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51章 趙禎很支持

很多人有個誤區,以爲宋代的財政收入很高,稅收制度很嚴密,商稅也佔了財政的大頭兒,就認爲宋代商人負擔很重,或者說,該收上來的稅都收上來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就拿眼下的大宋歲入來說,爲了方便起見,按照每年一億貫算,其中實際的貨幣稅收只有四千萬貫不到,這還是王寧安折騰了許久,增加的結果。

這四千萬貫中,有1800萬貫是鹽稅,700萬貫是關稅,只有1500萬貫是各種商稅,而其中開封和平縣,兩地又佔了近1000萬貫,分到其他地方的商稅十分有限。

再仔細分解其中的細項,就會發現所謂的宋代商稅,和後世常見的增值稅、印花稅、營業稅等等,並不相同。

宋代稅收當中,最主要的是專賣所得。

鹽是其中的大頭兒,另外銅、茶、酒、鐵、糖,錫,馬、牛等等,朝廷通過撲買的形式,將特許經營權交給某些大商人,這些商人向朝廷繳納一筆錢,朝廷只負責維持市場秩序,商人自負盈虧。

宋代的商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過稅”,一種是“住稅”,所謂過稅就是沿途路過某些關口,需要繳納稅金,不多,每千文交20文錢,住稅則是販運到了市場,進駐商鋪,需要繳納的稅,有點類似營業稅的性質,千文交納30文。

合起來兩項是百分之五,看起來並不高,可實際上操作起來漏洞非常大。

比如過稅,一路上不可能只是一個關卡,每過一個就要繳納一次,至於住稅,縣衙收完了,知府衙門收,知府衙門收了,場務還要收,實際上的商人是很憋屈無助的。當然在任何時候,都有一些特例——比如士人!

從神宗皇帝開始,大宋準許部分官戶減免兩稅,當然,大宋朝廷還是很謹慎的,設置了種種限制,但是很多事情只要開了口子,就會如決堤的洪水,滔滔不斷。

士大夫不會親自經商,但是他們可以讓自己的親族,或者家丁去經商,坐享乾股分紅。而親族家丁又會打著他們的旗號,躲避徵稅……總而言之,大宋的財稅政策在歷代算是最好的,但絕不是完美無缺的,相反,漏洞一大堆,否則拗相公變法的核心也不會放在財政上面了……

說了這麼一大堆,王寧安是怎麼打算的呢?

他主張把鹽業的專賣廢掉,通過增加供給,讓鹽價降下來,朝廷掌控鹽場,以後凡是商人,都可以到朝廷鹽場採購食鹽,運回本地銷售。

由於鹽價壓倒了極低的水平,私鹽就沒有了存在空間,朝廷抽取合理的稅金,王寧安估算過,大宋將近一億人口,每人每年,花100文吃鹽,其中30文交給朝廷,那麼朝廷能拿到的鹽稅就是300萬貫。

相比現在的1800萬貫,只有六分之一。

看起來朝廷是損失了不少,可是別忙!

以鹽爲核心,朝廷就可以對大宗商品交易進行徵稅。

“陛下,以東南的絲綢爲例,每年上千萬匹的交易量,如果朝廷能徵一成的稅,就有千萬貫,還有瓷器,還有羊絨,茶葉等等,另外我大宋近些年,海外貿易繁榮,在海面上擁有的大型商船過萬,每年帶到海外的商品難以計數,又從海外帶回來衆多的產品,假如能把這些稅收上來,豈止增加幾千萬貫那麼簡單!”

文彥博聽著王寧安的話,越聽越怕,渾身不自覺哆嗦起來。

他覺得這小子就是個瘋子,還是給徹頭徹尾,徹裡徹外的瘋子!

歷來涉及到了稅的部分,都是刨祖墳的大事,王寧安居然敢動心思,而且還動得這麼大!你小子是不知道死嗎?

……

“老臣不敢茍同,王大人這是異想天開,根本是胡來!”

趙禎默默聽著王寧安的話,他倒是覺得王寧安說的有些道理,別的不說,就拿銅價來說,之前朝廷靠著銅器專賣,每年能賺幾百萬貫,看起來不少,可是這些錢幾乎都用來購買銅料,朝廷沒得到多少好處,還弄得銅器價格畸形,社會上鬧錢荒。

自從壓低銅價之後,整個市面上銅價下來,鑄錢的成本也低了,囤積銅器的少了,囤積銅錢也更少了。

最主要的是錢荒緩解了,經濟成倍繁榮,朝廷的稅收還相應增加了。

趙禎很欣賞王寧安的知行合一,說得漂亮沒用,關鍵是有實際效果。壓低銅價,讓各方獲利,那壓低鹽價,會不會也產生同樣的效果呢?

趙禎十分期待。

“文相公,鹽法之弊,古已有之,百姓苦於鹽價高昂,朝廷被私鹽所擾,不得安寧,可以說朝廷受累,百姓受苦……老子聖人說過,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按王卿所說,鹽本就是尋常之物,不應該這麼貴,壓下來鹽價,不正是興利除弊,讓百姓得到好處嗎?”

趙禎的這套道理一出口,王寧安簡直手舞足蹈,淚流滿臉,他真想高呼三聲,吾皇萬歲!

其實說起來很多事情就是一層窗戶紙,趙禎執掌江山幾十年,什麼事情看不明白。王寧安的那一套玩了幾次,皇帝也嗅出了端倪,不會像最初那樣,感到驚爲天人。相反,趙禎還能發現王寧安辦法的一些漏洞,從中拾遺補缺。

“這樣,王卿的策略是因爲對付西夏而起,進而引申到了鹽政上面。朕也不說他的想法對錯,至少可以在永興軍路和秦鳳路試一試。如果真能降低百姓負擔,還能維持一定稅收,朕就鼎力支持。”

趙禎說完,笑著看了看文彥博,“文相公,你的意思呢?”

文彥博還能說什麼,他這些日子一直扮演忠心耿耿的狗腿子角色,如果這時候反對,豈不是以前的功課都白做了。

文彥博很不情願,卻也只能說道:“老臣願意全力配合。”

“好,朕希望你們能一心一意,多替朝廷考慮,不要總想著一己之私。王卿提到了關稅,提到了商船,他主張徵稅,如果朕沒有記錯,王卿他們家的船隊可是全天下最大的一支!”

趙禎說著,走到了王寧安身邊,拍了拍他的肩頭,欣慰道:“之前王卿提供水泥給文愛卿,文愛卿就說過,王大人年紀輕輕,卻處處以國事爲重,不計私利,朕今天看到了,王卿,你沒有讓朕失望,朕希望每一個臣子都不讓朕失望——是不是,文愛卿?”

文彥博打了一個哆嗦,連忙說道:“是,是,老臣一定竭盡心力,爲陛下分憂?!?

……

從行宮出來,文彥博可不像進去的時候,那麼和藹,老傢伙臉上的都能刮下一層霜來!

“王大人,你打什麼算盤,老夫心裡清楚,你能哄騙陛下,可哄騙不了我!”

王寧安呵呵一聲,“文相公,你也太小覷咱們陛下了,我做什麼事情,從來都不瞞著陛下,如果不是陛下看不慣某些人的作爲,他會同意我的提議嗎?”

“啊!”

文彥博渾身一哆嗦,他的眼中露出了稍縱即逝的恐懼!

沒錯啊,趙禎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可是光復了幽州,打敗了遼國,英明睿智,甚至在太宗之上,在民間的威望更是達到了頂點。

以趙禎的智慧,不會看不懂王寧安的算盤,也不會猜不到後果,可是他依舊支持王寧安,甚至還敲打自己……

文彥博想到這裡,突然倒吸口冷氣。

他上一次頂著天下之望,宣麻拜相,結果什麼事情都沒幹成,就因爲惡了皇帝,被趕出了京城,在地方上吃了好多年的沙子,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以前的趙禎,就是個綿裡藏針的傢伙,誰被他溫和的面目欺騙,誰就要倒黴!

這個大叔腹黑著呢!

莫非這又是一道考題,是爲了考驗自己的忠誠?

文彥博的老心臟嘭嘭打鼓,他拼命閉著嘴,生怕一下子跳出來。

過了好半晌,文彥博才擠出一絲笑容,“王大人,不知道能不能來蔽府一敘?”

“求之不得!”

王寧安爽快答應,到了晚上,他來到了文府,文彥博和文及甫親自迎接,把他請到了後花園的涼亭,這裡四圈都是水,僕人根本進不到十丈之內,酒菜擺好之後,丫鬟家丁就被打發走了,文及甫親自伺候著。

文彥博喝了一杯酒,接著酒勁兒,一臉的愁苦,“我說王大人,你可不能胡來啊,鹽稅動不得,商稅更動不得!你這麼幹,是要天下大亂??!”

王寧安回敬了一杯,他看了看文及甫,突然笑道:“文大少爺,銅價之戰,你打得不錯,我被你弄得慘兮兮的,差點崩盤……論起商業,你怕是比文相公還厲害吧,我的想法怎麼樣,你說說!”

文及甫十分謙恭,施禮道:“王大人有神鬼不測之能,在下愧不能及,只是在下想提醒王大人,西北的世家官紳,將門大戶,其中牽涉到私鹽的,不在少數,就拿洛陽城來說,有一半的百姓,其實吃的是私鹽。這裡面有多少的利,牽連到多少人,王大人清楚,我們文家斷然不能跟王大人合作的!”

“好,真是坦誠,我開始欣賞文公子了!”

王寧安朗聲一笑,“文相公,假如我和你們合作開銀行呢?”

他說的漫不經心,可是文家父子聽到,卻如遭雷擊,全都傻了!

第1004章 蘇軾的新工作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865章 文彥博罷相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152章 清流之死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56章 我真是來刷聲望的第992章 得罪女人的下場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179章 漸漸改變的皇帝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888章 文彥博的教誨第446章 王家軍遇到對手了第380章 不爭氣的父子倆第213章 宋遼新關係第645章 賠款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099章 一夫當關文彥博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1114章 鉅額財產第680章 三大欽差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404章 遼國要亂了第462章 連西夏也被買通了第163章 王寧安很放肆第77章 職業武士第496章 懂事的太子第559章 清查交子務第165章 壞入骨髓第219章 遼國的要求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405章 小人得志第733章 圈地熱第90章 兵器寶庫第693章 撒謊的慕容輕塵第979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410章 皇帝的意志第440章 天下第一學堂第496章 懂事的太子第817章 吃貨拯救世界第44章 北地馬的傳說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66章 淪爲配角的歐陽修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285章 單挑政事堂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1158章 除貪務盡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933章 牢頭變知府第572章 底牌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786章 矯情的西夏第361章 廉頗不老第965章 尚書大人們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572章 底牌第1025章 寬夫兄,該談談了第58章 一條漢子第365章 榮耀時刻第1049章 大家都要修鐵路第1070章 工程師和循吏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864章 試點很成功第232章 錢能通神第912章 皇帝長大了第739章 告黑狀第380章 不爭氣的父子倆第920章 漕運不安第425章 兒子就要管教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601章 陷入絕境的董氈第90章 兵器寶庫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1001章 亂起貨幣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501章 流言殺人第434章 封疆大吏第851章 全都拿下第785章 令人羨慕的于闐人第570章 瘋狂搶購的江卿第1131章 拋棄金本位第642章 凌遲第542章 不要命的王韶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852章 衍聖公也有假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427章 喚醒漢魂第424章 兒皇帝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1061章 真打起來了第233章 收穫與凱旋第804章 大宋好父親第1134章 軍銜制第688章 父債子償第831章 不費吐沫費腰
第1004章 蘇軾的新工作第1030章 貪墨真兇第865章 文彥博罷相第221章 我要去遼國第152章 清流之死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56章 我真是來刷聲望的第992章 得罪女人的下場第658章 傻瓜看傻瓜第179章 漸漸改變的皇帝第694章 滅盡十萬兵的毒計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153章 不會進攻的宋人第888章 文彥博的教誨第446章 王家軍遇到對手了第380章 不爭氣的父子倆第213章 宋遼新關係第645章 賠款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099章 一夫當關文彥博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1114章 鉅額財產第680章 三大欽差第836章 必須要有奴隸了第896章 大宋也有東林黨第404章 遼國要亂了第462章 連西夏也被買通了第163章 王寧安很放肆第77章 職業武士第496章 懂事的太子第559章 清查交子務第165章 壞入骨髓第219章 遼國的要求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603章 拓地兩千裡第405章 小人得志第733章 圈地熱第90章 兵器寶庫第693章 撒謊的慕容輕塵第979章 吃人不吐骨頭第410章 皇帝的意志第440章 天下第一學堂第496章 懂事的太子第817章 吃貨拯救世界第44章 北地馬的傳說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66章 淪爲配角的歐陽修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285章 單挑政事堂第122章 坑與被坑第1158章 除貪務盡第15章 替二伯默哀第933章 牢頭變知府第572章 底牌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786章 矯情的西夏第361章 廉頗不老第965章 尚書大人們第857章 王安石的辦法第572章 底牌第1025章 寬夫兄,該談談了第58章 一條漢子第365章 榮耀時刻第1049章 大家都要修鐵路第1070章 工程師和循吏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864章 試點很成功第232章 錢能通神第912章 皇帝長大了第739章 告黑狀第380章 不爭氣的父子倆第920章 漕運不安第425章 兒子就要管教第1124章 黑鍋誰來背第601章 陷入絕境的董氈第90章 兵器寶庫第968章 趙曙傻眼了第1001章 亂起貨幣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501章 流言殺人第434章 封疆大吏第851章 全都拿下第785章 令人羨慕的于闐人第570章 瘋狂搶購的江卿第1131章 拋棄金本位第642章 凌遲第542章 不要命的王韶第829章 不堪回首的往事第852章 衍聖公也有假第316章 王寧安的怒火第427章 喚醒漢魂第424章 兒皇帝第1060章 火爆的議政會議第1061章 真打起來了第233章 收穫與凱旋第804章 大宋好父親第1134章 軍銜制第688章 父債子償第831章 不費吐沫費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东| 梁平县| 且末县| 逊克县| 巴里| 巴中市| 东阳市| 上虞市| 台北县| 巫溪县| 敦化市| 白沙| 南和县| 延庆县| 荆州市| 游戏| 民权县| 砚山县| 海宁市| 南溪县| 始兴县| 仪陇县| 大同市| 梨树县| 屯昌县| 洪雅县| 江油市| 称多县| 余庆县| 绵阳市| 马关县| 龙游县| 莲花县| 元氏县| 江川县| 互助| 黔南| 邯郸市| 临沂市| 蒙城县| 东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