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最後南侵篇

最後南侵篇

詔書裡先肯定岳飛的成績“卿勇略冠時,威名服衆”再申明朝廷還是有長遠打算的“方資長算,助矛遠圖,未有息戈之期”最後打出人情牌“雖卿有志,固嘗在於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於王室”你只顧自己逍遙自在,不管還在水深火熱中的政府了嗎?

如此這般,岳飛終於不提辭職的事,走進皇宮和趙構見面。見面時,整個皇宮迴響著趙構一個人的聲音,他溫馨、關切地說了很多,換來的是岳飛無可挑剔的禮儀。

岳飛一直沉默,一個字都沒回答(“帝問之,飛拜謝而已”)當天岳飛離開,在他身後,是幾道各有內蘊的目光——

趙構,他微笑著從未失態,哪怕做了以上的一切,仍雍容優雅。在岳飛走後,他以皇帝身份爲此次北伐收尾,說了這樣一句話“朕若親提一軍,明賞罰,以勵士卒,必可擒兀朮”言外之意,偉大的將軍們,你們能做到的,我也能做,甚至比你們做得更好!世間應知道,唯有朕趙構,纔是掌控一切者、纔是需膜拜的對象!

張俊,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殺心。岳飛…是他曾經的部下、現在的噩夢,這人的一言一行都站在他的對立面,把他映襯得無比醜陋…報復、報復,如有可能的話,必殺飛!

秦檜則很忙,他不需要用怨毒目光凝視岳飛,因他正做著報復的事。

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殺岳飛也好、搞和談也好,都需一個整體策劃。這其間不僅需南宋動手,金國方面也得積極些…

10月,西夏國內,任得敬平定了蕭合達叛亂,因功授翔慶軍都統,進封西平公。

11月8日。喀齊喀率軍東出潼關,攻打陝州,被守臣吳琦擊敗。同時,楊從儀再次在寶雞擊敗金軍。而完顏撒離喝的大軍此時正在圍攻環慶路的慶陽府,守臣宋萬年據城固守。胡世將緊急向河東經略使王忠植求援。王率軍趕到延安時,叛將趙惟清以假詔書招降。王忠植正色道“若本朝詔書則受,若金國詔書則不拜”結果被趙惟清械送完顏撒離喝處。撒離喝命兵士押王忠植來到慶陽府城下勸降。王忠植大叫“我河東步佛山忠義人也,爲金所執,使來招降。願諸將勿負朝廷,堅守城壁。忠植即死城下”之後敞開衣襟,對完顏撒離喝大喊“速殺我”遂遇害。

15日,胡世將緊急上書朝廷請岳飛出兵牽制,趙構回批“此未易輕議。事有緩急先後,必思而後動,乃可成功”

12月,李成以蕃漢數萬大軍圍攻李興的白馬山寨。李興召集衆將“我妻兒如今都在襄陽,惟幼子在側。今若不敵,當抱此兒南向投崖。以謝天子”諸將感泣,誓以死守。這時,金國以黃榜招李興爲奉國上將軍、河南尹。李興將使者立斬、將敕書拆都不拆,直接上繳南宋朝廷…在這樣的堅守之下。無奈的李成只得回到洛陽城中去…

本月,金熙宗下令在中原之地首創屯田軍。

紹興11年(1141)1月10日,張俊入朝。趙構要求他讀《郭子儀傳》“若知尊朝廷如子儀,則非特一身享福。子孫昌盛亦如之。若恃兵權之重而輕視朝廷,非特子孫不享福,自身亦有不測之禍。卿宜戒之”

新年伊始。大金都元帥、四太子完顏宗弼率原班人馬,不,數量少了些,再不足12萬了,東拼西湊到10萬,再次發動南侵!這是在意料中的,失敗後必須主動攻擊,當年遼國是這樣,現在金國也如此,不然沒法保持上位國的態勢!

打是定要打,不過打哪很講究。鄂州方面是禁區,萬萬不能招惹。楚州方面韓世忠戰力大不如從前,但仍足夠硬朗,本大利小,不是好生意。那唯一剩下的就是淮南西路一帶、張俊的轄區了。多年來相互間知根知底,這是目前唯一的軟柿子了…

15日,金軍越過淮河,進攻淮南西路的壽春府。孫暉、雷仲兩人拒城抗敵,結果被攻破,金軍屠殺了城中千餘官兵。之後,在淮河上搭起浮橋,準備大舉南侵。

而南宋方面的應對僅僅就是在幾條主幹道上,每隔幾小時就飛奔著一匹狂跑的快馬。這些馬,是淮西宣撫使張俊最主要的“戰械”

作爲南宋資格最老的大將,張俊的做派是最經典的。他嚴格執行著遙控方針,轄區交給了部下姚端,姚端的軍隊駐紮在長江南岸的建康,他本人則停留在臨安,沉醉在西湖的旖旎風光裡,隨時和皇帝保持著近距離接觸,學習政策…如此這般,纔是一大將該有的工作生活風範!

那麼一旦金軍殺來,轄區空虛怎麼辦?不急!他備下了非常多的快馬,組成“流星馬斥堠”可迅速把戰報傳到江南…

至於傳來之後嘛?仍不急,他可週密細緻地調動軍隊、再細緻周密地招開軍事會議…

什麼?前線戰爭?放心!什麼事也不會耽誤。劉錡將軍如今正在太平州,他完全可先率軍去抵擋一陣嘛…

19日,劉錡受命率八字軍在江南東路的太平州渡江,增援淮西。25日,他到了淮南西路的首府廬州。這時,一年前與他並肩作戰的前順昌知府、現廬州知州陳規已病卒,城中只有統制官關師古及部下士兵2000餘人。

不過按說劉錡此時的士兵已比一年前順昌之戰要多,淮西第一重鎮廬州的城防設施更比順昌城強了不知多少,那麼劉錡應會背倚堅城,創造出比順昌之戰更輝煌的戰績?

可他繞廬州城牆轉了一圈,之後對關師古說:馬上撤!城防是一回事,金軍殺來的速度更是一回事,順昌至少留給了他6天的準備時間,現在金軍先鋒部隊已經到了!

26日,金軍進入廬州城,馬上派出輕騎兵去追趕劉錡,在西山口追上了。但不敢進攻。到了傍晚,金軍收兵回城。劉錡則繼續撤。27日撤到了和州的東關。這裡依山傍水,形勢堅固,可結寨自保…而此時,廬州已被攻破,連同其周邊的無爲軍、和州都受到波及…

至此,戰爭剛剛爆發,淮西已淪喪大半,長江防線都在威脅之下!趙構慌了,不管有什麼樣的內幕,他都必須保證長江防線的安全!應有了這個。他纔有談判的籌碼、纔有平靜幸福的生活。他嚴令張俊立即從臨安滾到前線去,同時命楊沂中的禁軍渡江北上。之後心裡仍沒底,習慣性地向鄂州求援!

趙構十萬火急發去了御札,要岳飛親自率軍渡江攻擊金軍,保證領袖安全!

岳飛收到命令後,感覺一陣陣的頭暈。這都哪跟哪啊?合張俊、劉錡、楊沂中三部軍力的話,已達13萬以上。這是建炎南渡後,第一次以優勢兵力與金軍作戰。雖說張俊、楊沂中如今都不咋地,但有劉錡在。怎麼也能保證長江安全吧?趁此良機,應批亢搗虛、圍魏救趙,由他出兵從鄂州再次北伐!這樣宋軍將形成合圍之勢,以絕對優勢兵力全殲金國在河南的精兵。如此。則一戰定江山,比收復開封更直接有效!

岳飛把這個戰略意圖寫成奏章,急報臨安。趙構則以更快的速度發來了回覆,上面用一大堆的殷切希望包裹著一中心議題“今江浙駐蹕。賊馬近在淮西,勢所當先”現在領袖在江浙一帶,金兵已殺到了淮西。這是最重要的!飛,你就別鬧什麼幺蛾子了,快來救我!

陝西方面,29日,完顏撒離喝派珠赫貝勒率數千騎進攻永興軍路的商州。知州邵隆知城不可守,乃焚倉庫、毀廬舍而遁。

30日,楊沂中奉命率3萬殿前軍從臨安出發北上。

張俊,王德則奉命從臨安趕往建康,在那兒與大部隊匯合後,於2月4日渡江進駐淮南西路的和州,和州的金軍則退往西面40多公里的昭關。這時,張、王、楊三人合兵,已有13萬之衆。

同日,邵隆收復商州。

張俊放眼北望,忽然找不到敵人…女真人不知在搞什麼,只是佔領了廬州、和州等地方後,就開始了緩慢地撤軍…張俊摸不清頭腦,但有便宜爲什麼不佔?

7日,王德在和州含山縣以東擊敗金國鎮國大將軍韓常。10日,關師古、李橫收復無爲軍巢縣。金國滁州知州趙時棄城而逃。張俊派趙密、趙密派張守忠率500騎追擊,12日,在全椒縣擊敗之。13日,劉錡與張俊、楊沂中等合兵,攻取含山縣、復奪昭關。

面對趙構被嚇得撲騰亂跳的小心臟,岳飛沒敢耽擱,放棄了再次北伐的大好機會,立即領兵去淮西,於11日左右渡江,接近戰場。可惜沒等他真正靠近,淮西主將張俊就給他寫了封信,告訴他離遠點,保持距離!

15日,金國改封大遼亡國皇帝耶律延禧爲豫王。大宋亡國皇帝趙佶爲天水郡王、趙桓爲天水郡公(趙宋皇族祖籍秦州天水,故歷史上也有稱宋朝爲天水朝的)

宋金雙方很默契地一退一進,在淮西平原上攜手散步。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淮南西路無爲軍的柘皋鎮。這地方一馬平川,地勢平緩,女真人退到這兒後就不走了…9萬對13萬,軍團級決戰,當然要選一塊能跑開馬的地方!

至此,張俊等人知道事情大發了,一步步跟著女真人走,到了對方主場裡。不過沒什麼,最近幾年的宋金戰爭再不是從前畏敵如虎的時代了,在數不清的大勝之後,連從沒正面擊敗過金軍的張俊、王德、楊沂中都充滿了信心…更何況陣中還有順昌之戰的孤膽英雄劉錡!

16日,劉錡便進兵到了寬兩丈餘、巢湖的內流河石樑河。金兵已拆毀橋樑,在西岸的柘皋嚴陣以待。劉錡馬上命令士兵拿柴草來架橋,很快建起數座浮橋,劉錡火速派甲士過橋,臥槍而坐,以保證浮橋的安全。17日,張俊、楊沂中的大軍前來會合。大戰開打!

韓常將十餘萬大軍分成左右兩隊,靜等宋軍衝擊。挑起第一輪攻擊的人不是劉錡,而是禁軍大佬楊沂中。楊沂中早年號稱“血漢”單騎入城擊敗滿城土匪,讓趙構又驚又愛。這個傳統一直保持著,於是他衝了出去…

大宋禁軍,真不愧是皇帝精銳強悍的…儀仗隊!這票人衝得快,敗得更快,沒一會就成羣結隊跑了回來…

儀仗隊退場,正戲開唱。按正常邏輯,這時出場的應是戰鬥力最強的劉錡。由他當炮灰消耗金軍實力,再由張大將軍出面一錘定音,應該是這樣吧?可惜事實不是這樣,張俊泡官場泡軍界這麼多年,做事早就不是正常了,而是超常!

讓劉錡打頭陣,很可能再搞一個奇蹟,揚名立功。把劉錡留在最後,萬一敗了可當逃跑時的盾牌。這兩個選擇哪個好?當然是後者!

於是刨除楊沂中、排擠劉錡,張俊是主將,絕不親自上陣衝鋒,那麼剩下的就只有王德了。作爲昔日光世手下第一大將、人稱“王夜叉”的他,戰鬥力絕對可以保證!

王德、田師中兩人出戰,選擇的主攻方向是金軍右翼,正是金軍精銳柺子馬部隊。輕騎兵兵種行動迅速,迎著王德就衝了過來。卻不料王德張弓搭箭,一箭射中金騎指揮官!戰場一片譁然,王夜叉揮軍鏖戰,把金軍擊潰,向紫金山方向退卻…

柘皋大捷,宋軍以死傷900多人的代價換來了一場大破10餘萬金軍的大勝!劉錡欣喜的對王德說“昔聞公威略如神,今果見之,請以兄禮事公”

19日,張俊乘勝收復淮南西路首府廬州,進城後第一時間向臨安報喜請功…趙構聞訊大喜,傳令嘉獎…獎狀還在途中,張俊覺得獲獎名單還要斟酌一下。

天聖七年篇海上之盟篇柴榮北征篇貴妃薨逝篇邊疆烽火篇蒙金決戰篇宋金儲君篇世忠阻敵篇太子冊立篇端平入洛篇遼夏交戰篇蒙哥伐宋篇富平決戰篇仁宗駕崩篇皇業肇基篇清算舊黨篇功虧一簣篇童貫使遼篇惠卿強勢篇遼金議和篇天聖七年篇開封民變篇寇準砸人篇天災人禍篇岳飛被罷篇秦檜入朝篇外族內亂篇哲宗廢后篇遠征幽燕篇滁州大捷篇遼帝親征篇趙佶轉型篇熙寧大旱篇元豐榜單篇國之少年篇仁朝文人篇南宋內政篇秦檜暴走篇宗弼撤軍篇還地西夏篇大戰前奏篇天聖七年篇惠卿強勢篇杭州行在篇收奪兵權篇功虧一簣篇狄青升官篇南宋內政篇二次南征篇望都之戰篇五路伐夏篇收奪兵權篇秦檜入朝篇斧聲燭影篇光宗被嚇篇秦檜罷相篇大遼亡國篇元豐榜單篇幽州收復篇吳璘撤軍篇吳璘撤軍篇度宗登基篇蒙古發兵篇採石前奏篇黨派紛爭篇岳飛撤軍篇災難前奏篇陳橋兵變之軍報篇太原陷落篇順昌前戰篇處機西行篇趙盧鬥法篇秦檜暴走篇宋金激戰篇國之少年篇永樂之戰篇徽宗禪位篇北伐前奏篇宗澤之死篇魏勝首戰篇岳飛出生篇最高國策篇秦檜入朝篇光宗發病篇南宋立國篇局勢透析篇餘玠登場篇侂胄轉念篇吳曦被誅篇河東之戰篇侂胄權臣篇出兵南唐篇李邵矛盾篇皇帝反覆篇元昊稱帝篇大戰前奏篇蘇洵成長篇一統天下篇風雨欲來篇
天聖七年篇海上之盟篇柴榮北征篇貴妃薨逝篇邊疆烽火篇蒙金決戰篇宋金儲君篇世忠阻敵篇太子冊立篇端平入洛篇遼夏交戰篇蒙哥伐宋篇富平決戰篇仁宗駕崩篇皇業肇基篇清算舊黨篇功虧一簣篇童貫使遼篇惠卿強勢篇遼金議和篇天聖七年篇開封民變篇寇準砸人篇天災人禍篇岳飛被罷篇秦檜入朝篇外族內亂篇哲宗廢后篇遠征幽燕篇滁州大捷篇遼帝親征篇趙佶轉型篇熙寧大旱篇元豐榜單篇國之少年篇仁朝文人篇南宋內政篇秦檜暴走篇宗弼撤軍篇還地西夏篇大戰前奏篇天聖七年篇惠卿強勢篇杭州行在篇收奪兵權篇功虧一簣篇狄青升官篇南宋內政篇二次南征篇望都之戰篇五路伐夏篇收奪兵權篇秦檜入朝篇斧聲燭影篇光宗被嚇篇秦檜罷相篇大遼亡國篇元豐榜單篇幽州收復篇吳璘撤軍篇吳璘撤軍篇度宗登基篇蒙古發兵篇採石前奏篇黨派紛爭篇岳飛撤軍篇災難前奏篇陳橋兵變之軍報篇太原陷落篇順昌前戰篇處機西行篇趙盧鬥法篇秦檜暴走篇宋金激戰篇國之少年篇永樂之戰篇徽宗禪位篇北伐前奏篇宗澤之死篇魏勝首戰篇岳飛出生篇最高國策篇秦檜入朝篇光宗發病篇南宋立國篇局勢透析篇餘玠登場篇侂胄轉念篇吳曦被誅篇河東之戰篇侂胄權臣篇出兵南唐篇李邵矛盾篇皇帝反覆篇元昊稱帝篇大戰前奏篇蘇洵成長篇一統天下篇風雨欲來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江| 甘洛县| 姜堰市| 洪雅县| 玛多县| 彰化市| 东乌珠穆沁旗| 沧源| 卢龙县| 衡山县| 门头沟区| 怀来县| 杂多县| 榆中县| 延庆县| 噶尔县| 广昌县| 伊川县| 寻甸| 承德市| 桂阳县| 龙泉市| 隆林| 临澧县| 夏津县| 安图县| 东平县| 香河县| 芒康县| 昌图县| 亚东县| 涿鹿县| 民县| 凌海市| 宁津县| 庆云县| 白玉县| 鄯善县| 定安县| 思南县|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