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1章 流言殺人

錢曖看到了這五個字,立刻喜出望外,好一個道貌岸然的歐陽修,居然和外甥女有染,簡直無恥透頂,丟盡了人臣的臉面。如此作爲,還怎麼立身士林,還怎麼繼續當宰執?

錢曖彷彿看到了報復歐陽修和王寧安的最好藉口,把這個消息散佈出去,鬧得天下皆知,沸沸揚揚,不愁歐陽修不完蛋!

讓老東西身敗名裂,新仇舊恨,一朝得雪!

錢曖十分興奮,他渾身都在戰慄,恨不得立刻發動攻勢。

只是他多了一個心眼,不得不承認,歐陽修門人弟子衆多,聲望極高,無論在文壇還是士林,都人人稱讚,冒然散佈這種消息,不但不會傷到歐陽修,還只會惹惱了老傢伙。

錢家沒有如願得到聖上的寵幸,和歐陽修對拼,絲毫勝算都沒有。

錢曖總算沒有傻透腔,他想了半天,直到黃昏時分,才讓人去把侄子錢明逸叫來。錢明逸是御史言官,他樂顛顛找到了叔叔。

“你給我送來的信是怎麼回事,是真的嗎?”

錢明逸連忙道:“叔叔,侄兒也是剛剛得到消息,這不一直在找真憑實據?!?

“你可找到了?”

“找到了,叔叔請看!”

說著,他拿出了一張紙條,送給了錢曖。

錢曖展開,見是一首詞,不由自主唸了出來,“江南柳,葉小未成蔭,人微絲輕那忍折,鶯憐枝嫩不勝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閒抱琵琶尋,堂上簸錢堂下走,恁時相見已留心,何況到如今?!?

這是一首《望江南》。

前半闕寫的是柳岸鶯啼的美景,下半闕寫的是人,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姑娘,抱著琵琶。“簸錢”是一種打錢的遊戲,比賽誰的正面多,誰就獲勝,通常是六七歲的孩子玩的。

下半闕的意思很明白了,看到現在抱著琵琶,嬌媚的樣子,想起當年還小,就已經心動,更何況長大成人……

“叔叔,你看,這首詞還不明白!歐陽修真是不要臉,從小就惦記上了,他和外甥女有染,是板上釘釘!”

錢曖的文化水平到底比侄子高一些,他反覆看了看,還是搖頭。

“這詩詞一道,本就當不得真,很多東西都是虛寫的,如何作數?”

錢明逸想了想,建議道:“要不給加一個序,就說是給外甥女寫的?”

“呸!”

錢曖張口啐了侄子一眼,見過蠢的,沒見過這麼蠢的,明擺著此地無銀三百兩,能騙得了誰?。?

錢明逸被罵得不敢多嘴,錢曖卻揹著手,來回走動,思索半晌。

“你知道歐陽修的外甥女是誰嗎?人怎麼樣?”

提到這裡,錢明逸立刻露出猥瑣的笑容。

“叔叔,他的外甥女是張氏,她的丈夫歐陽晟——不行的,張家又是個頂尖兒的富戶,故此張氏很是招蜂惹蝶,和醉翁攪在一起,正合適!”

“呸!”

錢曖又啐了他一口,蠢貨,編故事也不是這麼編的……張家有錢,和丈夫又有矛盾,歐陽修趁虛而入,貪圖錢財……這纔是正兒八經的思路。

“你去找到張氏,告訴她,我們可以幫她脫離苦海,和丈夫離合,還能給她無盡的財富,只要讓她咬死了,說歐陽修貪圖她們家的財產,你再去安排,讓張家買一塊地,寫上歐陽修的名字,越快越好。”

錢明逸激動地一拍大腿,可不是,西京寸土寸金的地方,尋常官吏,哪怕位列宰執,也未必買得起房子,張家給歐陽修,買房子,本來就不合理,如果把流言散播出去,那就合適了……

人心向來齷齪,尤其是歐陽修年紀不算太老,早些年又是名教班頭,斯文領袖,出入青樓,留下了無數名篇,現在還被人們津津樂道。

他出點韻事,一點也不奇怪。

這對叔侄,又商量了許久,發現沒有漏洞,終於長出口氣,定下了毒計!

……

和錢曖在金殿上吵了一次,歐陽修並沒有當回事,他借閱了《竹書紀年》,又依照出土的竹簡,互相對照,還真讓歐陽修發現了許多東西。

原來所謂堯舜的禪讓並不存在,就連伊尹也有了問題。

按照儒家的說法,皇帝太甲不準法度,肆意胡爲,權臣伊尹放逐太甲,三年之後,太甲幡然悔悟,修文講武,勤勤懇懇,國勢大興。

整個一個完美的故事,伊尹更是賢臣的代表,活了100歲,被尊爲“商元聖”,總而言之,就像童話故事一樣美好,歷代都深信不疑。

可根據《竹書紀年》上卻說,伊尹放逐了太甲,自立爲皇帝,太甲從桐宮潛出,殺了伊尹,重奪王位。

根本就是一場血淋淋的仇殺,什麼君臣和睦,中興國家,什麼壽高百歲,根本都是騙人的……

可想而知,如此顛覆性的東西,該多衝擊既成的儒家理念。

歐陽修也相當震撼和激動。

好在他和王寧安已經確定了思路,要先撕開三代之治的口子,打破既有的一切,然後再重塑儒家的核心。

只是從《竹書紀年》得到的信息太顛覆了,歐陽修以爲要放棄一下子全拋出來的想法,應當改爲循序漸進,一點點讓人們接受,避免衝擊過大。

歐陽修顯然比以往更加智慧,他知道堯舜禪讓,伊尹和太甲君臣相得,這都是儒家創造出了的好故事。

是維繫君臣綱常的榜樣,如果弄得太過,讓皇帝感到了威脅,大臣也不愉快,沒準就把《竹書紀年》給毀了,那可就不妙了。

聽完歐陽修的擔憂,王寧安深表同意。

要知道在歷史上,《竹書紀年》傳到了南宋之後,就徹底消失了,後世能看到的,也只是零星記錄。

在南宋遺失,偏偏南宋又是理學一統天下,這裡面有什麼鬼,想必聰明的朋友已經猜到了。

無非就是理學徹底站穩了腳跟,可以根據他們的想法,肆意修改歷史,看不順眼的,就給消失了唄……

商量妥當之後,歐陽修便按照計劃,將《竹書紀年》,還有幽州發現的竹簡,向世人透露出風聲。

這一下子可不得了,哪怕老夫子小心翼翼,結果也是天下沸騰,大家原來都在等著六藝能拿出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憋了這麼長時間,居然憋出了一個超級大招!

三代之治都是假的,賢君名臣都是騙人的。

上古和現在也沒什麼區別,什麼禮樂崩壞,原來古人和今人一樣,都是爭權奪勢,都是殘忍殺戮,絲毫沒有情面可言!

如此顛覆,絕對是天塌地陷級別的。

很快在京的士子,還有各路鴻儒,全都動了起來,有人要求一起破譯《竹書紀年》,有人則是痛罵歐陽修,胡作非爲,誹謗聖賢。

還有人站出來,指出如果《竹書紀年》是真的,那麼歷代聖賢說的就是假的,我們都被騙了,讀了假的故事,上了當……儒家的學說,不能建立在撒謊之上——好吧,如此激烈的言論正是出自蘇軾的嘴,本來蘇軾就性格乖張,又十分天才。

別人跟著王寧安,或多或少,都變得更厲害了,唯獨他,越跑越偏,在離經叛道的路上,一騎絕塵,幾乎沒什麼不敢幹的。

反正惹了禍也不怕,有姐夫給他擦屁股。

面對蘇軾的無賴做派,王寧安腦仁都疼。

好在這種熱鬧是他想要的,只要不停討論,不停激盪,就會產生新的理論,這是個破壞重組的過程,只要控制好度,就沒有問題。

正在激烈討論的時候,離著科舉會試越來越近,誰是主考官,越發引來關注。

終於,趙禎召開了御前會議。

“朕近些年來,光復幽州,整飭吏治,裁撤廂軍,穩固西北……不敢說有所作爲,但天下大勢,在改變之中。千頭萬緒,首重得人!朕每念及此,又不免膽戰心驚,朝廷設立科舉,乃是爲了網羅英才,輔佐聖朝。奈何近年科舉益發流於形式,所選人才務虛者多,務實者少。這一科,就必須扭轉局面,真正給朝廷選拔幾個賢才?!?

趙禎說著,看了看歐陽修,笑道:“歐陽愛卿辦學成績斐然,有目共睹,朕想要讓愛卿擔任主考,真正爲國選材,愛卿以爲如何?”

歐陽修早就和趙禎溝通過,他立刻站出來,當仁不讓道:“啓奏陛下,老臣願意一力承當!”

“好,那這樣,今科的主考就是……”

趙禎剛說到這裡,突然從御史堆裡站出一個人。

“啓奏陛下,歐陽相公不能擔任主考?!?

趙禎一愣,心中不悅道:“爲什麼?”

這個御史挺起身軀,看了看歐陽修,又立刻躬身道:“歐陽相公人品不佳,不能爲人師表!”

歐陽修的老臉瞬間沉下來,他輕輕一笑。

“是嗎?老夫自問,沒有幹過見不得人的事,倒要聽聽,你是怎麼穿鑿附會,誣陷老夫!”

御史天生就是找宰執麻煩的,固然不怕歐陽修,朗聲道:“說就說,歐陽相公,最近坊間流傳,你和外甥女張氏暗中有染,悖逆人倫,行如禽獸,如此作爲,還有臉爲人師表嗎?”

歐陽修一聽,渾身一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你說什麼?”

“歐陽相公,你氣急敗壞了吧?看起來我說的就是真的!”御史一轉身,立刻對趙禎說道:“請陛下明察,歐陽修道貌岸然,衣冠禽獸,根本不配列在朝堂之上,懇請陛下,立刻罷黜了歐陽修,免得髒了官場仕途?!?

第593章 大宋好男兒第591章 勢力龐大的王寧安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557章 你們被炒了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64章 拉皇帝下水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266章 調教紈絝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529章 皇帝的憂慮第451章 趙禎很支持第858章 定海神針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336章 特殊的殿試第73章 愛讀書的楊姑娘第423章 一門兩國公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715章 富相公死了第816章 新相第772章 規範金融市場第86章 爆發吧,楊家將第101章 學堂也怕出名第426章 比試第1078章 快速改革的新政學會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73章 愛讀書的楊姑娘第329章 鐵板一塊第82章 亡命徒第58章 一條漢子第355章 神奇的小皇子第827章 皇帝不好當第395章 陪都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943章 秀才科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第438章 文彥博淪陷了第739章 告黑狀第813章 小案子大思考第511章 老斗士歐陽修第948章 劉相公落網第1087章 你去修書吧第259章 你們想多了第210章 東華門外第9章 老爹回來了第427章 喚醒漢魂第497章 生猛的狗牙兒第540章 不要臉的相公們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257章 將門齊聚第517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574章 終結江卿時代第142章 殺還是不殺第740章 兇狠的文官第514章 拉官家下水第789章 哪個王家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283章 新官職第665章 值錢的于闐人第1132章 跟著秦王,有吃有喝第27章 棒槌王良珣第610章 曹皇后中毒了第376章 知恥而後勇第764章 送給太子的財路第1044章 很慫的文及甫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851章 全都拿下第933章 牢頭變知府第200章 皇帝當媒人第494章 要修改孔孟之道第224章 罷相第142章 殺還是不殺第207章 對策第562章 新交子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926章 謀反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707章 團滅四相公第340章 真的猛士第330章 兵行險招第1111章 皇帝的價碼第965章 尚書大人們第332章 趙禎搞事情第705章 哀傷的趙禎第1025章 寬夫兄,該談談了第914章 王寧安的信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073章 你被開除了第605章 投機者賈章第610章 曹皇后中毒了第400章 十萬雄兵第1142章 想當上將的狗牙兒第773章 勇敢的呂誨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038章 立法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830章 兒子最多的人第863章 文彥博造的孽
第593章 大宋好男兒第591章 勢力龐大的王寧安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557章 你們被炒了第919章 司馬光發威第64章 拉皇帝下水第944章 漕糧之戰第805章 高人出招第266章 調教紈絝第17章 人言不可信第529章 皇帝的憂慮第451章 趙禎很支持第858章 定海神針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336章 特殊的殿試第73章 愛讀書的楊姑娘第423章 一門兩國公第235章 君臣議論第715章 富相公死了第816章 新相第772章 規範金融市場第86章 爆發吧,楊家將第101章 學堂也怕出名第426章 比試第1078章 快速改革的新政學會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73章 愛讀書的楊姑娘第329章 鐵板一塊第82章 亡命徒第58章 一條漢子第355章 神奇的小皇子第827章 皇帝不好當第395章 陪都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943章 秀才科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第438章 文彥博淪陷了第739章 告黑狀第813章 小案子大思考第511章 老斗士歐陽修第948章 劉相公落網第1087章 你去修書吧第259章 你們想多了第210章 東華門外第9章 老爹回來了第427章 喚醒漢魂第497章 生猛的狗牙兒第540章 不要臉的相公們第109章 財路和擴軍第257章 將門齊聚第517章 一個也不能少第574章 終結江卿時代第142章 殺還是不殺第740章 兇狠的文官第514章 拉官家下水第789章 哪個王家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283章 新官職第665章 值錢的于闐人第1132章 跟著秦王,有吃有喝第27章 棒槌王良珣第610章 曹皇后中毒了第376章 知恥而後勇第764章 送給太子的財路第1044章 很慫的文及甫第748章 背叛儒家的人第691章 皇帝吐血了第851章 全都拿下第933章 牢頭變知府第200章 皇帝當媒人第494章 要修改孔孟之道第224章 罷相第142章 殺還是不殺第207章 對策第562章 新交子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926章 謀反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707章 團滅四相公第340章 真的猛士第330章 兵行險招第1111章 皇帝的價碼第965章 尚書大人們第332章 趙禎搞事情第705章 哀傷的趙禎第1025章 寬夫兄,該談談了第914章 王寧安的信第80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073章 你被開除了第605章 投機者賈章第610章 曹皇后中毒了第400章 十萬雄兵第1142章 想當上將的狗牙兒第773章 勇敢的呂誨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038章 立法第258章 主動投靠第830章 兒子最多的人第863章 文彥博造的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阳江市| 平顺县| 德清县| 敖汉旗| 凤翔县| 安多县| 宕昌县| 寻甸| 清镇市| 开封市| 班玛县| 伊春市| 河源市| 定西市| 喀喇沁旗| 措勤县| 太仆寺旗| 新田县| 合阳县| 宁陕县| 巴彦淖尔市| 车险| 苗栗市| 晴隆县| 安仁县| 拜泉县| 潜江市| 临夏县| 庆云县| 双辽市| 永康市| 宝坻区| 防城港市| 永兴县| 墨脱县| 清新县| 女性| 随州市| 贡嘎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