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01章 勝利、成功、偉大的大會?(下)

呂哲這一集團有錢,如果非要再加上幾個字,那就是相當有錢。

華夏大地的礦產分佈呂哲並不是太清楚,不過一般多山地帶也就是礦產相應伴生的區域,南方最不缺少的就是山地。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代太過“久遠”還是怎麼回事,呂哲所佔領的區域礦產估計是還沒有遭遇“禍害”,他全力對領地內進行勘探,發現的礦脈以百處算,其中銅礦並不在少數,其餘的鐵礦更是多到令人驚訝。

銅礦多,出產的銅也就多,呂哲拋開不自制錢幣的顧慮,又有合格鍊鐵技術的產生,關於軍事上對銅需求量降低,以儲存了那麼多的銅錠基礎,發了狠的造錢肯定是要“錢山錢?!眮硇稳?,怎麼可能缺錢?

不缺錢,呂哲的“法寶”就能一直運用下去,那麼啓動“國家工程”非但不是一種拖累反而對統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民間的經濟也在衆多的“國家工程”之下得到刺激。

難道不是嗎?有工錢拿,有了錢總是要花掉吧!錢幣的流通就造成了刺激消費,那麼對產品的需求量肯定是巨量,因此又致使商家(工廠)加大生產量來提供市場需求,形成了一個“有需要就有提供”的循環。

經濟上的事情太過複雜,想要解釋清楚不是三言兩語,不過經濟的循環可以用簡單的語言來籠統的解說,那就是當需要被增加的時候。哪怕不用什麼行政指令或者行政輔助,在利益的驅動下社會就會自行得到演變,小作坊會在需要增加產能的刺激下成爲大工廠。

呂哲有錢。雖然不太明白爲什麼,但是不管是縣級還是郡級的官員,他們從來就不擔心中央的財政會崩潰,他們樂意中樞啓動更多對地方有益的國家支付工資的工程,黔首有錢之後購買商品,商家需要對官府進行繳稅,爲中樞提供收來的稅金。也是政績的一部分嘛。

水利和道路的事情不復雜,呂哲甚至就不用太多的言語來強調。只是了“例行公事”一般的提一提執政蕭何會以公文的形式來下達通知,各地因爲地形不一樣,中樞支付的工錢也會不一樣,到了這裡呂哲的交代就算完事。接下來。哪個縣能獲得多少資金,水利和道路該是怎麼個修法,各縣需要寫個條例出來,和執政府去商議也就是了。

讓各縣自行考察和書寫公文上遞中樞也不是一個新奇的事情,歷來就有這樣的行政條例和習慣,只不過呂哲這一次是想觀察一下各縣官的能力,渴望從中挖掘出行政的人才,因此纔會由呂哲親自強調一下。

或許是擔憂各縣不當一回事,呂哲還和蕭何強調了一下。讓蕭何朝會後多多少少私下暗示一下,是關於他們有沒有更遠大前程的大事,免得不當回事的縣官們亂糊弄。

商事在如今這個年代也不是什麼“賤業”?!笆哭r工商”四民標準還沒有儒家搞出來的年代裡,商人也不是操弄“賤業”的“賤人”,不過說實話自從田氏代齊發生後,包括秦國在內的列國對商人的警覺卻是提升了無數個檔次。

Wшw _тт kān _C○

商人非賤人,有管仲重視商業的珠玉在前,商人也確確實實爲官府提供了不菲的稅金。國家的財政需要商業源源不斷供血,雖然各國政府警惕商人不經過政府的“做好事”行爲??蛇€是比較鼓勵商業行爲。

秦國爲什麼明知道大力向呂哲這邊提供馬匹等牧畜是一件不穩妥的事情卻沒有禁止?概因鉅額的交易就要向國家繳納巨量的稅金,國力虛弱的秦國需要錢,需要很多很多的錢!

呂哲手頭有幾個數據,由於重視商業且鼓勵商業,治下的商賈每月向國家繳納的稅金都在快速的增長,前一個月八郡上繳的稅金就達到了將近五十萬個半兩。

要是按照年額度計算,將持續性增長算進去,從這個年度開始,光是一年從商賈徵收的稅金就能養活十萬的常備軍,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稅金肯定是要再持續提高,會增長到什麼程度暫時還不好說。

其實按照呂哲想來,要是再這麼發展下去,當工廠有了相當規模,隨著民間由於需要更多的利益研究出更多的新技術,當內部市場飽和肯定是要由內銷轉爲外銷,到時候商業肯定還是要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到時候一個月收到的稅收肯定是要突破一百五十萬個半兩。

考慮到現在是公元前兩百多年,一個半兩等於明朝時期大約是三百文的價值,又因爲民間貨幣的概念還不是那麼流行的以物換物模式,一個月一百五十萬個半兩的稅收摺合明朝時期的白銀等值大約是四十五萬兩,如果再把民間繳稅用的物品換算成貨幣價值也該有近八十萬兩白銀,那麼年額度估計是一千萬兩白銀左右。

公元前兩百多年的稅收啊,是五百萬人口創造的國稅,明朝將近一億多人一年才幾百萬兩銀子的國稅,“我大清”四億多人一年也才兩千多萬兩白銀的國稅,呂哲怎麼也該覺得驕傲了。

現在可不是恥於談錢儒家當道的年代,只要不是白癡就能明白有錢代表著什麼,特別是國家財政能走進一個良好的循環又代表著什麼。呂哲只是說出一個大概的預算,聽罷的衆臣立刻就是精神一振。

有錢就能夠啓動更多的“國家工程”,有錢就能夠提高生活水平,有錢就能養更多的軍隊。

國家工程的重要性一看就能明白,特別是民間基礎建設一類的工程,不是瞎子都能明白水利、道路帶來的好處。

生活水平就更不需要多說了,只要能過上舒坦一些的生活,誰願意一輩子窮困潦倒?再則,黔首生活水平上去了,幸福度一高總不至於想著造反吧?黔首安定國家就安定,那麼作爲“公務員”就不需要提心吊膽地提防某天會出現舉著桿子(揭竿而起)的暴民來砍了自己全家的腦袋,畢竟沒有利益既得者希望大環境被破壞。

“其實吧,只要能夠將商業提供的稅收穩定在年額度超過三千萬個半兩,咱們隨時都能統一世界島?!眳握苁堑认旅嬖谡務摰臅r候,扭頭對主位臺階旁邊的猛三私下嘀咕。

“……”猛三的迴應是一個笑臉,他哪裡知道什麼是世界島。

其實呂哲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要真的商業一再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銅錢肯定是不足以維持商業,到時候銀、金肯定是要出現,形成所謂的貨幣進位制度。

社會的發展有時候是很難控制的,要真的商業發展到一個巔峰肯定也會出現“資本家”。資本家啊,傳說中每一個毛細孔都帶著骯髒的“生物”,呂哲要是沒能控制穩,別說是往外繼續征服,光是內部的動盪就該把他煩死。

關於商事誰也不清楚後面會演變成什麼樣子,呂哲需要一個對商業進行監督的方案,同時也要對資本設置一個牢籠,但這些絕對不是一個會議就能有結論的事情,需要的是長期的觀察和監督。

“關於商業的事宜就到這?!眳握懿簧萃\臣能一時半會想出好辦法:“下面就是關於各縣辦學的事情?!?

傳播文化啊,這可是很高級的事情,對商事半懂不懂的官員們立刻就是嚴肅起臉龐,一個個用極度莊嚴的表情看向了主位的呂哲。

大規模傳播文化,有章程的建立學堂,這麼件事情是之前誰也沒有做過的事情,現在呂哲有意要幹這種“偉業”,先不談能不能成功,文人士子什麼的要不對呂哲產生一種仰視的態度那就絕對不是文化人。

呂哲以行政的章程來談文化的傳播是因爲紙張經過半年的研究總算是被折騰出來了,一研究出來呂哲立刻就發狠投入資金大量的擴建生產工廠,大有要用紙張把整個地盤給淹沒的架勢。

好吧,其實就是各地開路砍伐的樹木太多了,堆積在路邊成了爛木頭,還不如全部拉回來製造成紙張……

對於大舉辦學沒人有什麼反對意見,甚至全部是舉雙手雙腳贊成,曾經一個孔丘只教導八十一個學生就留名千古,似乎還成了聖人來著?要是呂哲有本事將治下的領土,以縣爲單位鋪開學堂,那絕對是一代偉人,到時候聖人的稱呼都不足以來形容呂哲的功績。

“各地藉此機會也要將識字的人以登記的方式進行記錄,”剛纔是在說聘請教師,呂哲見所有人沒什麼意見,補充:“考慮到文化傳播的不易,我弄了一套相對簡單的教材,到時候讓教學的文士先來南陵‘深造’一下?!?

不會有什麼意見的,有更好的傳播文化教材,他們喜悅還來不及呢,誰會去管什麼破壞“祖宗法度”啊,什麼“異端學說”之類的玩意,只有更容易傳播的文化纔是好文化,只有學起來更加易懂又好學的文化纔是正確的文化。

“……”呂哲似乎是被什麼決議都速度通過或者無條件接受給搞懵了,他不太確定地停下來看著蕭何,很想招過來問問這幫新來南陵的官員是不是應聲蟲。

其實吧,跟應聲蟲或者“舉手機器”沒有太大的關係,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情爲什麼要反對?)。

第5章 原來如此第602章 多而雜第1018章 這叫什麼事!第1038章 誰來當儒家的季孫氏第358章 忐忑不安(上)第611章 戰匈奴(十五)第748章 莫名第424章 焦灼第726章 漠南(十二)第869章 排排站槍斃時代?第91章 終見任囂第667章 局部(下)第181章 新鮮事物第1038章 誰來當儒家的季孫氏第235章 情勢惡化第471章 都是些什麼玩意第1064章 啥玩意?自治領?第759章 局外人的勸諫第643章 韓信的北征(中)第719章 漠南(五)第713章 戰匈奴(十七)第203章 巡視地方第304章 夠狠!夠猛!第773章 怎麼辦?(上)第596章 萬惡的期盼第623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第767章 殘酷性第959章 劉邦的膽子第982章 使節團的尷尬第339章 中原諸事第923章 不光彩第537章 早過時了(上)第428章 難題第365章 餘音(下)第1064章 啥玩意?自治領?第789章 豈曰無衣第465章 一驚一乍(下)第88章 所謂道德第553章 兩全其美第900章 徹徹底底的混蛋第140章 燕彼的奮鬥第696章 何必呢?(下)第1068章 胡猜亂測第352章 事有急緩(上)第110章 呂哲被監第1063章 聰明人真正該乾的事情第609章 什麼叫震撼(上)第920章 難測第681章 餘音(二)第87章 褒斜棧道第679章 因與果(下)第1083章 弱者不會懂第75章 天下黎民第390章 欲行南下事(上)第680章 餘音(一)第395章 伐交(下)第1006章 沒這麼當官的!第609章 什麼叫震撼(上)第771章 醞釀中的……(上)第587章 艱難的呼吸(上)第19章 或許註定第635章 泛國民意識(下)第124章 吾必殺之第935章 畜力軌道車?第786章 玄機暗藏第35章 絢麗奪目第50章 尷尬之極第265章 鬆了口氣?第241章 軍中大疫第2章 似乎不妙第395章 伐交(下)第178章 項氏使團第1063章 聰明人真正該乾的事情第206章 安撫豪族第524章 要“世界大戰”了?(六)第744章 理念不同第19章 或許註定第1089章 不知所謂第1072章 貴圈真亂第570章 平淡而真實第850章 煩惱與遷都議論第575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一)第435章 我叫譯籲宋(上)第84章 爵位之重第625章 果然啊……第1002章 野望第一百四十三一 觸即發第936章 監國第558章 秦改國策第981章 帝國的態度第285章 再次碰撞第917章 新官上任第815章 改革還是變革(下)第422章 讓冷靜去見鬼!(上)第556章 是誰親征?(上)第993章 東胡第1042章 希臘往事第410章 該不該重用(上)第390章 欲行南下事(上)
第5章 原來如此第602章 多而雜第1018章 這叫什麼事!第1038章 誰來當儒家的季孫氏第358章 忐忑不安(上)第611章 戰匈奴(十五)第748章 莫名第424章 焦灼第726章 漠南(十二)第869章 排排站槍斃時代?第91章 終見任囂第667章 局部(下)第181章 新鮮事物第1038章 誰來當儒家的季孫氏第235章 情勢惡化第471章 都是些什麼玩意第1064章 啥玩意?自治領?第759章 局外人的勸諫第643章 韓信的北征(中)第719章 漠南(五)第713章 戰匈奴(十七)第203章 巡視地方第304章 夠狠!夠猛!第773章 怎麼辦?(上)第596章 萬惡的期盼第623章 彼之仇寇,吾之英雄(中)第767章 殘酷性第959章 劉邦的膽子第982章 使節團的尷尬第339章 中原諸事第923章 不光彩第537章 早過時了(上)第428章 難題第365章 餘音(下)第1064章 啥玩意?自治領?第789章 豈曰無衣第465章 一驚一乍(下)第88章 所謂道德第553章 兩全其美第900章 徹徹底底的混蛋第140章 燕彼的奮鬥第696章 何必呢?(下)第1068章 胡猜亂測第352章 事有急緩(上)第110章 呂哲被監第1063章 聰明人真正該乾的事情第609章 什麼叫震撼(上)第920章 難測第681章 餘音(二)第87章 褒斜棧道第679章 因與果(下)第1083章 弱者不會懂第75章 天下黎民第390章 欲行南下事(上)第680章 餘音(一)第395章 伐交(下)第1006章 沒這麼當官的!第609章 什麼叫震撼(上)第771章 醞釀中的……(上)第587章 艱難的呼吸(上)第19章 或許註定第635章 泛國民意識(下)第124章 吾必殺之第935章 畜力軌道車?第786章 玄機暗藏第35章 絢麗奪目第50章 尷尬之極第265章 鬆了口氣?第241章 軍中大疫第2章 似乎不妙第395章 伐交(下)第178章 項氏使團第1063章 聰明人真正該乾的事情第206章 安撫豪族第524章 要“世界大戰”了?(六)第744章 理念不同第19章 或許註定第1089章 不知所謂第1072章 貴圈真亂第570章 平淡而真實第850章 煩惱與遷都議論第575章 即將到來的亂世重典時代(一)第435章 我叫譯籲宋(上)第84章 爵位之重第625章 果然啊……第1002章 野望第一百四十三一 觸即發第936章 監國第558章 秦改國策第981章 帝國的態度第285章 再次碰撞第917章 新官上任第815章 改革還是變革(下)第422章 讓冷靜去見鬼!(上)第556章 是誰親征?(上)第993章 東胡第1042章 希臘往事第410章 該不該重用(上)第390章 欲行南下事(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五台县| 安宁市| 乐山市| 固镇县| 昌宁县| 筠连县| 夏河县| 玛曲县| 定西市| 开封市| 双流县| 双桥区| 开远市| 喀喇| 北川| 资兴市| 阳西县| 宁远县| 嘉兴市| 阳信县| 福安市| 方正县| 海淀区| 泸州市| 兴安县| 玉门市| 泌阳县| 梨树县| 勃利县| 华蓥市| 锡林浩特市| 新巴尔虎左旗| 梧州市| 集贤县| 阳新县| 龙川县| 宣武区| 汾阳市| 汝州市|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