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的馬車停在皇城門前,江楓穿著國師袍,悠悠然地走進皇城內(nèi)。
等候多時的內(nèi)侍,在前面小心翼翼地帶路。
這位,可是仙人弟子。
要是惹得他不高興,說不定,揮手之間,他們就灰飛煙滅了。
早已經(jīng)開啓的朝會之上,當真是熱鬧無比。
昨日的菜市場之影響,到現(xiàn)在還在持續(xù)。
但是形勢已經(jīng)十分明顯了,有人,就是想要從中得到利益,似乎有意站在世家大族等大勢下考慮。
而王圭、崔敦禮等人,則是隔岸觀火,似乎這一切都已經(jīng)和他們無關(guān)。
江楓一來,衆(zhòng)人紛紛拱手行禮。
“拜見國師!”
“拜見國師!”
“嗯!”
有人是真的尊重,有人自然是隨行,有的卻面尊心不尊,還有人。
朝堂之上,百官百樣。
“國師來了,賜坐!”
李世民並沒有怪罪江楓來的太晚,反倒是非常高興,本來嚴肅的神色,竟然和藹可親起來。
“多謝陛下!”
江楓坐在最前面,聽他們討論半天,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他們現(xiàn)在在討論北方的突厥,究竟是打還是不打!
第一個五年。
到底是休養(yǎng)生息,還是趁著有高產(chǎn)農(nóng)物,有著充足的糧草的基礎(chǔ)上,對突厥開戰(zhàn),還是不開戰(zhàn)。
畢竟,渭水之盟對於李二陛下而言,是和玄武門一樣讓他蒙羞的事情。
就像是一根刺,插在心口。
不拔出這根刺,李世民就真的有一些擡不起頭來。
然而,突厥擅長騎射,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和突厥騎兵對戰(zhàn),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對方打不過,大不了就跑。
就像是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
最好的辦法,那就是一勞永逸。
打的突厥沒有能力再起禍端,沒有能力再爲禍大唐北方的疆土。
這纔是完全之法。
第一個五年,大唐的百姓都沒有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確要徵兵打仗,對於大唐百姓來說,必然有著不小的壓力。
當然了,這些說辭的人,其實不過是爲了自己既得利益,真要對突厥開戰(zhàn),對於他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國家一旦開啓戰(zhàn)爭機器,就需要多方的配合,對於一些人而言,他們就沒有發(fā)財?shù)臋C會。
不過也有一部分官員覺得,現(xiàn)在開戰(zhàn),實在是太早了。
突厥可是才百萬大軍南下,欺壓大唐無兵,最後得了好處纔回去。
這還不到幾個月,就要商討對突厥用兵,實在是太早了!
“國師以爲如何?”
李二陛下?lián)]揮手,朝堂之上總算是安靜下來,然後對江楓問道。
百官的目光,也聚集在江楓身上。
畢竟,這五年謀劃的想法,本來就是這位國師提出來的。
江楓自然知道這一段歷史。
不過一年多時間。
也就是貞觀二年,大唐就找到了攻打突厥的機會。
首先是張公謹上書。
然後李靖等人也覺得時機到了。
李二陛下便開始調(diào)兵遣將,貞觀三年左右就直接奇襲定襄,拿下了突厥的頡利可汗。
可謂是兵貴神速。
短短一年時間,就直接洗刷了大唐的渭水之盟。
但是知道歷史是一回事,現(xiàn)在要說服朝堂上的這些人,又是一回事。
最好的說服辦法,自然是武器裝備、糧草充沛、開戰(zhàn)時機啊!
大唐現(xiàn)在的起兵能力絕對不差。
特別是李世民手中的玄策軍,可謂是能征善戰(zhàn),一統(tǒng)中原,都是靠著玄策軍以及其他大軍打下來的。
所以對戰(zhàn)突厥,這些戰(zhàn)士們,自然不會有膽怯之心,不像是大宋時期的靖康之變,大軍丟盔棄甲,連敢戰(zhàn)之心都沒有。
大唐,還是有敢戰(zhàn)之心的!
而主張出戰(zhàn)弄死突厥的,則是個江楓知道的名人。
盧國公,程咬金
身材魁梧,面容粗獷。
的確有一種混世魔王的風範,站在那裡,就有一種生人勿近的氣場。
“陛下,臣以爲,這個五年內(nèi),的確可以把攻打突厥作爲一個目標。”
江楓一開口。
文官們都沉默了。
武將們倒是開始興奮起來。
他們作爲武將,想要升官加爵,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戰(zhàn)爭的功勳來達到目的。
最關(guān)鍵是,突厥實在是太挑了。
渭水之盟,不僅僅是李世民這個帝王的恥辱,也是他們這些武將的恥辱。
“何出此言?”
李世民的心中其實也想要定下來,因爲渭水之盟就是懸在他頭上的一個大大的污點。
他實在是太想要把這個污點給洗掉了。
聽到江楓也支持。
心中的信心增強了不少。
“回稟陛下,如今有了高產(chǎn)農(nóng)物,只需要一年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多了一倍的糧食,兩年時間我們就是四倍。
如此一來,關(guān)中之地的百姓的負擔就會減輕許多,糧食充足了,對於行軍打仗而言,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而突厥如今的情形,也不是很好,周圍的部落已經(jīng)對咄毖產(chǎn)生了不滿。
我等可以派遣人去散佈謠言,促使東西突厥開戰(zhàn),促使薛延陀、樑師都等聯(lián)合起來,抵禦突厥。
大唐可以給與他們一定好處和支持,先讓這些人消耗咄毖的實力。
而我們則是趁機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農(nóng)桑,積累糧食、訓練士兵。一年之後,突厥內(nèi)耗,大唐強盛,便是開戰(zhàn)之機。”
江楓說的十分有道路,而且,這一點,其實早已經(jīng)被李靖和李績提出來了。
武將們見到國師都支持他們備戰(zhàn),心中自然高興。
但是文臣這邊不答應(yīng)了。
諫議大夫王珪就覺得現(xiàn)在當務(wù)之急是耕種,高產(chǎn)神物到手,先種他個兩年。
只要是早點種下去,就可以有收成,到時候大唐必然會把這些高產(chǎn)神物分出去。
而世家的土地,那是多的數(shù)不勝數(shù)。
到時候他們用這些高產(chǎn)神物中在自家土地上,以後豈不是有吃不完、賣不完的糧食?
當然,這也只是其一。
其二,自然也是因爲大唐現(xiàn)在的確是國力虛弱,百廢待興,一邊要休養(yǎng)生息,一邊確要練兵備戰(zhàn)。
一旦大唐對突厥開戰(zhàn),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長久戰(zhàn),對於大唐而言,並不佔優(yōu)勢。
不等這些文官開口,李二陛下倒是先一步開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