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張戰死篇

從陳橋到崖山 二張戰死篇

12月1日,宣徽院上奏“請以闌遺戶淘金”忽必烈不同意“不許重勞吾民”

賈權臣如今在朝中說一不二。皇帝、文官、武將、言官、內侍…都被他控制住了!這次他又把手段使到了大批科舉士子們的頭上!21日,賈似道下令:設置士籍!命御史陳伯大將所有士人的鄉里、姓名、年齡、三代、妻室…一一開具,再令其鄉鄰擔保,與科舉條制沒有衝突的,方許參加科舉考試!之後又嚴格實行後省覆試法,凡是比校中省元卷的字跡稍有不同的,一律黜落!

對此,陳仲微上奏“祿餌可釣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嘗天下之豪傑;名航可載天下之猥士,而不可陸沉天下之英雄”賈似道大怒,命言官將其彈劾罷官。

鹹淳8年(1272)1月5日,忽必烈下詔:將尚書省併入中書省。任命阿合馬、張易爲中書平章政事;張惠爲中書左丞;李堯諮、敏珠爾丹爲參知中書政事。取消給事中、中書舍人、檢正等官職,仍設左右司。省六部爲四,改稱中書。

12日,皇子趙昺(未來的衛王)出生。

趙良弼與日本太宰府官員此時都≡∧已嗅到戰爭來臨的氣味。雙方都不願兩國最後兵戎相見。於是商定:由太宰府派出彌四郎等26人僞稱是日本國使,由元使團的書記官張鐸率領朝覲元世祖,趙良弼則留在高麗國等待消息。2月1日,張鐸一行到達元中都“日本說以前受高麗誤導,屢次說大元將伐日本,所以一直沒有迴應。現已知悉內情,先遣彌四郎等來回復。至於正式國書,由於今津離京都尚遠,故需費些時日”

但這通謊話豈能瞞過精明的元世祖?漢人大臣姚樞、許衡也認爲其中有詐。此時忽必烈在經多年無果的等待後終於失去了耐心,決心要讓那些倭人看看自己蒙古鐵騎的厲害!但此時與南宋的戰事正吃緊。忽必烈也不想分心…

3日,忽必烈將首都中都城改名爲大都城。

5日,忽必烈命阿術統帥襄陽前線的蒙古軍;劉整、阿里海牙兩人統帥漢軍。

11日,忽必烈下令在大都城內建立中書省署。19日,忽必烈始祭先農,如祭社之儀。本月,忽必烈下詔:命諸路開浚水利。

3月7日,忽必烈下詔給中書省,將那些日本使者遣還。安圖上奏“趙良弼上奏請移金州戍兵,勿使日本妄生疑懼。臣等以爲金州戍兵。已爲彼國所知。若復移戍,恐非所宜。可告訴來使:此戍乃爲耽羅國暫設,爾等不須疑畏”

16日,阿術、劉整、阿里海牙合力攻破樊城外城。南宋繼續堅守內城,阿術等於是增築重圍以困之。

4月1日,利州路安撫張玨築成宜勝山城。

本月,闊出率蒙古軍攻打南宋淮南東路的漣州。連破射龍溝、五港口、鹽場、白頭、河城堡等地。

范文虎大敗,李庭芝頓成孤軍之勢!這時進兵不叫救援,而是往虎口裡鑽。主動送死!不得已,他在外圍穩住形勢,等待機會…

可襄陽城裡的消耗是驚人的!這時元軍圍城已將近4年。糧食儲備雖還有不少,但食鹽、木炭、布匹都用盡了。必須馬上想法送進去!

5月,樊城守將張漢英招募游泳健將,將蠟書藏於其髮髻之中,藉著河中的積草隱蔽。游泳進入襄陽城中!見到呂文煥,呈上蠟書“鹿門既築,勢須自荊、郢援救”可該游泳健將從襄陽城中游出時。卻被元兵發現一大蓬枯草,覺得奇怪的元兵用鉤子去鉤。就這樣,這位不知名的游泳英雄被元軍抓獲。而郢、鄧救援之路亦就此被元軍斷絕!

此時,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已將帥司移至襄陽府正南偏東100多公里、京西南路的郢州。其餘將帥各駐新郢及均州、河口等要害之地。李庭芝發現了襄陽西北有一條發源於均,房、名叫清泥的河流,馬上組織人力物力在清泥河中趕造輕舟百艘,每三舟聯爲一體,只有當中一舟裝載補給,左右兩舟則虛其底而掩覆之。現在補給有了、運輸工具有了、運輸辦法也有了。可派誰去執行這次運輸任務呢?

李庭芝下令:就地招募勇士!這幾乎是必死的事,10萬正規水軍都衝不破的重圍,想讓民兵去幹?怎麼看這邏輯都太混亂!可當時也想不出別的辦法了,只好去試一試!當然這也非常符合官方的行事標準!編制外人員的死活很重要嗎?

李庭芝共招募到3000敢死隊員!爲首兩位都姓張:張順外號竹園張、張貴外號矮張。這兩人心懷忠義,很有家國觀念!這裡要強調一下:像漢民族這樣基數龐大的種羣,如有半數以上的人都有家國觀念的話,那麼其家國必將永世強盛,絕不爲外族所侮!可有幾個人敢拍胸脯說:自己無愧於一箇中國人呢?兩位張平民都是!臨出發前,他們訓話“此行有死而已!你們如非本心,即可退去,別壞了我們的大事”對面3000個平民夥伴哈哈大笑!大家都清楚爲的是什麼,說什麼退、說什麼壞與成!

3000敢死隊員、近百艘輕舟,每艘船上都裝備火槍、火砲、熾炭、巨斧、勁弓。以三船爲一舫,各有30名平民防護…夜漏三更時,所有船掛上紅燈,由張貴領先、張順殿後,逆漢江而上,衝擊襄樊外圍的元軍防線!而這時的水道上,已不止是元軍建制龐大的水師,更有很多條欄江的鐵鏈…

3000平民持巨斧、斷鐵鏈,一夜轉戰120裡水面!次日天明時分,終於衝破重圍,抵達襄陽城下!重圍近4年,密不透風,終於有支援抵達城下!這對襄陽城內的士氣影響可想而知“城中久絕援,聞順等至,踴躍過望,勇氣百倍”

當然這也付出了代價!戰後清點人數,殿後的張順不見了!數日後。張順的屍體溯流而上,屍體身中四槍六箭,手中不放刀箭,怒氣勃鬱一如生時!

6月,南宋朝廷撥錢十萬緡,命京湖制置司糴米百萬石,爭取運進襄陽城!

6月,高麗國王王禃上疏請求忽必烈發兵征討耽羅國餘寇。

7月26日,和爾果斯上奏“蒙古字設國子學,卻不準漢官子弟學習。官府文書。至今仍有用畏兀兒字的”於是忽必烈下詔“遣百官子弟皆入學。今後詔令皆用蒙古文書寫”

8月,呂文煥想留下張貴共守襄陽城。在他想來,進城難出城更難?張貴與其他平民只有助他守城這一條路可走?嗯!他真是位高官,天生不懂得平民們的想法…張貴堅持要回郢州彙報任務並求援。

他首先募得死士二人,能伏水中數日不食。兩位死士出得去、也回得來。帶回消息是:范文虎計劃派5000人出戰,更與張貴約好了接應的時間與地段,這些士兵將由張貴率領,再殺回襄陽!

9月9日重陽節,張貴辭別呂文煥東下。檢視部下登舟時。卻發現有一人已逃亡,此人先前因過失被張貴責打過。張貴大驚“吾事已泄!當速行,或彼尚未知”於是舉砲發舟,破圍突進。非常幸運。那一晚風雨大作,罕見的巨浪在漢江中翻滾!如此風雨中,阿術、劉整在小新河中佈下的元軍水師措不及防,被張貴一路衝殺。順流直下,到了勾林灘,接近龍尾洲一帶…

龍尾洲。嚴格說來已出了元軍水師的勢力範圍。而這裡,也就是張貴與范文虎此前約好的接應地段!暴雨如注、巨浪騰霧,縱目遠觀,隱約可見下游方向有一片燈火,火光中戰艦輪廓若隱或現。定是范文虎的船隊!張貴命令靠過去!抵近了才發覺:那是元軍水師!

范文虎派來的援軍早在兩天前就因風暴退後30裡,失約不至!而元軍水師反而獲得了情況,等在這裡讓張貴主動上鉤!

突陷重圍,張貴拼死力戰,終於寡不敵衆被俘!寧死不屈被阿術殺死!屍體被擡回襄陽城下。元軍指著屍體向城上喊“認識矮張嗎,這個就是”襄陽城內大懼!呂文煥親手斬殺了四名軍卒,才勉強將軍心穩定下來!

正規軍辦不成事,需平民幫忙;再因正規軍的不作爲,累死平民…這就是當時的南宋!至此,援救襄陽行動徹底失敗!城裡是多了些鹽、多了幾匹布,可民心士氣更滑落!

16日,宋度宗要去明堂祭祀,以賈似道爲大禮使。禮成,往景靈宮。這時突然天降大雨,胡貴嬪之兄胡顯祖建議:如開禧故事,陛下走下玉輅,乘逍遙輦回宮。白癡皇帝問“平章同意了嗎”其實胡顯祖並未就此事請示過賈權臣,就隨口答道“平章已允”帝遂歸。得知此事後的賈似道大怒“臣爲大禮使,陛下舉動竟不得預聞!我要辭職”白癡皇帝無奈只能罷掉胡顯祖、趕胡貴嬪出宮爲尼,賈似道乃還。

右丞相馬廷鸞因受賈似道牽制,力辭相位。11月1日,被罷爲饒州知州。入辭之時,宋度宗惻怛久之“丞相勉爲朕留”馬廷鸞答“臣死亡無日,恐不得再見君父。然國事方殷、疆圉孔棘。天下安危,人主不知;國家利害,羣臣不知;軍前勝負,列閫不知。陛下與元老大臣惟懷永圖,臣死且瞑目”

13日,蒙古軍在淮南西路的光州築城。

15日,元朝發兵討伐耽羅國。

無奈的南宋朝廷將主意打在了重新招降‘亡宋第一漢奸’劉整的頭上。李庭芝上奏:請封劉整爲盧龍軍節度使、燕郡王。朝廷立馬同意。派了一叫永寧的僧人帶著告身、金印、牙符、李庭芝的書信等一大批“好處”入元境,可惜事情敗露。劉整從襄陽前線回大都親自見忽必烈“此宋人患臣用兵襄陽,欲以此殺臣耳。臣實不知”忽必烈下令:殺掉永寧、劉整仍回前線督戰。

本月,隨世昌奉劉整之命,在鹿頭山築城新門,並打退南宋樊城守軍的進攻。

現在,元軍可從容選擇襄樊兩城的突破點。阿里海牙建議“襄陽之有樊城,猶齒之有脣也。宜先攻樊城,斷其聲援。樊城下,則襄陽可不攻而得”於是,元軍終於準備向樊城發動總攻!之所以這時才動手,不是蒙古人武力衰退,在三代之後步了女真人的後塵。

蒙古發兵篇新政失敗篇景炎改元篇三度爲相篇三徵淮南篇順昌前戰篇神宗駕崩篇趙昀登場篇仁瞻斬子篇北伐前奏篇寇準砸人篇北國安定篇嘉佑科舉篇宋金亂戰篇安石罷相篇景炎改元篇清明上河篇父子矛盾篇世宗自立篇趙禎之慟篇邊疆烽火篇皇帝家事篇完顏登場篇耶律留哥篇幽州陷落篇轉移視線篇蒙金決戰篇多苦多難篇太后歸來篇郭逵徵南篇一統天下篇第一 重臣篇岳飛北伐篇大難臨頭篇孟珙救宋篇道教之盛篇神宗崩潰篇哀宗出逃篇災難臨頭篇西征前奏篇十二金牌篇青苗新法篇二次北伐篇富平決戰篇符家三女篇出兵後蜀篇川陝首戰篇夷簡罷相篇治河失敗篇老人宰執篇宋金激戰篇真宗登基篇最後南侵篇永樂築城篇寇準回朝篇北伐前奏篇蒙古草原篇太子冊立篇中都陷落篇仙人之戰篇風雨欲來篇柴榮託孤篇免役差役篇澶淵前奏篇收復河湟篇最大危機篇收奪兵權篇平夏築城篇東明事件篇世祖繼位篇徽宗禪位篇真宗駕崩篇大宋國策篇皇業肇基篇平夏築城篇兵臨城下篇變法起始篇金國敗盟篇劉豫瘋狂篇完顏登場篇宋金激戰篇蒙古草原篇趙禎之慟篇允文之死篇西夏轉折篇光宗發病篇西征收尾篇天驕喪父篇似道之死篇文人之春篇開封民變篇君子結黨篇童貫使遼篇安石離京篇趙普罷相篇侂胄登場篇免役新法篇亡國君臣篇風捲殘雲篇陳橋兵變之回城篇
蒙古發兵篇新政失敗篇景炎改元篇三度爲相篇三徵淮南篇順昌前戰篇神宗駕崩篇趙昀登場篇仁瞻斬子篇北伐前奏篇寇準砸人篇北國安定篇嘉佑科舉篇宋金亂戰篇安石罷相篇景炎改元篇清明上河篇父子矛盾篇世宗自立篇趙禎之慟篇邊疆烽火篇皇帝家事篇完顏登場篇耶律留哥篇幽州陷落篇轉移視線篇蒙金決戰篇多苦多難篇太后歸來篇郭逵徵南篇一統天下篇第一 重臣篇岳飛北伐篇大難臨頭篇孟珙救宋篇道教之盛篇神宗崩潰篇哀宗出逃篇災難臨頭篇西征前奏篇十二金牌篇青苗新法篇二次北伐篇富平決戰篇符家三女篇出兵後蜀篇川陝首戰篇夷簡罷相篇治河失敗篇老人宰執篇宋金激戰篇真宗登基篇最後南侵篇永樂築城篇寇準回朝篇北伐前奏篇蒙古草原篇太子冊立篇中都陷落篇仙人之戰篇風雨欲來篇柴榮託孤篇免役差役篇澶淵前奏篇收復河湟篇最大危機篇收奪兵權篇平夏築城篇東明事件篇世祖繼位篇徽宗禪位篇真宗駕崩篇大宋國策篇皇業肇基篇平夏築城篇兵臨城下篇變法起始篇金國敗盟篇劉豫瘋狂篇完顏登場篇宋金激戰篇蒙古草原篇趙禎之慟篇允文之死篇西夏轉折篇光宗發病篇西征收尾篇天驕喪父篇似道之死篇文人之春篇開封民變篇君子結黨篇童貫使遼篇安石離京篇趙普罷相篇侂胄登場篇免役新法篇亡國君臣篇風捲殘雲篇陳橋兵變之回城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原县| 安塞县| 当雄县| 宜章县| 天柱县| 宣威市| 金坛市| 新安县| 葫芦岛市| 许昌市| 嫩江县| 台前县| 西丰县| 特克斯县| 同心县| 施秉县| 大邑县| 阳江市| 上高县| 交城县| 曲松县| 吉安县| 赤城县| 武隆县| 根河市| 明溪县| 金塔县| 鹰潭市| 南江县| 乡宁县| 商城县| 江安县| 海兴县| 南通市| 宁津县| 仁寿县| 白沙| 平度市| 永顺县| 榕江县| 阿巴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