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一章 黃王五行陣(2)

且說拓跋思忠、高宗益帶頭衝入黃王五行陣,拓跋思恭隨後帶領黨項能戰之士跟進,猛攻黃王五行陣西北角。

拓跋思忠、高宗益殺入陣中後,但見煙塵四起,四顧茫茫,只聞耳邊兵器撞擊之聲,卻看不到數尺之外的人影。原來黃巢早已在陣中設置了大量煙火類的東西,黨項兵哪知陣中玄機,就像一頭大熊栽進陷阱一樣,亂蹬一氣。

黃王五行陣裡爆竹聲聲,四面箭矢如雨。拓跋思忠只能用喉嚨發聲來聯繫黨項兵將,正衝殺間,拓跋思忠突遇李讜、楊能二將,拓跋思忠竭盡全力,抵住李、楊二將廝殺,並大叫:“宗益,你快保護我哥哥殺出去呀!再不衝就來不及了!”

高宗益拍馬舞刀,保護著拓跋思恭捨命衝殺,黨項兵個個視死如歸,猛烈衝擊黃王五行陣的西北角。

黃王五行陣乾位上的守將乃是林言,林言見拓跋思恭帶著黨項兵不要命地向他的兵馬殺來,急忙組織兵馬合圍過來。拓跋思恭那對豹尾鋼鞭,左劈右打;高宗益手中那把大刀,端的厲害,似猛虎下山,攻勢十分凌厲。

黃巢見拓跋思恭不計傷亡地組織突圍,就下令中軍發起總攻,直殺得黨項兵死傷無數,積屍數十里。激戰中,拓跋思恭、高宗益終於帶了數百名鐵騎衝出黃王五行陣,直向夏州方向逃去。

拓跋思忠力戰李讜、楊能,其手下親兵也死戰不退,不一會兒,大齊揚威將軍王璠率領一彪人馬趕到。王璠猛地衝到拓跋思忠面前,大吼一聲,掄起鳳頭斧,使出絕技“倒劈乾坤”,一斧將拓跋思忠劈於馬下。楊能急挺烈焰蛇矛,將拓跋思忠搠了個透心涼。

此番大戰,大齊軍大獲全勝,拓跋思恭五萬黨項兵馬,基本上被大齊軍殲滅。拓跋思恭逃回夏州後,再也不敢出師與大齊軍對壘,只偏居夏綏地區。黃巢起義失敗後,拓跋思恭被唐僖宗李儇封爲夏國公,賜姓李,拜夏州節度使。嗣襄王李熅之亂,僖宗詔命思恭出兵,還沒發兵,李思恭卒。乾寧二年(895年),其弟李思諫爲定難節度使。五代十國時期,黨項族拓跋部事實上成爲一個獨立王國,成了各路軍閥爭相拉攏的對象。

竇玫、宋文通按照鄭畋部署,率領三萬人馬趕往土橋,卻在涇水一帶陷入了大齊第二軍曹敏部的包圍圈,竇玫、宋文通率部拼死衝殺,不能脫圍。

不久,黃巢親領得勝之兵從土橋南下,與大齊第二軍合圍竇玫、宋文通殘兵。黃巢再次擺下黃王五行陣,唐兵進入陣中,如沒頭蒼蠅,到處亂撞,非死即降。

竇玫仰天長嘆:“我自恃勇武,今日死無歸所矣!”

宋文通說道:“竇將軍休要泄氣,我相信鄭畋大人肯定會派兵來救援的!”

正危急間,鄭畋果然派了其兒子鄭凝績率領一萬人馬前來救援,與此同時,高周彝、吳彥宏也接到了鄭畋的軍令,要求他們火速帶兵向竇玫、宋文通部靠攏,務必殺出重圍。

齊唐二軍在涇水二岸展開生死大戰,數日後,唐軍主力被大齊軍全部殲滅,高周彝被喬鈐、牛鋒殺死,吳彥宏被李公迪所斬,竇玫則被黃巢一槊挑於馬下,李讜上前,用龍鱗紫金刀割下了竇玫的首級。

宋文通、鄭凝績帶著數千殘兵,脫圍而出,直奔鳳翔,途經岐山時,被孟楷、黃思鄴的兵馬一陣衝殺,唐兵死傷大半,宋文通、鄭凝績只帶得數十騎逃回鳳翔。

連續十多日的搏殺,大齊軍向李唐展示了其強大軍力,陝地李唐軍皆龜縮在城裡,不敢出戰。

唐忠武節度使周岌見大齊軍連戰連捷,遂向大齊王朝投降稱臣。

黃巢率領大齊軍主力班師回朝後,大齊將士們歡天喜地,大齊百官給黃巢上尊號,稱爲承天應運啓聖睿文宣武皇帝。

鄭畋在鳳翔,病勢愈重,他將宋文通喚來,說道:“文通,這鳳翔節度使一職,就由你來做吧。李昌言身體也不好,他的弟弟李昌符比較懂軍事,以後你要和昌符多多交流。”

宋文通含淚點頭。

宋文通擔任鳳翔節度使不久,鄭畋就被李儇安排到成都養病,鄭畋很快得病身亡,從此消失在歷史的天空裡。

李儇見黃巢在陝地漸漸做大,不禁焦急萬分,就連連下詔,催促各方鎮抽兵赴陝地,剿滅大齊軍。

高駢接到李儇的詔書後,左右爲難,他清楚自己不是黃巢的對手,出兵攻打大齊,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如果抗旨不遵,那他真的成了叛臣了。

恰巧,有一對野雞飛集於廣陵淮南節度使府舍,占卜者認爲野鳥飛來集合,是廣陵城邑將要淘空的徵兆。高駢對此感到厭惡和恐懼,於是向四方傳佈檄文,聲言將要入關中討伐黃巢,調發所巡轄地境所有軍隊八萬人、船二千艘,旌旗揮舞,軍勢旺盛。不久,淮南出徵大軍出屯於東塘。淮南諸將領多次催問高駢出征的行期,高駢託言江河風濤太大阻擋大軍行軍,又託言時日不吉利,結果最終沒有出發。

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因爲在代北反唐,被李唐軍隊打敗,逃到韃靼避難,矍稹、李友金、陳景恩上書李儇,請他赦免了李國昌、李克用父子,李儇答應了。於是,李國昌、李克用帶了一萬多沙陀兵,威風凜凜地進了代州。

李克用驍勇善戰,軍中稱之爲“李鴉兒”。他一目失明,顯貴以後,又號“獨眼龍”。他能在百步以外射中針或馬鞭,代北人很佩服他,所以代北的兵將樂意聽從李克用的指揮。

李克用給河東節度使府發送牒文,聲稱奉唐僖宗詔命率兵五萬征討黃巢,要求節度使府沿道準備酒食以供軍,並設置郵驛。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緊閉城門對李克用嚴設戒備。

李克用率軍在汾水東岸駐屯,鄭從讜派人去犒勞,並送給李克用軍資糧草,但李克用駐留多日而不開拔。李克用親自來到晉陽城下呼喊,要求與河東節度使鄭從讜相見,鄭從讜登上城樓向李克用致謝。

不久,李克用又要求鄭從讜發給糧餉賞錢,鄭從讜送了一千串錢,一千斛米。李克用認爲鄭從讜送得太少,就放縱沙陀軍搶掠居民,晉陽城中軍民大爲驚恐。

鄭從讜派人向突厥、吐谷渾兵求救,突厥、吐谷渾兵趕來援救,攻破沙陀軍兩個營寨,李克用率大軍出戰,追殺突厥、吐谷渾兵至晉陽城南,於是李克用所率沙陀軍隊搶掠陽曲、榆次後準備北歸。

李克用沙陀軍遇上大雨,於是引軍北還,攻陷忻州、代州,因而留居於代州。鄭從讜派遣教練使論安等率軍駐紮於百井,以防備沙陀軍。

論安擅自由百井率軍回晉陽,鄭從讜極爲憤怒,以論安不脫靴、不解衣衫爲理由,將論安即行問斬,並誅滅其家族。另外派遣都頭溫漢臣率領軍隊進屯百井。

黃巢聞訊大喜,遣使赴代州,贈給李克用不少金銀,要他繼續反唐,李克用看了黃巢的信件,沒有回覆表態,而是靜觀齊唐戰局的變化。

唐忠武節度使周岌投降大齊後,有一次舉行夜宴,急召忠武監軍楊復光赴宴,楊復光左右部屬勸道:“周岌已投降大齊,恐怕對你不利,這是鴻門宴,不可輕易前往。”

楊復光回答說:“事情已到這般境地,爲赴義就不能希圖自己身家性命。”於是前往赴宴。

酒過三巡,周岌談到大唐王朝,楊復光一邊聽一邊流淚,過了一會兒,楊復光對周岌說:“大丈夫最爲感戴的東西,當是恩義!你自一介匹夫而位列公侯,爲何要捨棄立國已十八世的唐朝,而向黃巢賊稱臣呢?”

周岌聽後淚流滿面,說:“我不能孤軍抗賊寇,所以表面上向賊稱臣,而內心卻在想辦法拒賊呀!今天召你來,正是爲商議此事的。”因此將酒滴灑於地而起盟,誓言忠於唐朝而掃平寇難。這天晚上,楊復光派遣其養子楊守亮在驛館將黃巢派來的使者殺死。

秦宗權佔據蔡州,不聽從周岌的命令,楊復光率領忠武軍三萬人來到蔡州,勸說秦宗權一同舉兵討伐黃巢。秦宗權於是派遣其部將王淑率領三萬人的軍隊隨從楊復光進擊鄧州,王淑逗留不進,楊復光將他斬首,兼併他的軍隊。

楊復光將忠武軍八萬人分爲八都,派遣牙將鹿宴弘、韓建、張造、李師泰、龐從等八人分別統率。楊復光率領八都軍隊與朱溫作戰,將朱溫擊敗,唐軍攻克鄧州,向北追逐朱溫殘軍,至藍橋才還師。

黃巢得到鄧州失守的消息後,十分震驚,命令大齊第一軍在中原發動一系列的攻勢作戰,務必打掉唐軍的囂張氣焰。但李唐中原各方鎮軍隊固守各城,孟楷、朱溫發動的進攻收效甚微。

不久,唐昭義軍節度使高潯會合河中王重榮軍進攻華州,將城攻克。

唐邠州節度使朱攻率領軍隊駐紮在興平,黃巢派揚威將軍王璠圍攻興平,朱攻抵擋不住,率軍撤退,一直敗逃到龍尾陂一帶。

西川黃頭軍使李鋌率領萬餘人,鞏鹹率領五千人,進屯興平,紮下兩個營寨,出兵與大齊第三軍黃思鄴部作戰,採取襲擾方式。黃思鄴因急於求勝,採取強行進攻的方式,結果導致剛剛恢復一點元氣的第三軍再受重創。

李儇得報大喜,下詔命令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派遣神機營使高仁厚率領二萬人馬增援李鋌、鞏鹹二軍。

大齊陝地戰場再度吃緊,大齊統帥部將如何應對李唐東西二路兵馬的襲擾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卷首語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七章 摧樑折柱卷首語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卷首語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十章 圍獵淮南(1)
第十六章 和戰變幻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十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十六章 愛民如子第二十六章 血染黃梅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四十章 荊門喋血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二十七章 血淚傖悲歌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第七章 雷霆出擊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二十八章 躍進千里崗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三十八章 火燒驛館(1)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一章 汴河巧設伏第十九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十五章 奸雄設謀第七章 東征沂州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五章 鐵血征途第二十二章 黑色樑田陂(1)第三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三十二章 湘陰縱敵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九章 沖天香陣透長安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九章 泣淚藥兒嶺第十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卷首語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章 剪羽孤勢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七章 摧樑折柱卷首語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二章 暗無天日第十四章 大戰碴砑山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七章 霹靂手段(1)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一章 長垣風雲起第三十二章 美人計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五章 休言女子無英物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五章 巨瀾怒龍嘯九天第三十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2)第六章 擊球定三川第二十八章 萬衆一心第九章 攻守易勢(1)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一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3)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十八章 忍痛撤圍第三十二章 外線出擊(3)第十一章 圍獵淮南(2)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卷首語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二章 計中計第三十九章 火燒驛館(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三十四章 迂回奔襲第三十八章 席捲江南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四十章 抗旨不遵第四章 迷霧重重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十五章 小將鬧齊魯第十章 拱衛洛陽第三十四章 依依離別情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十七章 戰神出道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十章 圍獵淮南(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静宁县| 贺州市| 黎平县| 贵阳市| 巫溪县| 镇坪县| 得荣县| 乌苏市| 江达县| 山西省| 通许县| 灵川县| 清水县| 塔城市| 万盛区| 万州区| 德兴市| 池州市| 太原市| 泊头市| 遂溪县| 霍林郭勒市| 镇远县| 金塔县| 麻江县| 晴隆县| 柳林县| 徐汇区| 东阳市| 库伦旗| 盘山县| 汝阳县| 盖州市| 澄江县| 英山县| 梁平县| 马山县| 南木林县| 手游|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