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六章 拳頭大就是硬道理

爲什麼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就是因爲一個時間段,皇帝的昏庸,奸臣的當?shù)馈?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妖孽的出現(xiàn)。

所謂的妖孽,是眼界高、受到的教育層次也高、身份更高。

不要說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想要成爲一個開國皇帝,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更不是那些大字不識,腦袋裡面就只有一股子衝勁兒的人,就能夠做到。

古往今來,每一位開國皇帝都不簡單。

劉邦的確是一個草莽。

然而,他最開始的身份,也是一個亭長。

劉備也是一箇中山靖王之後,雖然是落魄的靖王后代,卻也讀過書,知道什麼叫做文韜武略。

曹操還是官宦之家的後代,也曾是西典校尉。

就連朱元璋,那也是時勢造就英雄。

爲什麼說,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教育是基礎?

因爲當讀書的人多了。

總會出現(xiàn)很多妖孽。

當這些妖孽聚在一起,就會形成一個人才競爭市場。

他們會在一個規(guī)則之內競爭。

就算是有一個昏庸的皇帝。

就比如木匠皇帝。

在那樣的情況之下,國朝還能夠繼續(xù)運作,國祚也沒有一個木匠皇帝而快速衰敗,然後大廈傾覆。

當然,昏庸的帝王對於王朝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不然,明朝最後也不會滅亡。

讀書人多起來的王朝,傳承的確久遠,這也是相對的。

在皇權至上的形勢下。

就沒有一個王朝,可以傳承千年以上。

總有那麼些昏庸的皇帝慢慢在挖牆腳。

總會有外部的因素結束這個已經腐敗到了極點的王朝。

然而。

想要現(xiàn)在的大唐長盛久安,就必須大力發(fā)展教育。

讓更多的人能夠讀書識字。

讓他們能夠開拓視野,能夠提升民智。

百姓們都聰明瞭。

他們也就知道什麼叫做趨利避害,知道什麼叫做家國天下。

那些大手一揮,就能夠當草頭王的人,爲什麼會成功?

因爲他們裹挾的就是愚昧的民衆(zhòng),用這些民衆(zhòng)迫切想要得到的利益,用適合他們的誘餌來誘惑他們,從而聚集起來強大的勢力。

如果百姓聰明起來,僅僅靠著那些誘餌,豈能夠誘惑住他們強大的野心?

貞觀六年初的第一件大事。

自然是各地學宮開始招收學子,轟動了整個大唐。

這樣的熱度,差不多持續(xù)了三個月。

每一天,百姓們開口必談學宮。

大唐時代週刊也會報道各地學宮的情況,比如招收的學子有多少,比如招收學子發(fā)生了那些感人的故事。

以及,前三個月出現(xiàn)的第一名,出現(xiàn)的聰明學子。

王玄策、裴行儉、秦懷道、李嗣業(yè)等等年輕的俊才,紛紛開始了揚名之路。

第二件大事,自然是佛門之論。

如果不是大唐時代週刊刊登永州的寺廟,如果不是白蛇傳這本書的出現(xiàn)。

大唐百姓還以爲,佛門真的能夠給他們帶來平安,真的能夠消除他們的疾病,還能夠給他們富裕。

只有當血淋淋的事蹟擺在眼前的時候,他們才明白,原來,和尚也不全都是眉目慈善,一心向佛。

……

真正的高僧心如明鏡。

他們明白佛門的發(fā)展的確太快了。

更明白,如果不直接果斷,整個佛門都會被牽連。

本就是一個修道之地,卻變成了藏污納垢之地,何他們最開始求佛之心也不符合。

至於那些世家的拉攏,他們更明白。

如今的大唐,不是幾個落魄的世家,還有他們佛門聯(lián)合起來就可以對抗的。

佛門還有一個道家作爲對手。

世家,將要面對的是那些個新晉的勳貴之家,還有那些個富商之家,以及天下百姓。

他們接觸的百姓最多,知道現(xiàn)在的大唐百姓是什麼情況。

和前朝相比。

現(xiàn)在的百姓,大部分人都面露笑容,他們來寺廟,求平安、求前程、求姻緣、求子、求財。

就連那些杵著柺杖的老者,顫顫巍巍地走進來拜佛,都可以從兜裡面摸出一文錢來。

他們更明白,香火錢變多了的原因。

百姓其實也不傻。

現(xiàn)在的生活是前所未有的那種美好和幸福,他們明白這樣的生活,是誰帶來的。

誰要是和給他們如此生活的人作對,那就是他們的敵人。

拉攏不到佛門的王珪等人,多少有一些失望。

如果以現(xiàn)在來看。

佛門要是能夠主動發(fā)聲,最起碼比他們世家要好一些。

讀書人,都開始爲陛下和國師說話了。

一個國師四言。

差不多收買了全大唐的讀書人。

當然,這其中,他們除外,那些個酸儒除外。

形勢,已經相當嚴峻了。

“我們應該怎麼辦?”

現(xiàn)在要是還不出手,還不爭取大家族之利益,到時候,真要成爲魚肉,任人宰割。

“髒水也潑了,計謀也實施了。可是李二越來越強大,國師更是穩(wěn)坐國師府。

裴家差不多已經成爲了李二的走狗,至於鄭家,更不用說。鄭家之女經常出入國師府。

而我們,卻只能看著嗎?”

元家家主憤憤不平,他家經營的商業(yè),已經鬥不過富商,差不多要面臨破敗收場。

手中的地契,一部分已經讓出去,給了太子殿下。

現(xiàn)在,養(yǎng)著的一些商賈也直接脫離出去,自立門戶了。

元家的錢財收支,差不多成了負。

養(yǎng)在外面的讀書人,大部分都去了學宮,還有一部分,也開始蠢蠢欲動。

至於本家,那不必說,在朝堂之上或者是地方上,已經沒有了多少話語權。

本來一個強盛、繁華、富豪的大家族,如今連長安第一富商都不如了。

宇文士及沉聲道:“還能怎麼辦?要麼順勢而爲,要麼逆勢而爲。

以如今形勢來看,我們只有順勢而爲了。”

當真不甘心。

在座的,誰有能夠甘心?

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五姓之家,似乎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了。

聖明的君主,強大的國師,安定的大唐,幸福的生活,繁華的盛世。

他們想要逆勢而爲,卻無從可逆!

“那,我們當初的謀劃,還要繼續(xù)嗎?”元家家主很是不甘心,沉聲對衆(zhòng)人問道。

第六百零八章 多爾袞、見到白衣之人就逃吧第兩百五十九章 識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定策和暗手第四百零三章 遲到的任務第三十章 大唐律法,國師府苑第四百九十章 弘道四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郎是仙人弟子乎第三百一十八章 抓賊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清理,年齡大就該主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長安之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人看盛世不爽第六十七章 當秀女有了婚約第一百七十五章 拯救小公主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四百一十七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萬歲爺、晉商投敵賣國啦第四百四十一章 歸途中的箭羽第兩百七十三章 大食的態(tài)度第三百四十章 離島之前的時光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的作用第六百五十六章 洪承疇、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兩百零二章 東南之地第五百三十三章 嶽鵬舉大殺四方第四百二十三章 裴行儉的心結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三百一十七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挽救長孫皇后第兩百八十章 錢莊第三百一十二章 慧眼如炬第五百五十一章 賣大米不講武德第四百零五章 男兒帶吳鉤第兩百六十一章 水土流失第六百零四章 孫承宗、國師讓你當御史大夫第五百零六章 大宋國師第六百六十三章 秘書監(jiān),只對帝王負責的機構第五百五十六章 江上仙建造學院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國師,人的作用是非常多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的敵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國師,有趣的靈魂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兵第兩百七十九章 熬煮硝石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帝、這紅薯棒極了第三百一十章 黑龍翔天第三百八十七章 旁敲側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胸有成竹狄仁傑第五百六十五章 江上仙教導有方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zhàn)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座豐碑,百萬民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長大的皇子要分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天之前第三百二十四章 盛世大唐(貞觀卷完)第四百七十六章 拯救長安首富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師霸王附體,扭轉戰(zhàn)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江上仙白日飛昇第六十四章 溫馨一片的國師府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異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郎,你怎麼看?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貪官終得報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穫豐厚的大唐商船第兩百三十四章 謀殺第六百二十四章 範景文、這個任務臣接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江上仙臨朝言制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上仙引蛇出洞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帝、這紅薯棒極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祖制、走老路會被反超的第六百一十章 崇禎帝、我今天要吃肉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宋朝實施新政第五百九十三章 萬歲爺、愛上了抄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背鍋的太子第兩百八十九章 亂象再起第七十六章 國策的圓滿完成第八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三十二章 被拋棄的皇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江國師、建言獻策還求雨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兩百零二章 東南之地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三百五十章 老狐貍江楓第五百二十一章 杜叛臣身死溫州城第兩百七十章 攻伐第一百六十二章 熄滅的戰(zhàn)火第四百零二章 突厥兵敗碎葉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鴨式的促發(fā)展第兩百七十一章 殺盜第兩百四十六章 君臣之情第兩百四十三章 藏寶第兩百八十八章 無間第七十三章 李二陛下想要草原第六百五十一章 教育學、這是一個很深的學問第八十八章 演戲?加我一個第十四章 自救之法,長安來人第六十三章 因果循環(huán),遲來的正義第七十二章 有路就有自行車第四十三章 仙人弟子真的會仙術!第三百三十章 一道斜陽鋪水中
第六百零八章 多爾袞、見到白衣之人就逃吧第兩百五十九章 識人第兩百八十三章 定策和暗手第四百零三章 遲到的任務第三十章 大唐律法,國師府苑第四百九十章 弘道四年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下無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郎是仙人弟子乎第三百一十八章 抓賊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清理,年齡大就該主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長安之路第一百四十一章 有人看盛世不爽第六十七章 當秀女有了婚約第一百七十五章 拯救小公主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四百一十七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萬歲爺、晉商投敵賣國啦第四百四十一章 歸途中的箭羽第兩百七十三章 大食的態(tài)度第三百四十章 離島之前的時光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的作用第六百五十六章 洪承疇、我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兩百零二章 東南之地第五百三十三章 嶽鵬舉大殺四方第四百二十三章 裴行儉的心結第六百五十三章 李定國,大明最後的英雄第三百一十七章 臥龍鳳雛第一百六十七章 挽救長孫皇后第兩百八十章 錢莊第三百一十二章 慧眼如炬第五百五十一章 賣大米不講武德第四百零五章 男兒帶吳鉤第兩百六十一章 水土流失第六百零四章 孫承宗、國師讓你當御史大夫第五百零六章 大宋國師第六百六十三章 秘書監(jiān),只對帝王負責的機構第五百五十六章 江上仙建造學院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國師,人的作用是非常多第一百一十章 聰明的敵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國師,有趣的靈魂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兵第兩百七十九章 熬煮硝石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帝、這紅薯棒極了第三百一十章 黑龍翔天第三百八十七章 旁敲側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胸有成竹狄仁傑第五百六十五章 江上仙教導有方第一百八十八章 海戰(zhàn)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座豐碑,百萬民心第一百七十一章 長大的皇子要分家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天之前第三百二十四章 盛世大唐(貞觀卷完)第四百七十六章 拯救長安首富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滅世第一百五十四章 國師霸王附體,扭轉戰(zhàn)局第五百八十一章 江上仙白日飛昇第六十四章 溫馨一片的國師府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異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郎,你怎麼看?第五百七十二章 大貪官終得報應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穫豐厚的大唐商船第兩百三十四章 謀殺第六百二十四章 範景文、這個任務臣接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江上仙臨朝言制第五百三十二章 江上仙引蛇出洞第六百三十一章 崇禎帝、這紅薯棒極了第六百七十七章 改祖制、走老路會被反超的第六百一十章 崇禎帝、我今天要吃肉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宋朝實施新政第五百九十三章 萬歲爺、愛上了抄家第三百六十九章 背鍋的太子第兩百八十九章 亂象再起第七十六章 國策的圓滿完成第八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三十二章 被拋棄的皇子第五百九十四章 江國師、建言獻策還求雨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兩百零二章 東南之地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三百五十章 老狐貍江楓第五百二十一章 杜叛臣身死溫州城第兩百七十章 攻伐第一百六十二章 熄滅的戰(zhàn)火第四百零二章 突厥兵敗碎葉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四百九十九章 填鴨式的促發(fā)展第兩百七十一章 殺盜第兩百四十六章 君臣之情第兩百四十三章 藏寶第兩百八十八章 無間第七十三章 李二陛下想要草原第六百五十一章 教育學、這是一個很深的學問第八十八章 演戲?加我一個第十四章 自救之法,長安來人第六十三章 因果循環(huán),遲來的正義第七十二章 有路就有自行車第四十三章 仙人弟子真的會仙術!第三百三十章 一道斜陽鋪水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安丘市| 安阳县| 陆河县| 高雄县| 西宁市| 吉首市| 鹤山市| 安塞县| 育儿| 大方县| 宜君县| 阳山县| 溆浦县| 定州市| 宣汉县| 武冈市| 长武县| 敦化市| 格尔木市| 民勤县| 康平县| 永清县| 安国市| 屯昌县| 平塘县| 双牌县| 特克斯县| 红安县| 明溪县| 苗栗县| 泾阳县| 漯河市| 静宁县| 治多县| 板桥市| 沿河| 玛沁县| 潍坊市| 铜梁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