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風雨欲來篇

風雨欲來篇

紹興31年(1161)1月27日,完顏亮下令:自中都至河南的所過州縣,調從獵騎士2千。再從諸處統軍,擇其精於射者得5千人,分作五軍,皆用葺絲聯甲。紫葺爲上,青茸次之。號“硬軍”或“細軍”完顏亮常常自詡“取江南,此五千人足矣”

2月1日,天象異變:太陽有暈珥戴背。完顏亮馬上召來司天監馬貴中“近日天道何如”馬貴中答“其佔,兵入天子之廷”完顏亮大喜“今將南伐,正其事也”卻不料馬貴中搖頭“此並非陛下入南宋天子之廷之相,而是有人入陛下之廷之相。或爲兵,或爲賊”完顏亮頓時不悅“兵興之際,小盜固不能無也”

本月,完顏亮離開中都燕京城,南下開封城。準備遷都、南征…

3月9日,楊椿升任參知政事。17日,尚書右僕射陳康伯升任尚書左僕射、參知政事朱倬升任尚書右僕射。

20日,完顏亮到達河南府。

4月1日,南宋朝廷終於認識到金人決欲敗盟,戰爭恐已不可避免,於是作出了一些戰前準備。命令兩淮諸將各畫界分、自爲守。措置民社、增壁積糧。當時御前諸軍都統制中,吳璘戍武興、姚仲戍興元、王彥戍漢陰、李道戍荊南、田師中戍鄂渚、戚方戍九江、李顯忠戍池陽、王權戍建康、劉錡戍鎮江,壁壘相望。唯獨長江中游的重鎮、當年岳家軍守衛的襄陽未有戰備,於是緊急提拔吳玠之子吳拱爲襄陽知府,率3千吳家軍前往戍守襄陽。

5日,完顏亮命文武百官先赴開封治事。尚書省、樞密院、大宗正府、勸農司、太府、少府皆從行。吏、戶、兵、刑4部、四方館、都水監、大理司官各留一員陪侍自己身側。

之後,完顏亮任命高景山、王全爲正副賀宋生日使,出使之前。完顏亮特別叮囑王全“汝見宋主,即面數其罪。索其大臣及淮漢之地。如不從,即厲聲詆責之。彼必不敢害汝”叮囑高景山“回來後。將王全的所言所行全部奏聞”

8日,完顏亮從河南府繼續南下。15日。到達汝州的溫泉。再次派遣使者徵發諸道兵馬。在一次打獵中,突遇奔鹿。措手不及的完顏亮墮馬,嘔血數日…

本月,周麟之、蘇華被任命爲正副大金奉表起居稱賀使,前去祝賀完顏亮遷都。蘇華還未出發便突然去世,於是由張掄代替。

5月4日,金使高景山、王全入境。這一次的使者是宋金紹興議和以來的唯一一次特例。以往十幾年來,女真人變得很契丹。雙方每年互派的使者,都能像當年宋遼建交時那樣彬彬有禮。如像上次的施宜生,能隔著桌子談論筆墨,能遊山玩水、繪畫製圖,附庸風雅。可這一次不同,高景山、王全舉止倨傲。直到此時,趙構君臣才相信了對方真的是有渝盟之意!

8日,完顏亮這次舉國徵兵的惡果終於爆發出來!除女真人外,漢、奚、契丹、渤海等少數民族也全部在徵兵的名單之內。這些本已很苦的亡國人被逼著妻離子散走上戰場。當苦難感、死亡感堆積到一定程度後,反抗自然就出現了!第一次契丹大起義在撒八的率領下。轟轟烈烈的爆發了!一開始完顏亮也並沒特別重視,派了右將軍蕭圖喇去平叛…

19日,金國使者高景山、王全進入紫宸殿。王全秉承完顏亮意旨。面對趙構時聲色俱厲,提出的條件僅比當年北宋都城開封即將陷落時差一點點。完顏亮聲明,他對之前的紹興和議條款非常費解,考慮了很久,也不知當時的金軍統帥完顏宗弼四叔是咋想的?更不明白東昏王爲什麼近十年間都不作更改?現在,他向南宋提出新要求:

1淮河流域歸金國,兩國以長江爲界。

2宗主國要重新調整施政方針,江南下位屬國立即派大臣們來開封報道,參加學習班。大臣的人選不許濫竽充數。由朕親自指定:南宋現任首相湯思退、次相陳康伯(事實上此時湯思退已罷相,陳康伯是首相)樞密使王綸、禁軍統領楊存中這四個人來。

3天水郡公死了。

趙構聽清了前兩點。第三點選擇性忽略。死了個人?天水郡公?跟我有一毛錢的關係嗎?他心裡第一時間閃過的是難得出現的怒火!怎麼說我也是皇帝好吧?這些年來對金國還算恭敬吧?爲啥一點面子不給,突然趕盡殺絕?

拋開整片淮河流域的土地。光是四個頂級大臣,尤其是心腹依靠楊存中,這些人去開封純粹是羊入虎口。越想越怒的趙構冷冷地說“金使出身名門望族吧?怎麼一點禮儀都沒”

wWW▲t t k a n▲℃o

卻不料王全跳了起來,以更大聲音吼了一句“趙桓已死了”滿殿死寂,所有人都呆了!天水郡公原來是指宋欽宗趙桓?宋金相隔遙遠,宋欽宗又是個頂級政治犯,他的死訊時隔5年才由官方傳了過來。這一時刻,絕大多數南宋官員們是第一次確認了被虜皇帝的死亡…

趙構臉色大變,立即起身轉入後殿。他身後一片大亂,王全還在不依不饒,繼續高喊“我是來交涉兩國大事的,爲什麼不理睬我”

文官們集體寂靜,像是在第一時間向欽宗皇帝默哀。關鍵時刻,一禁軍將領李橫站了出來,喝止了王全!

另一位將領劉炎則提醒首相陳康伯“這個金使帶來了先帝的死訊,按例應有的茶酒禮遇應全免了”陳首相面無表情“這事你自己去和皇帝說”說完他繼續默哀…

劉炎繞過大殿的屏風,發現皇帝就在不遠處。趙構孤零零站在那裡,身體彎曲,大滴的淚水不斷流了下來…

對這一幕,大部分史書解讀說是趙構怕了。他怯懦的基因在空前的威脅、親人的死亡面前崩潰,恐懼得無法自制,導致當場大哭…不過我個人認爲不會。趙構怯懦不假。可這孩子是嚇大的。從青少年時代起,他每每踩著刀刃過日子,在死亡懸崖的邊緣上跳舞。他什麼沒見過?至於一句威脅就嚇潰了?這不現實!

他的哭。是因終於從官方處印證了兄長的死亡…徽欽二帝是他長久的心病,只要這兩個人還活著。他就是贗品、篡權者、冒牌貨!這些年來提心吊膽,在江南有人提起迎二聖,他得微笑讚許。在北方,金國時不時拿趙桓說事,更讓他寢食難安。這是公開的秘密,誰都能體會到他心理上的煎熬?

可現在,宋欽宗終於死了…多年前的兄弟情誼陡然間涌上心頭,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縱然趙構天性涼薄。也難免悲傷…這,應是他作爲一個人來說,最後表現出的一點點殘存的人性了…

同時,南宋朝廷開始正視北方的威脅,始議調兵守江淮之策…22日,宰執大臣們緊急召見禁軍三衙的主帥趙密、成閔、李捧及太傅楊存中至都堂,商議舉兵。接著馬上又命凌景夏、汪應辰、錢端禮、金安節、張運、黃祖舜、楊邦弼、虞允文、汪澈、劉度、陳俊卿等侍從、臺諫官員前來集議。首相陳康伯首先發言“今日更不問和與守,直問戰當如何”商議結果,大家一致決定派成閔率領全部禁軍,在襄江上流組織防禦。唯獨虞允文反對“不必發兵如此之多。敵必不從上流而下。恐髮禁衛則兵益少,朝廷內虛,異時無兵可爲兩淮之用”宰執大臣們以金主在汝州。恐其涉漢而南爲由,不聽。

中午,宋高宗下詔爲宋欽宗發喪。

此時朝論洶洶,有人想到了逃、有人堅持抗戰、有人嚇得失態等等,唯有一個人很冷靜——趙構!

他一生中經歷了太多危難,所謂久病成醫,已對這事很精通了。他理智對比了下現狀和從前,知道大事已去,他。可以亡國了…

如說當年的北宋是在精神上有滅亡的道理,從物理上卻沒必亡的參數的話。現在的南宋卻是實實在在滿足了必亡的一切條件了!

南宋軍事體系從1141年殺嶽抑韓後,已崩潰了整整20年。這期間中興名將全部凋殘。曾經的精兵也早已老朽。在秦檜的管理下,根本談不到後繼之人。民心士氣更不用提,還有人心懷故土想著報仇、北伐嗎?連岳飛的名字都成了禁忌,還能奢望什麼志向與恢復?

整整20年,這世界終於變成趙構所希望的樣子。他真的成功了,可突然間他一無所有!因他的主子、他的宗主國不再想養他這條狗!就是這樣簡單!他所有的努力、堅忍、付出、殺戮就都失去了意義!不知這時他做何感想,他會懷疑自己的智商嗎?他連兩國間絕沒永遠的和平這一說都不知道嗎?

或許他會一直記著宋遼之間的百年好合,但他沒那個命、也沒那福份!最重要的是他腦子鈣化了,忘了宋遼之所以能百年和平,是因宋真宗親征澶淵、射死蕭撻凜,逼得遼國不得不和、不敢不和!這和他的搖尾乞憐截然不同!和他不惜自毀長城、冤殺功臣以求得搖尾乞憐截然不同!

反正這時他清醒意識到什麼都完蛋了,除逃跑外再沒辦法。那麼去哪呢?四川…還是大海?入內內侍省都知張去爲向他密陳退避閩、蜀之計。萬幸的是此時的南宋首相不是湯思退,而已是一力主戰的陳康伯“敵國敗盟,天人共憤!今日之事,有進無退!若聖意堅決,則將士之氣自倍。願分三衙禁旅,助襄、漢兵力。待其先發,然後應之”黃中堅決主張用兵“朝廷與金通好二十餘年,我未嘗一日言戰,彼未嘗一日忘戰。取我歲幣,啖彼士卒。今幸天褫其魄,使先墜言以警陛下,惟聖慈留心焉”

23日,吳璘緊急提拔爲四川宣撫使,與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成都知府王剛中共同防守川陝。趙構並下詔“夔州路遣兵五百往峽州屯駐。一旦荊南有警,則令夔州路安撫使李師顏親往援之”

24日,趙構親自召見侍衛馬軍司老大成閔,命成閔率所部3萬人往武昌防守長江中游重地。再命湖北漕臣同鄂州守臣建寨屋3萬間以屯駐大軍。2天后,再命集結戰略物資:江西折帛、湖廣常平米錢及末茶長短引共140餘萬緡、湖北常平義倉及和糴米63萬石、料10萬石,送往湖廣前線備用。

27日,高景山、王全等人辭行。

28日,趙構下詔:浙東五郡禁軍的弓弩手迅速趕赴明州,由沿海制置使沈該指揮;浙西諸郡及衢、婺二州趕赴平江府,由浙西副總管李寶指揮;江東諸郡趕赴池州,又李顯忠指揮,福建諸郡趕赴太平州,由陳敏指揮;江西諸郡趕赴江州,由戚方指揮;兩湖非沿邊諸郡趕赴荊南府,由李道指揮…各軍迅速到位,進入戰爭緊急狀態!

6月1日,殿中侍御史陳俊卿被任命爲代理兵部侍郎。聞擊鼓而思良將,20年之後,還有誰可用?陳俊卿再次推薦張浚。趙構答“其人才疏。使之帥一路,或有可觀;若再督諸軍,必敗事”陳俊卿說“人皆以浚爲可,陛下何惜不一試之”再用張浚嗎?不!絕不!富平慘敗、淮西軍變歷歷在目,這樣的人怎堪大用?那麼還有誰?至少國內還有幾個人是可以期望的。如李顯忠,這是一代名將;再如吳璘,這是與岳家軍等價齊名的吳家軍主將…

…20年了,趙構有些恍惚,很多的人和事在他心中飄來蕩去,一個個人名閃爍不定,他們都死了…此時的趙構想起的是另一個人的名字,21年前,正是這個名字拉開了那次最輝煌壯麗的北伐篇章——劉錡!這是個已快被遺忘的名字!這位曾飛揚勇決、富平戰場耀武於百萬軍中的青年;曾獨擋金軍、決勝順昌、置班師金牌於不顧,我行我素堅持操守的中年,都成了往事和傳說…(nbsp;

趙禎誕生篇金軍退師篇北伐前奏篇蒙古草原篇局勢透析篇北伐開始篇宋遼定盟篇隆興和議篇吳曦自立篇種姚敗亡篇風雨欲來篇蒙古草原篇夷簡首相篇西征準備篇釣魚之戰篇張浚亂搞篇彌遠之死篇二次北伐篇度宗駕崩篇李邵矛盾篇風暴前夜篇蒙古內鬥篇宋金儲君篇局勢動盪篇西軍勤王篇太宗駕崩篇海上之盟篇趙盧鬥法篇吳璘撤軍篇靈素登場篇趙韓鬥法篇秦檜之死篇馮道之殤篇宗弼崩潰篇蒙古草原篇元佑更化篇新黨成員篇戰局轉折篇朝臣辯論篇寇準回朝篇大戰前奏篇宗弼逃生篇寇準之死篇司馬復出篇混蛋杜充篇真宗登基篇川陝首戰篇大遼內鬥篇邊疆烽火篇蘇洵成長篇似道之死篇富平決戰篇趙禎誕生篇西夏內亂篇王李起義篇趁火打劫篇徽宗禪位篇南宋內政篇蒙金和戰篇多苦多難篇三徵淮南篇宣德事件篇趙昚之死篇秋後算賬篇平夏前奏篇鳳娘出場篇初使契丹篇種姚敗亡篇國之少年篇戰和紛紛篇風波慘案篇皇帝昏倒篇秦檜之死篇第一 名臣篇仁朝文人篇二張戰死篇擅移皇陵篇張浚勤王篇新黨掌權篇光宗無恥篇元僖之死篇舊黨罷免篇秋後算賬篇皇帝護短篇災難臨頭篇隆興和議篇襄樊陷落篇戰局轉折篇戰局轉折篇耿京起義篇隱相登場篇光宗無恥篇秦檜之死篇天聖亂相篇理宗登基篇張浚回朝篇出兵南漢篇元豐榜單篇智高造反篇大遼慘案篇
趙禎誕生篇金軍退師篇北伐前奏篇蒙古草原篇局勢透析篇北伐開始篇宋遼定盟篇隆興和議篇吳曦自立篇種姚敗亡篇風雨欲來篇蒙古草原篇夷簡首相篇西征準備篇釣魚之戰篇張浚亂搞篇彌遠之死篇二次北伐篇度宗駕崩篇李邵矛盾篇風暴前夜篇蒙古內鬥篇宋金儲君篇局勢動盪篇西軍勤王篇太宗駕崩篇海上之盟篇趙盧鬥法篇吳璘撤軍篇靈素登場篇趙韓鬥法篇秦檜之死篇馮道之殤篇宗弼崩潰篇蒙古草原篇元佑更化篇新黨成員篇戰局轉折篇朝臣辯論篇寇準回朝篇大戰前奏篇宗弼逃生篇寇準之死篇司馬復出篇混蛋杜充篇真宗登基篇川陝首戰篇大遼內鬥篇邊疆烽火篇蘇洵成長篇似道之死篇富平決戰篇趙禎誕生篇西夏內亂篇王李起義篇趁火打劫篇徽宗禪位篇南宋內政篇蒙金和戰篇多苦多難篇三徵淮南篇宣德事件篇趙昚之死篇秋後算賬篇平夏前奏篇鳳娘出場篇初使契丹篇種姚敗亡篇國之少年篇戰和紛紛篇風波慘案篇皇帝昏倒篇秦檜之死篇第一 名臣篇仁朝文人篇二張戰死篇擅移皇陵篇張浚勤王篇新黨掌權篇光宗無恥篇元僖之死篇舊黨罷免篇秋後算賬篇皇帝護短篇災難臨頭篇隆興和議篇襄樊陷落篇戰局轉折篇戰局轉折篇耿京起義篇隱相登場篇光宗無恥篇秦檜之死篇天聖亂相篇理宗登基篇張浚回朝篇出兵南漢篇元豐榜單篇智高造反篇大遼慘案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西吉县| 长沙市| 日照市| 吉安市| 舟曲县| 临汾市| 大丰市| 道真| 乌海市| 敖汉旗| 建平县| 浏阳市| 潞城市| 茶陵县| 苍梧县| 蒲江县| 乌海市| 义乌市| 舒城县| 海原县| 锦州市| 萨嘎县| 吉安市| 南安市| 大石桥市| 丰原市| 安仁县| 井冈山市| 鄂托克前旗| 新田县| 佳木斯市| 周口市| 焦作市| 米林县| 嫩江县| 大理市| 封开县| 团风县| 祁东县| 黑河市|