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四章 控蒙之計

德川家光這樣的操作,無疑是將明正天皇如今已經不在京都的這件事情在整個倭國宣揚。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舉動,但這在德川家光看來卻是不得已爲之,如果單純的依靠現在的幕府,來和農民起義軍與大明軍隊雙線作戰。

德川家光對於自己能否贏得這場戰爭,持有相當悲觀的看法。

“明正啊明正!”

....

德川家光在江戶城內整日唸叨的明正,此刻正一臉興奮的坐在馬車上游覽京城街頭,身旁還有一位精通倭語的翻譯。

“興子!興子要吃那個!”

“那是什麼啊...!”

“那是冰糖葫蘆..”翻譯開口說道。

興子聽到之後更加興奮了,連忙說道:“興子要吃!叔叔曾經和興子說過,冰糖葫蘆甜又甜!”

“好好...”

或許這就是樂不思蜀的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吧。

宮中,朱由檢看著身旁的徐光啓說道:“徐愛卿..怎麼近來都沒有見到你,反而今日你主動來尋朕了?”

徐光啓面色微微紅潤了一些。

開口便說道:“回陛下..臣此番前來,是有一事想要與陛下商議的,臣實在是拿不定主意...”

“哦?有什麼事情是你都拿不定主意的,說來朕也聽聽!”朱由檢喝了口茶,目光卻一直看著徐光啓。

“臣不知道,陛下是否是要在蒙古推行屯田制,如果如此的話...草原上又應當種些什麼呢?”

徐光啓的這番話,卻讓朱由檢一愣,當即說了一句:“之前種的是什麼?”

“陛下...蒙古人幾乎不從事農事..”

“對!是朕想錯了...屯田制的確是朕所想,玉米就很適合在草原上種植嘛,之後也能夠給他們養殖提供便利條件。”

徐光啓也點了點頭說道:“陛下,臣知道了..”

見徐光啓還是欲言又止,朱由檢也算是明白了..所謂蒙古到底要種植什麼,作爲農業部尚書,徐光啓自己心裡還能夠沒數嗎?

這不明擺著還有其他的話要說嗎?

“徐愛卿有什麼話直接說便是了,不用和朕藏著掖著。”

“陛下..臣有一事,想要和陛下說上一說...”

徐光啓隨後便和朱由檢介紹其了另外一件事,主要內容大致就是一旦要在蒙古草原上的三個行省推行屯田制度,那麼勢必會對草原短時間內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並且,屯田制有一個另外的問題。

就是會很容易就讓草原上的蒙古人數量得以增長,這種增長的速度徐光啓做過測算。

如果推廣順利,那麼這些蒙古人可能用不了十年時間,就能夠讓現在的人口數量增加出至少一半。

朱由檢聽完簡直有些目瞪口呆的說道:“怎麼可能?蒙古人如果有這樣的生育能力,草原上怎麼可能還會如此地廣人稀?”

“陛下..蒙古人少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的醫療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很多蒙古孩子甚至都活不過五歲就會夭折。”

“在草原上,一個孩子的出生對於整個部落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哪怕這個孩子並不是自己父親的種...其父親都不會直接將其拋棄,而是要繼續撫養長大..只因爲草原上能夠活下來一個人實在太不容易了!”

徐光啓的話說完,朱由檢低頭陷入了沉思..設立三個蒙古行省最開始的目的,就是想要通過不同的地域劃分。

將蒙古人控制在一個相對比較固定的區域,但是如果照著徐光啓的猜測,恐怕再過幾年,脆弱的草原就很難養活這麼多蒙古人了。

“徐愛卿..朕想問你,今年已經被大明州縣管轄的蒙古人數量,大概佔比有多少,另外他們今年到底種植了些什麼下去。”

徐光啓連忙開口迴應道:“陛下,有天虎軍的幫助..蒙古草原上現存的部落和牧民都很願意接受大明的改制。”

“現在已經有超過八成的牧民被劃分在了不同的區域,接受蒙古行省之中的州縣管轄,今年主要種的是小麥...”

“小麥?”朱由檢有些疑惑。

“陛下..小麥的種植主要還是河套行省和漠西行省在種植,而韃靼行省目前還是種植不了的,所以今年臣從遼東勻了一些玉米種子過去...”

“嗯..這很好,朝廷不可能無限期的貼補蒙古人。”朱由檢的說話聲音很輕,但徐光啓聽著卻嚐出了另外一種味道。

那就是或許再過不久,蒙古三個行省就不能夠獲得來自大明朝廷的貼補了,想想也是...

不過是過繼來的二兒子,怎麼可能如同親兒子一樣呢?、

“要想辦法控制一下現在草原上的蒙古人人口,將來一定不能夠出現草原只能夠是蒙古人的草原這種事情...”

漢化,是朱由檢在對蒙古問題上最後的底線。

“陛下,如果要控制人口,那麼是不是要將一部分的蒙古人從行省之中遷移出來啊..”

“這倒不用,在蒙古內徵兵!組建天豹軍蒙古兵團,初期設立兩個騎兵師,馬背上的民族如果所有男人都去種地了,蒙古就廢了!”朱由檢說道。

蒙古騎兵難道就不能爲大明所用嗎?

這當然是可以的..在歷史上也有很多次的先例,更何況就連皇太極那傢伙都能夠利用手段將蒙古人玩的團團轉。

自己怎麼就不行??

天豹軍序列,也就是朱由檢爲未來殖民計劃準備的二流軍團,目前唯一成建制的,是正在安南加緊訓練的當地士兵。

之後每到一個地方,大明都要在當地組建天豹軍兵團。

這不僅僅能夠大大緩解大明的駐軍數量和壓力,最關鍵的是能夠在殖民的過程之中緩解一定的民怨壓力。

將出現的矛盾,都從大明轉向當地的天豹軍。

這對於大明來說是無比有利的。

“蒙人治蒙於鄉村,漢人治蒙於州縣,大明統蒙於朝野,控蒙之策應當徐徐圖之,但又應當有律可循,徐愛卿可按照農業部的規劃,統籌蒙古三個行省未來幾年的種植計劃。”

“臣,遵旨!”

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貍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
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四百四十一章 考量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決戰時刻第三百五十章 來宗道退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第三百一十一章 覆滅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一百八十四章 刀劍買賣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系統更新第一百四十四章 咱不就是上班喝酒第二百四十二章 白蓮行刺第三十五章 關寧絞肉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明電氣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線作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會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三十六章 進攻迅速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六十七章 後金又想要復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十四章 排隊打兔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九十五章 大明絕不會坐視不管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遠渡重洋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三百一十章 祠堂裡的對話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二百八十二章 深夜異變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二百章 漕運疑雲(2)第八十一章 經濟研討會(1)第四百零九章 癡心妄想第二百九十二章 再議農業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試手第三百零五章 經濟缺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遭遇倭船第一百六十二章 意圖初起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一百八十九章 遼東大捷第三百六十章 叔叔愛錢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業部喜報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二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第四百七十三章 趁火打劫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四百一十二章 啥都敢想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二十一章 不斷變化第三百九十三章 大阪城破第五百零七章 傲立於世界之林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土地問題第二百五十一章 藉機動盪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一章 魂穿大明,我是崇禎第四百四十九章 後金夜話第四百三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九十八章 魏忠賢的深思第三百零三章 直隸見聞第四百五十四章 東武伯第四百二十九章 試圖教化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八十二章 德川家光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貍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太仆寺旗| 普洱| 柳林县| 中江县| 繁昌县| 山阳县| 安阳县| 五华县| 达孜县| 乃东县| 元氏县| 辽宁省| 盖州市| 鄂尔多斯市| 环江| 嵩明县| 海淀区| 静乐县| 栖霞市| 嘉定区| 苏州市| 行唐县| 东平县| 淳安县| 丰原市| 西乡县| 万安县| 澳门| 屏东县| 明星| 措勤县| 鱼台县| 巴林左旗| 台东县| 沛县| 东明县| 民乐县| 西青区| 胶州市| 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