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94章 做官當如包希仁

“老夫一生都堅信只要恪守祖宗規矩,一切都按照法度辦事,就能天下太平,萬民樂業……可做了多年的官,老夫才明白,有些時候,規矩是害人的東西!”

包拯苦笑道:“說來慚愧,當初太祖皇帝爲了禮遇士人,賞賜田畝土地,準許攜帶貨物,初衷是讓士人可以豐衣足食,不必爲柴米油鹽發愁,一心效忠朝廷,盡忠職守。在立國之初,誠然如此,是無數官吏盡心竭力,恢復經濟,安撫民生,始有物阜民豐,安居樂業。然則幾十年之後,太祖皇帝照顧士人之舉,卻變成了他們手中的特權,巧立名目,兼併田產,大舉販運貨物,從南到北,攜帶十幾船貨,比比皆是。朝廷只能眼睜睜看著,卻收不到一個銅子!”

包拯管過三司,深有體會,他痛苦道:“士人因爲不納稅,他們大肆販運貨物,這些東西就比普通商人的便宜,結果拿到市面上出售,又把普通商人擠垮了,他們不納稅不說,還毀了原有的納稅商戶,田產兼併,也是如此,這幫人肆無忌憚,弄得朝廷府庫空虛,國家疲弱不堪。”

“老夫幾次整治,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原因何在啊?就是因爲他們頂著祖制的名頭,跟你胡攪蠻纏,老夫又不能直接處置他們,最多送到刑部論罪,一個案子,在刑部拖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很正常,而且往往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能降三級,已經算是極限了,要不了多久,這幫人又能恢復原職,繼續大肆撈錢,更加猖狂,無所顧忌!”

包拯意味深長嘆口氣,“老夫做官這麼多年,終於明白了,凡事要按照規矩來,不然天下就會大亂,可事事都按照規矩,走流程,各級衙門精力有限,官員每天能處置的事情就那麼多,不管有多旺盛的精力,也不可能不眠不休。比如每年有一百個人犯錯,結果你只能處置10個,剩下的就逍遙法外了。”

“老夫當年曾經以爲秦法嚴苛,不近人情,可後來在開封府任上,老夫才知道,以各種案件來說,殺人搶掠,十個裡面,只能破獲一兩個,就算是幹吏了。經年積壓的案子,不計其數,多如牛毛。故此每次破案之後,必須嚴刑峻法,狠狠處置,殺頭,腰斬,甚至是滅九族,非如此,不能震懾人心,減少犯法!”

包拯說著他的心得體會,王寧安認真聽著,頻頻點頭。

老相公說的太有道理了,很多人都覺得古代刑罰殘酷,沒錯,的確是很殘酷,但是也必須清楚,在沒有血型、沒有指紋、沒有dna、沒有監控的時代,多天才的人物,能找到真兇?

一般的破案率只有百分之十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不刑訊逼供?怎麼可能不嚴刑峻法?

誠然,殺頭腰斬,未必能震懾所有人,但至少比輕忽縱容要好?

包拯和王寧安說了很多。

老相公告訴王寧安,他知道規矩重要,可是也清楚,必要的時候,必須不守規矩!

而想要不守規矩,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誰敢胡來,就掀桌子!

要維護正道,維護公義,不能光看合不合規矩,還要看結果!

包拯的這番話,可給了王寧安很大啓示,老相公說的不就是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之爭嗎?

後世之人,或許真該慚愧一下,他們的眼光竟然比不上包大人通透。

“二郎,當初你在滄州的時候,就善於積攢力量,辦弓箭社,招募部曲,豢養效用士……老夫一度懷疑過你……不過這麼多年來,你沒有濫用手上的力量,話又說回來,要不是你有這些實力,又如何收復幽州,如何推動變法,如何中興大宋?”

說到這裡,包拯充滿了勉勵和希望。

“二郎,你是大宋最有權勢的臣子,太子又言聽計從,尊敬有加。你日後要不忘初心,用好自己手裡的實力。看不慣的規矩就改,有錯的人就處置,不用客氣……但是,爲人爲官,務須把良心擺正,以老夫觀之,大宋遠遠沒到無藥可救的時候,所以……二郎,做一箇中興名臣,彪炳千古,也就夠了,你說是不是?”

包拯的話,可算是掏心掏肺了。

王寧安抓著老相公的手,用力點頭,他的眼圈是溼潤的。理解萬歲,包拯的解讀,正好戳中了王寧安的心。

他這些年拼命培植勢力,拉攏盟友,許多人都以爲他心懷叵測,想要取而代之。殊不知,王寧安要做的不過是改變一些不合適的東西而已!

他若是沒有這些勢力,誰會聽他的?又能做成什麼事情?

包老相公真是他的知己啊!

“請放心,我絕不會違背自己的良知!”

王寧安輕笑道:“老相公,說了這麼多朝政,你老有沒有家事要交代?”

包拯遲疑了一下,搖了搖頭,“老夫沒有兒子,只有幾個侄子,他們耕讀傳家也好,入仕爲官也好,總而言之一句話,不許貪墨,不許侵佔,不許害民,不許誤國……只要違反了一條家規,立刻逐出包氏一門,絕不容情!”

好一個鐵面無私的包大人!

真是讓人佩服地五體投地。

王寧安又陪了老相公一會兒,就退出了病房。

說了這麼多話,當天晚上,包拯又昏迷了,而且摔傷的地方,遷延難愈,淤血腫脹,腿變得和水桶相仿。

錢乙有心下刀,可是包拯身體太差,可不處置,也持續不了多久。

包夫人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決斷,到了第二天,趙禎坐不住了,他親自來到了包拯的府邸,君臣兩個只說了兩句話,包拯便昏迷過去。

趙禎無奈,只得給錢乙下令,讓他全力醫治,當天,錢乙給包拯進行了手術,晚上的時候,包拯恢復了一絲精神,只是臉色慘白,十分嚇人。

在京的老朋友全都坐不住了,歐陽修,張方平,還有一直病得不輕的唐介,相繼來看包拯。

唯有歐陽修和包拯聊了一刻鐘,出來的時候,老淚橫流,傷心欲絕。

又過了兩天,包拯在家中病逝。

他留下遺書一封。

老相公一生爲官,別無長物,唯有所居房舍,價值2000貫,作價賣掉之後,其中一千貫用來償還幾個老朋友的欠款,一千貫留給夫人養老,另外,包拯還收藏了5000冊書籍,其中有一多半是他親自手抄的,包拯送給了老家的學堂,留給了學生借閱。

就這樣,老相公幹乾淨淨離開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得知包拯死訊之後,所有的鄰里街坊,自覺前來磕頭送行。人羣排出了十里之遠,尤其是許多年輕學子士人,見到了首相的住處,無比傷感驚訝。

真是想不到,在最富庶的時代,執掌政事堂的首相,居然住在這麼簡陋的地方。

大宋第一清官,當之無愧!

做官當如包希仁!

同樣悲傷的還有趙禎,又一個老夥計走了,他還能撐多久呢?

足足一整天,趙禎水米不沾脣,饒是趙曙心疼害怕,也沒有辦法。

直到第二天,趙禎下旨,追贈包拯侍中銜,封廬國公,諡號“文肅”。並且派兩千名禁軍,護送包拯遺體返回原籍安葬。

一個人生前多麼輝煌煊赫,都是假的。

人們或許看重你的權勢,看重你的財富……總而言之,是你有價值,他們纔會撲上來。

唯有死後,沒有了價值,那纔是出於真心,發自肺腑。

包拯在西京,有數萬百姓自發相送,綿延十里,哭聲不絕。

等到了開封,迎接老相公的人,更是多達幾十萬之衆!

他們無不痛哭流涕,包拯權知開封府事,時間並不長,可是在不長的任內,老相公掃平了無憂洞之患,取消了無數稅卡,又清理冤案,推動物流業發展,解決就業……多年過去了,開封的繁榮昌盛,都離不開老相公出力。

男女老少,扶老攜幼,自覺出城迎接,白幡滿眼,哀樂聲聲,老百姓用自己的方式和尊敬的老相公最後道別。

一個月之後,包拯的遺體回到了廬州老家,安葬在了祖墳。包氏子孫,無不以老相公爲榜樣,不管是務農,還是爲官,絕不敢有半點貪墨,兢兢業業,門風森嚴,令人欽佩。

……

包拯的死,給喧囂的盛典,提前畫上了句號,除了打算常住洛陽的使者之外,其餘陸續起身,返回國內。

而包拯空下的首相之位,立刻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許多人都躍躍欲試,尤其是賈昌朝,更是兩次來到王寧安的府邸,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用意很明白了。

趙禎經過包拯的死,身體更差了,許多國政,都落在了太子手裡,而太子又對師父言聽計從,只要王寧安說一句話,首相之位,就落到了賈昌朝的手裡。

只是王寧安非但沒有幫忙,還主動去拜會歐陽修,和醉翁足足談了一個時辰。

直到暮色濃稠,才從歐陽修的府裡出來,王寧安若有所思,馬車走得很快。就在經過一個街口的時候,突然傳來了一陣兵器打鬥的聲音,接著一大黑乎乎大個子渾身是血,屁股上插著弩箭,吼叫著,跑了出來,正好撞上了王寧安的馬車。

第93章 實話不好聽第622章 君臣情深第1119章 強制退休第795章 妖女蕭觀音第1091章 皇帝歸來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554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1117章 父慈子孝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597章 張開的包圍圈第570章 瘋狂搶購的江卿第584章 很慘的文彥博第1037章 文彥博貶官記第1147章 不要臉不難第148章 壞事的名臣第918章 文明執法第915章 耳光響亮第404章 遼國要亂了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888章 文彥博的教誨第783章 強大若斯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467章 比人可怕的是老天爺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534章 帝王心第50章 御批三國第306章 財相第550章 老夫心懷坦蕩第838章 無恥的三個境界第613章 弒君大案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戰第1105章 立憲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7章 一貫錢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429章 告御狀第830章 兒子最多的人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1032章 和文彥博算總賬第60章 愛讀書的遼國人第791章 大宋的吸金大法第947章 發飆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1099章 一夫當關文彥博第1018章 拗相公吐血了第721章 餓肚子的宰相第985章 師父的驕傲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327章 遼國有點慘第150章 清流本色第995章 兩場勝利第323章 瘋狂的賽馬生意第1155章 司馬光的弱點第853章 果決的小皇帝第80章 老包的指點第493章 童言可貴第90章 兵器寶庫第932章 用酷吏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421章 沸騰的大宋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730章 朝廷又來人了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645章 賠款第4章 王寧安的反擊第684章 人馬真被調動了第431章 富相公栽了第942 真 章 吾名屠夫第1083章 趙曙病了第578章 吾皇英明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564章 碾壓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1149章 狗牙兒在行動第686章 自投羅網的兩個蠢貨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291章 金融創新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1104章 輪到曹太后了第364章 捷報頻傳第428章 當漢人挺好第291章 金融創新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416章 大宋必勝第826章 趙曙的高招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929章 將門下一代第1017章 瘋了第203章 碰瓷高手第934章 酷吏在行動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539章 大殺四方第711章 富相公栽了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200章 皇帝當媒人
第93章 實話不好聽第622章 君臣情深第1119章 強制退休第795章 妖女蕭觀音第1091章 皇帝歸來第834章 了不起的發明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554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1117章 父慈子孝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597章 張開的包圍圈第570章 瘋狂搶購的江卿第584章 很慘的文彥博第1037章 文彥博貶官記第1147章 不要臉不難第148章 壞事的名臣第918章 文明執法第915章 耳光響亮第404章 遼國要亂了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888章 文彥博的教誨第783章 強大若斯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467章 比人可怕的是老天爺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534章 帝王心第50章 御批三國第306章 財相第550章 老夫心懷坦蕩第838章 無恥的三個境界第613章 弒君大案第1121章 不可避免的大戰第1105章 立憲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7章 一貫錢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429章 告御狀第830章 兒子最多的人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1032章 和文彥博算總賬第60章 愛讀書的遼國人第791章 大宋的吸金大法第947章 發飆第655章 他們還在戰鬥第1099章 一夫當關文彥博第1018章 拗相公吐血了第721章 餓肚子的宰相第985章 師父的驕傲第1130章 接管銀行第327章 遼國有點慘第150章 清流本色第995章 兩場勝利第323章 瘋狂的賽馬生意第1155章 司馬光的弱點第853章 果決的小皇帝第80章 老包的指點第493章 童言可貴第90章 兵器寶庫第932章 用酷吏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421章 沸騰的大宋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115章 厲害了,我的家第730章 朝廷又來人了第445章 王者無情第645章 賠款第4章 王寧安的反擊第684章 人馬真被調動了第431章 富相公栽了第942 真 章 吾名屠夫第1083章 趙曙病了第578章 吾皇英明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564章 碾壓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1149章 狗牙兒在行動第686章 自投羅網的兩個蠢貨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291章 金融創新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1104章 輪到曹太后了第364章 捷報頻傳第428章 當漢人挺好第291章 金融創新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416章 大宋必勝第826章 趙曙的高招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929章 將門下一代第1017章 瘋了第203章 碰瓷高手第934章 酷吏在行動第474章 猛士王韶第539章 大殺四方第711章 富相公栽了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200章 皇帝當媒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武市| 且末县| 旬邑县| 苏尼特左旗| 石阡县| 安泽县| 古浪县| 祁东县| 靖安县| 大足县| 昌乐县| 双城市| 军事| 阳谷县| 滦平县| 漳浦县| 怀来县| 勐海县| 灌南县| 凤台县| 宁津县| 天峨县| 章丘市| 合作市| 揭阳市| 齐齐哈尔市| 昌宁县| 华宁县| 三河市| 略阳县| 余姚市| 磐石市| 聂荣县| 根河市| 海伦市| 玉环县| 浠水县| 洛隆县| 颍上县| 安宁市| 沙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