寧了,他們必然也會加入這大爭之世。”

“切!”武曌沒好氣的頂回一句:“至少二十年之後的時候,擔心有用嗎?”。

“也是!”李元興被武曌說笑了。

武曌靠近李元興小聲說道:“先借軍用搞起重工業,然後大力發展農業。當糧食多到吃完的時候,百姓必然會有更高一步的追求。那個時候輕工業肯定會極速發展。就說一個你沒有注意到的事情,長安城現在賣針線的變少了。”

“這個,代表什麼呢?”

“笨!”武曌解釋道:“這就證明,長安的百姓已經不再自己縫製衣服了。家裡備有一些針線,也只是爲了補衣服用。成衣店已經對於工作用的衣服進行大量生產了,只可惜麻布衣服,還是不夠檔次呀!”

李元興心說,這就是發展了。

記得自己小時候,聽村裡人講過,最初的時候縫紉機是家家必備的,到了他穿越前,有些年輕人的家中都未必有針線,補衣服都是在外面的商店裡去辦的。

“棉花的產量報上來了嗎?”。李元興關心的還是棉花。

現在耀州那邊存的,還是去年的棉花,因爲去年是頭一年種植,所以產量並不高。留存的數量也不多,眼下光是給支票、股票用的都不夠。紙票肯定是沒有可能了,這更不要用普通百姓使用的。

無論是作被子,還是棉布,都根本不可能。

武曌笑了:“你真的不懂農呀。還是忙暈了。現在纔是七月底,至少要到八月中下棉桃纔開花。這還僅僅是河北的,要是等天山那一帶的,至少要到九月了,所以彙總上來怎麼也要到十月了。”

“我需要棉花呀!”李元興輕聲說了一句。

“我也需要棉花,長安也需要,整個大唐都需要。”武曌也跟著說了一句。

李元興正準備說棉花這東西有多好,敲門聲響起,門外傳來秋香的聲音:“殿下,皇家學院劉副院長應殿下相招,已經在府中用過午餐,殿下什麼時候有時間見他,婢好去給個準話。”

“小書房,本王馬上過去!”

給秋香說完,李元興又對武曌說道:“你趕緊去用心把棒子收拾了。大唐頭一年大考,這事情我不能不管!”

武曌也輕輕的嘆了一口氣:“當年高考,好苦呀。可惜你這種傢伙,卻是沒有參加過!”

苦!苦個屁。李元興心說,你們這種學霸把高考當平時寫作業,你們會感覺苦呀,反正我是沒有參加過,那其中味道也不用去體會了,也不想去體會。

天策上將府,小書房。

其實這就是李元興的小會客廳,這裡沒有擺什麼書,李元興真正的家當都在秦王莊呢。

相互見禮之後,劉政會說道:“殿下,還有三日就要大考了。依殿下的建議,所以出題的考官都住在秦王莊之中,並沒有與外界接觸。”

“也就是說,考題現在除他們,就連聖上也不知道了?”

“是,印刷廠也是封閉的,只能進不能出,每天送飯都不允許將碗再拿出來,所以說不光是紙張,任何的東西都不允許出。絕對沒有半點讓考題泄密的可能性!”劉政會當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這可是大唐第一次全國大考。(未完待續)

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542節 秦王空中堡壘第674節 耽羅國第143節 尋寶去!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214節 悲慘的武氏兄弟第901節 離開之前第233節 茶之道傳天下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310節 大唐第一次國民大會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200節 本王只關心結果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206節 秦王府家臣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891節 醫仙臨世(一)第470節 秦王殿下參加祭天第234節 耀州受阻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531節 代罰第305節 民族第188節 李元興‘碩士’二第856節 十萬噸級船隊第655節 高端黑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第662節 工潮第876節 不列巔第396節 百善孝爲先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786節 海熱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682城一條家宴第431節 武(三)第126節 回紇使者的誠意第83節 全瘋了!第433節 歷史的魄力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165節 大唐明月第676節 匪夷所思的外交條款第547節 百姓情第494節 一日千畝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694節 意外的計劃第800節 世界地圖(下)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874節 真實的幻影第753節 戰國始第628節 功藥一體才神奇第636號大唐帝國激動人心的一節第828節 神兵天降(二)第77節 商之爭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597節 又要準備新年慶典了第828節 神兵天降(二)第752節 神藥雛形第478節 閒來搞事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274節 先結婚後戀愛第675節 一根棒棒糖第231節 茶之說第685節 國家級絕密!第861節 祿東贊第674節 耽羅國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733節 誘敵深入第668節 慾望第387節 榮歸第328節 什麼叫統籌安排第675節 一根棒棒糖第129節 不死小強趙言德第5節 櫃爺是牛人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537節 高句麗對秦王的第一次反擊第198節 秋之意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624節 壓歲錢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632節 倭人小策返第701節 明月公主的萬言表第732節 先鋒戰第900節 秦王駕臨第323節 約會第677節 是詛咒嗎?第716節 封賞?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452節 點石成金術(三)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399節 重賞之下第92節 長孫皇后的夜宴(二)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645節 意志VS意志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715節 絕對不能放過棒子第602節 秦王府掛起了戰旗第179節 懸崖上的那塊石頭
第352節 工業帶給儒生的震撼第542節 秦王空中堡壘第674節 耽羅國第143節 尋寶去!第569節 環環相扣的陷井第214節 悲慘的武氏兄弟第901節 離開之前第233節 茶之道傳天下第721節 又到秋收前第310節 大唐第一次國民大會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200節 本王只關心結果第224節 秦王微服工坊區(四)第16節 現代閒人的麻煩第206節 秦王府家臣第768節 百姓與戰爭第891節 醫仙臨世(一)第470節 秦王殿下參加祭天第234節 耀州受阻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531節 代罰第305節 民族第188節 李元興‘碩士’二第856節 十萬噸級船隊第655節 高端黑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第662節 工潮第876節 不列巔第396節 百善孝爲先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786節 海熱第647節 高句麗歷史上最成功的反賊第474節 生命的祭禮第682城一條家宴第431節 武(三)第126節 回紇使者的誠意第83節 全瘋了!第433節 歷史的魄力第356節 長安城的騷動第165節 大唐明月第676節 匪夷所思的外交條款第547節 百姓情第494節 一日千畝第445節 高句麗求使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694節 意外的計劃第800節 世界地圖(下)第289節 除夕夜宴第874節 真實的幻影第753節 戰國始第628節 功藥一體才神奇第636號大唐帝國激動人心的一節第828節 神兵天降(二)第77節 商之爭第613節 戰,戰,戰!上第597節 又要準備新年慶典了第828節 神兵天降(二)第752節 神藥雛形第478節 閒來搞事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274節 先結婚後戀愛第675節 一根棒棒糖第231節 茶之說第685節 國家級絕密!第861節 祿東贊第674節 耽羅國第731節 最後的華麗第733節 誘敵深入第668節 慾望第387節 榮歸第328節 什麼叫統籌安排第675節 一根棒棒糖第129節 不死小強趙言德第5節 櫃爺是牛人第814節 文明與野蠻第537節 高句麗對秦王的第一次反擊第198節 秋之意第893節 醫仙臨世(三)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624節 壓歲錢第78節 書印出來了第632節 倭人小策返第701節 明月公主的萬言表第732節 先鋒戰第900節 秦王駕臨第323節 約會第677節 是詛咒嗎?第716節 封賞?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452節 點石成金術(三)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306節 千金買馬骨第399節 重賞之下第92節 長孫皇后的夜宴(二)第850節 水晶頭骨第645節 意志VS意志第11節 來自仙界的禮物第715節 絕對不能放過棒子第602節 秦王府掛起了戰旗第179節 懸崖上的那塊石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华阴市| 永新县| 孟村| 涟水县| 济南市| 新津县| 凌源市| 江永县| 辽源市| 梁河县| 涟源市| 龙游县| 大庆市| 遂平县| 阿克陶县| 曲靖市| 呼和浩特市| 抚宁县| 马尔康县| 灵宝市| 阿图什市| 太仓市| 洞口县| 江津市| 宝兴县| 澄迈县| 毕节市| 托克逊县| 淮北市| 铁岭县| 芷江| 吉隆县| 蓝山县| 凤城市| 独山县| 台中县| 樟树市| 渭南市| 正定县|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