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二章 攻守易勢(4)

尚讓急於求勝,命令大齊北征軍強攻磋峨山,結果北征軍遺屍累累,只攻下了幾個小山頭,但不能奪取磋峨山的主要山頭。

林言找到康世銘,氣憤地說:“世銘,尚讓現在變成瘋子了,他不計將士的傷亡,非要奪取磋峨山不可。如今軍中存糧已不足十日,數日間折損了萬餘人馬,這仗這樣打下去,我們都得葬身磋峨山!”

康世銘長嘆一聲:“林言哥哥,這尚讓越來越不像話了!攻下三原城後,他縱容李讜、楊能的部下搶掠百姓的財物,這不是和那些方鎮軍閥一樣的做法嗎?大齊素來以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取信於百姓的,現在尚讓竟然殺雞取卵,實在讓我們憤恨啊!”

林言說道:“北征大軍臨行前,陛下囑咐過我,要我對尚讓的行動進行監督,但尚讓帶兵多年,培植了不少黨羽,現在樹大根深,我感到力不從心,難以對尚讓進行有效的監督。我愧對大齊!愧對陛下!”

“盡人力聽天命吧!”康世銘一臉無奈。

過了數日,大齊北征軍在磋峨山倒下了數千名將士,尚讓才感到磋峨山這塊硬骨頭實在難以奪取,於是同意了林言、康世銘的建議,轉兵北上,進攻宜君。

誰知宜君寨異常堅固,因爲朱玫早就在那裡構築了很多工事,像夜叉檑、飛鉤、懸陴、狼牙拍、奈何木、行爐、撞車、抵篙、叉竿、鐵撞木、燕尾炬、遊火鐵筐、木女頭、地聽、注盤、皮漫、土色氈簾、瓦竇、塞門刀車、鐵蒺藜、拒馬槍、鹿砦、地澀、謅蹄、地涌槍架、鋪地錦、金椎板等防禦性武器應有盡有,大齊軍在宜君寨前傷亡更加慘重,橫屍無數,卻始終不能奪下宜君寨的主要據點。

屋漏偏逢連綿雨,此時正值深秋,不料天公不作美,就在齊唐雙方在宜君寨一帶展開生死大戰的時候,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儘管大齊軍搭起了帳篷,但因爲大雪猛下不止,地上堆起了足有一尺多高的雪,大齊將士們飢寒交迫,凍死的有十分之二三。

此時,大齊的五萬北征軍只剩下數千人了,士氣大挫,情緒低落。尚讓此時也是灰頭土臉,再也看不到先前那種趾高氣揚的模樣了。

一天,尚讓通知林言、康世銘、李讜、楊能等將領到中軍帳議事。

諸將進帳後,紛紛坐定。

尚讓開言了:“諸位兄弟,這次北征,我軍攻取三原後,以爲唐軍不堪一擊,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向磋峨山、宜君一帶的唐軍發起了全線進攻,結果一個多月下來,我軍傷亡慘重。五萬人馬如今只剩下幾千了,十去*,我心痛啊!我現在不知如何是好?如果繼續打,我們肯定都得把命丟在宜君寨前;如果撤回長安,我們怎麼向陛下交待啊!”

尚讓說完,假裝以手掩面,硬是擠出了幾滴鱷魚淚,他邊“掉淚”邊透過袖縫觀察著諸將的反應。

林言、康世銘鐵青著臉,一言不發。

良久,李讜小聲地說:“尚將軍,我看你不必過於自責,這二軍交戰,勝敗是兵家常事。試問古往今來,有哪個將軍沒打過敗仗?正因爲有了敗仗,纔有了經驗教訓,雖然我軍沒有攻下磋峨山、宜君寨,但唐軍也有不小的傷亡。我軍可以回師長安,經過休整補充後再北征嘛。”

楊能附和道:“尚將軍南征北戰多年,立下軍功無數,這次北征,攻下三原城,就是大功一件。沒有攻下磋峨山、宜君寨,其實很正常。因爲我軍是攻方,唐軍是守方,攻方難度是守方的幾倍,這是軍事常理,所以我軍回師長安,也並不算丟臉!”

一些將領也發表了類似李讜、楊能的意見,尚讓聽了,面露喜色。

林言、康世銘二將緊挨在一起,依然一聲不吭。

尚讓見狀,實在憋不住了,對著林言、康世銘說道:“林將軍、康將軍,你們二位是指揮大齊中軍的,在軍中威望很高,你倆也發表一下對目前戰局的看法吧!你們同意撤兵還是不同意撤兵?我想聽聽你倆的意見!”

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
第二十七章 丹心碧血映青史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十七章 民歸如流水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一章 河東亂象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三十六章 圍陳州(4)第七章 柳州涌怒潮第九章 朝堂風雲第三十章 討李唐檄第二十二章 公判鬥雞臺第二十三章 飛兵越仙霞(2)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三十九章 揮師北伐第三十九章 荒唐聖斷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三十七章 轉戰千里第二十九章 分險相拒第三十二章 此去故國已成空(4)第十二章 江淮雷霆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五章 蜀地舉義旗(3)第二十四章 申州大戰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四章 天補平均大將軍第三十四章 外線出擊(5)第二十九章 灑淚酹千杯第二章 破解危局第二十三章 黑色樑田陂(2)第二十二章 飛兵越仙霞(1)第十七章 華州平叛第二十章 黃王五行陣(1)第二十四章 血戰松溪(1)第二章 東征颶風(2)第十章 取汝州第三十三章 朱溫獻計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二十章 沙陀兵南下(2)第十二章 蘄州分兵第二十二章 遠征播威名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第十四章 危機四伏(2)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三章 敲山震虎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一章 東征颶風(1)第十四章 扼潼關者得天下第二十八章 控扼藍田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三章 戰濮州第三十三章 外線出擊(4)第一章 反攻嶽州第十七章 巧殺回馬槍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八章 鏖戰魯西南第十八章 佔毫州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二十七章 盤馬彎弓雄師出第二十四章 黑色樑田陂(3)第五章 波詭雲譎第十六章 造孽多端第十三章 知兵非好戰第二十七章 良將奇謀第三章 叛齊降唐(1)第三十一章 外線出擊(2)第十七章 寺名話英雄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二十五章 血戰松溪(2)第十章 圍獵淮南(1)第六章 二雄合兵第四章 叛齊降唐(2)第二章 謀定而後動第三十章 外線出擊(1)第十二章 平叛立功第六章 妙手回春第四章 浙東風雲第三十三章 圍陳州(1)第三十一章 禍起蕭牆第二十三章 奇襲江陵第三十八章 痛殲王牌軍(2)第十九章 沙陀兵南下(1)第二十九章 議取譚州第三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三十六章 絕其必返第十一章 洞庭譜壯歌第三十七章 沖天劍(1)第十八章 挺進浙西第二十章 痛擊八都軍第六章 生死博弈第三十五章 昏君議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无棣县| 镇巴县| 酒泉市| 黄梅县| 建宁县| 内乡县| 德州市| 芒康县| 大庆市| 涞水县| 望谟县| 清徐县| 扶余县| 和平县| 旌德县| 中方县| 公安县| 当阳市| 邹平县| 鄂州市| 门源| 苍南县| 仪陇县| 内江市| 珲春市| 陵川县| 格尔木市| 确山县| 金沙县| 宁德市| 三台县| 茶陵县| 高安市| 尚志市| 额尔古纳市| 广平县| 鲜城| 大宁县| 旬邑县| 梨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