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幹精堅胡馬驕。.///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驃姚”。

李白的這首詩,充滿了熱血激情,讀來讓人熱血澎湃,恨不得抄起菜刀砍龜孫子幾刀,形容王忠嗣恰到好處。

王忠嗣這個名字很陌生,很少有人聽說過他的名字,但他卻是國曆史著名的將軍之一,曾經爲華民族做出了無與倫的貢獻。王忠嗣功高震日月,和任何一位偉大的將帥相,都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對於王忠嗣的功績,歷史已經有定論,什麼樣的溢美之詞都不過分。

同那些歷史出身草根的寒門將軍不同,王忠嗣是咬著金鑰匙出生的,出身於顯赫的名門士族太原王氏,這是大唐五大豪門之一。太原是大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在注重郡望門弟的大唐社會,太原王氏是貨真價實的第一等豪門。

然而,家家都有難唱的曲兒,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唐僧取經還有九九八十一難呢!碰巧大樂透的那是走****運。含著金鑰匙出生,不意味著一定會成爲成功人士。有一個不爭的歷史事實,家境優越的富家公子,往往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困頓,成越大的人,在幼年時受的苦越多。

因此,不要埋怨父母沒錢,父母的錢太多,對兒女未必是好事。

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在王忠嗣9歲的時候,傳來了父親王海賓英勇義的噩耗。

王海濱之死,牽扯了一個陰謀,他是陰謀的犧牲品。當時,唐、蕃大戰,唐軍大破吐蕃軍,斬首17000級,繳獲戰馬75000匹,牛羊14萬頭。作爲朝廷豐安軍使的王海賓受命孤軍深入,被吐蕃軍隊圍困,衆將嫉妒他的功勞太大,因此不肯及時予以援手,最終寡不敵衆,壯烈犧牲。

李隆基“聞而憐之,”追贈王海賓左金吾大將軍。他的兒子王訓被李隆基賜名王忠嗣,意思是忠臣的後代,拜朝散大夫、尚輦奉御,養在宮,與皇子們一起接受最好的教育。

李隆基是紈絝子弟出身,非常喜歡帥哥,看到王忠嗣採風流,當時評價道,“這個孩子有冠軍侯的相貌,”預言王忠嗣長大後必然會有出息。

王忠嗣生長的地方特殊,打小兒的朋友是太子和王爺,李隆基又如此看重,因此在宮有著豐富的人脈,加爲人雄毅厚重,“每臨大事有主張”,廣讀兵書,精通謀略,名將的風采隱約可見,前途自然不可限量。

有一個故事流傳至今,今兒拿出來曬一曬。在宮的時候,李隆基曾考校他的兵法,王忠嗣“應對縱橫,皆出意表。”李隆基高興地說“以後一定是位英勇善戰的將軍”。弱冠以後,十八歲的王忠嗣從軍了,披了寒氣森森的明光鎧,到西北高坡爲國家效力,等待他的是青雲直的錦繡前程,當然,還有吐蕃人的刀。

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王忠嗣被任命爲兵馬使,隨即參加了他軍事生涯的第一次惡戰。他得到到吐蕃贊普赤德祖贊正在玉川檢閱軍隊的情報以後,來不及請示報告,率領三百精銳騎兵,半夜三更踹營,發動了突然襲擊。

唐軍高呼酣鬥,“蹈白刃而足不旋踵,”以一當百,拼死向前。所謂“一夫拼命,萬夫辟易”。在唐軍的猛烈攻擊下,吐蕃陣營大亂,轉眼間屍橫遍地,吐蕃贊普赤德祖贊肝膽俱裂,倉皇逃命。

是役,唐軍獲得了無可爭議的勝利。戰後清點戰果,唐軍斬首千級,俘虜4000餘人,繳獲牛羊萬頭。

王忠嗣第一次登臺作秀,取得了令人無法相信的成。然而,這只是一個開端,在以後的歲月,王忠嗣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是唐第一名將,英勇當世無匹。

初生牛犢不怕虎,王忠嗣年輕人不信邪,經常輕騎出塞,尋找打擊敵人的機會,不管敵人有多少,是一個勁兒的猛砍。還別說,王忠嗣功夫一流,每次都不吃虧,翻遍了歷史記載,沒聽說他打過敗仗。

李隆基聽說了王忠嗣虎拉吧唧的行爲,害怕這小子遇到意外,對不起他死去的父親,於是親自下令,讓他回京,當面教訓了一頓。

王忠嗣受到了嚴厲的教訓,依然不改初衷,還是照樣拼命,李隆基聽到了也是無可奈何。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即蘇祿可汗被部下幹掉的那一年,大唐鄯州都督、知隴右留後杜希望圖謀攻取吐蕃佔據的新城(今甘肅門源回族自治縣)。然而,新城是吐蕃的軍事重鎮,有吐蕃重兵防守,易守難攻,奪取談何容易。

對於這場戰鬥的勝負,杜希望很是躊躇,他最擔心的是沒有一支得力的部隊可以依靠。這時,有人向他推薦王忠嗣,認爲非此人不能成功。杜希望立刻奏李隆基,調王忠嗣赴河西。

王忠嗣不負衆望,督軍奮擊,一馬當先的殺進敵陣,率先攻進新城,吐蕃軍隊頓時崩潰,新城之役以唐軍獲勝告一段落。唐朝在當地留下了1000駐軍,命名爲威戎軍。以此爲依託,唐軍兵鋒四出,迅速攻佔了黃河大橋,在黃河南岸築起了鹽泉城(今甘肅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

唐軍在吐蕃家門口建立了灘頭陣地,放一個響屁,人家都能聞到今天是不是吃了韭菜餡的餃子。欺負人到這個地兒,是一個男人都不能裝慫,吐蕃人當然不能幹,於是發動了反撲。三萬吐蕃大軍迅速完成了對鹽泉城的包圍,城的唐軍人少,處境十分危急。

兵法雲“少則能逃之。”這時候,換了誰都得逃之夭夭,只要逃得及時,沒有誰笑話,嘴甜的會誇你是劉翔。然而,左威衛郎將王忠嗣可不是溜邊兒的主,沒有率軍溜走,而是開城拒戰。戰鼓聲一響,王忠嗣一馬當先,率先殺入敵陣,唐軍將士緊隨其後,“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而複合,”轉眼間殺敵數百。在唐軍將士冒死突擊之下,吐蕃軍崩潰了,漫山遍野的逃亡。

這一仗打出了大唐的威風,爲朝廷掙足了面子。李隆基高興異常,提拔王忠嗣爲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員。不久,又任命他爲兼左羽林軍將軍、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

在以後的崗位,王忠嗣沒有因爲功勞太大而躺在功勞薄享清福,毫無愧色的接受掌聲,而是努力爲人民再立新功,因此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只要好好幹,領導是看得見的,他的地位水漲船高,很快升至河東節度使、朔方節度使,一人身兼數職,成爲了一方大員。

大唐朝廷的國力強悍,猛將如雲,軍隊能征善戰。手有刀,朝廷因此腰桿兒很硬,從來都沒有講過“和諧”,容不得任何鄰居不恭敬。王忠嗣在節度使任,朝廷蓄意發動戰爭爲藉口,“以吐蕃復絕朝貢,遂定東、南進攻之策。”

朝廷的詔令傳播與萬里之外,巨大的戰爭機器隆隆發動。控制西域的幾大軍鎮同時行動,王忠嗣率領10萬大軍北擊吐蕃的盟友奚族和契丹聯軍。

雙方在桑乾河展開決戰,唐軍雷霆出擊,三戰三捷,打得奚族和契丹聯軍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契丹可汗走投無路之餘,被革命意志單薄的叛徒剁了,論斤出賣給唐軍。大老闆一死,契丹羣龍無首,36部被迫向唐軍投降。王忠嗣“大虜其衆,耀武漠北,高會而旋。”

自古以來,友誼都是建立在別人畏服的基礎,“和諧”不來,只有擁有足夠的威懾力,鄰居才能消停。從此,驃悍的契丹人老實了數十年,老老實實的在邊境擔任馬販子,爲大唐朝廷養馬。直到五代時期,原亂成一鍋皮蛋粥,契丹人才揚眉吐氣。

王忠嗣治軍有方,戰則必勝,強悍的吐蕃不敢望其項背,野蠻的羣胡不敢鬧事,邊境得到了短暫的和平。然而,河東自古是胡漢雜居的地方,山高皇帝遠,民風剽悍,並不是容易管理的地方。

王忠嗣深知“能戰才能止戰的”的道理,沒有爲勝利而陶醉,積極進行戰鬥準備,沿著邊境築了不少軍事城堡,廣泛的佈置兵力,大大鞏固了大唐的邊防。

王忠嗣精通兵法,深知“用間”的重要性,在邊疆鎮守期間,廣泛的使用間諜潛伏刺探,掌握了戰場了一切敵情。

王忠嗣不僅能打,而且慧眼識人,不論出身,因才用人,以後大放異彩的哥舒翰是他親手提拔起來的。大唐興名將李光弼、郭子儀和李晟都是在他的培養下茁壯成長起來的。

在高原作戰,草原地域寬闊,人的體力嚴重透支,需要最好的戰馬。然而,草原養馬的民族是認錢不認人,好的戰馬都讓吐蕃人弄走了。王忠嗣到任以後,一改邊帥壓價的作風,高估馬價,重金採購戰馬。商人的鼻子是最靈的,各地胡商蜂擁而至,紛紛將良馬賣給唐軍。唐軍騎兵的戰鬥力蹭蹭見漲,大唐雄師因此無敵於天下。

然而,吐蕃並不甘心失敗,積極集聚武力,準備在西域廣闊的土地和唐軍一決雌雄。

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282章 密詔第21節 芳心暗許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72節 血戰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107節 慶功宴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202章 懸崖上的繩索第97節 莫賀達幹第6節 太原鬥毆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21節 芳心暗許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237章 信鴿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188章 烈女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189章 翠兒第90節 梟雄末日第261章 蔡家樓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3節 阿犖山第5節 賣刀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4節 樑公公第100節 拜火教第64節 劉三哥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69節 死到臨頭第31節 惺惺相惜第70節 遊擊將軍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78章 踉鐺入獄第17節 再見煙花第73節 不速之客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5節 賣刀第50節 兄妹重逢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188章 烈女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107節 慶功宴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43節 錦官城的流氓帥哥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107節 慶功宴第191章 柘枝城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58章 段秀實揭榜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93章 突騎施遊兵
第187章 青燈古佛奈何天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282章 密詔第21節 芳心暗許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315節 太原保衛戰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72節 血戰第264章 安祿山逃出生天第107節 慶功宴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202章 懸崖上的繩索第97節 莫賀達幹第6節 太原鬥毆第287章 陳留大屠殺第21節 芳心暗許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80章 受命出征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18章 馬球大賽第237章 信鴿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188章 烈女第129章 石堡城陷落第189章 翠兒第90節 梟雄末日第261章 蔡家樓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3節 阿犖山第5節 賣刀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109節 深夜求救第24節 樑公公第100節 拜火教第64節 劉三哥第74章 突騎施胡商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31章 慶祝勝利第217章 短兵相接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69節 死到臨頭第31節 惺惺相惜第70節 遊擊將軍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69章 阿布思反了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178章 踉鐺入獄第17節 再見煙花第73節 不速之客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5節 賣刀第50節 兄妹重逢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188章 烈女第223章 大軍進發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107節 慶功宴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43節 錦官城的流氓帥哥第326節 李抱玉和白孝德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107節 慶功宴第191章 柘枝城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58章 段秀實揭榜第168章 達扎路恭元帥的猶豫第142章 智取孽多城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56章 夢斷子午谷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93章 突騎施遊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常市| 休宁县| 嘉禾县| 沈丘县| 阳东县| 南召县| 进贤县| 思南县| 丰台区| 万年县| 清徐县| 雅安市| 巢湖市| 邻水| 斗六市| 运城市| 广河县| 壶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城固县| 衢州市| 万荣县| 东至县| 澜沧| 镇宁| 临朐县| 潼南县| 于田县| 蓬安县| 玛纳斯县| 东阿县| 平塘县| 勃利县| 信宜市| 黄陵县| 那坡县| 凤庆县| 阳曲县| 苍梧县| 资阳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