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

隴右節度使王忠嗣爲士兵們請命,得罪了朝廷,傷害了唐玄宗李隆基得自尊,因此被宰相李林甫趁機誣陷,被關在天牢之中,等候秋後處決。

現在正是炎炎夏日,秋天還在遠處賣單兒。秋後處決,不是唐玄宗李隆基猶豫,給說情者留個空擋,而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使然。

秋高物燥,天氣轉冷,殺人後屍體不易腐爛,能夠減少傳染病傳播,因此,歷代都遵循著秋後處決犯人的慣例。當然,如果皇帝一時興起,殺人是不選日子的。

王忠嗣即將被處決的消息傳到了邊陲,唐軍將士譁然。

中國人在人情方面有著優良的傳統,知恩圖報,一直是人民遵循的底線,亙古不變。儘管現在的人情冷暖,人情薄如紙,但無法否認的是,中國人的祖先是重感情的。這也是我們爲之驕傲,併爲之慚愧的品德。

現在,王忠嗣因爲可憐將士們的生命獲罪,讓一根筋的將士們如何不感動!

軍隊是具有暴烈行動的集體組織,軍隊發生了‘騷’‘亂’,輕易是壓制不住的。

隴右羣情洶洶,到了無法壓制的地步,壓力讓隴右節度使指揮機關感到喘不過氣來。這時,代理隴右節度使的名將哥舒翰自告奮勇,要到長安向李隆基告御狀。

哥舒翰說走就走,告訴將士們消停一些,誰也不許惹事兒,然後夾包就要趕赴長安。他的部下急了,勸他多帶金條,上下打點也好辦事。

作爲一方大員,哥舒翰並不缺錢,甚至很有錢,就是手中一時週轉不開,府庫中的戰利品隨便挑幾樣也就夠了。但他深知,這是皇帝親自定的罪,錢再多也沒有用,因此說道:“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上天讓他滅亡,錢再多又有什麼用!”

風餐‘露’宿數十個晝夜,數千裡,跑死了幾匹駿馬,哥舒翰到達了長安。

到了都城,哥舒翰顧不得洗個熱水澡,就帶著一身難聞的汗臭,馬上跑到皇宮覲見唐玄宗李隆基。

邊關大將守土有責,無事不得擅自進京,李隆基聽說哥舒翰不請自到,以爲發生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馬上予以接見。

哥舒翰的味道濃郁,絕對的重口味,薰得唐玄宗李隆基幾乎要吐。本小說手機移動端首發地址:

自古以來,皇上就是“躲在深宮人不識”的那一個。臣下見皇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萬一受到垂青,那也要沐浴更衣,‘弄’得香噴噴的,整得新郎官似的。像哥舒翰這樣臭不可聞,簡直就是目無君父,李隆基沒把他剁了,就是因爲現在的心情好,過了這個夏日,自己的生日要到了,這樣喜慶的日子,李隆基不想再沾血。

皇上的生日可是天字第一號的大事,根據溜鬚拍馬功夫超一流的大臣們的請求,朝廷發佈詔令,將李隆基出生的八月五日定爲“千秋節,”或稱爲“八月端午”,天寶七年改爲“天長節”,舉國大慶。

這就是我們能知道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慶節,不幸讓日本人山寨了,日本天皇的生日也叫“天長節”。他‘奶’‘奶’的,我呸!所以,我們現在過八月十五,就是爲大唐皇帝祝壽,到時可別忘了重溫盛唐的光輝歲月哦。

一不留神扯遠了,還是言歸正傳吧。

見到了皇帝,哥舒翰放聲大哭,力陳王忠嗣的冤屈,請求李隆基法外施恩,甚至,他以自己的官爵爲王忠嗣贖罪。

唐玄宗李隆基動了殺機,自然不會因爲幾滴眼淚而改了主意,根本不給哥舒翰面子,扭頭就走。

哥舒翰豁出去了,拉住李隆基不撒手,皇帝走到哪兒跟到哪裡,鼻涕眼淚齊飛,噴得李隆基一臉吐沫星子。一張大嘴也不閒著,就是讓皇帝再想想,殺人不是小事,不要意氣用事!

整個皇宮都聽得到哥舒翰帶著哭聲的大嗓‘門’:“皇上,冤啊!腦袋砍下來就接不回去了!”

哥舒翰身體強壯,整個一個錚錚鐵漢,今天哭的像受了流氓欺負的小姑娘一樣,著實讓人心酸,誰看了都不好受。

終於,李隆基心軟了,想一想王忠嗣坐實了罪名,李亨也跑不了,而自己已經殺了3個兒子,不想再殺了。

於是,李隆基屈服了,長嘆一聲,傳詔赦免王忠嗣的死罪。

李隆基雖然赦免了王忠嗣,但是,王忠嗣受到部下如此擁戴,再讓他回河西,自己就不放心了,因此,將王忠嗣貶爲漢陽太守,到長江邊吃武昌魚去吧,吃了魚刺卡死,那就不關自己的事兒了。

就是如此,李隆基還是不放心,再一次給王忠嗣換了一個新地方,天寶七年,又改爲漢東郡(今湖北隨州市)太守。

王忠嗣爲國盡力,一身豪氣堪比日月,受到這樣的窩囊,不憋出病來都是奇蹟了。

儘管王忠嗣善於創造戰場上的奇蹟,但這一次,他的好運氣到頭了,奇蹟遠離而去。天寶八年(公元749年),王忠嗣鬱鬱而終,享年45歲。

對於王忠嗣的死,史書上的話是“暴卒”,意思就是說突然死亡。

這就很值得玩味了,古代時,醫學不發達,人們的壽命普遍短暫,王忠嗣死亡不足爲奇。然而,在沒有任何徵兆下的突然死亡,很難不和‘陰’謀論聯繫起來。

這當然不能歸咎於唐玄宗李隆基,因爲李隆基算得上寬厚的領導人,對於殺人不那麼熱衷,特別是暗殺。或許,他還在關心著王忠嗣。

那麼,問題來了,按照最終受益的標準看,宰相李林甫脫不了干係。

畢竟,李隆基是有名的善變,說不定哪一天一高興,又重新啓用王忠嗣,讓他取代李林甫也不一定是天方夜譚。要知道,中國歷史上並不缺乏鹹魚翻生的故事。

當然,這是猜測,沒有任何歷史資料證明這個‘陰’謀的真實‘性’。

一代英雄在人生鼎盛時期告別了人世,英雄的故事化成了一枕黃粱,天地爲之垂淚。

似乎老天爺可憐王忠嗣忠而受貶,他的兒子王震有了一點兒出息,天寶年間做到了從五品上的秘書丞。

“安史之‘亂’”造成了國家劇烈動‘蕩’,大唐朝廷創造的百年盛世轟然倒塌,中國歷史的巔峰至此終結。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唐朝廷的故事還在上演著。江山殘破,‘亂’臣賊子安祿山、史思明父子相繼被殺,唐軍終於平定了叛‘亂’。

平定叛‘亂’的主帥都是王忠嗣手下的大將,這些人都記著自己的老長官。戰後檢討原因,朝廷終於知道錯了,寶應元年,宣佈爲王忠嗣平反昭雪,追贈爲兵部尚書。

當時有人慨嘆,如果王忠嗣還活著,安史之‘亂’還能綿延12載,‘弄’得國家破敗,以至於不可收拾麼?

其實,這個假設沒有任何意義,就像假設成吉思汗遇到李世民或亞歷山大大帝一樣。

歷史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不可改寫,就像人的命運無法改變一樣,因此才遺憾。如果哪位大俠硬要穿越,進而改變歷史,那就太了不起了,應該擺在供案上燒一炷香,然後再點個贊:“額滴神啊!”

勿噴,算我沒說。

此是後話,對於有功於國家和民族的英雄,可憐湮沒在歷史中,多說幾句應該不算討厭吧!

救了王忠嗣以後,哥舒翰受命繼任隴右節度使,負責對吐蕃的戰事。但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後面一定有一隻魚鉤。果然,李隆基有一個條件,就是讓他親自帶兵奪取石堡城。

李隆基授予哥舒翰全權,可以任意調動隴右、河西、安西、北庭幾大軍鎮的兵馬。

李隆基特意強調:“阿布思和董延光的軍隊也由你調動,敢抗命者,立斬。”

李隆基伸出了三個指頭,說道:“高仙芝砍斷了吐蕃人北上的觸角,隴西壓力減少,具備了發動石堡城戰役的條件。你現在回去準備,聽候朝廷的詔令發動作戰行動。這件事不簡單,朕給你時間準備,入冬時準備作戰,一旦下達詔令,三個月之內結束戰鬥。三個月,朕要接到報捷文書,而不是敗報,否則,朕殺不了王忠嗣,朕可要殺你了。”

哥舒翰面目粗狂,但內心縝密,很清楚唐軍要進行怎樣的戰鬥,他也不願意死傷數萬將士奪取石堡城。

哥舒翰非常不願意接受這個命令,特別是在冬季作戰,天寒地凍之中,唐軍手腳僵硬,而吐蕃人生於冰雪嚴寒之中,不懼寒冷,在那個條件下拼命,雙方並不是平等的,唐軍吃虧的太多。但這是皇帝赦免王忠嗣的條件,不允他抗命,因此,只得跪地謝恩,退出了皇宮。

按照大唐官場上的慣例,在苦寒之地爲國守邊的將領進京,辦完公事以後,允許停留一段時間,放鬆身體和‘精’神,只要不出格,按察御史不會過問。

哥舒翰爲人豪爽,加上位高權重,京城中的朋友很多。聽說他回來了,很多人都派人和他打招呼,安排酒宴等候他的光臨。

哥舒翰因爲心情不爽,打不起吃喝玩樂的興趣,儘管長安燈紅酒綠,跳肚皮舞的胡娘風情萬種。他還是義無返顧的拒絕了數不盡的邀請,乘快馬離開了長安。

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13節 波斯美女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58節 香積寺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47節 死到臨頭第72節 血戰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58節 香積寺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0節 從軍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58節 香積寺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64節 劉三哥第79節 戍堡血戰第3節 阿犖山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30節 虯髯漢子第85節 庭州被圍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90節 梟雄末日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328節 冒死突擊第2章 雪夜奇遇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90節 梟雄末日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85節 庭州被圍第302節 那一把刀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70節 遊擊將軍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72節 血戰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10章 漢家奴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60節 死裡逃生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164章 血戰石堡城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76節 狐貍尾巴露出來了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30節 虯髯漢子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
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13節 波斯美女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58節 香積寺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47節 死到臨頭第72節 血戰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58節 香積寺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0節 從軍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58節 香積寺第126章 做死的胡人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64節 劉三哥第79節 戍堡血戰第3節 阿犖山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30節 虯髯漢子第85節 庭州被圍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12節 到草原撒野第90節 梟雄末日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114節 裝傻的武夫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328節 冒死突擊第2章 雪夜奇遇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136章 程千里敗了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90節 梟雄末日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73章 決死一戰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85節 庭州被圍第302節 那一把刀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70節 遊擊將軍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72節 血戰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133章 吐蕃贊普嫁公主第210章 漢家奴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60節 死裡逃生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76章 攻克石堡城第164章 血戰石堡城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76節 狐貍尾巴露出來了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42節 阿史那箤幹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312節 安祿山死了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30節 虯髯漢子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歡樂頌第20節 油燜大米飯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市| 昭平县| 肃宁县| 阿拉善右旗| 始兴县| 滦南县| 咸丰县| 集安市| 兴安盟| 仙桃市| 揭阳市| 涿鹿县| 连州市| 阿合奇县| 慈利县| 梓潼县| 安阳县| 怀化市| 凌云县| 枣阳市| 吉林市| 绍兴县| 历史| 新邵县| 湖口县| 汶川县| 黄大仙区| 冕宁县| 南召县| 金秀| 威海市| 武鸣县| 绥江县| 甘泉县| 察雅县| 高雄县| 滦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邻水| 惠来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