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4章 大結局

果不其然,在李景隆一行人回來之後,此事就是高舉輕放,連王特的來歷都沒怎麼查,就直接糊弄過去了。

朝中大臣們都極有默契的不提此事,試圖讓事情就此掀篇。

這真的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事情沒鬧大之前,都氣勢洶洶的來爲孔家求情,一旦真的做到了,把人抓來了,反而默契的都不吭聲了,將這些文人的兩面三刀表現的淋漓盡致。

眼看事情了結了,何秋也就順勢向朱棣表態,請求拿下自己身上錦衣衛指揮使的差事。

朱棣也很有默契的同意了,何秋這才鬆了一口氣,這是一個好事,這表明朱棣對他還是信任的,若是朱棣真的死活不讓他放下錦衣衛的擔子,何秋反而要擔心了。

說到底,現在何秋的那套學問取代朱子理學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就是朱棣也更傾向於用何秋教出來的這批人。

可越是如此,何秋就越不能掌握權力,不然就會成爲王安石第二了。

朱棣可以允許何秋成爲大明新的一套意識形態的領袖,但絕對不會允許他變法者加意識領袖一肩擔,若是這樣將皇帝置於何處?

朱元璋費了那麼大心思,用孟子這本書來回折騰孔家,爲的不就是奪回儒家的道統,讓這樣的官方解釋權來到皇室手中?

要是何秋繼續抓著權力不放,豈不是讓朱元璋之前的小動作都爲他做了嫁衣?

朱棣肯定是不允許出現這樣的事的。

朱棣支持變法,支持何秋搞一套新理論取代程朱理學,將他的思想建設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可是允許了這點,就絕對不會允許何秋再沾染權力,就是他是勳貴、是駙馬也不行!

王安石只有一個,像他那樣集道統與權力於一身的人,他是最後一個,再往前大概也還有王莽了。

王莽也是一個彙集當時儒家所有希望,搞復古的人物,屬於有理論體系有權力的人。

至於更早的商君,他們都是法家人士,而非儒家學者,兩者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包括像本來歷史上的王陽明,別看心學那麼厲害,王陽明自身又文武雙全,朝廷真的重用他了嗎?

封個伯爵就把他打發回家了,就是心學門人在他活著的時候,也備受打壓,爲的是什麼,現在的何秋算是看的很清楚了。

正因爲如此,何秋未來的路也就可以預見了,不出意外會成爲和在野的那些大儒一樣,可以教學生,但不可以入仕爲官。

像這次站出來掌管錦衣衛已經是何秋未來權力的極限了,這屬於特例。

好在何秋也不在意能不能掌握權力,對他來說真的掌權了,反而是件麻煩事,還是教教學生好啊。

實際上,這次何秋主動向朱棣交權,就是在無聲的表態:我看重的是我的學問能不能大興天下,是道統的傳承,絕不是權力,更不會做王安石第二。

朱棣看起來也是很清楚的,所以纔沒有二話直接收了何秋身上的權力,反正他本來也是侯爵,也不用怕生活上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相比於朱棣,朱高熾的腦子就轉的慢一點,還專門跑到何秋這替他打抱不平,覺得朱棣虧待何秋了。

何秋只是笑而不語,這其中的一些東西,還是需要朱高熾自己慢慢悟的,就是現在給他掰開了揉碎了說,他也是聽不懂的。

……

洛陽西苑,自從永樂元年重新開始修建後,現在已經成了京師一景。

不少人覺得它可能比當年隋唐時的西苑更爲繁華,這樣的心態其實也是因爲現在的大明盛隆漢唐,大明的士子們,心中自然有和隋唐相比的自信了。

當然,現實也確實如此,隨著鄭和下西洋,大明無數百姓都開始往南洋跑,當今的南洋全部被大明佔下,自然而然的,在建築上也吸收了不少南洋的建築風格。

西苑一開始修建的時候,還只是單純的中國古典建築風格,後面就吸收了不少綠教、景教、南洋佛宗等等各處建築的風格,算得上渾然天成。

大明已經探明瞭歐洲所在,當初還引起了歐洲的巨大震動,不少歐洲的學者都跑到大明,成爲了大明的一份子,以說漢話爲榮,雙方的交流也一點都沒有少。

或者說不是交流,而是大明的知識外傳,縱然何秋一直想要阻止這樣的趨勢,卻終究有心無力,時代的洪流不是他一個人能阻止的。

算算時間,現在已經是永樂三十年了,朱棣也有快七十歲了,但依舊精神十足,只是不願再理朝政,專注於培養自己的孫子,長期在西苑修養。

對外說的就是仰慕太祖之德,打算內禪給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的心裡當然有些渴望,但還是依照規矩,要進行三辭五讓的,不然豈不是對朱棣的不尊重?

這一次,何秋跑到西苑,也是朱棣召見的,這些年裡何秋一直忙碌於整理自己的學說,壓根不關注朝政,反正聰明人那麼多,交給他們就行了。

到老到老,何秋纔敢拿出自己前世學的一些共產主義的東西,將它改頭換面,闡述成‘天下大同’的理論思想。

也是因爲這事,朱棣不顧年紀,直接把他喊道西苑,兩人剛一見面,朱棣就氣哼哼的說道。

“你的學說講到最後,怎麼就講出來了這麼一個反賊的道理?”

何秋絲毫不畏懼的看著頭髮花白的朱棣說道。

“這不也是千年以降所有有識之士的共同理想嗎?你從裡面只看到了反賊,我倒是覺得這纔是未來呢!”

朱棣嘆了口氣,沒有說什麼,他自個兒也清楚,這天底下哪裡又不滅的王朝呢?

就算之前大家都學的程朱之學,不照樣有人造反,難道換成何秋的學問就沒人造反了?

不可能的,只是朱棣還是有些不能接受何秋將一些東西說得那麼透徹。

看出來了這點,何秋嘗試著勸慰朱棣道。

“江山總歸是要留給後人的,有些問題現在是很難解決的,咱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心都操完了,要不然大明不就成了諸葛亮去世後的蜀漢?沒有一個人能用的!”

“道理朕都懂,只是有些不能接受啊!”

“有鐵軌、有火槍,拿住錢袋子,抱著槍桿子,你還怕什麼?到了今天,難不成還能有人頂著槍炮造大明的反?”

“未來大明的敵人只會在外,不會在內!”

何秋說的理直氣壯的,可他的心裡明白,槍炮是不可能嚇住所有人的,不然哪來的法國大革命?又哪來的蘇維埃和新中國?

只是站在他現在的‘反動’立場上,他也只能這麼勸朱棣了。

“唉,你說的也不無道理,那些事還是交由後人解決吧……”

其實現在大明的問題,一點也不少,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內閣的權力越來越大,有時候朱高熾都已經快掌握不住了。

可以如今大明的疆域,不依仗內閣是不可能的,只能儘量調整。

再往深處講,大明的貧富差距也是極大的,只是好在如今有了西域和中亞的土地,還有南洋的土地,可以將貧苦百姓遷往這些地方減輕了朝廷的壓力。

可這樣的壓力絕對不會消失,只是被暫時壓制了,壓制的時間越長,未來爆發的革命就越爲猛烈。

朱棣對這樣的新情況,也拿不出什麼辦法,只能任由事情發展下去,唯一能做的就是整頓吏治。

然後由朱高熾主持何秋所提出來的一系列財政改革,商律制定等等,希望藉此增加大明的國力。

畢竟屬於朱棣和何秋的時代,已經要過去了,接下來是他們的後輩們的時光了。

恰如一名偉人所說,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全書完)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18章:泡麪啤酒賣瘋了第72章 整容藥水第346章 案情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78章 胎記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181章 捷報(下)第284章 西平侯沐春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181章 捷報(下)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123章 交心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269章 查案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140章 影響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106章 讓我送你們上路吧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346章 案情第59章 藍玉來訪第96章 有味道的女人第53章 真香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88章 秋闈將至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38章 新文章第319章 陝西第74章 見花魁第350章 引導第174章 藍玉的苦心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107章 殺人第78章 胎記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59章 著急的朱允炆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275章 易儲(下)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153章 考試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71章 學會仁義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349章 陰私手段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122章 酷刑第209章 書院裡的衝突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207章 藍玉到訪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10章 斥責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122章 酷刑第259章 著急的朱允炆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9章 確定人選第134章 離京第303章 議洛陽第60章 鎮守豐臺第333章 審覈第77章 規則破壞者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120章 來個小電扇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43章 批命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34章 微服私訪
第18章:泡麪啤酒賣瘋了第72章 整容藥水第346章 案情第221章 全身而退的藍玉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78章 胎記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125章 入京奏對(下)第181章 捷報(下)第284章 西平侯沐春第13章:八歲孩童朱高熾第311章 蒙漢矛盾第181章 捷報(下)第192章 血脈延續第114章 一炷香足矣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123章 交心第143章 知行書院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161章 蒙學字典第183章 有心機的藍玉第269章 查案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140章 影響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106章 讓我送你們上路吧第261章 太倉出事第257章 未來可期第346章 案情第59章 藍玉來訪第96章 有味道的女人第53章 真香第241章 大逆不道第88章 秋闈將至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338章 新文章第319章 陝西第74章 見花魁第350章 引導第174章 藍玉的苦心第205章 教訓朱高煦第107章 殺人第78章 胎記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149章 大動作(上)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59章 著急的朱允炆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49章 第二份大禮第362章 李景隆的打算第275章 易儲(下)第293章 百官俸祿第235章 囂張的孔家第153章 考試第6章:徵虜左副將軍藍玉第71章 學會仁義第7章:尋找麥芽釀造啤酒第349章 陰私手段第232章 孔家的問題第334章 微服私訪第122章 酷刑第209章 書院裡的衝突第265章 定遠侯之死第337章 海上威脅第246章 燙手山芋第100章 大明第一IP第207章 藍玉到訪第218章 絕望的吳華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210章 斥責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208章 教導皇孫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122章 酷刑第259章 著急的朱允炆第224章 朱允炆的黯淡表現第288章 爭搶美差第39章 確定人選第134章 離京第303章 議洛陽第60章 鎮守豐臺第333章 審覈第77章 規則破壞者第190章 震驚蒙古人的高爐(上)第253章 朱權上門第120章 來個小電扇第147章 知行學派(上)第43章 批命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139章 紅樓問世第302章 朱元璋的信重第124章 入京奏對(上)第256章 變法的好處第294章 爲難的朱棣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225章 可怕的猜測第177章 倒黴的藍玉第334章 微服私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宁晋县| 民权县| 东山县| 阳谷县| 靖西县| 墨脱县| 重庆市| 兴山县| 穆棱市| 澎湖县| 拉萨市| 平舆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长岭县| 儋州市| 北票市| 扎鲁特旗| 嘉定区| 剑川县| 龙南县| 正镶白旗| 宜章县| 伊宁市| 哈尔滨市| 民县| 巴楚县| 大悟县| 景宁| 新建县| 湘潭市| 开江县| 家居| 砀山县| 共和县| 高陵县| 城固县| 香港| 宜阳县| 昌黎县|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