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61章 文彥博的挑釁

從西京出來,沿著黃河東行,整個中原大地,緩緩敞開了懷抱,放眼四望,心胸開闊,氣象萬千。

最近一些年,氣候越來越差,變化無常,災害增加……不過好在今年是個太平的豐收年景。農人忙碌,搶著晴天,把莊稼穀物都收回家裡。

一家人的吃穿花用,就指著地裡的收成了。

雖然大宋的工業化進程已經開始,但是大多數的區域還都是傳統的農業爲主,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

許多人只有在秋收這幾天,才捨得蒸饅頭,吃乾的,好有力氣幹活,至於平時,大半的時候,都是喝粥。

也只有收穫的時候,小孩子纔是最高興的,他們在田裡跑來跑去,發泄著旺盛的精力……這一切在趙曙的眼睛裡,都顯得十分有趣。

身爲皇帝,別說離京,就算走出皇宮的機會也不多。

這一次王寧安去濟州和兗州考察,小皇帝實在是憋不住了,他喬裝微服,跟在王寧安的隊伍當中,也出京瞧一瞧。

作爲皇帝的死黨,狗牙兒也跟在旁邊。

他現在是一身盔甲,頗有些威嚴的模樣,不過到了吃飯的時候,立刻就原形畢露。他給趙曙和自己一人一碗泥鰍湯,泡著餅子,吸溜吸溜,吃得別提多美了。

看著兒子蹲在馬車旁邊,毫無形象的德行,王寧安就發愁,這兒子算是讓蘇軾給毀了,你就不能優雅一點嗎?

可是當他看到趙曙也是這副樣子的時候,王寧安就頹然長嘆,自己這個帝師還真是失敗啊!

懶得廢話了,還是趕快動身吧!

離京不到一個月,他們終於來到了濟州境內。

也幸虧是這些年大力整修道路,建造橋樑,路上方便了很多,沒有什麼耽擱,才能來的這麼快。

有人要問,變法好多年了,錢都花在哪裡了?

怎麼還缺錢啊?

其實每年國庫的收入是不少,但是需要花錢的地方還是太多,太多。

各地要修道路,修橋樑,還要挖井,修溝渠,打井……這些工程,都要花費巨資,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投入。

還有一些工程,比如軍營啊,城牆啊,倉庫啊等等,根本永遠收不回來。這些建設當然會增強國力,但是算在戶部的賬上,就是每年赤字,財政壓力巨大,戶部叫苦不迭,弄得王寧安都有點喘不過氣來。

其實當初提議,發展棉紡的時候,王寧安是想從朝廷出錢,補貼棉農的,可問題是要錢的人太多了,幽州和西北有牧民,東南有桑農,光是給棉農錢,說不過去……索性,只能交給下面的人去闖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只有坐在了這個位置上,才知道擔子有多重。

也正因爲如此,濟州和兗州的實驗都顯得非常重要。

大宋太需要拓寬財路的辦法了。

他們第一站,就到了濟州。

在兩個月前,文彥博就親自趕了過來,督收棉花,轉賣給工廠,協調各方,尤其是調節紡織機器,培養工人……大約在20天之前,濟州一共3座棉紡工廠運作起來。

蒸汽機驅動,機器運轉起來,錠子飛速轉動,眼看著棉線就紡出來了,然後從棉線變成棉紗,布匹就跟流水似的,嘩嘩流淌……

文彥博看得都目瞪口呆,驚得眼珠子溜圓兒!

老文什麼都見過,就是沒見過工廠機器的威力。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三座工廠,每個月開足馬力,晝夜不停織布,每個月能織出18萬匹,到年底就是54萬匹,比起預估的還要多4萬匹!

天竺那邊的訂單算是夠用了……文彥博抓住鬍鬚,微微思索,織出了這麼多棉紗,下一步還要擴大規模,另外呢,還要增加染坊……對了,關口還是棉花要夠用……明年要全面改種棉花,要力推下去,整個京東路,都要種植棉花。

還有,應該向西京銀行借款,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錢大家一起賺……不得不說,文彥博觀察了王寧安這麼久,算是把他的那點本事都學來了,連用金融扶持產業都會玩了,試問,王寧安還剩下什麼了不起的本事?

兒子說得對,就應該讓天下人看看,尤其是讓皇帝看看,我文彥博的本事!

……

老文信心滿滿,把王寧安和趙曙接到了濟州,因爲是微服而來,也就沒有那麼多的禮數,趙曙歇了半天,就迫不及待到了棉紡工廠。

離著廠區老遠,就看到了濃煙滾滾,嗆得人直咳嗽。

沒法子,蒸汽時代就是如此,要用蒸汽機,不燒煤是不成的。

文彥博還饒有興趣,告訴趙曙,他們的工廠運轉起來,每個月要消耗50萬擔煤炭,這些煤炭都是從兗州煤礦運過來的。

光是煤炭一項,一年之內,就能給朝廷增加15萬貫的稅收,地方還能分到3萬貫過路費,另外又增加了2000煤礦工人。

文彥博是眉飛色舞,誇誇其談,還不時衝著王寧安呲牙一笑,那意思分明再說,小子,服氣了吧,知道老夫的厲害吧!

還真別說,文彥博能把棉紡工廠弄得這個程度,真是令王寧安大開眼界,他的確有些佩服老文了,是真的有能力。

趙曙欣欣然,參觀了紡織棉紗的車間。

當看到棉紗不斷流出,趙曙也是驚喜不已。

“師父,只怕這個工廠比上千織工還要厲害啊!”

“嗯!”王寧安點頭,“據臣所知,一個上千人的作坊,靠著收工織布,一年下來,最多也就織八千匹!”

趙曙大驚,“這麼算下來,平均一個織工,一年才能織出來8匹布?那可是夠辛苦的。”

“可不是!”

文彥博把話接過來,“陛下,一個熟練的織工,一天織六個時辰,也僅僅是三尺布啊,一年下來,累死累活,也織不到10匹布……我們賣給海外,一匹布在15貫到18貫之間,因爲是黃金白銀結算,還能佔一點便宜,但是也不到20貫,其中光是織工的薪水就有4貫錢,原料至少2貫,印染1貫,給朝廷納稅4貫,扣除運費、織機、雜項……傳統的收工作坊,一匹布的利潤,只有3貫,如果是賣給大宋境內,只怕連一貫都沒有。”

趙曙聽完,連連點頭,上千織工的規模,一個作坊算下來,也僅有一兩萬貫的利潤,當然這不是個小數目,但是和想象中,日進斗金,完全不同……實際上多數的作坊,只有幾十個人,哪怕自家人跟著幹活,一年下來,淨賺也不會超過200貫。

“果然是民生艱難,商人也不容易。”趙曙好奇道:“文相公,那改用蒸汽織機呢,能提高多少?”

說到這裡,正好戳中文彥博的心思,老傢伙難掩喜色。

“陛下,臣剛剛說了,這樣一個工廠,一個月就能產6萬匹棉布,而工人,卻只要600人!”

趙曙大驚,換句話說,一個工人一個月就能產出100匹,頂得上手工作坊十個工人,一年的產量!

這未免也太嚇人了吧!

趙曙也跟著師父學了很多經濟學的常識,粗略算算,單是工人的生產效率,就提升了1000倍,當然考慮到蒸汽機的價格,還有廠房,煤炭等消耗,遠沒有這麼懸殊,但也相當可觀。

效率提升,帶來的是人力成本瘋狂下降,以往攤到每匹布,是4貫的人工費,現在呢,或許只有只有幾十文錢。

而且大規模出貨,運費又能節省很多,原料採購的費用也能降下來一些,換句話說,即便是每匹布10貫,還是比傳統的手工作坊賺得多!

狗牙兒很好奇,他找來了一塊棉紗,和身上穿的對比。

機器織出來的,還是有問題,比如粗細不均,也不夠緻密,用力撕扯,就會裂開……遠不及手工來的精緻,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最初的機器就是不如手工來得好!

但是,因爲成本的問題,已經可以碾壓手工作坊了。

畢竟棉紡工廠出來的一匹最多能壓到8貫,而這個價錢,已經擊穿了傳統作坊的成本,等於直接宣告了傳統作坊破產。

威力之大,堪比核武器!

從工廠出來,趙曙的耳邊,依舊迴盪著機器的轟鳴聲。

他偷偷看了眼王寧安,目光中滿是敬畏。

當初師父說蒸汽機能給大宋帶來500年國運,現在趙曙承認了,這東西的確厲害!

“文相公,你算過沒有,這個工廠能給大宋帶來多少稅收?”

“啓稟陛下,老臣算過了,50萬匹棉布,貨與天竺和大食,按照12貫一匹算,就是600萬貫,朝廷抽百分之25的稅,就是150萬貫,另外還有煤炭,蒸汽機,棉花,各種產業,總計能增加的稅收,正好是270萬貫……和去年廣南西路,一路的稅收,相同!”

文彥博故意聲音不大,可是聽在大家的耳朵裡,卻彷彿是雷霆響起,驚天動地!

不得不說,工業的確是個了不起的東西,富國裕民,歸根到底,還是要發展生產啊!

此刻,老文是頗爲得意,他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爲的就是這一天!別以爲只有王寧安和拗相公會理財,他文寬夫也不差!

如果再建幾十個紡織廠,大宋的稅收直接能翻倍,王寧安,你有什麼了不起的,看到老夫的厲害了吧!

“王爺,還不知道兗州那邊如何?以老夫觀之,應該比我這邊強多了吧?”

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601章 陷入絕境的董氈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32章 傳說中的娃娃親第3章 偏心第143章 機智的蘇軾第177章 讓錢下崽兒第1024章 大宋的仁與威第132章 傳說中的娃娃親第481章 大破質子軍第239章 平縣不平常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178章 武夫的勝利第675章 旗號也能嚇死人第677章 這個勝利有點大第543章 叛宋者,死!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60章 愛讀書的遼國人第223章 教育小王爺第1111章 皇帝的價碼第961章 鐵路通了第121章 吳世誠第1051章 小彘出馬第1040章 不省心的兒子第292章 出乎預料的敵人第1141章 清君側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657章 大宋的大氣魄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960章 殺神王宗翰第52章 如何抱大腿第61章 一網打盡第976章 王寧安的借力打力第1010章 坑爹的兒子第810章 二程的豪賭第512章 醉翁悟道第104章 被瓜分了第503章 洗刷冤屈的線索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456章 反撲開始了第49章 有個粉絲叫趙禎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394章 憤怒的趙禎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629章 恩科第931章 霸氣的王寧安第1069章 熊與熊孩子第646章 做西夏的太上皇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774章 暴富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開始第249章 殺了一羣猴子第420章 帝國碰撞第462章 連西夏也被買通了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147章 起死回生的開始第283章 新官職第893章 覆滅第589章 雄心勃勃的趙禎第816章 新相第881章 蕩平梁氏第67章 醉翁醉了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352章 橫空出世驚大遼第121章 吳世誠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689章 狄相公來了第710章 莫須有的罪名第989章 蔡京的偶像第749章 大宋的文藝復興第1009章 團結起來的六藝第839章 得罪孔家了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學生們第456章 反撲開始了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654章 最後的于闐人第1100章 請太后回宮第1107章 短兵相接第639章 泰山壓頂, 西夏劇變第784章 大宋的危機第155章 王家軍的勝利第249章 殺了一羣猴子第431章 富相公栽了第992章 得罪女人的下場第885章 刺殺文相公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523章 要變法了第59章 哀兵必勝第357章 王家武士團第989章 蔡京的偶像第1139章 趙曙是個大傻蛋第866章 急流勇退第887章 文官的變臉術第1116章 兒子也跑不掉第171章 指鹿爲馬第955章 摩尼教滅
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601章 陷入絕境的董氈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32章 傳說中的娃娃親第3章 偏心第143章 機智的蘇軾第177章 讓錢下崽兒第1024章 大宋的仁與威第132章 傳說中的娃娃親第481章 大破質子軍第239章 平縣不平常第762章 女財神的野望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178章 武夫的勝利第675章 旗號也能嚇死人第677章 這個勝利有點大第543章 叛宋者,死!第894章 重建地方秩序第60章 愛讀書的遼國人第223章 教育小王爺第1111章 皇帝的價碼第961章 鐵路通了第121章 吳世誠第1051章 小彘出馬第1040章 不省心的兒子第292章 出乎預料的敵人第1141章 清君側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657章 大宋的大氣魄第314章 恐怖的汴京城第960章 殺神王宗翰第52章 如何抱大腿第61章 一網打盡第976章 王寧安的借力打力第1010章 坑爹的兒子第810章 二程的豪賭第512章 醉翁悟道第104章 被瓜分了第503章 洗刷冤屈的線索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456章 反撲開始了第49章 有個粉絲叫趙禎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394章 憤怒的趙禎第369章 漢奸的遺言第579章 殺猴駭雞第629章 恩科第931章 霸氣的王寧安第1069章 熊與熊孩子第646章 做西夏的太上皇第1110章 去開封的火車票第774章 暴富第371章 厚待武人的開始第249章 殺了一羣猴子第420章 帝國碰撞第462章 連西夏也被買通了第1002章 呼之欲出的首相人選第147章 起死回生的開始第283章 新官職第893章 覆滅第589章 雄心勃勃的趙禎第816章 新相第881章 蕩平梁氏第67章 醉翁醉了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352章 橫空出世驚大遼第121章 吳世誠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689章 狄相公來了第710章 莫須有的罪名第989章 蔡京的偶像第749章 大宋的文藝復興第1009章 團結起來的六藝第839章 得罪孔家了第964章 手段各出的學生們第456章 反撲開始了第218章 單刀赴會第654章 最後的于闐人第1100章 請太后回宮第1107章 短兵相接第639章 泰山壓頂, 西夏劇變第784章 大宋的危機第155章 王家軍的勝利第249章 殺了一羣猴子第431章 富相公栽了第992章 得罪女人的下場第885章 刺殺文相公第278章 糧倉和錢庫第523章 要變法了第59章 哀兵必勝第357章 王家武士團第989章 蔡京的偶像第1139章 趙曙是個大傻蛋第866章 急流勇退第887章 文官的變臉術第1116章 兒子也跑不掉第171章 指鹿爲馬第955章 摩尼教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日照市| 水城县| 巫山县| 水城县| 常熟市| 镇雄县| 威海市| 青铜峡市| 浏阳市| 正定县| 修水县| 镇平县| 班戈县| 临泽县| 斗六市| 鹤庆县| 台山市| 保靖县| 延吉市| 青海省| 太和县| 芒康县| 泸水县| 斗六市| 舒兰市| 秦皇岛市| 景洪市| 武陟县| 广灵县| 潢川县| 乡宁县| 和林格尔县| 偃师市| 白河县| 杂多县| 偃师市| 太原市| 平乐县| 乡宁县| 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