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3章 你退稿了我怎麼追更?

第303章 你退稿了我怎麼追更?

紫禁城文閣當中,朱元璋難得的沒有沉迷奏疏,或許是因爲漸漸入冬,他老朽的身體也跟著變得越來越遲緩呆滯。

自從在坐了一趟火車回來,實驗室的事情已經慢慢落實,宮裡直接委派了太監進駐科研院,但只負責審查監視,不對具體的事情進行干涉。

之後的幾天朱元璋越來越少的批閱奏書,事情多數都扔給了朱標,身體精力的衰退不容得他不接受。

因爲一開始工作的話他總是不自覺就發呆,所以現在的他更多的是做些放鬆和愉悅的事情,就比如現在他就躺在躺椅上,聽著朱標給自己讀報。

他一向重視報紙,如今關中報社劃歸禮部之後,第一期的《大明官報》樣板已經出來,第一時間就送來了朱元璋這裡過目。

相較於《關中週報》來說,官報的信息更加全面和廣泛了,不再是僅僅侷限於關中區域,真正有了官方報紙的一點模樣。

整體聽下來,新聞的選取上南北都有,有宏觀敘事,也聚焦小民,尺度都拿捏得非常合適,之前朱元璋覺得是很不錯,士子們若是看了這份報紙,可以對大明的一些重要事情有基本的瞭解了。

當然,搞官報有好處也有壞處,那就是相較於關中週報時效性更差了,因爲範圍大了之後,獲取信息和輸出信息的週期也就拉的更長,反而不如地方性質的小報,而且搞官報之後,距離京城越是遠,其滯後性也就越高。

要想完全打破這樣現實因素的制約,只能等到哪一天電報機鼓搗出來,抹除信息的傳遞障礙,那時候纔能有真正高時效性報紙,一日一報也就有了實現的可能性。

雖然如此,也不能否認對大明人來說,有著這樣缺點的報紙依然是他們最好的信息渠道,而且因爲其全面性,更容易被廣大地區的人接受。

“父皇,近日解縉遞上了一封奏疏,是關於在大明全國分設印刷廠以及分銷網的建議,其大體都是按照當初關中報社擴張的路子來的,直接照搬當初的成功經驗,倒也是不錯的法子,兒臣覺得可行。”

報紙唸的差不多了以後,朱標就說起了與這相關的事情。

朱元璋雖然現在慢慢遠離事務,但其實並不怎麼習慣這種生活,朱標也只能平時略微聊一聊政事相關,緩解老父親的下崗焦慮癥了。

果然一說起這個,朱元璋就精神了不少,精力不夠也不影響他了解國政事務。

“解縉這小子雖然說言行死板了些,但才華還是有的,光看這個報紙,他對內容的把控還算是精巧,不枉朕當初讓他去報社學習,如今看來可以說是卓有成效。”

朱元璋呵呵笑起來,朝廷裡面的這些個年輕人裡他看得上的不多,除了許良這個太過耀眼的,剩下的數得上的也就解縉,蹇義,夏原吉幾個了。

偏偏解縉做事又太過死板,不懂得奉迎君主,經常搞得朱元璋下不來臺,慢慢也就被邊緣化了。

但是他的才華朱元璋還是認的,當初殿試點名,還差點給他點了個頭名,如今給他安排了個合適的差事,某種程度上也是自己慧眼識珠。

想了想,他又看向了朱標:“解縉此人就是太追求儒家君子做派,朕看著是迂腐了些,但還是可以用的,以後你做事莫要學朕,對待臣屬該寬容還是要寬容的,朕豎威權,你便要立仁和,明白嗎?”

朱標連忙點頭:“兒臣謹遵父皇教誨,定會親善臣屬。”

或許是預感到了什麼,朱元璋放下政務之後,一有機會就喜歡逮著朱標說教,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朱標其實也明白,這是老父親放不下大明這個帝國,更擔心朱家後代受不好這個社稷,只能通過這種說教來緩解焦慮,所以每次這種時候,他也都會乖乖配合聽話。

朱元璋似乎是思維有些跳躍,剛剛說完解縉的事兒,沉默片刻後又想起了報紙。

這官報的第一份樣報總體來說,聽下來體驗還是不錯的,就新聞質量而言甚至遠超過原本的關中週報,畢竟朝廷中樞消息通達,各地發生的事情這裡都有信息,解縉只需要略作整理,很容易就能定下新聞稿。

雖然如此,但是朱元璋總感覺缺了點什麼,聽的時候還沒感覺到,聽完了回味到不對,他就很不舒服。

“不對,咱官報怎麼沒有《天下地理志》的連載了?”

好一會兒朱元璋才醒悟過來是哪裡的問題,原來是《天下地理志》的連載斷了!

這不應該啊,自從許良發表第一篇以來,《天下地理志》就長期連載,一期的內容都沒有掉過,這也讓讀者之一的朱元璋產生了習慣,所以這一期沒了連載,他立馬就感覺到缺了東西。 “嗯?”朱標愣了一下,拿起報紙再翻了翻,但確認之下依然沒有看到連載:“報紙上確實沒有。”

朱元璋頓時皺眉了,難道是許良斷更了,這也不合理啊,這麼多年都沒斷過更,偏偏到官報的時候就斷了?

雖然說現在的報社成了朝廷正式的衙司,報紙也成了官方的報紙,但一切也都是從關中報社繼承過來的,許良要發表的話還是一樣要用原來的渠道,多少年的連載了,豈是說斷就能斷的。

“把許良算了,還是把任亨泰叫過來問問。”

朱元璋原本想著直接問許良什麼情況,但還是決定先弄清楚什麼情況再說,以他多年當皇帝的豐富經驗,立刻就能有不少可能的猜測,他感覺這個事情問題不在許良身上,大概是在禮部這裡。

上期連載纔剛剛看到非洲的歷史和風土人情,這片廣袤土地上的生民,大多數仍然都處於部落時代,但其上也曾誕生過埃及這樣的輝煌文明。

朱元璋正看得新奇的時候,就等著連載要看下期呢,這突然就斷了可太難受了。

這麼多年了,許良的連載下來的《天下地理志》所包含的外部世界信息,不斷的豐富著大明人對世界的認識,這其中就包括了朱元璋,他們由此才知道外面的世界一樣是無比廣闊的。

某種程度上,這甚至是目前爲止許良最爲世人所熟知,也是評價最高的一部作品了,畢竟儒家人可能不認可科學相關的東西,但是這樣有助於開拓視野認識世界的書,他們還是不吝嗇稱讚的,這可以說是他們瞭解外部世界最全面的作品了。

幾年時間的連載,《天下地理志》已經算得上是一篇鉅著,其內容包羅萬象且浩大深入,不僅僅只是介紹世界大陸的分佈,更多的是對各地文明歷史,地理環境,氣候條件,自然資源,風俗習慣進行詳細的講述。

就連朱家父子他們都感覺,自己的視野因爲這本著作而變得更高,似乎真正把大明和這個世界聯繫起來。

以前極遠之地是什麼樣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上面的人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些什麼物產,這些事情對大明人來說都太過縹緲,他們沒有興趣知道,就算知道一點也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半點影響。

但是看過這本書,他們的視野才一下子拔高,真正對這個世界有了全面的審視,然後不少人發現,華夏之外一樣也有強大文明。

這一點尤其以朱元璋的感受最爲深刻,他作爲華夏文明如今的掌舵人,甚至隱隱中能夠預感到一些東西。

如果他現在還年輕,出於對世界的全新認識,他或許會更加傾向於向外開拓,但是現在他只能把這種想法寄託在朱標的身。

這世界遠比想象中的更大,那麼大明也應該更大更強一點.

其實朱元璋的政策從保守轉向進取,跟視野的開闊也有很大關係,說到底原來他只是農民出身,小農思維讓他傾向於保守和穩定,但是重新認識世界之後,這也讓他重新開始審視起大明瞭。

如果把整個世界都聯繫起來看,大明目前所奉行的保守政策,究竟是不是合適,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任亨泰來的很快,進了文閣之後便向著朱家父子分別行禮。

看到朱元璋手裡捏著《大明官報》的第一期樣報,他就明白大概是朱元璋對這個有些什麼特殊的意見了。

“還請陛下示下,是否樣報有何處不妥的地方!”任亨泰小心拱手道。

朱元璋慢慢放下報紙,淡淡道:“朕想問,官報上爲何不見許良連載的《天下地理志》,是他沒有投稿嗎,還是其他的原因?”

任亨泰頓時一愣,沒想到朱元璋最關注的地方,居然是許良的投稿。

這讓他感覺很不好,朱元璋對許良的一個稿子都如此關注,長此以往下去那還得了,以後不得真的迷信了許良的那什麼科學?

越是這樣,任亨泰的抗拒心理就越是嚴重,他見不得皇帝和許良相關的東西沾邊。

“啓稟陛下,許侍郎是有投稿的,只不過《大明官報》乃是朝廷發行的官面報紙,其主要功能應該是朝廷面向民間的一個宣揚渠道,是爲了幫助朝廷正肅天下風氣,加強思想教育,而許侍郎的投稿卻並不能起到這般作用。

這樣的無關內容不必要予以刊登,臣以爲發表在官報上是公共資源的浪費,是極爲不合適的,是以就把許侍郎的投稿退回處理了。”

(本章完)

547.第545章 許良的成績單695.第693章 我的任務完成了第394章 建業元年第296章 許良的聘禮500.第498章 收尾第175章 名聲第352章 變510.第508章 最後的事第283章 什麼叫藝術啊第412章 草包?第401章 皇帝找你約677.第675章 進退兩難第423章 父子,舅甥第230章 代師提問490.第488章 盟誓684.第682章 出征!第258章 朱標是個靠譜的太子第105章 《自然》511.第509章 錢莊?597.第595章 體面第371章 烈日隕落503.第501章 朱標:使不得!第33章 逮到大魚了第80章 論戰會場第308章 新婚燕爾第398章 永別了,我的故鄉第25章 大明什麼最貴?人才啊!450.第448章 科研院第368章 試卷第268章 生活704.第702章 共和510.第508章 最後的事643.第641章 弱點538.第536章 什麼,科學要火了?第234章 機器生產第320章 美好的標價第216章 工業之始568.第566章 大世開幕第82章 我來了713.第711章 專訪第404章 知識盲區446.第444章 什麼是代差第217章 實驗室成果第384章 示敵以弱第106章 你不能背叛師門啊!619.第617章 太鬧騰了537.第535章 科學神通557.第555章 萬國會議612.第610章 無處安寧第295章 臣反對!519.第517章 效仿第73章 哪兒來這麼多碰瓷的?(求追讀!!!第58章 尋人啓事第389章 新朝新氣象第362章 新的使命560.第558章 好好好第197章 自愧不如第131章 思潮602.第600章 西方第110章 我爲朱家流過血第211章 官府有大病?第161章 我也交代後事639.第637章 凝視第276章 老朱主考第187章 如何討取朱標歡心第181章 生死!611.第609章 歐陸的未來第141章 好氣象第146章 感動和喜悅552.第550章 大明,我來了第104章 上架感言第372章 朱標:我的時代第126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252章 財帛動人心第34章 各領風騷第324章 科舉改制第267章 住宅534.第532章 告一段落第221章 真香668.第666章 打靶565.第563章 熬老太太第175章 名聲637.第635章 誰急了?第414章 朱棣:爺不幹了!681.第679章 選擇527.第525章 皇太子的膈應第150章 交代後事第75章 燕王,道衍517.第515章 友誼第352章 變521.第519章 回京636.第634章 許良該殺!第428章 遊園第63章 我有上將第329章 雙簧449.第447章 校長好第236章 搖錢樹第392章 馬和報到!第316章 海師521.第519章 回京
547.第545章 許良的成績單695.第693章 我的任務完成了第394章 建業元年第296章 許良的聘禮500.第498章 收尾第175章 名聲第352章 變510.第508章 最後的事第283章 什麼叫藝術啊第412章 草包?第401章 皇帝找你約677.第675章 進退兩難第423章 父子,舅甥第230章 代師提問490.第488章 盟誓684.第682章 出征!第258章 朱標是個靠譜的太子第105章 《自然》511.第509章 錢莊?597.第595章 體面第371章 烈日隕落503.第501章 朱標:使不得!第33章 逮到大魚了第80章 論戰會場第308章 新婚燕爾第398章 永別了,我的故鄉第25章 大明什麼最貴?人才啊!450.第448章 科研院第368章 試卷第268章 生活704.第702章 共和510.第508章 最後的事643.第641章 弱點538.第536章 什麼,科學要火了?第234章 機器生產第320章 美好的標價第216章 工業之始568.第566章 大世開幕第82章 我來了713.第711章 專訪第404章 知識盲區446.第444章 什麼是代差第217章 實驗室成果第384章 示敵以弱第106章 你不能背叛師門啊!619.第617章 太鬧騰了537.第535章 科學神通557.第555章 萬國會議612.第610章 無處安寧第295章 臣反對!519.第517章 效仿第73章 哪兒來這麼多碰瓷的?(求追讀!!!第58章 尋人啓事第389章 新朝新氣象第362章 新的使命560.第558章 好好好第197章 自愧不如第131章 思潮602.第600章 西方第110章 我爲朱家流過血第211章 官府有大病?第161章 我也交代後事639.第637章 凝視第276章 老朱主考第187章 如何討取朱標歡心第181章 生死!611.第609章 歐陸的未來第141章 好氣象第146章 感動和喜悅552.第550章 大明,我來了第104章 上架感言第372章 朱標:我的時代第126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252章 財帛動人心第34章 各領風騷第324章 科舉改制第267章 住宅534.第532章 告一段落第221章 真香668.第666章 打靶565.第563章 熬老太太第175章 名聲637.第635章 誰急了?第414章 朱棣:爺不幹了!681.第679章 選擇527.第525章 皇太子的膈應第150章 交代後事第75章 燕王,道衍517.第515章 友誼第352章 變521.第519章 回京636.第634章 許良該殺!第428章 遊園第63章 我有上將第329章 雙簧449.第447章 校長好第236章 搖錢樹第392章 馬和報到!第316章 海師521.第519章 回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奈曼旗| 三河市| 利津县| 闻喜县| 县级市| 杭州市| 广元市| 广安市| 齐齐哈尔市| 定日县| 特克斯县| 青铜峡市| 房产| 红河县| 隆尧县| 龙海市| 绥江县| 贺兰县| 崇仁县| 石城县| 鹿邑县| 安龙县| 建水县| 上虞市| 新干县| 丹江口市| 连山| 南澳县| 光泽县| 镇康县| 佛坪县| 疏勒县| 葫芦岛市| 吉水县| 崇左市| 邵东县| 定兴县| 连城县| 呼伦贝尔市| 正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