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四十六.震旦條約
衛(wèi)青強大的火力讓到場的南印度各國使節(jié)都是臉色慘白,這些篤信婆羅門教的高等種姓出身的王公大臣們原本心裡的那一點憤懣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他們被送下衛(wèi)青,住在摩毗國賣給帝國的那莫城的驛站以後,猶自在晚上做夢時被白天所見到的情景而被驚醒,在那之後的一個月裡,這些被派來當使節(jié)的王公大臣們都是快馬加鞭的趕回自己所在的國內(nèi),勸說自己的國王前去摩毗國參加塞里斯人召集的和會。
沒人想收到雷帝因陀羅之怒的懲罰,哪怕是那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大祭司們也不得不承認,比起塞里斯人來,他們得不到諸神的一點庇佑。
時間就這樣悄然而過,一個半月後,南印度各國的國王幾乎齊聚在摩毗國王都,而孫堅也很給摩毗國的國王面子,默認了摩毗國主持這次和會的主人身份。
這一次的和會,其目的是讓南印度各國停止互相間的內(nèi)鬥,轉(zhuǎn)而和北方的貴霜人對抗,未必是要雙方刀兵相見,但至少南印度各國要讓貴霜人感受到壓力,在邊境牽制他們一部分的軍力。
當和會召開時,整個南印度一共只有三位國王沒有趕來參加,其中兩國靠近北方,另外一國則自恃強大,而且也並不滿意塞里斯人有意扶持摩毗轉(zhuǎn)的使節(jié)竭力陳情,可並未親眼見到塞里斯人那艘被稱爲雷帝因陀羅之怒的無敵戰(zhàn)艦的國王拒絕了臣下地勸諫,他並不懼怕塞里斯人敢找他麻煩,雖然黑色阿修羅之名傳遍整個南印度。但是塞里斯人駐紮在摩毗國的軍隊從未深入過南亞次大陸過。
對於這三個拒絕參加和會的國家,孫堅甚至連他們的國王名字都沒興趣知道,因爲在他心裡,這三個國家已經(jīng)被打上了要毀滅的國家名單,而且也正好用來立威。
和會如期舉行,與其說這是一次和會,倒不如說這場所謂的和會,只不過是孫堅單方面向南印度宣佈劉宏對他們的安排。從經(jīng)濟到軍事以及文化各個方面,大漢都要插手進來,當然這份被稱爲震旦條約的合會文件裡,從表面上看絕對是到會地南印度各國佔了天大的便宜,比如大漢將直接和每個國家建立商貿(mào)通道。同時在沿海各國租賃或買下港口,以減少某個國家通過控制貿(mào)易通道而獲得鉅額利潤,這其中原本藉此大發(fā)橫財?shù)哪ε鵁o疑利益受到了損害,不過對於志在成爲南印度霸主的摩毗國國王來說,這似乎沒什麼可以在乎的。更何況即使他反對又有什麼用,塞里斯人可以隨時扶持其他國家。想必其他那些國家地國王還求之不得。家,沒有一個國王選擇價值較低的租賃方式,都是選擇了用自己眼中只是些破爛的小漁村和荒涼的灘塗地換取了帝國提供地絲綢,瓷器等各種奢侈品,在帝國的商品貨物大肆入侵南亞次大陸之前,劉宏倒是先付出了一大筆資金。不過比起他這幾年從和南印度各國地海上貿(mào)易所得的利潤相比,這筆資金他還出得起。
於是南印度沿海各國。一共有三十五處地方成了帝國的海外領(lǐng)土,雖然現(xiàn)在都只是些荒涼的灘塗或是貧窮的漁村。但是沒人知道在若干年,這些地方成了帝國控制南印度各國和東西方海上貿(mào)易最重要的據(jù)點。
在經(jīng)濟上暫時得到好處地南印度各國國王。對於孫堅接下來提出的條件也都是沒有反對,原本那些婆羅門教祭祀擔心地塞里斯人要求傳教的條件並沒有提出,甚至於塞里斯人表示他們將幫助婆羅門教驅(qū)逐浮屠教在南印度各國地寺廟和僧侶,而他們所提出的條件只是要求南印度各國學習漢語作爲各國之間地通用語言,對於這個要求,婆羅門教的祭祀們沒有想太多便答應了下來,本來在貴族間學習漢語已經(jīng)是一種風尚了,他們根本沒有想到在今後的歲月裡,那些塞里斯人雖然沒有去傳播他們的道教,但是卻派出了不少儒生過來教授那些賤民漢語和漢字。濟和文化方面,劉宏並沒有提出太過讓南印度各國國王會反對的條件,當然他在震旦條約裡所設(shè)置的那些款項本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可以認清其中險惡的,相反倒是會被人們當成香甜可口的誘餌一口吞食下去,等到日後後悔時已是來不
和會裡,或許分歧最大的便是孫堅提出的建立一支由帝**領(lǐng)導的聯(lián)軍,對於組建聯(lián)軍,到會的各國國王倒是沒有反對,塞里斯人的強大是他們所難以抵抗的,組建聯(lián)軍的話,也可以使他們和貴霜人對抗,比起需索無度的貴霜人,只是需要他們象徵性地進貢些象牙和香料的大漢天子無疑要賢明得多,一旦不需要向貴霜人進獻,他們每年可以省下更多的錢來購買東方帝國的各種物產(chǎn)。
對於由帝**來擔任軍隊具體作戰(zhàn)各級軍官地建議。各國國王也沒有反對地意思。黑色阿修羅之名如雷貫耳。由他們來指揮軍隊他們也更放心一些。但他們無法接受地是孫堅居然要讓摩毗國國王做聯(lián)軍名義上地統(tǒng)帥。同時還打算讓他成爲聯(lián)盟之主。
當初曹操等人設(shè)計。讓現(xiàn)在地摩毗國國王成了一個瘸子。一來是爲了讓他更徹底地依靠帝*更新最快*。二來便是讓周圍各國輕視他本人。這樣地話以後他纔會更服從於帝**。
而現(xiàn)在地情形正如當初預孫堅讓自己做聯(lián)盟之主。摩毗國國王是喜出望外。但是那些反對他地其他各國國王卻讓他們非常惱火。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現(xiàn)在沒有多少說話地實力。一切都只能靠孫堅替他說話。
“我不得不告訴各位。摩毗王已經(jīng)接受了我大漢天子地冊封。是我帝國地震旦侯。這聯(lián)盟之主只有他有資格坐。”孫堅看著那些並不滿意摩毗王做聯(lián)盟之主地各國國王。聲音低沉。語調(diào)森冷。這個聯(lián)盟從一開始天子就沒指望它能真正地發(fā)揮作用。所謂地聯(lián)盟之主只是個擺設(shè)。真正做主地人只有帝**而已。爲此這盟主之位必須由一個聲望和能力都不能服衆(zhòng)而且只能依靠帝**地人來當。而摩毗王無疑是最好地人選。
“震旦侯?”“我們怎麼不知道?”與會地各國國王們都是大聲嚷嚷了起來。這幾年他們已經(jīng)漸漸知道了不少有關(guān)東方帝國地事情。他們知道其實連貴霜人也奈何不了地那些遙遠地蠻族也臣服於這個帝國腳下。甚至於連他們地王必須接受大漢天子地冊封纔算數(shù)。而在他們地南邊。那些中南半島上地國家也是同樣如此。可以說大漢天子地冊封意味著正統(tǒng)。
“摩毗王接旨。”看著那些聒噪地各國國王。孫堅騰地站了起來。然後拿出了早就準備好地聖旨。朝同樣不知所只是片刻間。摩毗王便回過了神。他想到了平時身邊那些塞里斯學者告訴他地東方禮儀。連忙跪在了地上。朝孫堅道。“摩毗國小王接旨。”
聽著孫堅當堂宣讀東方帝國那位大漢天子的詔書,各國國王都是目瞪口呆,誰也沒有想到那位大漢天子不但冊封了摩毗王,還送了他三千人的塞里斯士兵作爲他的衛(wèi)隊,雖然他們都知道這三千人絕不會忠誠於摩毗王,可是能有黑色阿修羅作衛(wèi)隊,這樣的待遇恐怕也只有摩毗王一人獨享。
“現(xiàn)在誰還有異議嗎?”宣讀完詔書,將明皇色的聖旨交給摩毗王以後,孫堅環(huán)視四周道,他這樣問,又有哪個敢不識時務地反對,現(xiàn)在擺明是東方帝國全力支持摩毗王,對各國國王來說,反正他們也多少得到了些好處,再想想聯(lián)軍不過是名義上歸摩毗王,心裡雖然多少有些不舒服,可也只能接受。
三天後,摩毗國王宮外,到會的各國國王一起歃血爲盟,簽下了震旦條約,而孫堅和帝**則是磨刀霍霍,打算拿那三個未到的國家開刀立威,此時聯(lián)軍一事雖已定下來,可孫堅絲毫沒有等聯(lián)軍建立後再動手的意思,而是直接讓原本便駐紮在摩毗國的五千帝**和早就被他們控制訓練的摩毗**隊前去討伐三個國家。
孫堅爲人雖然好戰(zhàn),可是卻是個盡忠職守的人,這一次的討伐戰(zhàn),他依然只是做壁上觀,在摩毗國坐鎮(zhèn),等待消息。
在各國心情不一的觀望中,討伐的帝**推進速度極快,由於幾年生活下來,五千名帝**士兵早已適應了南亞次大陸的氣候,若是換了帝國艦隊上的帝**士兵,恐怕深入溼熱的三國腹地,戰(zhàn)力就要先減去一半。
摩毗軍原本在南印度各國中不過是二流偏上的軍隊,不過這幾年在駐紮的帝**調(diào)教下,也算是南印度各國的一支強兵,這場討伐戰(zhàn)最後只是用了兩個月,帝**便連續(xù)在野戰(zhàn)中擊破三國的主力軍隊,然後周圍那些觀望的各國連忙都派出了軍隊,想來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