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

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

一提起科舉朱檀可是不困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科舉制度就是束縛人們思想,阻礙社會進步的禍害。

但在歷史上。

科舉制度的優越性和發揮的作用無可比擬!

是中國獨有的人才遴選制度。

通過科舉制度,朝廷給普通人和社會不同階級之間,提供了一條上升通道。

無論考生的年齡、地位、家族都有什麼條件限制都可以。

通過這條上升通道進入到官僚體系,參與國家決策,從而維護了當時的社會穩定。

這也是唐太宗當年得意地說“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的原因。

同時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化的發展,無論如何要做官都要讀書。

這就推動了文化的普及。

並且,經過嚴格的選拔,選出來的官員起碼比那些沒有文化的人做了官要強得多,也確確實實爲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合格官員。

反倒是後世的元朝破壞了科舉考試規則,允許蒙古人不讀書也可以當官,而且全都是當主官,地位、權力都在漢人之上。

這才導致地方上治理混亂、鬆弛,僅僅九十餘年就天下大亂,徹底覆滅。

可以說,九品中正制和科舉制度,都是中國創設的領先世界幾百上千年的先進制度。

本不該被後世定義爲禁錮人民思想的落後制度。

造成這一切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因爲,在朱元璋時期。

科舉考試發生了重大變化!

開始出現萬惡的八股文了!

單就八股文考試本身而言,其實也不是問題。

雖然形式死板,文體單一,並且只能規定範圍內作答。

但這一切,都是爲了篩選人才。

都說八股文是“螺螄殼裡做道場”。

如果能在科舉考試當中將八股文寫好。

不說這個人一定是天下英才,但至少也是十分優秀的人才!

若是考得了狀元,起碼也是個智商超羣的人物,水貨狀元還是不多的。

而歷史上考了狀元、榜眼、探花之後,一直升到朝廷首輔的佔比,也是頗高的。

但明朝科舉相比於其他朝代的科舉,最糟糕的問題就是,它不單是考八股文。

而且是隻考八股文!

這纔是最大的問題!

考試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經義、論、策等方面,這些內容以儒學爲主導,強調的是道德和政治理論。

這些東西,對於當時的時代發展,就有些不夠用了。

因爲主要考試內容侷限在人文領域忽視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導致在這個時代,大明與西方科技發展的差距開始逐漸擴大。

並且科舉考試還導致社會資源過分集中於考試和做官之上,從而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風氣。

進而導致了整個社會的逐漸落後。

這一點。

是朱檀頗爲不認同的。

畢竟,在之前的唐朝、宋朝時候,科舉的考試內容可不止是儒學。

譬如唐朝,科舉時候分爲五科。

分別是“經科”,考察對儒家經典的掌握。

“明法科”,主要考察法律知識,選拔司法人才,。

明字科,考察文字理論和書法水平。

明算科,考察數學和天文知識。

武科,考察兵法和武學。

那個時代,只要出身沒有問題,只要有一技之長,對朝廷有用,都可以出來做官!

這也讓當時的社會風氣遠比明清開明。

同時,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官員素質也更高,應用範圍也更廣,更專業,不會只懂四書五經,被時人諷刺爲“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哪朝皇帝?…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至於朱元璋爲什麼會規定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就純屬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了。

他身邊能倚仗組織科舉考試的,只有讀書人。

而這些讀書人又都號稱是聖人門弟,自然極端推崇儒學經典。

再加上元朝的時候,科舉制度已經被那些粗俗的元朝統治者搞得亂七八糟,朱元璋也沒有什麼可以借鑑的經驗。

最終,讀書人說怎麼考,那便怎麼考好了。

結果,這些讀書人也最終得償所願。

科舉制度成爲了只考察儒學經典的考試。

儒學一時間大放異彩,成爲當時社會上最崇高的學問。

其他學問則被擠壓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

無論是學習什麼東西,只要不是跟儒學有關的,甚至只要不是四書五經,都被人們認爲是異端和雜學。

到了明朝宣德年間,朝廷正式規定,只有八股文才是唯一的作答問題,這也更加禁錮了人們的思維,從此,華夏相比較於西方開始漸漸被追趕甚至落後起來。

最爲明顯的,就是明朝中晚期,甚至要仿製西方的火炮火槍,才能保持自己的先進性。

要知道,在之前,中國在古代軍工科技領域,可一直都是遙遙領先,獨一檔的存在。

至於後世更爲拉胯的大清,就更不用多說了。

而現在。

對於朱檀來說。

就是一次改變科舉考試的機會!

明朝的科舉考試分爲五級。

分別是童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

而在此之前。

童試、院試、鄉試三級考試已經結束。

如今,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齊聚應天,主要是在準備會試和殿試。

這一次的考試已經等了太久。

要知道,上一次科舉考試還是在洪武四年。

當時的朱元璋在選拔人才的時候就發現經過科舉考試選出來的人,在實際能力上並不怎麼樣。

反而讓他十分嫌棄,所以暫停了科舉考試。

大多數時候,都是採用察舉制的方法來選拔人才。

若是朱元璋願意,甚至連當時負責收糧的糧長都能做到尚書的位置。

但是隨著這些年朝廷人才的逐漸缺乏,朱元璋決定,還是要重新啓用科舉考試。

否則,不夠他殺的。

並且規定,今後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辦一次。

這樣的話,就能給朝廷湊出更多人頭和稻草人了。

起碼在洪武朝是這樣.

朱檀看向朱元璋。

忽然道:“父皇,兒臣對這科舉考試也有幾分興趣,能否在這裡旁聽一下?”

之前的考試也就算了,但是對於院試和殿試,朱檀還是想要改變一下的。

最主要的點就集中在考試內容上!

起碼也要加上法律、軍事、科技、數學等等領域的東西!

這樣的話,一方面可以讓整個社會興起對對自然科學和軍事、司法等等學問的研究。

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科舉制度更好地服務國家,不至於讓天下所有讀書人都埋頭在儒學這一條路上。

反正自己是荒唐王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朱檀心中忍不住想著。

最重要的原因是,朱檀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掀起整個國家的變革的!

如果想讓大明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進步,那就不能只是在生產力上做一些改變!

未來註定是要連生產關係、社會制度都要發生改變的。

如果還是一直只維持老朱設立的那些初始制度的話。

未來,無論自己在生產力上做出多少改變,即便是有了新式的火藥、甚至發明出了蒸汽機、應用上了電,那些封落後的制度依然會拖著大明在未來落後!

而那些自己帶給大明的東西,也很可能成爲異族崛起的巨大助力!

所以,必須改革大明的制度!

而制度變革,最先要改變的,一定是思想!

現在科舉制度還在創立階段,一切改變都還有機會。

在這個節骨眼上絕對不能讓科舉考試只考察四書五經,那樣的話,自己未來要改變人的思想將會更加困難重重。

朱元璋聽到朱檀對科舉感興趣,頓時大喜!

他原本就是想將朱檀培養成輔政親王的!

但是最近以來,朱元璋對朱檀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沒信心了。

畢竟,朱檀現在不管是發明火藥、青黴素,還是讓長蘆鹽場賺了史無前例多的銀子。

在朱元璋看來,都不是正途。

這些東西發揮的作用雖大,但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是什麼?

自然是內政、外交,國家大事!

這樣纔是一個合格的輔政親王,或者說是丞相!

因爲朱檀動不動就作出驚人之舉,已經讓老朱覺得自己這個想法似乎有些不靠譜了。

而對於其他王爺,他又沒有發現這樣的特質和潛力,也不太想選擇。

心中關於輔政親王的構想已經漸漸在熄火了。

現在朱檀終於對這些事情感了興趣,朱元璋可謂老懷大慰!

這孩子怎麼突然就開竅了呢?

好事啊,真是好事!

說不定過兩年,咱就可以先將朱檀歷練起來了!

給他封一個輔政親王的頭銜,讓他跟太子一起署理政務!

咱也可以輕快輕快,沒事微服私訪一下,再多生幾十個兒子!

未來說不定還可以封出左輔政王和右輔政王!

到時候這天下,皇帝坐鎮中樞,宰相的權力歸於親王,總之都是咱老朱家說了算!

外面還有藩王給咱保著,朕這大明的江山能不穩固嗎?

怕是千年萬年都不會變!

咱老朱家就世世代代坐穩了這大明江山!

朱元璋想到這裡。

心中也滿是喜悅。

他對朱檀道:“原來你對這科舉也感興趣啊?那感情好!待在這裡吧!好好聽聽!

好好了解了解科舉! 這也是咱大明朝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

太子朱標站在一旁微微一愣。

十弟還對科舉感興趣?

這可是關乎朝廷社稷的大事!

父皇竟然還很願意他旁聽.

朱標心中忽然有了一絲危機感。

但隨即又很快將這股危機感驅離了。

無論如何,父皇是不可能廢長立幼的。

更何況,自己跟父皇之間的感情,朱標還是有絕對信心的。

只是朱標好奇,父皇爲什麼這樣著力栽培朱檀?

應該是有別的想法吧.

朱標忍不住想著,隨後腦中忽然冒出一個想法,難道父皇是想讓親王入朝理政?

這在前朝並非沒有先例,但是這期間的平衡可一直都是難以把握的。

若是親王權力太大,要登基造反都是分分鐘的事情。

但若是親王權力過小,入朝理政也沒有什麼意義,總之,不太好平衡。

不過對於朱元璋的任何決斷,朱標都是沒有權力反抗甚至反駁的。

想到這裡,朱標忽然又淡定了。

隨便吧!

總之一切都是父皇做主,自己有什麼想法還是要等自己掌握權力了再說。

很快。

負責本次科舉考試的三人一起走了進來。

三人分別是翰林院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宋訥,翰林院檢討、武英殿大學士吳伯宗,翰林院典籍、東閣大學士吳沈。

說起來,跟後世的科舉考試不同。

若是到了後世,會試主考必是尚書或者內閣宰輔一類的人物。

但在這個時候,朱元璋並沒有那麼多講究。

主持本次科舉考試的三個人都是頗有學問的。

全部都是翰林院的官員。

雖然三人中只有宋訥是四品,其他人還只是五品官,但這些整日鑽研文章,絕對算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了。

很快。

三人給朱元璋見過禮後。

朱元璋笑道:“宋訥,你是本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咱聽你說,這科舉考試跟前面考的內容也沒有什麼區別,依然是四書五經上的東西,對吧?”

宋訥點點頭,道:“回陛下!正是!

這四書五經非但是儒學之本,亦是治國之基!

《大學》教人明德,修身爲政之本;

《中庸》闡述中和之道,是爲治國平天下之要。

《論語》與《孟子》更是君子之道,啓迪人心,培養仁義之士。

至於五經,包含《易》《詩》《書》《禮》《春秋》,各有所指,乃是國家治理與文化傳承之根基。此等經典,不僅磨練人之志節,亦鑄就國之棟樑。

是以,科舉依此選拔賢才,實爲國家之福,民生之泰!”

宋訥的一番話說的不卑不亢,信心十足。

讓朱元璋聽後,也覺得頗有道理,頻頻點頭。

雖然他老朱自己從小大字不識一個,後來的那點學問也是跟謀士們聊天才有的。

但這並不妨礙他願意聽讀書人說話,這些人除了骨子裡虛僞一些,做事情貪婪一些,說的話還是很好聽的。

朱元璋笑道:“吳伯宗、吳沈,二位大學士有什麼想法?”

二人相互看了一眼,躬身道:“臣等並無異議!這四書五經是正道顯學,如此考察,順理成章,理所應當!”

朱元璋點點頭,笑道:“既然決定了考試內容,那咱們接下來就商量商量考試時間和制度吧!”

幾人笑笑,正要跟朱元璋介紹院試和殿試的安排。

朱標站在一旁,滿臉笑容,老老實實地旁聽著。

說起來,他這個太子也確實一直都是旁聽者的角色。

要麼就是替老朱出席各種活動,或者接送有功之臣,入城出城。

要麼就是聽老朱的教誨,聽文官的教誨,聽武將的教誨,總之做了三十幾年的好好學生。

大家也都習慣了朱標這個角色。

忽然。

朱檀冷笑一聲。

“這科舉考試真的是在選拔天下人才嗎?只考察四書五經就夠了?搞笑!”

話音落下。

所有人都驚住了!

朱標更是看向朱檀,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自己做了這麼多年太子,也沒敢在父皇處理政務的時候插過一句嘴,說過一句話!

即便是有意見,也都是事後才向父皇提!

這十弟還真是膽大!

竟然當場就說出來了!

朱元璋皺眉道:“魯王!不得胡說!這四書五經都是聖人學問,可不是你能妄言的!”

朱檀心中冷笑。

老朱也就是在外人面前裝裝樣子,說什麼聖人學問,顯得好像自己多尊重聖人一樣。

但其實,朱元璋是一個極端的實用主義者!

就比如對於孟子的態度。

洪武五年。

朱元璋將孟子逐出了孔廟。

因爲孟子推崇“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這句話讓朱元璋極爲反感。

畢竟,他一直強調的都是君權至上。

直到今年,朱元璋纔在朝中文官的百般懇求下,允許孟子重新入了孔廟。

但還是親自動手,刪除了《孟子》中許多大逆不道的觀點。

譬如“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老朱對聖人可沒什麼敬畏之心。

除非你對我有用!

朱檀看向朱元璋,道:“父皇,兒臣只是不明白,難道這天下,除了四書五經便沒有其他學問了?

大明律是不是學問?孫子兵法是不是學了?九章算術是不是學問?黃帝內經是不是學問?

如果這些都是學問,那科舉的時候爲什麼不考?

若是不考,那些讀書人還會學嗎?如果他們都不學這些學問,那未來我大明朝還有人研究他們嗎?”

朱元璋聽到這話皺眉不已。

事實上,他只想通過科舉考試,招攬天下人才,一方面爲他所用,另外一方面是防止這些讀書人閒的沒事幹,以至於生出禍端!

他作爲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終奪取政權,自然深知這些讀書人的厲害,不管是朱升、劉伯溫還是李善長,在他眼中都比一個能打的將軍要厲害多了。

至於這些讀書人學什麼、考什麼,他是無所謂的!

所以對於朱檀發出的靈魂拷問,朱元璋本身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不過,這話落到宋訥等人的耳中,就顯得有些刺耳了。

宋訥忍不住皺眉道:“魯王殿下!四書五經乃聖人之教,其深奧廣博,涵蓋道德、政治、人倫之大綱,爲治國安民之根本。

而殿下剛纔提到的那些,雖各有所長,但相較於四書五經之於治國安民的根本作用,相差甚遠!

故科舉考試重在尋聖賢之道,非但書籍所能涵蓋,必須心存天下,志在高遠。”

朱檀聽罷忍不住冷笑道:“若是依宋大人所言,讀書人學好了四書五經,便可以治國安邦,無所不能了?”

宋訥拈鬚道:“那是自然!”

朱檀笑笑,道:“宋大人,那這六部你能去哪裡?是戶部,可以理清天下財政,確保朝廷收入支出不出現問題?

還是能去兵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亦或者工部,管理能工巧匠,興修天下工程?

還是刑部,能夠賞罰分明,斷案有方?

再或者是吏部,選拔人才、考察官員做到公平公正?”

說著。

朱檀忽然冷笑一聲。

“本王看來,你恐怕只能去禮部吧?

那裡或許你還能知道些禮法!

畢竟四書五經講了這些東西嘛!

不過也未必,譬如接待外國使臣你能行嗎?”

朱檀的話音落下。

宋訥臉上頓時有些憤怒起來。

他能聽得出眼前的魯王殿下根本就瞧不起他。

朱元璋聽朱檀說的過分,也忍不住皺眉道:“魯王!宋先生跟著咱多年,是朝廷中最有文化的讀書人!

你這樣跟他說話不妥當,向他道歉!”

朱檀搖搖頭,道:“兒臣是說錯了,自然可以向他道歉!

可是宋大人,你敢跟本王說一句實話嗎?剛纔本王說的那幾部,你真的能夠勝任嗎?

咱們不妨打一個賭,若是你敢說自己可以勝任,那便去那一部!

不說做一個高官,只是平調過去做個郎中,你敢試試嗎?”

宋訥嘆口氣道:“老夫學的是聖人之道,自然可以聖人之道做事,只是.”

朱元璋擺擺手。

對於宋訥的本事,他一清二楚。

這老先生怎麼可能去六部擔任那些具體的職位呢?他若是能做了纔有鬼了。

一個書呆子去哪兒不會把這事情搞得一團亂啊!

當年科舉選拔出來的那羣書呆子,不就是這個樣子才被老朱嫌棄,所以才停了這麼多年科舉嗎?

“魯王!你就不要再說這件事了!”

宋訥原本還想爭辯一下,現在聽到陛下想讓魯王閉嘴自然是再好,不過畢竟他自己心裡也清楚,他是真的做不了這些事。

朱檀冷笑一聲,道:“父皇!兒臣必須要說這件事!兒臣不能讓這羣書呆子毀了大明江山!”

話音落下。

場面再度緊張起來!

連朱元璋的眼神都銳利起來。

“魯王!你到底想說什麼?”

求追訂求支持呀!感謝啦!

(本章完)

第86章 神藥!震驚,魯商鹽行開了!232.第232章 歸義王和燕王!臉都不要了!第501章 還不說身份?第33章 帝王心術,咱只能處死魯王第72章 你的眼裡怎麼只有錢?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172.第172章 朱棣你想死別拉上我啊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494章 你以爲你是大明戰神?第480章 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第111章 老五老十,你們瘋了嗎!竟敢炸咱的第466章 大明的未來交給你了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503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132章 震撼!五大建議!老朱驚呼天下奇才第47章 陛下,臣知罪!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88章 老朱當街教子,蔣瓛人麻了!第318章 永世奴役東瀛人!朱檀的毒計!第435章 好一手本事!第3章 王爺鬼迷心竅了!第503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59章 蒙古風雲突變!來自阿里不哥的復仇183.第183章 演武場上,針尖對麥芒!第381章 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第112章 老朱狂喜!老五老十,你們能救魏國第452章 時機成熟,我會出手第290章 搶功第266章 大戰將息!元蒙百年恩怨化解!第369章 魯王宅心仁厚!第399章 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第51章 敢攔車駕?殺無赦!第104章 老朱震驚!感情,鹽還能這麼玩!183.第183章 演武場上,針尖對麥芒!第379章 你放心,這敗類我除定了第407章 賀禮也差不多了193.第193章 方向之爭!來自魯王的情報第470章 臣相信,皇上第47章 陛下,臣知罪!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490章 只是一場夢境?第398章 皇親國戚還是很香的第445章 你這笑容看起來有些滲人第105章 老朱:什麼罪過?咱皇兒只有功勞!第359章 老朱震撼!這魯王藩已成天下福地!第521章 果然是個當官的第304章 懷柔政策 琉球之亂第518章 一定有造物主存在!第68章 請客吃飯!第410章 大家都是混混,誰比誰差?第292章 對太子爺裝傻充愣?237.第237章 老朱:這錢怎麼越花越不夠花呢第427章 黃榜再貼第119章 老朱:咱爲什麼不學大宋?第109章 老朱的可怕帝王心術!第354章 魯王瘋了吧?還要洗腦老朱!第446章 想讓他們做苦力212.第212章 戰如烈火第95章 大明朝最頂級的商人!第497章 勾結敵酋?第94章 晉商末日!集體瘋狂!194.第194章 魯王衛可橫掃天下!175.第175章 朱棣,野心勃發!第319章 老朱眼睛直了,老十教咱搞錢?203.第203章 納哈出心態崩了!這還怎麼守!第113章 老朱:檀兒,給咱治好魏國公!第461章 難道是天道的力量第41章 王爺你聽貧道解釋221.第221章 跟吳婉兒之間的窗戶紙第413章 終於熬不住了請假一天第69章 教授工藝第163章 你能別再凡了嗎?魯王是個敗家子!第123章 郭桓招供!震動全國!朱檀愁了!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9章 大明朝現在就有倭寇?第414章 洗劫一空第370章 土著貪婪,當斬!第328章 搶奪實驗室?豫王也配?188.第188章 倒黴的秦王,老朱與魯王開誠布第451章 看來是皇帝的人第10章 王爺英明,我輩佩服!第319章 老朱眼睛直了,老十教咱搞錢?第477章 全滅滿門第129章 魯王進殿!王對皇!算賬來了!請假一天第478章 真有什麼好主意?第376章 被追殺了?第91章 鹽行大場面!老朱震撼到極點!第350章 軒然大波第296章 太子的套路比老十還深!怎麼搞!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378章 信不信老子揍你?206.第206章 馮勝震撼!望遠鏡!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296章 太子的套路比老十還深!怎麼搞!第283章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187.第187章 魯王犯忌,帝王無親情!
第86章 神藥!震驚,魯商鹽行開了!232.第232章 歸義王和燕王!臉都不要了!第501章 還不說身份?第33章 帝王心術,咱只能處死魯王第72章 你的眼裡怎麼只有錢?第116章 父皇!兒臣不能讓書呆子毀了大明!第92章 老朱眼中有淚花!做皇帝一輩子,圖什172.第172章 朱棣你想死別拉上我啊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494章 你以爲你是大明戰神?第480章 所有人都嚇了一跳第111章 老五老十,你們瘋了嗎!竟敢炸咱的第466章 大明的未來交給你了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503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132章 震撼!五大建議!老朱驚呼天下奇才第47章 陛下,臣知罪!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88章 老朱當街教子,蔣瓛人麻了!第318章 永世奴役東瀛人!朱檀的毒計!第435章 好一手本事!第3章 王爺鬼迷心竅了!第503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259章 蒙古風雲突變!來自阿里不哥的復仇183.第183章 演武場上,針尖對麥芒!第381章 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第112章 老朱狂喜!老五老十,你們能救魏國第452章 時機成熟,我會出手第290章 搶功第266章 大戰將息!元蒙百年恩怨化解!第369章 魯王宅心仁厚!第399章 這日子可就不好過了!第51章 敢攔車駕?殺無赦!第104章 老朱震驚!感情,鹽還能這麼玩!183.第183章 演武場上,針尖對麥芒!第379章 你放心,這敗類我除定了第407章 賀禮也差不多了193.第193章 方向之爭!來自魯王的情報第470章 臣相信,皇上第47章 陛下,臣知罪!170.第170章 震撼!望遠鏡!第490章 只是一場夢境?第398章 皇親國戚還是很香的第445章 你這笑容看起來有些滲人第105章 老朱:什麼罪過?咱皇兒只有功勞!第359章 老朱震撼!這魯王藩已成天下福地!第521章 果然是個當官的第304章 懷柔政策 琉球之亂第518章 一定有造物主存在!第68章 請客吃飯!第410章 大家都是混混,誰比誰差?第292章 對太子爺裝傻充愣?237.第237章 老朱:這錢怎麼越花越不夠花呢第427章 黃榜再貼第119章 老朱:咱爲什麼不學大宋?第109章 老朱的可怕帝王心術!第354章 魯王瘋了吧?還要洗腦老朱!第446章 想讓他們做苦力212.第212章 戰如烈火第95章 大明朝最頂級的商人!第497章 勾結敵酋?第94章 晉商末日!集體瘋狂!194.第194章 魯王衛可橫掃天下!175.第175章 朱棣,野心勃發!第319章 老朱眼睛直了,老十教咱搞錢?203.第203章 納哈出心態崩了!這還怎麼守!第113章 老朱:檀兒,給咱治好魏國公!第461章 難道是天道的力量第41章 王爺你聽貧道解釋221.第221章 跟吳婉兒之間的窗戶紙第413章 終於熬不住了請假一天第69章 教授工藝第163章 你能別再凡了嗎?魯王是個敗家子!第123章 郭桓招供!震動全國!朱檀愁了!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9章 大明朝現在就有倭寇?第414章 洗劫一空第370章 土著貪婪,當斬!第328章 搶奪實驗室?豫王也配?188.第188章 倒黴的秦王,老朱與魯王開誠布第451章 看來是皇帝的人第10章 王爺英明,我輩佩服!第319章 老朱眼睛直了,老十教咱搞錢?第477章 全滅滿門第129章 魯王進殿!王對皇!算賬來了!請假一天第478章 真有什麼好主意?第376章 被追殺了?第91章 鹽行大場面!老朱震撼到極點!第350章 軒然大波第296章 太子的套路比老十還深!怎麼搞!第144章 魯王震怒!爆殺!第378章 信不信老子揍你?206.第206章 馮勝震撼!望遠鏡!第269章 滅倭大計!公爺侯爺都瘋了!第296章 太子的套路比老十還深!怎麼搞!第283章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187.第187章 魯王犯忌,帝王無親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嘉禾县| 德阳市| 双流县| 平江县| 沁水县| 长宁县| 隆化县| 武宣县| 汽车| 临颍县| 甘孜县| 朝阳区| 松阳县| 锡林浩特市| 双牌县| 永胜县| 丘北县| 子洲县| 香格里拉县| 城口县| 盐边县| 弋阳县| 湖口县| 无锡市| 贞丰县| 新化县| 塔河县| 青海省| 昭苏县| 安远县| 维西| 临夏县| 电白县| 温宿县| 广东省| 延川县| 洞口县| 哈密市| 穆棱市|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