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一十八章 滅亡滿清的戰略大計

陸軍講武堂的四名班長只剩下了鄭成功一人,也是太子朱慈烺最爲期待的一名學員,一次戰術思想闡述。

因爲鄭成功是先生朱舜最爲推崇的年輕一輩將領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屢立戰功的曹變蛟了。

曹變蛟可是能從孫傳庭手上接過總督大旗的,還是個少年的鄭成功不知有多少韜略,能被先生朱舜這麼的看重。

鄭成功站起身來,踢著正步來到了朱舜、太子朱慈烺、呂大器三人面前:“啓稟山長,學生鄭成功請求戰術推演。”

太子朱慈烺又看了一眼先生,先生還是那一幅讓人猜不透心思的滿臉平靜,點了點頭說道:“開始。”

鄭成功的小臉上多了幾分凝重:“學生看過那份見報以後,發現了一個極其嚴峻的問題。”

鄭成功的年紀雖小,但他的才幹卻是受到了陸軍講武堂學員們一致認同,聽說是一件嚴峻的問題,全部都是凝重的看了過去。

就在所有人滿懷期待,期待鄭成功能夠說出什麼高瞻遠矚的言論,卻等來了一句廢話。

鄭成功頓了頓,似乎是在努力壓制自己心裡的情緒:“滿清準備了足夠的糧草輜重。”

來聘剛纔已經提到過三軍未動糧草先行了,這是隻掌管上百人的總旗都明白的一個常識,老百姓都明白的吃飯道理。

滿清聚集十五萬的大軍進攻山海關,不準備充足的糧草,難道要看著十五萬大軍全部餓死。

這句話要是被邊關將領聽到,本來就看不起陸軍講武堂員們是一羣書生武官,一定會大罵一句板腸了。

士兵要是沒有飯吃,不嘯營已經不錯了,哪裡還有力氣去打滿清。

這個道理都不懂還念兵書,看再多的兵法戰策也只是培養了一批紙上談兵的趙括。

有來聘的例子在,太子朱慈烺相信這個先生最爲看重的鄭成功,在這種時候絕不會信口開河,應該是有他獨到的見解。

鄭成功沒有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小臉卻是越發凝重了:“學生斗膽問山長一個問題。”

“從漢代的匈奴開始,爲何北方遊牧民族只要到了冬天就會拉起一支大軍進攻我中原王朝。”

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爲了金銀財寶、爲了女人等等,但在這句話加了一個冬天。

太子朱慈烺有些明白了:“糧食。”

鄭成功的小臉嚴肅的點了點頭:“不錯,就是爲了糧食,這也是北方遊牧民族難以成大氣候的根本原因。”

“各位應該聽工業侯講過400毫米降水線,知道糧食一直是制約北方遊牧民族難以成爲真正心腹大患的根本原因。”

“糧食稀少,導致能夠養活的子民數目有限,每年到了冬天因爲牧草的減少可以養活的子民更少了,只能到中原王朝來搶奪糧食。”

“可就在山長公佈的那份戰報裡,雖然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提到了一句,滿清準備了充足的糧草,但這意味著一件事。”

鄭成功忽然屏住呼吸,艱難的說道:“滿清已經不缺糧食了。”

一句不缺糧食了,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嚴重到大明真的到了亡國的地步。

因爲400毫米降水線的制約,縱觀中原幾千年的歷史,從未有過北方遊牧民族直接打下中原王朝的記載。

即便是元蒙也是在成吉思汗先統一了整個草原一直打到泰西,統治著遠超中原王朝不知多少倍的疆土,最後纔在孫子忽必烈的努力下攻克了中原王朝。

其他不管是漢朝的匈奴,還是唐朝的回紇、吐蕃,對於中原王朝來說一直都只是心腹大患,從來沒有徹底攻克整個中原大地。

甚至是自廢武功的宋朝,女真也只是心腹大患,在江南一直堅持到女真覆滅。

中原王朝的大廈將傾都是從內部開始的,貪官污吏橫行,土地兼併嚴重,民不聊生。

現如今的明朝就處於大廈將傾的邊緣,甚至比其他歷代王朝還要將傾的厲害,大明的官紳不納糧。

鄭成功從一個是微不足道,甚至不會有人去在意的細微之處,分析出滿清已經不缺糧食了,脫離了400毫米降水線的枷鎖。

在場所有人都明白鄭成功爲何這麼嚴肅了,本來因爲東林黨爭權奪利,軍頭林立,流寇遍地,大明王朝已經處於了崩潰的邊緣。

滿清又不缺糧食了,大明王朝距離覆滅或許真的不遠了。

眼看戰爭總參謀室裡的氛圍越來越不對勁,朱舜突然插了一句:“這件事你怎麼看。”

鄭成功偷看了一眼坐在官帽椅上的朱舜,心裡小聲嘀咕了一句工業侯難不成真的是神仙,怎麼看透我已經有了應對計策。

戰爭總參謀裡除了一個龐大的沙盤,還有一張萬國坤輿圖,佔據了整整一面牆,是在朱舜的指導下繪製而成的一張精準世界地圖。

鄭成功走了過去,拿起一根長的竹竿,指在了萬國坤輿圖上方的北海,滿清嘴裡的貝海兒湖:“這裡是滿清的天下糧倉,正是滿清主要種植土豆的地方。”

“咱們只要效仿當年范文程在北直隸犯下的惡行,把大量石灰撒在滿清貝海兒湖省的土地上,這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這句話說完,陸軍講武堂所有的學員們也都陷入了沉思,沒有一人因爲一條計策的高明而陷入歡呼。

所有學員拿出來紙筆,利用已知的一些數據進行實戰推算,越是推算越是愁眉苦臉。

鄭成功這條計策已經脫離了戰術範圍,達到了戰略地步,但實行起來卻極爲的困難。

貝海兒湖距離大明邊關很遙遠,交通線又不熟悉,怎麼越過滿清的層層封鎖抵達貝海兒湖就是個大難題。

這支軍隊的人數還不能少了,人數少了先不說根本抵禦不住滿清大量騎兵的攻擊,就是撒石灰也沒有充足的人手。

滿清當初能在短時間內破壞北直隸所有上田和中田的肥力,那是因爲有耕種這些土地的老百姓供滿清驅使。

貝海兒湖附近確實也有不少滿清子民,但他們可都是弓馬嫺熟的遊牧民族,騎上馬就可以逃走追都追不上。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級大國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二百九十章 批準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太子和顧炎武的反應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五百六十七章 開始展示水庫的作用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二十九章 水泥研製成功第三十二章 處理匠頭第二百零二章 氪金真爽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五百九十五章 鋼鐵工業第五百三十七章 磨死幾萬漢八旗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級大國計劃第一百四十七章 鉗工等級第四十章 大明金磚第五百四十章 通港公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三十三章 燧發槍運到邊疆第五百三十六章 要去前線的工人們第三百一十三章 孫傳庭的小改變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的人情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九十九章 炮表轟擊和蘭艦隊第二十五章 工錢問題六百零七章 十萬工業學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六十二章 第三臺珍妮機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九十一章 女真火器局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二百一十章 總結大會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五百三十章 殺光西方騎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廠化時代第二百八十章 工業之城的規劃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種基因庫第六百二十二章 京城大掌櫃第三百零六章 真敢搶水泥?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平機械局第九十五章 朱舜的面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錢砸死你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方的新式學堂第二百八十四章 殺皇帝的膽氣第十二章 水力珍妮紡紗機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五百三十五章 鐵絲網開始發揮威力第五百八十八章 全力打造高壓蒸汽機第三百零四章 硫酸罐第四百二十四章 氣死東林黨第七章 科研流程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林黨七君子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局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沒走完的路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二百五十四章 製造玻璃的前置條件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綏機械院的院長第五百五十六章 反貪官署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五百一十章 工業革命對戰爭形勢的改變第二百三十三章 廠房構造第二百九十章 批準建立軍火公司第二百零六章 第五名弟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遠征遼東第五百四十九章 對全世界的佈局第三十六章 唱賣份額第三百六十七章 工業派對山海關的影響第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要土改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賞賜第一百九十五章 京師大學堂的對聯第一百三十一章 焦勖的性格第四百一十二章 05型野戰炮的神威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來的孫傳庭第二百一十三章 見到了機械鋸牀第四百三十四章 工業化的變廢爲寶能力第四百三十五章 鎮遠侯被安排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崇禎六年的總結大會第一百四十五章 啓動十臺蒸汽機第二百章 火箭改進型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三十七章 大紡車第三百一十一章 數理化紮根大明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業派窮途末路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批秘密火器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第二百七十九章 氣急敗壞的多爾袞第二百五十三章 高溫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球剪羊毛計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西峡县| 南雄市| 大邑县| 营口市| 枝江市| 陇南市| 武山县| 江阴市| 会理县| 连州市| 太康县| 灵山县| 遵义市| 天峻县| 皮山县| 霸州市| 桃园县| 凭祥市| 昌宁县| 赣榆县| 长宁区| 阳泉市| 博白县| 肇庆市| 伊川县| 奉贤区| 永登县| 南安市| 兴义市| 寿宁县| 呈贡县| 吉水县| 林芝县| 铁岭市| 黎川县| 红原县| 石柱| 林州市| 贡山| 延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